1962年,31歲的過家鼎第一次給周恩來當翻譯,就見識了周恩來對翻譯工作的嚴格要求。
周恩來聽得懂英文,常會當場指出翻譯上的錯誤,有的翻譯第一次為周恩來工作甚至暈倒。過家鼎說他雖然緊張,但覺得自己不會有問題,結果第一次還是出現(xiàn)了失誤?!爸芸偫硐蛲赓e介紹身邊的趙樸初是一位‘居士,我就愣住了,譯不出來?!敝芏鱽懋攬鼋o過家鼎介紹了什么叫“居士”,又告訴他回去要研究如何翻譯。翻譯結束后,領導告訴他,周總理對他還算滿意,就是說了一句“知識面窄了一點”。周恩來囑咐外交部專門為此出簡報,要求大家擴大知識面,不能單純學習語言知識。
這以后,過家鼎才慢慢了解周總理和別的領導人不一樣,在和外賓說話時,他基本上不醞釀下一句話,因為他早就都打好了腹稿,“他說完一句話就會注意地聽翻譯,看翻譯是否準確”。章含之說她幫總理翻譯,也因為不懂“越俎代庖”而當場被他批評:“怎么不懂這些?要加強學習了!”
周恩來在細節(jié)上非常注意對翻譯的尊重,過家鼎還清晰記得當時各國翻譯的不同待遇:許多國家的翻譯是雇員身份,宴會上不入席,一直像招待員一樣站著,有時要奔走傳話。有一些國家的隨從甚至跪著服務,而周恩來都要求翻譯坐在他身后,在出席宴會時,要求他們坐在身邊。出訪亞非十四國時,東道國一般按本國習慣,不給翻譯安排席位。“總理叫禮賓司司長俞沛文去和對方交涉,一定要把翻譯安排在他身邊?!痹诋敃r尚還屬帝國的埃塞俄比亞,過家鼎坐在周恩來身邊,對面全是皇室成員。那場面過家鼎一直記得清晰,“看得出對方很吃驚,但是這樣一來更尊敬總理了”。(王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