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殊
防沉迷系統(tǒng)普及還是在端游時代,用未成年人身份證注冊的賬戶會受到登錄時長的限制。但如今各手游廠商不約而同地“遺忘”了這一點,如今游戲是禍根的言論再次出現(xiàn)在家長口中。倒也不能完全怪父母思想封閉,因為越來越多的小學生們加入了游戲“大R”的陣營之中。不可否認,手游的出現(xiàn),讓過去的教育模式,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
越來越便利,到底便宜了誰?
前一段時間,App Store支持了使用支付寶付賬,這讓很多玩家不由高呼“這一定是蘋果的陰謀”,但是又忍不住使勁往里面“氪金”。
從一開始只能充值或者只用信用卡,到可以綁定借記卡,再到支付寶支付的出現(xiàn),很多人的第一感覺就是玩手游,支付渠道越來越暢通了,一個不小心手就“剁沒了”。而在Android平臺,不只是這些傳統(tǒng)付費渠道,就連話費都能用來付費,可謂是讓玩家防不勝防。
在這個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家長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也加入了手游“氪金”大營之中。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看到有相關報道對此表示憂心重重。前一段時間,《楚天快報》就曾報道過一個班級有75個學生,竟然有45個男生花錢玩過手游(其實筆者建議他們也去問問女生,女孩子在喜歡的游戲上,“氪金”從來不比男性的積極性差,這點看看《陰陽師》就心里有數(shù)了)。
對于從來不會覺得錢賺多了的手游開發(fā)商和運營商來說,賺小學生的錢雖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但小學生自制力差,花父母的錢也不會心疼,自然成為了他們最喜愛的優(yōu)質客戶群。再加上也沒有人提起什么“手游防沉迷”系統(tǒng)這種玩意,老實說手游開發(fā)商運營商們,悶聲賺著小學生的錢,甚至連道德問題都不管不顧。
對于許多家長來說,不忍心苛責自己孩子有錯,那么這當然就是手游的“鍋”。于是都進入二十一世紀了,“游戲毒害論”又出現(xiàn)了。
越來越多的小學生“大R”,誰的鍋?
越來越多的小學生“大R”出現(xiàn),究竟是誰的鍋?其實多方都要負責任,但其中責任最小的應該是小學生本人。對于不少孩子來說,自制力差、喜好攀比是他們的天性,這很難單純靠教育來壓抑(因為這其中也有一定的生理因素,比如年齡小容易受外界誘導等)。
而其實被很多家長視為蛇蝎的手游也大可不必上趕著來背鍋—人家登入這個游戲的時候,又沒有寫著“我是小學生”。你叫手游開發(fā)商靠一己之力給手游鼓搗出一個吃力不討好的防沉迷系統(tǒng),可能嗎?
再加上現(xiàn)在不少手游都在走輕路線,動不動就來個一鍵通關,不少玩家每天只上線五分鐘,卡住在線時間毫無意義,至于卡住消費?姑且不說判斷玩家是不是未成年人,這件事在技術上有多么難,就算是能判斷,在一個產(chǎn)品能實現(xiàn)持續(xù)性盈利之前,不要和商人談什么社會責任。
那么是誰的鍋?筆者認為,其實主要還是有關部門和家庭。
有關部門不推出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去規(guī)范市場、指導市場。這個鍋很難甩掉,畢竟官方的態(tài)度很重要。哪怕這個法律法規(guī)很容易被繞開,也能夠讓消費者在維權過程中有法可依。
而最大的鍋,其實來自于家長這一塊。雖然家長是目前提倡規(guī)范手游市場,建立手游防沉迷系統(tǒng)的主力軍,但不得不說,國家和手游開發(fā)商、運營商的努力,遠不如家長的努力來得有效。要知道通常未成年人沒有賺錢能力(那種動輒13歲就賺幾百萬美元的湯姆蘇瑪麗蘇畢竟只是少數(shù)),小學生花出去的錢是怎么來的?無非就是家長給的。手游是一個花錢花時間的行當,舉凡家長對小學生的生活學習更關注一點,而不是塞好了零花錢就完事,在小學生把恐怖的手游開銷賬單拿出來之前,家長就應該會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自己不想管,等發(fā)現(xiàn)管不了了,就開始到處甩鍋,自己不反省一下。連祥林嫂都知道開口向別人訴苦之前,先說一句:“我真傻?!钡窃S多家長卻寧愿花大力氣去怪社會怪手游開發(fā)商,也不愿意去考慮一下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到底有沒有做錯什么。
改變,總需要一點時間
中國手游市場,是一個蓬勃發(fā)展的市場。雖然它的壯大也就是這幾年的事情,但是每一年都會有新的主題出現(xiàn),從休閑手游一統(tǒng)天下,到卡牌手游崛起,再到重度手游開辟新戰(zhàn)場、二次元向游戲異軍突起……。它用幾年的時間,完成了許多產(chǎn)業(yè)幾十年上百年都無法完成的飛躍。
與之相對的,則是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滯后。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規(guī)是需要時間的,但很多人等不得這個時間。雖然文化部發(fā)布的《網(wǎng)絡游戲管理暫行辦法》中曾有規(guī)定:網(wǎng)絡游戲虛擬貨幣交易服務企業(yè)不得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務。但是究竟應該誰去監(jiān)管、如何監(jiān)管、違規(guī)之后又該如何懲處,這些都是目前并沒有定論的問題。所以想要真正控制住孩子對于游戲的這種熱情,光是這一個條例是遠遠不夠的。
前一段時間,因為自己13歲的孩子玩騰訊游戲一年花掉了5萬多元人民幣,有個母親跑去狀告了騰訊,而后更多的相同遭遇的父母也加入了這個官司。在這一新聞之下,評論區(qū)絕大多數(shù)的用戶都提到了“家長監(jiān)管才是最重要的”這一點,這已經(jīng)能看出一些問題來。
而對于有關部門來說,相對應的法律法規(guī)制定也正在一步步地構建當中。至少在現(xiàn)在的游戲登錄界面,玩家都能看到游戲忠告—雖然這些忠告其實并沒有啥用,但是至少他們正在做事。這些細微的改變,也許最終會讓更多的小學生意識到,把自己的生活學習重心放在現(xiàn)實世界中,才是正道。
手游,一定是蛇蝎之物嗎?
其實對于筆者來說,幾乎每一代人都會因為一個時代的新生事物,而被自己的前輩所不看好—70后的錄像廳、80后的街機、90后的各式掌機以及00后的手游……。這樣一想還真有些滑稽—比如在不遠的未來,婚后的00后們恐怕也會通過各種渠道大聲疾呼“救救我們的孩子”。
但是另外一個顯而易見的現(xiàn)實是,在這種社會輿論紛紛不看好下一代中國孩子,甚至瞎編雞湯故事,去證明下一代中國孩子正在垮掉的時候(其中最著名的雞湯故事就應該是那個中日小學生春游對比了吧?)中國孩子在經(jīng)歷了成長之后,一次又一次地背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這一點70、80后與90后已經(jīng)證明了太多,未來走上了社會以后,相信00后也會拿出自己的成績來。
所以,為什么一定要用當初對電子游戲的心態(tài),去對手游呢?而且手游難道一定是蛇蝎之物嗎?在目前手游電競賽事越來越多、直播平臺也逐漸開始向手游市場伸出橄欖枝的時候,誰能保證有一天,不會出現(xiàn)類似于像DOTA2這樣的金額高、社會影響力大的賽事項目,去證明玩手游也能給自己的人生玩出一個前途來?
結束語
所以,作為父母,應該首先背負起自己的監(jiān)管職責,不要只負責掏錢,出了事情才跑去游戲開發(fā)商運營商那里撒潑打滾。同時,不管是家長還是社會,都應該給這些小學生玩家以更多的寬容和信任,慢慢去引導他們,去相信他們的未來是可以和手游共存的。在這種環(huán)境之下,時間也許會證明,手游就像昔日的錄像廳、街機和各式掌機一樣,不會為社會帶來真正實質意義上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