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苑婷
楊爍能輕易說出人生中的幾次重大轉折:年少時只身闖北京,下決心回家鄉(xiāng)高考,進入中央戲劇學院,接拍《生死線》和《歡樂頌》。面對這個問題,他幾乎是不假思索地給出了答案。對他而言,這些人生中前所未有的第一次嘗試,都蘊藏著改變的契機。正是這些第一次,讓他得以成為現在的他——身材健美,雙目放電,酒窩分明,舉手投足都帥氣外露。
因為《歡樂頌》,這副形象以“小包總”之名征服萬千少女心,誰也無法忽略他的外貌,很明顯,楊爍自己也深知這點——他幾乎自如地控制著周身的氣場,何時該外露多少,該散發(fā)何種氣質,分分毫毫都透出演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
駕輕就熟地把控自我,或許是最值得人羨慕的自由之一。然而,這自由的前身,曾是忤逆一切的不服從,也曾是傷痕累累和掙扎無望。人生轉折是表象,在楊爍的每個轉折背后,最終讓自由獲得其意義的,是常人難以想見的自律。這自律讓他得以鼓起一切能量,在人生的每個階段嘗試嶄新的第一次。
叛逆少年的第一次轉變
見到楊爍的時候,他在酒店的洗漱間里裹著件大浴袍。一米八幾的大高個,頭發(fā)上的水珠還在一滴一滴往下掉。鏡子里出現了外人,毫無慌張之色,立馬進入角色寒暄問好,聲音一如既往似低音炮,自然得讓人忽略他的穿著。
面對眼前這個成熟男人的標桿,很難想象出年少時桀驁不馴的他。天性叛逆的男孩,長到青春期最讓人頭疼,對這段經歷,楊爍的父親最有發(fā)言權。那是楊爍的初中時期,爺倆天天對著干,最后媽媽看不下去了,下了最后通牒:這個家,你們倆共處一室是處不下去了,必須走一個。
結果,是14歲的初中生楊爍背起行囊,坐上了從黑龍江伊春到北京的列車。這是楊爍生命中第一次翻天覆地的改變。這選擇似乎違背常情,楊爍卻沒覺得:“東北嘛,那時候十四五歲結婚的都有,大家都把你當大人看了,出去自己謀生有什么大不了?”
到北京,主要目的是參加新絲路模特培訓。楊爍天生條件好,但從前沒想過進演藝圈,雖然他曾對初中同學放過這樣的話:“以后要讓你在電視上看到我!”同學把曾經的豪言壯語寫成微博,但他自己并不太記得:“嗨,那都是瞎吹牛?!?/p>
但無論怎樣輕描淡寫,初中輟學獨自在北京謀生,想也知其不易。他犟,不愿向家里要錢,每天勒緊褲腰帶,減少進餐餐量。為了補貼生活費,他在餐廳端過盤子,在街上賣過羊肉串……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曾真切地和生存與尊嚴赤身肉搏。山窮水盡時,他意識到,這已經不是生活的問題了,這是生存的問題。
他必須做出選擇?;兀€是不回?
惟一能肯定的是,無論做何選擇,他都不再是兩三年前那個青春期的楊爍。社會世事打磨掉他些許最初的尖刺,然而要尋找的東西,一時半會兒卻并無影蹤。那幾年他也遇上貴人,是歌手戴嬈,但就連她的建議也是先回去讀書高考。
改變,意味著跳出舒適圈。如今回看這段經歷,楊爍方知,當時的選擇盡管帶來種種艱難,卻是為了給未來更大的自由——這一切的經歷,讓楊爍在同齡人中多了幾分成熟和對社會的領悟,也是成為一個成熟演員的必經之路。
緊緊攥住改變的契機
身邊的幾個助理正在緊鑼密鼓準備活動穿的衣物,尚未來得及收拾出楊爍的私人洗漱用品。一個多小時后就要走紅毯,時間不等人,他拿起酒店的一次性刮胡刀,回頭跟我們說:“不好意思啊,我馬上就好?!?/p>
轉頭過去,話音剛落,一道淺淺的血口刮在抬起的脖頸上。他沒叫,保持下巴抬起的姿勢,對著鏡子反復看了看。確認沒事,沒過多糾結,繼續(xù)下一步。
這點小傷,對他算不得什么?!澳菚r候劇組只要說有人受傷了,不用說,大家都知道是我?!睏顮q說的是2007年拍《生死線》時的經歷,劇中,他扮演的是“手里兩道風,腳底兩道風”的四道風。人物設定是黃包車車夫,為了凸顯他風一般的速度,楊爍每天常要沖刺十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盡管從2000年起楊爍就開始健身,至今幾乎一天沒斷過,但巨大的運動量還是讓他的身體不堪負荷,腿腫得像多了個膝蓋。
但戲必須拍,楊爍想了個招。他拿紙巾按了按當初腫痛的位置,云淡風輕地演示:“每次拍戲前,我都拿綁腿布把這綁起來,不過血,就不疼了嘛,拍完再解開。后來,導演無意中看見了,嚇了一跳,說趕緊送醫(yī)院,但是沒用。最后還是因為張譯生病,他叫了中醫(yī)跟著劇組,那中醫(yī)給我開了幾副膏藥,每天敷,后來才慢慢好了?!?/p>
“還有一次,我用的那兩把刀不知為什么開刃了,結果拍戲的時候,手給扎透了,拔出來的時候肉都是翻著的?!碑敃r,孔笙導演在一旁拍特寫,正看到這一幕,趕緊找人來包扎,但楊爍只是按了按酒精,若無其事?!昂髞恚业耐瓷窠泿缀鯖]有了,再受傷我就幾乎沒什么感覺了。”
讓楊爍至今心有余悸的是跑炸點。他曾是抗戰(zhàn)劇里的熟面孔,火藥、炸彈自然是劇中不可少的標配。有一次,導演安排他從高處往下跳,無巧不巧,正落到炸點附近??吹交鹚帯斑谶凇蓖獗?,他嚇得快失了魂,除了逃別無他念。有驚無險,但這幾乎留下了心理陰影:“后來我就對打槍、包括跑炸點特別恐懼,以至于聽到特別大的關門聲都會嚇一跳?!?/p>
拍《生死線》,整整173天,艱苦不消說,卻足以懷念。楊爍后來說,他把最純潔真摯的創(chuàng)作都給了四道風這個角色。
這也是他的第一次——第一次扛起重要角色,第一次爭取到能夠改變人生的重要機會。為了贏得人生的改變,他緊緊抓住機會,拼盡全力,把身體的小傷小痛拋在一邊。慶幸的是,命運沒有虧待努力的人。
花開前的等待
變成四道風前,他正經歷著人生的低谷。
沙啞的低音炮如今被認為是迷倒少女的磁性嗓音,對大三的楊爍來說,這卻是個致命的弱點。楊爍回憶,中央戲劇學院對表演系學生的要求是,畢業(yè)大戲時,老師站在禮堂門外,也能清楚聽見舞臺上每個角色的念詞。楊爍的低沉嗓音,與老師的要求大相徑庭。
楊爍演的是《死無葬身之地》男主角。這是薩特的劇本處女作,是一個二戰(zhàn)期間的故事:幾名游擊隊員在民族解放運動中被捕,行刑前一夜,他們恐懼、彷徨、無助、絕望……那段時間,楊爍看薩特的存在主義,讀杰克·倫敦,整個人都沉浸在消極厭世的情緒中。某天,消息傳來,領導要求換男主角。盡管老師堅持由楊爍來扮演主角,但質疑和蔑視在楊爍心里畢竟留下了痕跡。
畢業(yè)后,時運不濟的那幾年,初出茅廬的他無劇可拍,好不容易有機會飾演某電視劇的配角,又因為過分加戲而被換角。像是推翻了霉運的多米諾骨牌,事業(yè)家庭感情幾乎全出岔子,楊爍徹底陷入低谷:“你了解杰克·倫敦的話,就知道他最后選擇在登峰造極的時候自殺嘛。我那個時候對人生無望了,就想,即使我真的好了,又能怎樣呢?我能像他們一樣去選擇自殺嗎?”他又點了一支煙。
他開始一次又一次懷疑自己:我到底適不適合做演員?
最初只身在北京時,年少的他從一個陌生人那聽到對演員的評價:“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當時他不懂其意,聽到“金玉”,傻乎乎地以為是個好詞。后來明白過來,反而激起了好勝心:那我就要做個內外兼修的演員!
無數個失眠的夜晚,無數次的自問自答之后,他給自己吃了一顆為期十年的定心丸:給自己十年時間,來證明自己適不適合做個演員。所有改變都需要邁出第一步的勇氣,但每個第一次背后,也同時有著堅定、耐心和不驕不躁的力量,如同等待花開。
而立之年,重新思考第一次
好日子來得措手不及,因為《生死線》的四道風,他只花了一年就證明了自己。楊爍的生命之線,第一次被引燃,燦爛火花一鼓作氣沖上夜空。
但事情并沒有完全往好的方向發(fā)展。因為硬派角色深入人心,他開始接大量抗戰(zhàn)題材電視劇。受政策鼓勵,2010年前后,國內抗戰(zhàn)劇出奇的多,演員們對此感受尤深——這個片場殺完鬼子就去下一個片場殺。
楊爍開始覺得厭倦:戲就是這樣演的嗎?我還會演戲嗎?
“那段時間算是趕上了行業(yè)內認為的一個最好時期,片酬不斷上漲。演員們最初是比拼演技,到后來開始比拼物質,慢慢地自己被帶偏了?!痹煨蛶熼_始吹頭發(fā),嘈雜的背景音中,他更大聲地說:“我覺得一切都不對了,我不快樂!現場沒人跟你聊戲了,大家都開始扯閑天了。那個時候我就覺得自己格格不入了?!?/p>
“那你為什么要接呢?”
“我得生活呀!所以慢慢地就忘記最初的理想了?!彼A送?,又繼續(xù)說道:“全是理由,我后來想得特別明白。但是好在我也經歷過那些時候了?!?/p>
演藝圈常常有個怪象,部分投資方在選角時對商業(yè)價值的要求大于對演技的要求,而一些得到投資的團隊,開始拍戲后,就不再仔細斟酌細節(jié),為了節(jié)約成本縮短周期,在制作上不再樹立高的標準,只是將生產與再生產的變現過程加快。團隊的要求降低,一些演員又對自己的演技極度膨脹。這大概是名利場對大部分人的考驗,有的人進入漩渦,有的人慢慢覺醒。
“2013到今年年初我一直在反思,沒人重視演技,沒人看劇本了,我已經想放棄了。我不想做演員了,看不到希望?!?/p>
而立之年,楊爍開始對演員這條路重新思考:是保持老路走下去,還是像年少的自己一般,再次嘗試嶄新的第一次?
再次轉型
如果演員路走不通,“那我去做劇本,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拍好的作品,可以嗎?”
他去考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研究生,他想轉型做導演了。
猶疑不決時,當年《生死線》的侯鴻亮團隊再次找到了楊爍。這次,老東家?guī)淼淖髌肥恰稓g樂頌》,他們想讓楊爍幫忙客串一個配角。他立刻答應下來。時隔八年,那個團隊給了自己第一次成長的機會,如今,像是在外的孩子再次回到溫暖的家,又像是要給家長交答卷。他忐忑不安。
楊爍這次有備而來。他事先做了功課,摸清劇中其他男性角色的性格,為尚未出場的“小包總”找到了定位——缺一個又壞又有魅力的。仔細揣摩,一字一句斟酌,結果也有目共睹:小包總穿著浮夸的皮草一出現,艷驚四座。
“怎么可能會火呢?42集電視劇里28場戲,怎么可能呢?”他至今覺得不可思議。演了那么多主角,結果客串的戲被接受了,他一直不被喜歡的嗓音突然也成為了優(yōu)點。之后,他對自己開始了新一輪的懷疑:
“現在這個階段,我感覺自己又回到了大學,好像又不懂怎么演了。特別害怕錯,有的時候在現場說錯一個字,我就會說,對不起,導演我再來一遍。導演說怎么了。我說我缺個字。他們都沒聽出來,但我說導演不行,我不能讓觀眾覺得這個演員連臺詞都說不好?;蛘邔Σ黄穑@表情不對,那個時候不應該抬頭。導演都說,啊,沒關系,有剪輯師。我就說不行,我那時候的心理節(jié)奏不對,我這條再來一遍。”
“就現在,我已經糾結成這樣了。”楊爍的佯裝無奈中帶著不由分說的認真。
但正是這不由分說的認真,讓楊爍從一貫的硬漢形象,一躍轉變?yōu)檠牌Φ亩际行湍小浀牟跐h子“四道風”,第一次以眼神帶電的“小包總”形象,贏得萬千觀眾的心。
一次次改變,引燃新的自由
“我尊重市場的規(guī)律,因為這個團隊里的每個人都很優(yōu)秀?!比缃竦臈顮q,在演員身份之外,也是一名成熟的管理者。他似乎想得很明白,他已經過了那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危險期,過了盲目逐利的時期,到了有資本慢下來、思考方向和意義的時候。
遇到現在的經紀團隊后,他似乎沒過去那么焦慮了。對于楊爍和他的整個團隊而言,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慢慢走,一步一個臺階平穩(wěn)地走。他的上一個十年計劃提前實現,他又為自己找到了新的十年計劃:無論做演員還是將來做團隊,都是為了“多拍一些有意義又影響力的作品”。新的自由在等待著他。
造型終于做完,服裝師帶他去換衣服。
他曾穿了七八年“軍裝”,換上一個個小人物的面孔,迷失在殺鬼子的混沌之中。
這一次,他脫下四道風的軍裝,穿著西裝從更衣室走出來,舉手投足都是活脫脫的小包總。
見縫插針,我問:“當年剛出道的時候,你被定義為偶像派……”話音未落,他揚了揚頭,反問:“我什么時候被定義為偶像派?”
他已經不是那個因為別人一句“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就決定做演員的少年,不是那個在劇院里聽到老師一句“我很看好你”就淚如雨下的大學生,也不是現在被定義為“雅痞”或者“行走的荷爾蒙”的小包總。
提問和答案都已經不重要,他看起來自信極了。一個嶄新的楊爍,他似乎已經準備好了。經紀人在旁邊說:“今天所有的造型都是新的嘗試。”
他看了眼自己的裝扮:“這不就是不好好穿衣服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