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尚田
一 應聘遇到
共產黨員
王本良坐在馬路牙子上,眼睛一直茫然地注視著前方。
王本良坐在這兒已經很長時間了,就像身旁擺放的垃圾桶一樣,一動沒動。他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坐在這兒,看什么?想什么?從早晨來這兒“戳大崗”,他就一直保持這個姿勢。
這是一個十字街頭,東西南三面都是商家云集,唯獨北邊是個超市,門前有一塊相對寬敞的廣場,這里就成了“戳大崗”的集中地兒。什么電工、木工、瓦工、水暖工、裝卸工、五行八作,應有盡有,除了刮大白、刷墻的和做家務、打掃衛(wèi)生的女工,少數是本地的下崗工人外,其余的都是進城的外地人。這些人,官方美其名曰進城務工人員;城里的居民則給了他們一個無比恰當的稱呼——“戳大崗”的。
王本良來這里“戳大崗”,一點優(yōu)勢都沒有,第一,他的年齡偏大,人過半百,已經干不了什么出力氣的活兒;第二,他什么手藝也沒有,除了教書是老本行,一年四季的莊稼活兒也能拿得起放得下??墒?,這兩樣本事在這兒屬于老牛掉井——有勁兒使不上,根本沒有用武之地。你看那些有手藝的爺們兒,手里拿著一兩件標志性的工具,胳膊腕上掛著寫有特長工種的紙牌子,神情悠閑、臉色自信,就像一個垂釣高手等著魚兒上鉤。那些做力工的,一個個不停地在街邊逡巡,瞪著眼睛,警惕地注視著四周,一旦發(fā)現(xiàn)有招工的汽車過來,也不問三七二十一,就像一群餓狼見了獵物,拼命地一擁而上。盡管招工的人滿嘴臟話地吼叫:“就留三個,其余的他媽的都給我滾下來!”上了車的人卻沒有一個心甘情愿地下來。搶到嘴的肉誰肯吐出來?干這個就顧不了磕磣寒磣,在這兒臉面不值一分錢。要知道,“戳大崗”的不是天天都能攬著活兒,一個技工一天搶到一份活兒,至少也能弄個三頭五百。碰著不懂行的主兒,撈個千頭八百的也不稀罕,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也夠本。就是啥能耐也沒有的力工,一天的價碼也下不來兩張大白邊兒。
王本良撕不開這個臉,一天也就沒搶到一個活兒,自然也就沒掙到一個大子兒。
從早上來到這個廣場,到下午三點左右人都散去,王本良一直坐在道邊的馬路牙子上。他好像是個賣呆兒的,市場里的交易跟他沒有半毛錢的關系。
天色朦朧下來,過往的汽車有的已經打開了大燈。在城市里,這個時候正是下班的高峰,車多得像蒜辮子一樣嘀里嘟嚕地連著串兒,行人也是帶著急不可耐的架勢,擠擠插插地往家趕。
王本良還是像根木頭橛子一樣戳在那兒。
天黑了,羊歸圈,鳥入巢,人回家,王本良還糗在那兒干啥?
一個姑娘從王本良身邊經過,要到馬路對面去。正是綠燈放行的時候,那姑娘走過幾步,忽然轉回身,來到王本良跟前站住了。
“王老師——”
王本良吃了一驚,下意識地站了起來。在這個陌生的地方,怎么會有人認得我呢?
那個姑娘又說了一句:“王老師,您不記得我了?”
王本良看清了眼前的這個姑娘,一張清秀文靜的鴨蛋臉,一身大方得體的夏裝——半袖的淺藍上衣,米色的八分褲。他很疑惑,記不得自己有這樣一個學生。
姑娘含著笑,輕聲說:“王老師,您忘了,昨天在人力市場,您去應聘,我要幫您填寫求職登記表了?”
王本良想起來了,昨天他到人力市場去求職,先是想去兩家教育輔導單位應聘,招聘的幾個女士一見他那身土里土氣的打扮,問了一句:“你是農村來的吧?”他說是,本想還說幾句介紹自己的話,人家已經不屑地用鼻子哼著說:“你去別的單位看看吧!”他還沒走出幾步,就聽見身后那幾個女士嘁嘁喳喳地說:“瞧那屯老帽樣吧!想錢想瘋了吧?還想上城里來教課?也不搬塊豆餅照照!”他真想回去問問:屯里人為什么就不能上城里來教課?可是,他忍住了,出門在外,還是少生閑氣。跟誰較真?。空f心里話,一想到拋家舍業(yè)上城里來打工,自己就有一種低人一等的感覺。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掙人家的錢氣也短嘛。
王本良轉悠半天,看到一家大公司招聘多種崗位,覺得做庫管、傳達、經保等都可以,就挺有信心地去應聘。桌子后坐著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仰臉問他的簡歷。他說自己高中畢業(yè),一直當小學老師。那男子斜眼盯著他說:“你當老師不是挺好的嗎,跑出來打工干嗎?”王本良說:“我是民辦教師,前幾年整頓時下來了?!蹦悄凶印芭丁绷艘宦暎f:“你是被炒魷魚了?說說你都能干什么?”王本良說:“我是個共產黨員,你們安排我干什么我都能認真地干好?!蹦悄凶右粨]手說:“我們這兒什么人都缺,就不缺共產黨員。你到別處溜達溜達,去看看誰用你?!?/p>
王本良倒挺實心眼,一邊走一邊尋思還一邊惋惜:這個公司有那么多共產黨員,一定是個好單位,要是能在這里打工肯定會不錯。
王本良又來到一家單位的招聘柜臺前,看見招聘的崗位有自己可以勝任的,就對柜臺后坐著的一位中年女人說:“我來應聘……”那女人沒等他說完,指著柜臺上的一堆登記表說:“你先填個表吧?!?/p>
王本良拿起一張表,掏出筆,就著柜臺按欄目填寫。旁邊有人輕聲對他說:“我來幫你填好嗎?”王本良轉頭一看,是個年輕姑娘,穿著白上衣、藍短裙、胸前戴著工作人員的標簽。王本良說:“不麻煩你了,我會填。”當他又要寫上是共產黨員時,那個姑娘又對他說:“這個你不用填?!蓖醣玖汲蛩谎郏睦镌挘哼@個怎么不能填呢?那個姑娘又說了一句,“您填這個沒用?!?/p>
王本良沒理她,還是在表上規(guī)規(guī)矩矩地寫上了“共產黨員”四個字。
共產黨員王本良沒有得到一家招聘單位的青睞。跟他同來的屯里人剛子、鐵子、榔頭、馬駒子四個小伙子都找到了接收單位,只有他空手而歸。
王本良終于認出了那個姑娘,不知怎么有了一種不好意思的感覺。
姑娘微微笑了笑說:“我是看見你表上寫的,知道你姓王,當過老師。王老師,你是要在這賣工夫?”
王本良未可置否。
姑娘說:“都這時候了,沒人來雇工了?!?/p>
王本良的嘴唇動了動,卻什么也沒說出來。
姑娘說:“王老師,該吃飯了,我請你!”
王本良有些驚異地望著姑娘,想說什么,還沒有說出來。姑娘接著說:“王老師,你別客氣,我是有話要跟你說,咱倆邊吃邊聊?!?/p>
王本良中午就沒吃飯,叫姑娘一說,真還感覺餓了。不過,他和這個姑娘素不相識,怎么也不能讓人家花錢。他決定跟姑娘去,想知道這個姑娘要說啥。
王本良跟著姑娘來到一家小飯館,一人要了一張蔥油餅,兩盤涼拌菜。姑娘說:“王老師,喝口酒吧,解解乏?!?/p>
王本良說:“我不會喝酒?!?/p>
姑娘說:“農村人哪有不會喝酒的,少喝點兒,要不來瓶啤的?”
王本良覺得有些口渴,就說:“那就來一瓶啤的,咱倆一家一半?!?/p>
吃飯期間,姑娘主動介紹了自己叫劉春芳。她說:“我爸跟你一樣,也是農村小學老師,也是共產黨員。我一看到你就像看到了我爸,覺得很親切,你就叫我小芳吧!”
幾句話說得王本良心里立刻熱乎起來,覺得眼前的這個姑娘就和自己教過的學生一樣親近。他不由得問道:“你爸爸……”
“我爸爸退休了?!毙》冀舆^話說,“我們那兒也是鄉(xiāng)下,屯子里的小學也合并到鄉(xiāng)里去了。大人們也大都出去打工了。有些留守兒童嫌離家遠,沒法去上學,我爸就把他們招到家里給上課呢?!?/p>
王本良本想說幾句夸獎她爸爸的話,話到嘴邊又咽回去了。他覺得說啥都很蒼白。農村的老教師差不多都是這個本性,更何況他還是個黨員呢!
劉春芳告訴王本良:黨員這塊牌子在城里打工的隊伍里并不吃香,因為很多企業(yè)都是私營和個體,都把經濟效益放在第一位,說白了,就是不管黑貓白貓,能撈到錢的就是好貓。所以,也就都會干些偷稅漏稅、以假當真、以次充好、坑蒙拐騙等違法勾當。這樣的企業(yè)老板招員工最看重的就是聽擺弄,和老板穿一條腿褲子。要一個共產黨員在里邊就是埋了一顆定時炸彈,說不定啥時候就給炸出窟窿。
劉春芳還告訴王本良:她在大學念書時就入了黨,可是,畢業(yè)快一年了,也沒有找到一份相當的工作。她先后在幾家企業(yè)打工,都因為是私企,沒有黨組織,她的黨員關系沒地方落,只好遷到老家的村里。
王本良聽傻了眼,手里端著的酒杯就在嘴皮子底下,卻一口也沒喝。他覺得眼前這個姑娘所說的好像是一個天方夜譚。
二 王本良
其人其事
從省城沿江而下,不過四百里的松花江北沿,有個靠山邊的小屯子叫興鳳山,那就是王本良的老家。
說起來,在江北這一撇子,百十戶人家的屯子里,興鳳山可謂是窗戶眼吹喇叭——名聲在外。
要說關東人,往上捋,查不過幾輩,都是在關里過不下去,逃荒要飯蹽過來的。興鳳山也不例外,他們的老家原本在河北清河那旮旯,八國聯(lián)軍進北京時,祖宗輩的男人都入了義和團,打散了以后,剩下的男人領著婦孺老幼下了關東,來到這個偏僻的地方,開犁種地,落草生根。雖說歷史不算久遠,入鄉(xiāng)隨俗,幾輩下來,興鳳山人鄉(xiāng)音也改了,說話也滿嘴大■子味兒,都具有了關東人敞亮豪爽、講究哥們兒義氣的粗獷性格。但是,精明、勤儉、過日子會算計的本性卻丁點兒沒變。
最叫興鳳山人引以為豪的是解放以后,屯子里陸續(xù)出了十來個大學生,都在大城市里有了工作,還有一個當了副市長呢。山窩里飛出金鳳凰,這叫周圍的屯子相當眼紅,都說興鳳山這兒是名不虛傳。
王本良出生在“三年自然災害”最末那年,打小就又精又靈,家里人都說他不是一般的蟲秧,將來準有出息。這出息的含義就是他也能成為一個大學生。就為這個,他頭上一哥一姐,加上身體硬棒的爹媽,四個人供他一個人上學,在屯子里念完小學,又到鎮(zhèn)上去念中學。鎮(zhèn)上的中學離家二十多里,又沒有住校條件,外屯的學生離多遠都得一天蹽一個來回,冬天蹚大雪殼子,夏天踹濘泥塘,一般的農家孩子都折騰不起。王本良家硬是花了六百多塊買了一臺嘉陵牌小摩托給他上學騎。這可是屯子里頭一個大物件,趕上現(xiàn)在一輛大汽車了??墒牵醣玖寄畹礁咧锌飚厴I(yè)虎巴兒地不念了。咋回事呢?原來屯子里小學老師屬于民辦,當老師的都是下鄉(xiāng)的知青。那時,正趕上知青返城,或接班或上大學,村小學的兩個老師也先后辦理了回城。土生土長的王本良曉得,屯子里的小學老師從一年級到六年級,語文、算數、音樂、體育,幾門課程幾乎都由一人擔當,這里的老師是沒有編制的,當時的稱謂是代課老師,掙生產隊的工分。正式外派是沒人愿意來的。王本良想來想去,放棄繼續(xù)念書,他要回來教學。
興鳳山大隊黨支部書記范老大雖說知道王本良頂這個缺兒最合適,可是,也覺得有幾分可惜。他跟王本良說:“你回來,我是樂不得兒的,可是,我不能耽誤你,你可是咱屯子有機會上大學的第十個人,我還指著你出去給咱們撐門面呢!你掂量好了,后悔藥可沒處買?!?/p>
王本良的這個舉動也遭到了家人的反對,老爹罵他混,老媽說他虎,哥哥姐姐說得真直接:“咱們家一心巴火地供你圖啥?就是盼著你能上了大學有了工作,成為城里人,給咱家爭光!”
王本良不打奔兒地說:“我不上大學。屯子里還有那么多孩子呢,耽誤了他們,說不上耽誤多少大學生呢,他們當中比我有出息的肯定不在少數?!?/p>
王本良就這樣當上了屯里的民辦教師。
不是共產黨員的王本良做出的這種“高尚”舉動,讓黨支部書記范老大覺得王本良已經具備了一個共產黨員資格,所以,沒過多久,他就介紹王本良入了黨。
不用說,王本良這個老師當得是盡職盡責,可說是一門心思都用在了學生身上。家長們看在眼里,掛在嘴上的一句土話就是:“王本良,沒說的!”意思就是挑不出毛病,好得不能再好。莊稼人也和城里人最注重的那句話一樣:不問過程,只看結果。這個結果就像春天種下苞米子兒,秋后收回苞米棒子一樣的有說服力。王本良教的學生里瞅著最沒出息的孩崽子——老趙家那個鼻涕拉瞎的丫頭小萍、老葛家那個凈出“蠱蠱懂”的壞小子濤濤、劉豆腐匠家那個整天像餓狼似的逮啥都吃沒夠的蟈蟈、李寡婦家那個七八歲還不識數的傻根兒,都出人意料地考上了大學,在城里有了工作安了家。
那年月,普通的農家孩子能夠走出地垅溝,成為城里人,沒有別的指望,上大學是唯一的途徑。
王本良的工作成績是禿頭上的虱子明擺著,有眼睛就看得著。選他當勞模、先進工作者,誰也不能和他攀比,誰也說不出一點磕打牙的話。幾年的工夫,王本良沒撈著別的,獎勵證書卻攢了一大摞。
那些年,年年都有民辦教師轉成代課教師、代課教師轉成在編教師的名額。誰的心里都明鏡兒似的,這種好事只有兩種人有份,一個是上邊有人,一個是本人工作成績突出。王本良上邊沒人,但他的一摞子獎勵證書是硬頭貨,自然,這個機會就少不了他的份兒??墒?,因為名額太少,每回,都因為看著別人那說不清的眼神,他的心里就不落忍,上趕著把名額讓了出去。
說話這工夫,王本良人過中年。這是他轉為正式教師的一道坎,也是他最后一次機會。有人好心地忠告他:“這回你可千萬不能再發(fā)善心了,過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兒了?!?/p>
王本良也覺著這回沒人再好意思跟他爭了,也就用不著再謙虛了,所以,也就以為這事兒是老太太擤鼻涕——手拿把掐了。哪知道,填完表報上去了,縣教育局的一個副局長打電話把他叫去,跟他說:“我有個外甥在他那個鄉(xiāng)里的學校當代課老師,處了一個對象,想要結婚,女方提出一個條件:得男方成了正式教師才可以。我那個姐姐哭天抹淚地來作我,我是被逼得沒招兒了,才向你張這個嘴,就算求你再發(fā)揚一下風格,把這個指標讓出來。我保證,下回再有一個轉正的名額,我用黨性做保證,除了你,沒有別人的!”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王本良還能有啥嗑兒?
王本良沒要副局長的兩瓶好酒,回來后也沒吭聲??墒牵斵D正的名單一公布,王本良榜上無名,副局長的那個外甥卻赫然在目,不用說,誰也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家里人說王本良是冒虎氣,外邊人說他是大傻蛋,腦袋叫驢踢了。王本良吧嗒吧嗒嘴,心里也不是滋味兒,還是故作輕松地說:“這算啥,不也就是早幾天晚幾天的事嗎?”
誰也沒料到,還沒轉過年,上邊忽然下來一個令:農村的小學并校,民辦老師和代課老師一律裁掉。
這個事做得有點太絕了。民辦老師還好說,本來就是屯里的人,不用了,回去還有地種??墒?,代課老師就復雜了,有些是外地人,一心巴火地想通過轉為正式教師,有個穩(wěn)定的工作;有些本地人也是干了很多年,熬得滿腦袋高粱花子,圖希的就是能轉正,到退休時能有個地方給養(yǎng)老錢。哪知道,“咔嚓”一下撤了梯子斷了橋,好夢成了一場空歡喜。更叫人無法接受的是,這些代課老師只得到一點象征性的補助。
全縣被裁下來的代課教師足有一百多,他們想要聯(lián)名上訪。有人找到王本良,對他說:“你是個黨員,還是勞模,辛辛苦苦干了這么多年,就這么說打發(fā)就打發(fā)了,這不等于卸磨殺驢嗎?說句良心話,你覺得虧不虧?大伙眼睛可都看著你,指望你給帶個頭,說幾句公道話。”
王本良也是個凡夫俗子,覺得當老師是自己一輩子的念想,能不能成鐵飯碗倒無所謂,現(xiàn)在是一下子就讓他離開了講臺,確實有點兒接受不了。再說,老師們要討個說法也合乎情理,他也就在聯(lián)名上訪的名單上簽了名。
聯(lián)名上訪信遞上去了,好多天啥回音也沒有,這些人就想集體到縣里上訪。還沒等行動,鄉(xiāng)黨委書記把王本良找去了,跟他進行了一次相當嚴肅的談話。書記繃著臉說:“你知道這種上訪是什么性質?是聚眾鬧事,是對黨的不滿!你是個黨員,應該知道站在什么立場。你要是帶頭去鬧,你還是個共產黨員嗎?這個后果,你好好考慮考慮吧!”
經過一番上綱上線的談話,王本良還用考慮什么?自己是個黨員,時刻跟黨保持一致,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不用說,參加上訪的事,他是殺豬不吹——蔫退了。
三 無奈之下
進城打工
王本良沒了教師身份,沒啥說的,他家在農村,不用動窩就成了農民。
當農民就當農民,王本良倒沒覺得咋地,種莊稼也不比當老師收入少。可妻子和兒子卻窩了滿肚子火,都忍不住沖他發(fā)起脾氣。
妻子說:“就你高尚,就你嘚瑟,咋樣?最后不還是一桶清泔水叫人給撇了!你撈著啥了?”
兒子的火是因為沒能進入縣里的重點中學。那時候,鄉(xiāng)下的孩子到縣城里的重點中學念書,只有兩個途徑:一個是分數過硬考進去;一個是花錢找人擠進去??h教育局的那個副局長曾拍胸打掌地說過王本良的孩子進城里念書的事包在他身上。哪承想,王本良下來時,正趕上兒子上初中,分數沒達標,王本良就去縣里找那個副局長??蛇€沒等他說完,人家就拿出一份文件沖他晃了晃說:“老王啊,不用說了,看著沒有?剛發(fā)的文件,就是縣委書記縣長說話也不好使了,都得按分數錄?。 ?/p>
王本良連嘴都沒張開,就蔫巴兒地打了退堂鼓。兒子氣急眼了,說話就像槍走火:“爹呀,你真是我活爹,有你這個爹,咱家算燒高香了!”
十三四的孩子說出這樣的話,當爹的心里能不難受嗎?可是,王本良能說啥?沒嗑了。自己這個爹當得確實沒盡到義務!
倒是村黨支部書記范老大心里過意不去,把王本良找去喝小酒,說些寬心的話,最后說:“這么的吧,我年歲大了,干這個村支書的活兒越來越費力,你回來了正好,這個擔子你接過去吧!”
王本良連忙推辭道:“您這個擔子挑了幾十年了,哪家的門沖哪邊開,哪家的灶坑倒煙,哪家的媳婦哪天貓月子,你都摸得一清二楚。我除了教書,啥也不知道,怎么能挑得了這么重的擔子?”
范老大說:“就這么讓你回來種地,太可惜了你那一身學問了???,都怨我把你耽誤了,當初要是不讓你回屯教書,怎么也比老趙家的小萍、老葛家的壞小子濤濤、劉豆腐匠家的蟈蟈、李寡婦家的傻根兒有出息吧?。俊?/p>
王本良笑了笑說:“范叔,你別這樣說。我這不是挺好嗎?”
范老大說:“本良呀,家里有啥活干不過來吱聲兒?。∪鄙渡偕?,到我這兒拿?!?/p>
王本良說:“家里那點地也用不著我伸手,我琢磨出去看看?!?
范老大說:“咋地,你想出去打工啊?”
王本良說:“嗯呢,我出去看看能不能再找找教書的活兒?!?/p>
“啥?”范老大有些摸不著頭腦,“本良啊,這能好找嗎?”
王本良說:“咱屯子這一并校,有些孩子沒法到外地去上學,就不念了,我想把他們歸攏到一起,辦個班。”
范老大一聽拍著腿說:“別說,這主意真不錯,你跟我想一塊兒去了??捎袀€事不好說,叫這些孩子家拿學費有點兒難?!?/p>
王本良又笑了,說:“我根本也沒想要學費呀。家里種地又不缺我,閑著也是閑著,別叫這些孩子荒廢了。”
范老大咂咂嘴,說:“你呀,這些年沒變樣兒。這個班你辦吧,我想辦法從村里給你出點兒補助?!?/p>
王本良趕忙說:“范叔,你別費這個心思了,這點兒事是我該辦的?!?/p>
范老大點點頭說:“嗯,這話說的實在,誰叫咱們是共產黨員了,想著給大伙辦點兒事也是應該的?!?/p>
轉眼的工夫又過去了六七年,興鳳山百十戶人家搬走了一多半,有的把地租出去,全家進城打工去了;有的為了孩子能在縣城里中學念書,搬到縣城里去住了。
縣城里大開發(fā),老房子連片推倒蓋高樓,城里就那么幾萬人口,蓋好的房子閑出一多半。房子賣不出去,開發(fā)商不急縣官急??h里的財政就靠著賣地來支撐,再加上官商之間也有些見不了大天的勾當,縣里就出臺了一系列“惠民”政策,比如說:農民進城買房政府給補貼,給低息貸款,讓子女進重點中學等等。多少年了政府都沒這么用心給農民辦實事,這個機會不說千載難逢,也是十年九不遇,誰不像蒼蠅見了血似的往上盯啊。再者說,農民也都有個小聰明,貸款到手就是自己的,管他還上還不上,先住上樓房,成為城里人,享受了再說。到時候還不上貸款,政府也不能攆出來讓去住露天地。要說共產黨好就好在這兒。
屯子快成了空殼,剩下的人家基本都是老弱病殘。王本良的學習班想辦也辦不下去了,不黃也得黃。
更要命的是王本良的兒子考上了大學,說是考上的,不如說是交學費換的。算下來,一年的學費、伙食費、生活費、亂七八糟的至少也得超過三萬元。王本良家里的地年成再好也就收個一萬多塊錢,維持日常生活還能勉強,可是,就算家里不吃不喝,這一萬塊錢全拿出去,也不夠一半的費用??!
王本良的兒子高考成績沒到三百分,離進檔分數線差一半,出奇的是竟收到了三家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王本良掂著三張錄取通知書,跟兒子商量:“這些雜牌大學都不靠譜,念完了也不好找工作,我看不去念吧?!?/p>
兒子頭一歪,說:“你說什么,不讓我去上大學?”
王本良說:“我不是不讓你上大學,我是說,你再復習一年,爭取明年考個正經大學。”
“你拉倒吧!”兒子緊繃著臉說,“就我這底子,再復習十年也這個味兒,能上一個這樣的大學算不錯了。”
王本良說:“你上這樣的大學,上不上都一個樣。你再復習一年……”
“你給我打?。 眱鹤拥芍壑樽?,扯著嗓門說:“你別說沒用的,是不是怕我花錢?我告訴你,這個學我必須得上!”
王本良說:“我也沒說不讓你上???”
兒子摔摔打打地吼著說:“別人家的父親都能為孩子著想,你可倒好,凈顯風格高尚了。你讓我借啥光了?我要是早進了城里的重點中學,能考這樣嗎?你還有臉說?”
王本良張張嘴,卻一個字也沒說出來。
王本良結婚晚,三十多歲才有了這個兒子。這么些年,他把心思都用在教別人家的孩子上,十股腸子一股也沒放在自己孩子身上?,F(xiàn)在想來,他作為一個父親是有點愧疚,難怪孩子那么說。
王本良決定出去打工,也只有這條道能掙點兒錢供兒子上大學了。
老支書范老大聽說王本良也要出去打工,拄著棍子來到他家,嘆著長氣說:“這幾年,咱們村的黨員都出去了,你再一走,我就成了光桿司令。說話辦事連個合計商量的人都沒了?!?/p>
王本良說:“屯里也沒幾個人了,啥事有你做主就行了。”
范老大說:“我都這么大歲數了,還能蹦幾天?我看你就留下來吧,這個村支書你來當,好歹一個月也有個千把塊錢的補助。你這個年紀也不小了,出去也掙不了多少?!?/p>
王本良說:“你家也就指著你這點兒錢呢,我咋能搶你飯碗呢?”
范老大又嘆了一口氣說:“這么的吧,我給老葛家的那個濤濤捎個話,人家在政府部門,讓他幫你找點輕巧的活兒?!?/p>
王本良笑笑說:“你可別麻煩人家了,我又不是胳膊腿不好使。這回,我跟鋼子、鐵子、榔頭、馬駒子一起走?!?/p>
范老大轉過身,有點兒難過地說:“咳,這是咱們屯最后一撥能出去的人了,都走光了,將來可咋整呢……”
四 王本良借了
學生的光
和王本良一起進城的四個人本來都在家種地,春秋忙兩季,冬夏閑半年,打打小麻將,喝點兒小酒,日子過得也算滋潤??墒?,剛子和鐵子的孩子也要上大學,榔頭的兒子定了親,來年要結婚,十萬塊錢的彩禮得先遞過去。求親靠友好不容易湊齊了,將來指著啥還哪?沒招兒,只得出來打工。馬駒子的兩個老人病在炕上。農村人都是這樣,身子骨不舒服總是能拖就拖,能挺就挺,不是不想去看病,都是舍不得花錢,這咱看病太貴,汗珠子掉地摔八瓣攢那倆錢,進醫(yī)院就像打水漂,一年辛辛苦苦收下來的糧食幾針就打沒了。老百姓嘴里得吃藥??!藥罐子連著錢串子,平常人家誰架得住折騰???再精心侍弄那點兒莊稼地,也多打不出幾個錢,出去打工是唯一的進錢道。
莊稼人除了會種地,沒別的本事,只剩下一身笨力氣。鋼子、張成、馬拴、趙富都是四十歲上下,在城里找點兒苦大力的活兒不難。鋼子、鐵子當了裝卸工,榔頭和馬駒子在建筑工地當了力工。
王本良沒找到工作,吃住就是個大花銷。在家千般好,出門萬事難,喝口涼水都得花錢買。鋼子、鐵子、榔頭和馬駒子都挺為他著急。鋼子和鐵子讓王本良到他們那兒去住,倆人租的一間合廚,擠巴擠巴、對付對付,吃住也能將就;倆人也想讓他去跟著當裝卸工,可是,老板一看就搖著腦袋說:“不行,這么大歲數,干活多少不說,摔了碰了我可負擔不起!”
榔頭和馬駒子跟他說:“我們那工地倒是缺人,進去找點兒活并不難,可是,工頭說,得工程干到一個階段才能發(fā)工錢。聽先來的工友說,已經好幾個月都沒領到工錢,好多人都不打算在這兒干了,你來這兒也沒啥意思。再干幾天,還不發(fā)工錢,我們也不干了。”
王本良只好還去“戳大崗”。
劉春芳沒忘記王本良,給他聯(lián)系了一個傳達室當收發(fā)兼打更的活兒,一個月一千五百塊錢,還有吃有住。王本良很感激這姑娘,馬上跟她去了。
王本良有了落腳之處,心也就踏實了,干這工作,不用誰督促,他也會盡職盡責。
興鳳山村早先出來的人聽說王本良進城打工來了,都來看望他。這些人差不多都是他的學生。這些年,盡管一切東西都叫錢給整得變了味兒,但是,師生情和戰(zhàn)友情還保持著一分純粹的味道。
小萍、蟈蟈和傻根兒是一塊兒來的。
小萍在一個大學當助教,蟈蟈在一家國企當技術員,傻根兒在一家合資工廠當化驗員。三個人來看當年的老師,想請老師吃飯,給他拿點兒錢,可是,誰也沒能力幫老師找一份工作。吃飯的工夫,幾個人一邊給老師敬酒,說些安慰話,一邊又為自己不能幫老師解決實際問題而感到愧疚。說著說著,說到了老葛家那個“蠱蠱懂”濤濤身上。
現(xiàn)在的小萍大名叫趙怡萍,蟈蟈叫劉安舜,傻根兒叫李長樂,濤濤叫葛永濤。
李長樂說:“王老師,葛永濤沒來看你嗎?”
王本良笑笑說:“沒來,人家工作挺忙的,哪有閑工夫看我?!?/p>
劉安舜說:“嗯,人家當了科長,跟咱們不一樣了?!?/p>
趙怡萍接過話說:“你們還念老黃歷呢,人家已經升了,當了處長了!”
李長樂說:“怪不得這小子不來看王老師呢,升了官就不知道自己半斤八兩了!”
劉安舜撇撇嘴說:“這咱真沒處說理去,前幾年環(huán)保單位屌毛也不是,請人都不去。這會兒倒好,轉眼成了香餑餑,辦個工商執(zhí)照,先得要環(huán)保驗收,就連開個小飯店、理發(fā)館,也得先要環(huán)保批?,F(xiàn)在要進那個單位,不是門子硬的,就是出錢沖的?!?/p>
趙怡萍說:“你們不知道吧,人家現(xiàn)在已經住上仨屋的大房子了,有專門的司機接送上下班。”
李長樂接過話說:“誰不知道那小子鬼頭蛤蟆眼的,有點兒權能少摟嗎?”
王本良擺擺手,說:“千萬別這樣說,葛永濤不是那樣的孩子?!?/p>
劉安舜說:“咱先不說他是好是壞,告訴他王老師到城里來了,他若是不露面,那就是他把自己看成個人物了!”
李長樂說:“對,這小子給王老師找個工作,也就是一句話的事,就看他還把老師放沒放在眼里?!?/p>
王本良擺著手說:“你們別給人家找麻煩了?!?/p>
趙怡萍說:“王老師,你不用管了?!?/p>
趙怡萍、李長樂和劉安舜給葛永濤打過去電話,還沒等開口,葛永濤就說:“你們不用說了,我知道你們要說啥事。告訴你們吧,別尋思就你們關心王老師,我早都安排好了?!?/p>
葛永濤真沒有說大話,當天晚上就把王本良約到一家酒樓,還有一個四十來歲的男人作陪。三個人坐在一個包間里,面對著一桌子豐盛的酒菜,葛永濤開門見山地說:“王老師,您來城里找工作,還用老支書說話?您直接來找我不就行了。”
王本良感到點意外:“怎么,范支書給你打電話了?”
葛永濤說:“可不是唄,多此一舉?!彼钢莻€男人說,“這是天源化工廠的馮經理,我已經和他說好了,你就在他那兒上班,他會關照你?!?/p>
王本良趕忙起身握住馮經理的手,說:“謝謝您馮經理,給您添麻煩了!”
馮經理笑笑說:“哪里哪里,葛處長說話了,咱就是一家人,不用客氣?!?/p>
葛永濤擺了一下手,說:“王老師,您就放心,有馮經理罩著你,不會讓你累著,就是呆在那兒,工資也不會少給你!”
馮經理很豪爽地說:“我們那么大的企業(yè),安排幾個人小菜一碟,更何況是葛處長的老師呢!”
葛永濤把杯里倒?jié)M酒,舉起來說:“廢話咱就不說了,都在酒里頭了!”
葛永濤一仰脖就喝光了一杯酒。王本良看著眼前這個一身官場氣派的學生,在他的腦海里怎么也找不出那個在眼皮底下長大的淘小子的影子了。
五 私企里沒有
黨組織
王本良在天源化工廠的差事就是庫管。馮經理交給他一串鑰匙,叮囑他說:“沒有領導跟著,沒有我發(fā)話,你一定不要隨便打開庫門。”
王本良說:“庫房里進東西取東西我也不開門?”
馮經理說:“我不是說了嗎,平常誰來也不能開門,你啥也不用管,就看好大門就行!”他臨走又說了一句,“你自己也不要隨便進倉庫!”
天源化工廠的院子很大,有辦公的樓房,也有管道縱橫的廠房。王本良要看管的庫房在一個僻靜的角落里,庫房很大,紅磚墻鐵瓦蓋,房后挨著高大的院墻,房前堆著一些破亂的雜物,連個過車的通道都沒有。
王本良就住在庫房邊的一個偏廈子里,吃飯到廠區(qū)的食堂。他揣著一串鑰匙,每天圍著庫房轉悠幾圈,其余什么事也沒有。既沒有人來送東西,也沒有人來取東西。除了看見兩只野貓偶爾在房前的那堆破亂雜物里像尋找耗子似的轉悠一陣之外,沒有一個人到這兒來。
沒過幾天,王本良感到了寂寞。一個大活人,整天就這么呆著,誰能不難受?
王本良閑得心里發(fā)慌,就給老支書打電話。
屯子里的黨支部還保留著老習慣,隔三差五,黨員們都會聚在一起,沒啥名堂,就是要在一起說說心里話。老規(guī)矩:先報喜,后報憂。一個靠山邊的小屯子,又沒人來買地開發(fā),也不能搞旅游,進錢的道就靠每家那點地。沒有什么值得太高興的事,無非是誰家孩子訂婚了,準備蓋新房了;誰家打下的糧食比往年多了幾千斤,多賣了幾百元。說到鬧心的事呢,也就是誰家老人有病了,進城住院拿不出錢;誰家到信用社貸款,不給點兒好處就貸不下來;誰家因為隨禮借了高利貸……當然了,大伙也會把電視上看到的、外邊傳過來的一些嚇人唬道的事當作特大新聞繪聲繪色地顯擺出來。還會有人就此憤憤不平地發(fā)些議論和牢騷。不過,到最后都是叫范老大幾句話消了火。范老大說:“外邊那些事離咱太遠,八桿子扒拉不著,誰也不用眼氣、嫉妒和生氣。咱們哪關心國家大事好是好,也就是痛快痛快嘴,臭臭屁股,啥事不頂,你想貪污沒那個條件,你想做賊沒那個膽量,就守著那一畝三分地,老婆孩子熱炕頭,管好自個就行。別指著做啥讓人夸你,也別做啥叫人戳后脊梁骨,那就行了!”
就這么幾句沒啥水平的話,就像幾杯本地的高粱小燒下肚,喝得一個個暈暈乎乎,氣也順了,心也平了,臉色也有了笑模樣。臨走時,有人會像表決心似的跟范老大說:“老范大叔,你就放心吧,俺們啥事也不做,不會給你添亂。”
他們說的啥事也不做,指的是啥壞事也不做。
王本良給老支書打電話,也就是一種習慣,沒啥要說的,家里不用惦記,有啥事老婆早給他打電話了。他就是多日沒跟老支書在一起嘮扯,心里覺得像缺點兒啥。
王本良撥通了電話,沉吟了半天不知說啥好。范老大急得直問:“本良,咋的了?出了啥事呀?”
王本良這才說:“沒事沒事,我就是想說,我這趟出來還得讓你操心?!?/p>
范老大說:“瞧你說的,我不就是給老葛家那小子打個電話嗎?我怕你抹不開,那小子是咱屯里人,還是你學生,讓他幫個忙這不應該嗎!你別多想?!?/p>
王本良說:“葛永濤給我找的這個工作挺好,不累,掙的也不少?!?/p>
范老大說:“那就好,我聽他說,你上班的那個廠子挺大,人也挺多,我估摸著那里黨員也少不了,碰上啥為難遭窄的事,就跟他們嘮扯嘮扯?!?/p>
“嗯哪!”王本良答應完才想起,自己進廠快半個月了,跟廠里的人都沒說過話,人堆里誰是黨員就更不知道了。
范老大聽他這么說,有點埋怨他說:“你的心眼兒也太慢了,那么大個廠子,沒有黨委咋地也得有黨支部,你上趕著點兒,去問問不就知道了?!?/p>
王本良拍著腦門說:“可不是咋地,我咋沒想到呢?”
第二天,王本良去找馮經理。廠子也太大了,一個院一個院的都有鐵欄桿圍著,還有鐵大門,進哪個院都得有胸牌。王本良往里走,被門口的保安給攔住了。王本良跟人家說:“我是看庫房的,找馮經理有事?!?/p>
一個保安跟他說:“這個廠子就是老馮家開的,叫馮經理的有好幾個,誰知道你找哪一個?”
王本良還真不知道要找哪個馮經理。沒辦法,他又跟保安說:“你知道工廠黨委在哪嗎?我找黨委也行?!?/p>
那些保安都用奇怪的眼光看著他說:“我們還頭一回聽說有人在找黨委呢!”
王本良最后碰到一個三十來歲的小伙子,聽他說找工廠黨委,就問他:“你是個黨員吧?”
王本良點點頭,那小伙子說:“啊,我也是黨員,你找黨委有什么事嗎?”
王本良說:“沒啥事,我就是想問問黨委有啥活動沒有?”
小伙子說:“你別找了,這兒根本沒有黨委?!?/p>
“沒有黨委還沒有黨支部嗎?”
小伙子搖著頭說:“什么也沒有,從打退伍回來,到現(xiàn)在我的黨員介紹信還在兜里揣著呢?!?/p>
王本良不解地說:“這個廠子八成得有上千人,怎么也得有一些黨員啊,怎么能沒有黨組織呢?”
小伙子說:“老哥,聽你這話,你是頭一回進城打工吧?”
王本良點點頭。
“怪不得呢,”小伙子說,“你不知道,很多企業(yè)工廠都是個人家開的,自己說了算,人家要黨委黨支部干啥?那不是水里冒泡——多余(魚)嗎!”
王本良嘎巴嘎巴嘴,沒說出啥。小伙子接著說:“這咱哪,什么信仰也比不上金錢,有錢能使鬼推磨。你是黨員咋地,在人家一畝三分地,你就得聽人家吆喝,敢支棱毛立刻大馬勺顛達個兒,把你開回家去,你有理也白搭,哭都找不著廟門?!?/p>
王本良心里挺不是滋味兒地回去了。
六 庫房里藏著
一口井
大半夜了,王本良還沒有睡著。
王本良從來都是頭沾枕頭就做夢,沒有睡不好覺的時候,這回,他才知道失眠是啥滋味兒了。
他翻來覆去地想:這么大個企業(yè),沒有黨組織,黨的方針政策怎么貫徹執(zhí)行?企業(yè)沒有黨的領導會不會做出違法亂紀的事?企業(yè)里的黨員沒有黨組織不就成了散羊嗎……真是不可思議!
轉念一想,他又覺得可笑。咸吃蘿卜淡操心,自己是個啥呀?一個小白人尋思那些事干啥!是個黨員咋地?在人家這兒就是一個打工的,得靠人家掙錢養(yǎng)家!
王本良想得腦袋成了一鍋糨糊。往日,他都會在寂靜的夜里安下心來看一會兒書,聽一會兒收音機。這對他來說是一種難得的享受??墒?,今天他沒有了這種心思。感到的只有一種孤單,這種孤單竟是那么可怕,那么折磨人。
突然,他聽到庫房里有一種聲音,咕咚,咕咚,像是在很遠的地方滾動的悶雷。
王本良又支棱耳朵仔細地聽了聽,庫房里確實有動靜,那種低沉而有節(jié)奏的動靜一直在響著。他起身到院里,貼著庫門聽了聽,好像那動靜離這兒很遠。他心想,可能是后邊院墻外的什么動靜吧。
王本良回屋躺下,一宿也沒睡著。他聽見那個動靜并不是一直在響,而是每次響一個多小時,停頓一個多小時后,再響一個多小時。
王本良覺得這個事應該告訴馮經理,早飯后就去找他。
王本良這些天再沒見過這個馮經理。他到廠區(qū)去問那個也是黨員的保安,從上次的交談中,他知道那個小伙子姓周。他見到了小周,把庫房里有動靜的事跟他說了一下。小周沉吟了一下說:“那個庫房是有點兒怪,就在那兒干閑著,還得擱個可靠的人看著。時間長了沒人進去,說不定耗子都在里邊成了精?!?/p>
王本良說:“依你看這事我是不是得跟馮經理說一聲,別出啥事。”
“能出啥事?就是那里變成了狼窩也沒人管?!毙≈芎懿辉谝獾卣f。不過,他還是告訴王本良,這個天源化工廠大經理姓馮,七八個小經理也姓馮,王本良要找的這個馮經理是安保部經理。
王本良離開小周,正巧碰見馮經理走過來。他把庫房里有動靜的事跟馮經理說了,馮經理盯著他瞅了半天,說:“你不用管那些閑事?!?/p>
王本良說:“我怕……”
“你怕啥?”馮經理接過話說,“就是房子倒了,火燒了,也不用你操心,就管好你那個大門就行!”
馮經理轉身走了,走出兩步,又回頭對王本良說:“記住,沒我的話,不許任何人進庫房!”
有些事情往往就是這么奇怪,你越不讓他知道,他越要知道;你越不讓他做,他越要做。說是逆反心理也好,好奇也罷,這會兒,王本良的心里升起了一個大大的疑團:庫房里有動靜,馮經理為什么不讓查?為什么一再強調不讓他進庫房?
王本良下決心要查明那個動靜是庫房里的,還是院墻外的?;氐綆旆磕莾汉螅伊藗€破箱子,再架上一個板凳,兩手扒住后院墻,探出頭往外望,心里不由忽悠一下。院墻外就是大片農田,遠處的村莊依稀可見。他來這兒已經快半個月了,才知道這個廠子是在城市的郊外。
王本良看清了院墻外的農田種的是黃豆,長勢并不好,已經是六月末了,豆秧還沒封垅。附近沒有人,也沒有什么機械,看不出有什么需要夜里做活的跡象。
一種責任感讓他很不安,不查明那個動靜,他會吃不好、睡不好。
這天夜里,正好下著毛毛雨,外面漆黑。王本良費了很大的勁,才打開庫房的門。他用手電照著,慢慢地看清了庫房里空空蕩蕩,只有地中央亂七八糟地放著一堆雜物,破桌椅、爛木頭、汽車轱轆、大小不一的舊鐵桶、塑料桶,簡直就像廢品站收來的一堆垃圾。
王本良聽出了那個動靜就是從那堆垃圾中傳出來的。他要查看明白,那個動靜到底是什么東西發(fā)出來的,就動手搬開那些雜物。
王本良終于看清了,雜物中掩藏的是一口深井,那種“咕咚咕咚”的聲音就是井里發(fā)出的。細聽聽,才聽出是往井里注水。
王本良有點兒糊涂了:這口井是干什么用的呢,為什么要藏在這里?
七 葛永濤擺的
是鴻門宴
有一天,天源化工廠的大門外忽然來了一幫農民,他們拉著橫幅,打著標語牌子,說是化工廠污染了他們的水源,前來討要說法。廠里的保安都被調到大門口去了,院里的人一律不準前去看熱鬧。
鬧騰了半天,這幫農民也沒進了化工廠的院門,倒是讓趕來的一幫警察給驅散了。
傍晚,小周主動來找王本良,把白天的事情詳細地跟他說了一遍。
原來,自從這個化工廠建在這兒以后,附近村莊的水源一天比一天變壞,地里的莊稼也逐年減產。農民懷疑是受到了天源化工廠的污染,他們向有關部門反映了好多年,都沒有人管。今天他們來就是要問個明白:化工廠生產就要有廢水,這些廢水都排到哪里去了?這些廢水到底有什么危害?
小周還告訴他:化工廠報了警,說這些農民是有意來破壞生產,政府已經讓警察把領頭的幾個農民抓起來了。
王本良突然一下子明白了,庫房里的那個深水井就是排污井,廠里把生產的廢水全都注入到那口井里,滲到地下去了。他剛要對小周說庫房里的那口井,小周擺擺手說:“你不用說,廠子里有些人早就知道,只是沒人敢說,誰說了,不是立馬開除了,就是要暗中遭到迫害。”
王本良急切地說:“他們這么干,不是違法嗎?真就沒人管?”
小周說:“誰管?誰敢管!這是老馮家的天下,人家說了算,放個屁都是釘!”
小周臨走,說了一句:“這事兒你得掂對明白了,想在這兒干你就得瞇著;若是覺得對不起良心,你就蔫(此處念niāo)悄兒地走人,千萬別惹事!”
王本良心里真不是滋味兒,晚飯也沒心思吃,出了廠子,直奔離工廠最近的一個村莊。
這是一個百十戶的小村子,名叫八寶屯,離天源化工廠就二里多地。村里的房子比王本良老家興鳳山好多了,都是紅磚瓦房,還有幾棟兩層的小樓房。
王本良來到村口的一戶人家,假裝要討口水喝。屋里出來一個七十歲左右的老人。老人聽說他是來找水喝的,立刻打開了話匣子,絮絮叨叨地告訴他:這村里的井水已經沒法喝了,有一股說不出的難聞味兒,燒開了水面會浮出一層油。用這水澆地,苗兒都會銹住。當初,要在這兒建廠,村民就反對。按規(guī)定,化工廠不能建在村莊和農用田附近??墒牵线呫妒菦]有人管。自打這個廠建成以后,村里的井水就逐漸變質,莊稼也一年比一年減產。村民去上訪,有關部門卻要他們拿出工廠污染的證據。人們都明鏡似的知道,化工廠生產必須用水,必須排放廢水。村民們圍著化工廠找了很久,也找不到排污的管道。這個事就一直拖到現(xiàn)在,到了井水已經根本不能再飲用的地步。逼得村民要進廠里去查看排污的管道,弄清楚工廠到底排不排放污水。
王本良聽到這里,啥都明白了。他真想告訴老人,化工廠確實排放污水,那個排污管道就在庫房里??墒窃挼阶爝呌盅柿嘶厝ィ麑先苏f:“你們?yōu)槭裁床蝗フ艺???/p>
老人一聽這話就扯開了嗓門,氣憤地說道:“拉倒吧!誰不知道當地的政府跟他們勾搭連環(huán),穿一條褲子。得了人家的好處,能不向著人家?這不,今兒個村里有五六個人被抓起來了。”
王本良說:“你們打算怎么辦哪?”
老人堅決地說:“怎么辦?我就不信,共產黨的天下,還沒有說理的地方了?村里都商量好了,這幾天就去省里上訪,省里不管,我們就去北京!”
王本良心里不由一熱,老人的話說明了人們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沒有失去對黨的信任,這是一種多么珍貴的感情!
王本良往回走,老人送他出院,特意說了一句:“不好意思啊,連口水都沒讓你喝,怕你喝了生病。往屯當間兒走百十步,有個小賣店,到那兒買瓶礦泉水吧!”
王本良回到住處,打定了主意要以一個共產黨員的名義給八寶屯的村民打一份證言,夜里再進庫房用手機拍一張滲水井的照片。
就在這時,王本良接到了葛永濤的一個電話,說開車來接他去吃飯,馬上到廠門口。等他到門口時,葛永濤的車已經到了。見了面,王本良很不好意思地說:“不年不節(jié)的叫你破費啥呀?”
葛永濤說:“吃個飯算啥?我主要是跟你說點事兒?!?/p>
王本良說:“有話在電話里說就行,這多耽誤你事兒?!?/p>
葛永濤說:“這話只能酒桌上說,走吧!”
飯店不遠,是個大酒店。進到包間的時候,王本良看見馮經理正在招呼服務員上菜。
王本良感覺到這頓飯有點兒別的意思,心里有些不安。
落了座,就他們三個人。杯里早已斟上了酒,馮經理先端起來,說:“來,先走一個!”
一杯酒進肚,葛永濤開門見山,對王本良說:“王老師,你得敬馮經理一杯,要不是看在我的面子上,換了別人,早就開了!”
王本良有點蒙圈,端著酒杯直眉愣眼地瞅著他的學生,不知說啥好。
葛永濤說:“你不用謝我,先跟馮經理干了這杯再說!”
王本良不知所措地對馮經理說了句:“謝謝你!”把酒干了。
葛永濤又斟上酒,接著說:“關上門,沒外人,王老師,你知道因為啥我這樣說?”沒等王本良回答,他又說,“馮經理把你當作自己人,信任你,叫你看管庫房,你私自進去干啥?都看到了啥?”
王本良剛說了一個字:“我……”葛永濤一擺手打斷了他的話:“你不就是看到了一口井嗎?咋地?”
王本良說:“那是一口排污井??!”
葛永濤把身子靠近他,對著臉拉著長聲說:“你知道天源化工廠養(yǎng)活多少工人、一年給國家上交多少利稅、政府的多少公務員靠人家的錢開工資?”
王本良說:“工廠附近的農村都受到了污染,這也不能眼睜睜不管哪?”
葛永濤把酒杯往桌子上使勁一蹾,敞著嗓門說:“不就是農民喝點兒臟水得點兒小病,莊稼遭點兒小災減點兒小產嗎?跟工廠的生產效益比起來,那純粹就是小菜一碟、九牛一毛?!?/p>
馮經理站起來,鄭重其事地說:“葛處長說醉話了,農民的利益也是要受到保障的。關鍵是不能說是咱們給造成的?!?/p>
王本良心里很生氣,他們這不是借著酒勁說謊話嗎?一個政府主管部門的干部,一個企業(yè)的頭頭,怎么能夠說出這樣的話呢?
葛永濤看見王本良眉頭結著疙瘩,“啪”地在他肩上拍了一下,說:“農村有句土話叫有眼力見兒,換句時尚的話叫識時務。我知道你是個老黨員,一本正??晌乙嬖V你,如今就是這么現(xiàn)實,現(xiàn)在入黨就是為了升官,在機關里有用,在企業(yè)里屌毛也不是!馮經理,你說,我說的是不是這么一回事?”
馮經理一手高舉起酒杯,一手伸出大拇指,高聲稱贊道:“葛處長說的就是精辟,一語中的,切中時弊!”
葛永濤也端起了酒杯,晃著王本良的肩頭說:“咱們都是明白人,話說到了家,就沒有外人。馮經理,往后你就把我的老師當成鐵哥兒們吧!”
馮經理走到王本良面前,酒杯碰著酒杯說:“從這個月起,我把你的工資加一千塊錢,怎么樣?”
葛永濤也把酒杯遞過來,使勁兒碰了一下說:“啥也別說了,干!”
八 褲袋里放著
寫好的證言
王本良不擔酒量,他記得自己沒喝幾杯,回來就醉得一塌糊涂,一直睡到第二天上午,手機鈴響才把他叫醒。
電話是劉春芳打來的,她要回老家了,特意來和他告別。王本良趕忙跑出去,在廠子門外見著了劉春芳。廠里是不允許閑人進來的。倆人在廠門對面的一個過道站下,劉春芳告訴王本良:她的爸爸病了,村里去了一個北京的青年志愿者,是個姑娘,接替她爸爸教那些失學的留守兒童。那個姑娘精神是好的,但是,她是大城市里長大的,她不了解農村,更不知道農村的孩子心里想什么。她好心好意地讓人從北京給郵來一部投影機,還有很多光盤。六一兒童節(jié)那天,她給村里的孩子放了一部片子,就是《爸爸去哪兒》。孩子們看著看著都哭了,她以為是受了感動呢,當天晚上,就有一個十二歲的小男孩喝農藥自殺了。孩子留下一封遺書,遺書是寫給爸爸的:爸爸,對不起,我是看了《爸爸去哪兒》才下決心要離開你們的。那些有錢的爸爸帶著孩子去哪兒都是吃喝玩樂,我的爸爸去哪兒都是拼命打工掙錢。我知道爸爸付出再多的苦累,也不能讓我過上那種無憂快樂的生活,我不想再過這樣的日子了……
劉春芳告訴王本良,村民憤怒地攆走了這個姑娘,她爸爸讓她回去教那些孩子。
聽了劉春芳的話,王本良什么也說不出,只覺得有塊石頭壓得心往下墜。他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村里的孩子,那些留守的兒童,那些失學的孩子,誰在教他們、誰在關心他們?
“王老師,你在想什么?”劉春芳的話打斷了王本良的沉思,他說:“我也可能要回去了。”
劉春芳說:“王老師,你在這兒干得不是挺好嗎?”
王本良苦笑了一下,沒有回答。他不想讓這個年輕的姑娘在回家的旅途中增添一份沉重。
送走了劉春芳,王本良的心里還沒有平靜下來,榔頭和馬駒子又來了電話,要跟他借點兒錢。馬駒子在電話里哭嘰賴尿地說:到現(xiàn)在他們好幾十個工友也沒領到一分工錢。找開發(fā)商,開發(fā)商說工程款已經撥給了工程公司,去找工程公司,工程公司說工錢都給了包工頭,再去找包工頭,包工頭換人了,原來的包工頭沒影了。
馬駒子說他們想回家連路費都沒有了。
王本良趕忙去給他們送錢,一見面,王本良快認不出他們了。他倆都變得黑瘦,長長的頭發(fā)戧毛戧刺,像個瘋子。榔頭罵咧咧地說:“都說共產黨領導咱窮人翻身得解放,我他媽做夢也想不到,這咱還有比舊社會還舊社會的地方,還讓咱窮人有活路嗎?”
王本良找不出合適的話來安慰他們,他覺得自己說啥都是廢話,頂不了一分錢花。
回來的路上,王本良又接到馮經理一個電話,讓他去領加的那一千元錢工資。
王本良沒去領。他回到住處,坐在庫房門前的一個木墩上,平緩著自己的心情。
正是晌午頭,太陽在頭頂燦爛地照著。沒有一絲風,很靜,靜得能夠聽到自己的心跳聲。王本良下意識地一手摸著褲腰帶上的一串鑰匙,一手摸著褲兜里的證言,說不清自己在想什么,心里好像有個聲音在不停地問他:“你還是個共產黨員嗎?”
王本良猛然吃了一驚,不由得自己問自己:“我還是共產黨員嗎?”
除了他自己,沒人能回答。
責任編輯 鄭心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