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05年以來,由教育部、文化部等多個部門聯(lián)合組織實施的“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至今已有十余年?;顒映尚э@著,受到了廣大師生的熱烈歡迎。在此基礎上,則應該探索出一種長效機制,保證這項活動能夠更加深入和持久地開展下去。鑒于此,本文簡要介紹了這項活動,就長效機制的建立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高雅藝術;地方高校;開展現(xiàn)狀;長效機制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7)05-0035-02
一、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簡介
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為配合該意見的貫徹與實施,自2005年以來,教育部、文化部、財政部三部門以“走近大師、感受經(jīng)典、陶冶情操、提高修養(yǎng)”為主題,采取多種形式,聯(lián)合開展了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效果,受到了廣大學生的熱烈歡迎。整項活動內容十分豐富,既有國家和地方藝術團體赴高校的演出,也有高校師生前往劇院、音樂廳等欣賞演出,還有各高校藝術團體的巡演等。2016年,教育部辦公廳、文化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又聯(lián)合下發(fā)了《關于開展2016年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的通知》,對活動宗旨、內容和要求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意見。所以在這種形勢下,應該努力探索出一種長效機制,保證該項活動的開展能夠真正落實到實處。
二、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存在的問題
1資源缺乏
雖然國家多個部門都對該活動的開展十分重視,并先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是與龐大的高等院校師生需要相比,還是凸顯出了資源的匱乏。這一點在一些二、三線城市尤為突出。與高校云集的一線城市相比,二三線城市的高校相關活動的開展有著明顯的不足。一方面是各個藝術團體演出較少,一方面是受到地方文化發(fā)展的限制,地方文藝團體數(shù)量明顯不足,由此導致了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的“新鮮化”和“稀罕化”,與現(xiàn)實需要還有著較大的差距。
2設施落后
各種藝術活動的開展,勢必要以充足、先進的場地和設施作為基礎。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受到多種原因的影響,多數(shù)學院在場地和設施方面還十分匱乏,幾萬人的大學校,只有僅能容納一兩千人的禮堂,舞臺、燈光、音響設備等也難以滿足實際需要。而有的院校在認識到這種不足后,曾拿出專項資金進行建設,但是并沒有做好相關的維護工作,導致一些設施損壞。
3形式單一
雖然在教育部等多個部門的要求中,曾對活動內容提出過明確的指導意見,但是受到多種原因的影響,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活動形式還是較為單一的。在節(jié)目的選擇上基本是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或學校商議確定,廣大師生難有選擇的機會,一些真正感興趣的內容反而欣賞不到。
4建設不足
依靠國家和地方文藝團體作為活動的主力軍,只是權宜之計。更為重要的是要借助于這次活動,真正建立起校園高雅文化氛圍和機制,將輸血變?yōu)樵煅?。但是多?shù)院校尚未樹立起這種意識。在學校文藝團體建設、高校和地方文化傳承等方面鮮有作為,這顯然是不利于這項活動長遠發(fā)展的。
三、高雅藝術進校園長效機制的構建
1常規(guī)化運行機制
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的開展已經(jīng)有十多年的歷史,已經(jīng)基本形成了一套較為科學和完善的運行機制,而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則要查缺補漏,揚長避短。具體來說,首先是經(jīng)費保障方面。各種活動的開展顯然是以充足的經(jīng)費為保障的,目前,國家和地方的教育、文化部門都制定了相應的資金政策,關鍵在于如何節(jié)約、有效地運用。比如針對偏遠地區(qū)的高校,就可以予以適當?shù)慕煌ㄑa貼等,同時對一些先進單位和優(yōu)秀組織者進行獎勵,充分激發(fā)他們參與活動的熱情:其次是具體運行方面。雖然多數(shù)院校高雅藝術演出的上座率都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但是因為學生缺少相應的選擇權,自身的興趣難以得到有效的關照,很多時候盡管坐在演出現(xiàn)場,但是欣賞效果卻不理想。因此需要以合適的形式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意愿。比如有的學校就采用了公布演出信息、學生自主領票的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最后是特色建設方面。高雅藝術進校園,除了讓學生欣賞到高水平的演出外,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推動校園文化和地方文化的發(fā)展,因此要求學校以此為契機,大力推動校園文藝團體、校內外藝術實踐基地的建設,為活動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開放化運行機制
進入新世紀后,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已經(jīng)從根本上改變了全世界人類的工作和生活。所以新時期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的開展,也應該建立起信息化、開放化的運營機制,保證其價值和意義得到最大化的彰顯。具體來說,首先是搭建信息平臺。要通過專題網(wǎng)站、校園電臺、校報等多種渠道,全面發(fā)布有關高雅藝術進校園的各種信息,一方面是擴大影響,另一方面也為學生各種信息的獲得提供便捷的渠道;其次是實現(xiàn)資源共享。高雅藝術進校園不能僅局限于一個校園內,特別是同一地區(qū)多所高校,完全可以實現(xiàn)資源共享。比如通過平臺發(fā)布演出信息后,其他學校的學生也可以通過下載演出票,持學生證觀看演出,真正打破學校之間的壁壘,使資源本身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再次是建立評估機制。演出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為了獲得多方面的積極效果,所以應該通過評估機制的建立,使演出情況得到及時有效的反饋,比如可以通過網(wǎng)站等載體對演出效果進行點評等,為演出的組織和改進等各項工作提出良好的建議。
3社團化運行機制
前文中提到,雖然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僅能從一定程度上滿足廣大師生對高雅文化的需求,還是應該通過學校各類藝術社團的建設,真正將“輸血”變?yōu)椤霸煅?。具體來說,首先是專業(yè)藝術社團對學校藝術社團的指導和幫助??梢酝ㄟ^“結對子”的方式,在專業(yè)藝術社團的指導下,帶領學校藝術社團排練各種節(jié)目,既可以在校內演出,也可以面向社會演出;其次是開展多種活動。藝術社團成立的重要意義就在于,要主動參與到各種活動中,在活動中鍛煉和成長。所以要探索出合理的形式,盡可能地為眾多藝術社團提供展示的平臺和渠道。在具體的運行過程中,要重點關注和解決以下兩個問題:一個是經(jīng)費問題。因為學生社團是學生的自主性組織,一些大型活動所需要的經(jīng)費,是社團自身所難以負擔的,所以學校應該在經(jīng)費方面予以一定的支持和幫助;另一個是宣傳問題。要對每一次活動都進行積極廣泛的宣傳,在全校范圍內營造出良好的藝術氛圍。
4課程化運行機制
早在20世紀80年代,當時的國家教委就提出要求高校要結合實際開設各種選修課程,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也是這一要求的具體體現(xiàn)。在該項活動的帶動下,多數(shù)學校都形成了濃郁的藝術氛圍,所以應該在此基礎上探索課程化運行機制。在機構設置上,可以依托于藝術教育中心等部門,成立專門的高雅藝術教學部門,負責課程的制定和各項活動的開展。在課程設置上,要結合學校實際情況,以選修或必修的形式開展;在師資建設上,要多引進一些在某一藝術領域具有突出特長的教師,同時鼓勵現(xiàn)有教師參加各種培訓活動,全方位提升自身的藝術素質和能力。在軟硬件設施方面,要通過校內外藝術實踐基地的建設,充分滿足各項活動的開展需要。通過各項努力,使藝術類課程真正成為學校藝術教育的主陣地和一個亮點所在,成為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的最佳延伸方式。
結語
綜上所述,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是國家大力開展藝術教育的重要舉措,通過該活動的開展,使校園文化生活得到了豐富、校園文化品位得到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發(fā)展,真正體現(xiàn)出藝術教育潤物無聲,育人無形的價值和作用。雖然十余年來,該活動一直沿著良性的軌道發(fā)展,已經(jīng)初步形成了一套合理的機制。但是從長遠角度來看,仍然需要對現(xiàn)狀進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本文也正是本著這一目的,探索了長效機制的建立,也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一定會迎來更加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成為當代高等藝術教育中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線。
[參 考 文 獻]
[1]何寧波.高雅藝術進校園的有效途徑研究[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5).
[2] 吉佳佳.讓“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在藝術教育中蓬勃開展[J].河南教育(中旬), 2011(12).
[3] 牛潔,何琳,蔡濱徽.高雅藝術進校園的幾點思考[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9(09).
[4] 張小敏.高校實施高雅藝術教育的調查和思考[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