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論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內(nèi)容,它濫觴于孔子,由先秦孟子、荀子、告子,漢代董仲舒,唐代韓愈、李翱,以及宋代張載、二程、朱熹等繼承和發(fā)揮,成為中國古代思想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鬃拥摹靶韵嘟?,習相遠也”(《論語·陽貨》)開啟了對人性的討論。
孔子人性論的結(jié)構(gòu)
前人針對孔子“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性與天道”有過頗多注解及論述。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對二章注釋摘抄如下:“此所謂性,兼氣質(zhì)而言者也。
氣質(zhì)之性,固有美惡之不同矣。然以其初而言,則皆不甚相遠也。但習于善則善,習于惡則惡,于是始相遠耳?!薄靶哉撸怂苤炖?;天道者,天理自然之本體,其實一理也?!笨梢娭祆湔J為“性相近”之“性”為氣質(zhì)之性,有美惡之不同,而“性與天道”之“性”為義理之性,全善無惡?,F(xiàn)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徐復觀先生堅持性善論,認為“性相近”之“性”與“性與天道”之“性”意義為“仁”,近于朱熹所言“義理之性”。而李澤厚先生則認為“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中的“性”是中性的,無所謂善惡。各家論述各有其理,難以決斷。拋開“性”字本身的束縛,這些爭論反而給我們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無論氣質(zhì)之性還是義理之性或許都只是孔子人性論的一個側(cè)面。
本文主張突破字詞的限制,著眼整部《論語》來探討孔子的人性論。本文也并不急于對孔子到底以何為性、持性善抑或性惡做出論斷,之所以如此是為了讓研究的視野得到擴大,避免作繭自縛,挖掘到更加全面的孔子的人性論思想。筆者綜合前人論述以及自己的觀點,將孔子的人性論分為三個層面。
(一)生物本性
生物本性包含人的生物性欲望、血氣稟性等,大抵相當于朱熹所言的氣質(zhì)之性。對于人的生物性欲望,孔子談到: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保ā墩撜Z·衛(wèi)靈公》)
孔子深感于世人之好色甚于好德,不禁嘆息。這表明孔子已經(jīng)認識到人的生物本性的力量,并非只以仁為性而忽視人的生物性的方面。
對于人的血氣稟性,孔子談到:
子曰:“君子三戒,少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保ā墩撜Z·季氏》)
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論語·子路》)
孔子既看到了血氣稟性可能導致的偏失:血氣未定好色;血氣方剛好斗;血氣既衰自滿。也看到了血氣稟性中向善的傾向:狂者進??;狷者有所不為。說明生物本性本身既可以導向善,也可以走向惡。
另外孔子的因材施教,這個“材”指的也就是人的生物本性?!墩撜Z》中幾處記載不同的弟子請教同一問題,得到孔子迥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答案,這就是根據(jù)弟子生物本性的不同而給出不同的答案,引導弟子成為仁德之人。
(二)道德本性
《論語》中講道德本性最重要的篇章當屬“性與天道”一章。此章將“性”與“天道”并列,將“性”抬到一個很高的層次。在《論語》一書中,孔子也曾多次提到天、天命、天道:
子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斯文也;
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論語·子罕》)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
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論語·季氏》)
徐復觀認為“天命”簡而言之就是指“道德的超越經(jīng)驗的性格”,“天道”是“從自己具體生命中所開辟出來的內(nèi)在的人格世界?!倍粋€人要想“知天命”、開辟出自己的人格世界,就必須具備“自覺的精神狀態(tài)”,這種精神狀態(tài)即是“仁”?!叭省笔侵哺谌说谋拘灾械模汈Р豢呻x,無論是君子還是庶人。如若反對這一點,那么“仁”的來源就無法得到解釋。
(三)自由本性
如前所述,孔子在《論語》中既談到了人的生物本性,也談到了道德本性。但二者對人性都不具有完全決定性的作用。筆者認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的道德修養(yǎng)水平各有不同,是因為人在生物本性和道德本性之外,還具有自由的本性。
人的自由本性指向作為人的可感的、經(jīng)驗的自由行為的基礎(chǔ)的自由的意念。自由本性在生物本性和道德本性之間抉擇?!墩撜Z》雖未明言人的自由本性,但在很多章節(jié)中都隱含了關(guān)于自由本性的內(nèi)容: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保ā墩撜Z·述而》)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論語·顏淵》)
這兩章中的“欲”“由己”等字眼都是表示意念、意向的,這即是人的自由意志的體現(xiàn)。雖然人具有道德本性,但也須自由意志的決斷,將意念指向“仁”。此外,孔子很注重“志”的培養(yǎng),在論語中兩次鼓勵學生各言其志。立志就是要堅定自己“為仁”的意念。
(四)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
道德本性的實現(xiàn)是以生物本性為基礎(chǔ)的。道德本性具體說來就是“仁”,就是要超越自身的動物性遺留,使自己人格不斷提升。而自由本性主要是在生物本性與道德本性之間做決斷。這種決斷分為以下兩個方面:是順從道德本性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做圣人,還是順從生物本性做凡人。
孔子人性論的意義
孔子的人性論有著多方面的意義?!墩撜Z》全面地涵蓋了人性論的各個方面:生物本性、道德本性和自由本性。圣與仁是終身的追求,不到生命的結(jié)束不可輕易許己為仁?!墩撜Z》中關(guān)于人性的思想自古對于塑造中華文明的品格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直至今天也不斷煥發(fā)出新的活力。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政治經(jīng)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