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陽
在印度東北部、南美洲等熱帶地區(qū),盛產(chǎn)一種奇特的水果,這種水果成熟后為橙黃色,果肉的色澤、質(zhì)感和煮熟的雞蛋黃如出一轍,因此人們將它稱為“蛋黃果”。
通常情況下,人們所見的蛋黃果形狀有兩種:一種為卵圓形,橙色的果皮與獅子皮毛顏色相仿,加上果實的形狀酷似獅頭,因此有“獅頭果”的別稱;另一種為桃果形,這類蛋黃果的外形與桃子無異,因此又被叫做“桃欖”,由于蛋黃果口味極佳,富含多種價值,故有“仙桃”的美稱。
蛋黃果原產(chǎn)于古巴和北美洲,性喜溫暖潮濕的生長環(huán)境,對土壤的適應性極強,多生長在沙質(zhì)土壤中。在中國海南、廣西、福建等省,由于地理條件較為相似,因此也有零星引植,上世紀30年代,這種水果逐漸進入中國人的視野。
移栽蛋黃果樹并不容易,幼苗從定植開始,就需要精心施肥、修剪、防蟲,否則會影響蛋黃果的品質(zhì)和產(chǎn)量。3年后,成年植株能長到6~7米,樹冠呈半圓形或圓錐形,樹姿挺拔、優(yōu)美,枝條老化后會呈現(xiàn)光滑的黃褐色,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因此人們喜歡將其用做庭院栽培。每年的4~5月,正值蛋黃果樹的花期,更令人賞心悅目:幾朵潔白的小花生長在葉柄底端,緊湊地聚攏在一起,一簇簇散布于枝椏間,傲然綻放,微風吹動下,小白花在綠葉之中若隱若現(xiàn),煞是好看。
花期結(jié)束后,植株開始掛果,果期通常持續(xù)8個月左右。進入12月,果實從綠色變?yōu)槌赛S色,蛋黃果就成熟了。剛采摘的蛋黃果生澀、略苦,需要密封起來,在陰涼干燥處放置4~7天才可以食用。熟透的蛋黃果散發(fā)出淡淡的清香味,果皮由硬變軟,且果皮極薄,食用時,只需用刀對半一切,肥厚的果肉便呈現(xiàn)在眼前,果肉間通常含有1~2粒褐色的種子,取出種子后,可以直接用勺子挖取果肉吃。果肉中淀粉豐富,水分少,咬上一口,綿軟香甜,唇齒盈香,口感介于番薯和榴蓮之間。
除了直接食用,人們還喜歡將蛋黃果制作成各種食品,例如果醬、冰奶油、飲料和果酒。蛋黃果還具有美容、減肥的功效,其富含磷、鐵、鈣、維生素C、類胡蘿卜素等營養(yǎng)物質(zhì),以及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經(jīng)常食用,不僅可以美白養(yǎng)顏,還能增強飽腹感,減少其他食物的攝入量,從而達到降脂、瘦身的目的。
此外,蛋黃果還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可以改善人體的吸收功能,增強免疫力,清肺潤肺,活血強身,鎮(zhèn)靜止痛,是老弱婦孺的絕佳選擇。正因為蛋黃果的價值豐富多樣,因此其果樹被視為極富前景的種植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