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哈密阿勒屯村

2016-12-29 00:54
環(huán)球人文地理 2016年7期
關鍵詞:哈密阿勒哈密瓜

額貝都拉得到康熙皇帝召見,他對紫禁城贊不絕口,返回哈密后便請來工匠,開始在阿勒屯村修建王府。

一幅名叫《幸福底色》的農(nóng)民畫筆觸拙樸、色彩濃烈,色彩中浸透了喜悅的音符和歡樂的歌吟,觀者往往為流淌在其中的歡樂畫面所感染。

康熙大帝嘗到哈密瓜并賜名后,哈密瓜被列為貢品。為了將新鮮的貢瓜及時奉獻給朝廷,運送者快馬加鞭,晝夜不停,一路上累死馬匹不計其數(shù)。

新疆哈密是一片古老的沙漠綠洲,遠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類活動。古代的“玉石之路”、“絲綢之路”、“商賈之路”、“宗教傳播之路”都是通過河西走廊進出哈密,再聯(lián)系到中亞和歐洲的。在地圖上,若以哈密為中心,可以交織出一個四通八達的交流路徑網(wǎng)絡,因此哈密不愧為歐亞大動脈上的重要樞紐。

阿勒屯村正處于哈密綠洲的中心地帶,是當年哈密回王的世居地。“阿勒屯”在維吾爾語中意為“黃金之地”,作為絲綢之路上的重地,它自古就像金子一樣熠熠生輝,吸引著八方來客;這里還被稱為新疆的“東大門”:東與河西走廊相連,西鄰火州吐魯番,北與蒙古國接壤,素有“西域咽喉,東西孔道”之稱。

那綠色琉璃的穹形拱頂建筑,那閃閃發(fā)光的新月圖案,那高高旋起的通天宣禮塔,還有那悠揚的誦經(jīng)聲,營造出一個肅靜、美好的精神家園,顯得愜意而安詳。而在這片金色家園中,農(nóng)民懷抱“甜蜜的大寶藏”——哈密瓜,那幸福的味道浸透了每一片沙土……

回王墓與回王府生與死的溝通

來到阿勒屯村,就不能不拜訪這里最具文化價值的建筑——回王府和回王墓。1697年,哈密的維吾爾族首領扎薩克額貝都拉,因幫助清廷平定噶爾丹叛亂有功,被康熙冊封為“一等札薩克達爾汗”,即第一世哈密回王,并從此開始世襲,歷時九世,共233年。

1698年,額貝都拉在紫禁城得到了康熙皇帝的隆重召見,他見識了清朝的威儀與富足,皇城的壯觀和顯赫,對金碧輝煌的紫禁城贊不絕口,當時就請人依照皇宮的建筑繪制了樣圖。第二年返回哈密時,他請來工匠,按照十分之一的縮樣圖,開始在阿勒屯村修建王府,工程費時7年方才竣工。建后的王府規(guī)模宏大,氣宇軒昂,既采用了維吾爾建筑特色的土墻高臺,也采用了漢地的琉璃瓦頂,整個王府飛檐斗拱,亭臺樓榭,園林交錯,鐘鼓樓星羅棋布,內(nèi)部結(jié)構(gòu)井然有序,城墻周圍還有護城河環(huán)繞,成為當時新疆境內(nèi)規(guī)模最大、最有特色的宮殿建筑。歷代回王都曾前往紫禁城朝覲,回到哈密之后都會對王府進行修繕或擴建,因此到了七世回王伯錫爾時,回王府已儼然一座“塞外紫禁城”,被稱為“西域小故宮”。

但幾百年來,這座精美堂皇的王宮卻命運多舛,多次毀于戰(zhàn)火。1930年的一把大火,更是將這個占地240多畝的精美建筑群化為灰燼,僅有小部分城墻保存了下來。2003年,當?shù)卣鶕?jù)歷史典籍的描述,啟動了回王府恢復重建工作,歷時兩年,才有了如今我們所看到的壯觀建筑群。

回王府一側(cè),便是回王陵。1709年,第一世回王扎薩克額貝都拉去世,他的遺體被安葬在王府附近,從此這里就成了歷代哈密回王的墓地。這片陵墓群原有土木結(jié)構(gòu)的大小拱拜(“拱拜”意為“回王墳”)共6座,現(xiàn)剩兩座,最大的拱拜為七世回王伯錫爾及其福晉,八世回王莫合買特及其王妃、王族等40余人的墓。這座陵墓在王陵中規(guī)模最大,因此叫“大拱拜”,造型下方上圓,通高17.8米,雄偉壯觀。上部有一方形基座的穹隆頂,基座四面開有小窗,便于采光、通風。相傳拱尖處原有一只很大的金質(zhì)覆缽,所以它也被稱為“黃金之陵”。陵墓內(nèi)外鑲有精美的琉璃磚,在陽光下爍爍發(fā)光。外壁的琉璃磚上紋有深淺不一的藍底團花圖案,別有風韻,穹隆頂外裝飾著綠色琉璃磚,與正面和立柱的淺色團花琉璃磚一起,構(gòu)成了素雅莊重、色調(diào)協(xié)調(diào)的建筑基調(diào)。

進入陵墓內(nèi)部,只會覺得肅穆、幽靜,而絕無陰森恐怖之氣,這大概就是維吾爾人對待死亡的豁達態(tài)度。內(nèi)部墻面通體粉白,上拓藍色祥云團花,仰望穹形圓頂,天圓地方的伊斯蘭傳統(tǒng)盡顯其中。棺木的大小依據(jù)長幼尊卑來劃分,依次排列得整整齊齊。

穆斯林把對生死的理解寄托于麻扎,他們在麻扎中祈禱、傾訴、哭泣,生和死的溝通盡在于此,那穹頂與天窗,可以看成靈魂相接的通道。這些矗立在喧囂塵世的王陵,以其史詩般的雄偉、音樂般的詩意表述了逝者生前的遺芳,他們生前也采用這種奢華的方式將自己的名字鐫刻在輝煌的建筑物上,即使時間的消亡,也抹不去他們滲入哈密的歷史過往。

農(nóng)民畫家的幸福底色散發(fā)出阿勒屯的田野氣息

沙漠中的駝隊款款走向綠洲,在那亭臺樓閣旁的綠蔭里,有農(nóng)人在田野耕種;維吾爾老鄉(xiāng)笑呵呵地趕著毛驢車,車上堆滿了金黃的哈密瓜,路旁的樹上掛滿了沉甸甸的葫蘆;斗雞、斗羊場面沸騰,美麗女子裙裾飛揚;作刺繡、彈熱瓦普的藝人正在一絲不茍地擺弄著自己的作品;一座座幼兒園、醫(yī)院、學校在援疆的浪潮中拔地而起……在阿勒屯村的木卡姆展廳里,當我看到這幅名為《幸福底色》的長卷畫時,瞬間被那種幸福深深地感染了。

這幅筆觸拙樸、色彩濃烈的畫,是當?shù)剞r(nóng)民畫家的作品。那一抹色彩中浸透了喜悅的音符和歡樂的歌吟,即使你不了解他們?yōu)槭裁炊鴺?,也會為畫面中流淌的歡樂所感染。那驚人的想象力和幽默感,讓你不由得眼睛發(fā)亮,會心的笑意浮上心頭。

我慕名找到了《幸福底色》的作者, 64歲的維吾爾族農(nóng)民女畫家早熱木汗·艾買提。當我拜訪她時,她和古老的阿勒屯村一樣顯得拙樸而寧靜,甚至有些羞澀的模樣,謙和地引我走進院子。

不一會兒,她就端上來一盤紅棗,說是剛從樹上摘下來的,還有鮮淋淋的葡萄,也是今年的收成,另有一盤造型獨特的油炸馓子,一碗香氣繚繞的熱茶。坐在炕上,我們聊起了繪畫。得知我是畫畫出身,她的眼睛頓時亮了起來,表情也更為生動了,立即搬出一大摞自己的畫作,一張張展開拿給我看。

早熱木汗說自己從來沒有學過繪畫,心里怎么想就怎么畫。小時候她家里窮,沒有紙筆,她就在地上拿著樹枝畫畫。家里的羊、馬、鄰居的小孩,都在泥地上顯現(xiàn)出來;墻上的葡萄、地里的哈密瓜,在一次次勾勒中越來越好看;還有一些沒有形狀的圖案,則任由思緒的起伏而出現(xiàn);她喜歡看天上的云彩和地上的影子的變化,那是一幅幅變化多端的圖畫……

以種植小麥、葡萄為主業(yè)的早熱木汗,大多時間都在地里忙碌,只有在農(nóng)閑時才有時間拿起畫筆,記錄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她并不懂得任何繪畫理論和技巧,也不知道如何構(gòu)圖、設色,可是她就是那么自然而然地動筆了,靈感像噴泉一般源源不斷洶涌而來,這支筆讓她感到快樂和放松,她畫自己的生活、喜悅、悲傷和夢境,這個不善言辭的農(nóng)家婦女,通過畫筆找到了表達情感的方式。

告別早熱木汗,我再次來到了木卡姆藝術展廳,展廳里正在籌備農(nóng)民畫展,我有幸成為第一個參觀者,在一幅幅色彩濃烈的畫面前徜徉,呼吸鄉(xiāng)野的芳香,不禁心生陶醉。這些樸實的藝術家,對色彩有天生的敏感,他們一邊養(yǎng)羊、耕田,一邊拿起畫筆,將源于身邊的生活場景融入筆端。在這些畫中,我看到的只是對生活的無限熱愛……

皇家貢品哈密瓜炙熱盆地的甜蜜寶藏

流連在阿勒屯村的日子,在村民們捧出的眾多土特產(chǎn)中,讓我印象最深的,自然是哈密瓜。

作為哈密地區(qū)的中心,阿勒屯村所出產(chǎn)的哈密瓜是頂呱呱的,其中最著名的品種,是“黑眉毛蜜極甘”(“蜜極甘”在維吾爾語中意為“花裙子”)。在這種哈密瓜的姜黃色瓜皮上,布滿了網(wǎng)紋,類似地球的經(jīng)緯線,幾縷墨綠色的縱條花紋宛若美女秀眉,外觀令人賞心悅目。捧在手心,奇香襲人,一口咬下去,細膩爽口,甜蜜多汁,甘美肥厚,芳香醇郁,唇上像抹上一層黏糊糊的蜜糖,余香繞口?!昂诿济蹣O甘”還沒吃完,另一種色如晶玉的哈密瓜切好了:“嘗嘗‘紅心脆,奶油味的。”看著那晶瑩剔透的橙黃瓜肉,我忍不住誘惑又拿起了一瓣。果然,這“紅心脆”的口感與“黑眉毛”不盡相同,酥脆濃香,略帶些奶油味兒。如果吃完了哈密瓜再吃其他水果,一定會索然無味,因為哈密瓜太甜……因此有經(jīng)驗的人說要“先吃西瓜,后吃甜瓜”。

哈密瓜生在沙土里,從一粒種子開始,被陽光親吻,日漸長大,最終孕育成一個圓形的甜蜜寶藏。有人將哈密的瓜種放在別處試種,可是“不服水土”,最終的口感與黃瓜差不多,毫無甜味。而在這片貌似被太陽烤焦了的荒蠻之地,哈密瓜無疑是天賜地長的寶貝,它在一個封閉循環(huán)的制糖流程中,才能維持這個物種的尊嚴與獨特,因此有人開玩笑說,只有哈密的瓜才能叫“哈密瓜”。

“桑葚才肥杏又黃,甜瓜沙棗亦飯糧。村村絕少炊煙起,冷餅盈懷喚作馕。”清代的林則徐在《回疆竹枝詞》中,寥寥數(shù)語描繪了新疆很普遍的一種飲食習慣:以瓜代飯,尤其在炎熱的夏天,酷熱讓人無心吃飯,半個瓜、一片馕即是一頓飯。而一位農(nóng)夫在無意中發(fā)現(xiàn),哈密瓜對皮膚頗有益處,能防止嬌嫩的皮膚被太陽曬傷,尤其是哈密瓜汁精華能提供對皮膚的額外保護。在暴虐的陽光下,我卻發(fā)現(xiàn)阿勒屯村乃至整個哈密地區(qū),處處可見膚質(zhì)瑩白的女子,這與哈密瓜的滋養(yǎng)息息相關。

當年,康熙大帝嘗到哈密瓜并賜名之后,哈密瓜就被列為貢品,每到瓜熟蒂落,為了將新鮮的貢瓜及時奉獻給朝廷,運送者需要快馬加鞭,晝夜不停,一路上累死馬匹不計其數(shù)。清初張寅之在其著作《西征紀略》中,繪聲繪色地描述了在河西走廊目睹運送貢瓜的情景:“路逢驛騎,進哈密瓜,百千為群。人執(zhí)小兜,上罩黃袱,每人攜一瓜,瞥目而過,疾如飛鳥?!比绱藲鈩?,足與唐玄宗為博得楊貴妃一笑而“萬里飛馬貢荔枝”的盛況媲美了。

在阿勒屯村的農(nóng)民畫中,我也看到這樣一幅構(gòu)圖新穎的繪畫:碩大的哈密瓜被放大成圓形寶藏,一位白胡子老爺爺欣喜地坐在其中手捧著哈密瓜。豐富的想象力和標新立異的構(gòu)圖,給哈密瓜賦予更為豐富的內(nèi)涵和外延。我知道,在阿勒屯乃至所有哈密農(nóng)民心里,哈密瓜就是甜蜜的寶藏……

猜你喜歡
哈密阿勒哈密瓜
“甜蜜產(chǎn)業(yè)”
我最喜歡吃哈密瓜
新疆第十三屆哈密瓜節(jié)開幕
崇州市| 潞城市| 盖州市| 无棣县| 景谷| 新宁县| 许昌县| 通道| 石狮市| 龙川县| 甘肃省| 绥滨县| 丘北县| 博野县| 竹山县| 白河县| 出国| 肇州县| 安庆市| 南安市| 斗六市| 舟曲县| 上林县| 襄樊市| 平阳县| 文化| 芦山县| 武川县| 南川市| 河曲县| 乳源| 新安县| 合阳县| 福州市| 南江县| 乌兰浩特市| 同江市| 九龙县| 古浪县| 阿拉善右旗| 湟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