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人們從原來僅對地表空間的利用,延伸到了對土地上下空間的利用。在這種發(fā)展趨勢之下,地下空間權應運而生。但由于相關立法的欠缺以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不完善,導致權利人和其他利害關系人的權益難以得到有效保障。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從分析世界各國現有的立法模式出發(fā),結合我國實際情況,進而對我國地下空間權立法模式的選擇提出建議。
關鍵詞:城市地下空間;空間權;立法
中圖分類號:D9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35-0249-01
作者簡介:李春彬(1991-),女,云南蘭坪人,昆明理工大學法學院,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民商法學。
一、地下空間權的概念
在我國學術領域對于空間權應如何定義,存在分歧,以具有代表性的梁慧星教授和劉寶玉教授為例,前者認為,地下空間權是指對土地地表下一定范圍內的空間享有的一種權利,而在后者看來,地下空間權是空間權的一個下屬概念。劉寶玉教授認為,空間權的本質是一種不動產權利,它的客體包括兩個,一是地表以上的一定空間,二是地表以下的一定范圍。
二、我國相關法律規(guī)定
(一)中央立法現狀
我國最早對空間權作出規(guī)定的是,原國家土地管理局于1995年頒布的《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guī)定》第43條。到了1997年,原建設部頒布實施了《城市地下空間開發(fā)利用管理規(guī)定》,在2001年的時候此項規(guī)定被加以修正。就目前來說,2007年頒布實施的《物權法》,是迄今為止我國現有立法中對地下空間權最具影響力的一部法律,因為《物權法》首次對空間權的法律地位作出了確認。
(二)地方立法現狀
目前我國沒有就地方地下空間權進行系統(tǒng)性立法,但隨著我國地方經濟飛速發(fā)展,以上海和深圳為代表的國際化大城市,為了適應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和地下空間權的發(fā)展進步,結合地方實際情況,出臺了地下空間相關方面的地方性法規(guī),例如2008年,深圳市頒布實施的《深圳市地下空間開發(fā)利用暫行辦法》。
三、世界各國現有立法模式
(一)現有立法模式
1.單獨立法
以美國為代表的英美法系國家,首先以判例的形式確認地下空間使用權,隨后通過單獨立法的模式制定空間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俄克拉荷馬空間法》的頒布,標志著空間權的確認不再簡單依附于判例的存在,而是單獨成法予以規(guī)定。
2.民法立法
以德國和日本為代表的成文法國家,選擇將空間權納入民法典,在相關章節(jié)中予以規(guī)定。
3.綜合立法
綜合立法是指將單獨立法和民法立法兩種模式結合并用,以我國臺灣為代表的地區(qū)選擇的就是綜合立法。
(二)我國立法模式的選擇
我國地下空間權的立法模式究竟應如何選擇?對此問題,學界存在三種不同的聲音,這三種聲音在《物權法》立法過程中均被充分表達。首先,以梁慧星教授為代表的學者認為,不必將地下空間權單獨設立,應該將其置于基地使用權、農地使用權和領地利用權中,并在其中對規(guī)范空間權作具體的規(guī)定;其次,以王利明教授為代表的學者認為,應該用獨立的章節(jié)將空間使用權置于用益物權部分,然后在此章節(jié)中對空間權的含義、設立程序和流轉等內容做具體的規(guī)定;最后一種觀點是以徐國棟教授為代表的學者提出的,應該在《物權法》建設用地使用權部分為空間權預留立法空間,把空間地上權和普通地上權區(qū)分開來。
四、立法構建及相關法律制度的完善
通過分析國外地下空間權立法模式的選擇,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在對地下空間權立法的時候,應采取在將空間權獨立成章的前提下,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立法模式。
(一)立法原則
1.科學利用。地下空間的不可再生性,決定了我們在利用時應當科學有效。
2.統(tǒng)一規(guī)劃。首先統(tǒng)一規(guī)劃立法體系,然后相關地方政府和其它組織應該結合不同區(qū)域的不同情況,以地方法規(guī)等法律文件來進一步的規(guī)范地下空間權的內容。
(二)立法構建
在《物權法》中單獨設立成章,將空間權置于用益物權,并就地下空間權的內容作詳細規(guī)定。筆者認為,地下空間權并是非絕對的被包含在土地使用權中,它不僅有著自身的獨立價值,還有著不可替代的經濟價值,在《物權法》里集中性的對地下空間權加以規(guī)范是十分有必要的。這種規(guī)范方式,有利于滿足地下空間權的充分運用的需要,也可以為司法實踐的裁判提供更為確切和可靠法律依據。
(三)完善相關法律
在使用權、農地使用權和領地利用權中對空間權作進行進一步規(guī)范的同時,完善相關法律,從不同角度有力保障地下空間權的行使。
[ 參 考 文 獻 ]
[1]王利明.物權法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2005:484,492.
[2]梁慧星.中國物權法草案建議稿附理由[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395.
[3]常孝永.地下空間權研究[D].復旦大學,2010.
[4]王利明.空間權:一種新型的財產權利[J].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