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yè)并不是簡單的走出學院大門,學校和社會之間也不應該有一條明顯的界線,通過“畢業(yè)季”為所有學生走向社會搭建更多的橋梁和平臺,使學校和社會之間的界線變成一個盡可能寬闊的橋梁通道,使學生可以通過這個橋梁慢慢的融入社會。
——院長范迪安
好的藝術作品應該有以下幾個標準:首先難度,就是你的時間的投入,包括制作的難度,包括知識、技能體現的難度等等。再有就是獨特性,一定是個人的獨立的狀態(tài),包括個人的獨特的藝術的思想、觀念和藝術語言。最后一點是完成度,這里不僅僅是指作品的完整性,更多的是指作品意識和視覺效果,這與修養(yǎng)和敏感度是有關系的。畢業(yè)意味著學業(yè)的結束,同時,畢業(yè)更意味著重新開始,未來的路將會更艱辛而漫長,同學們準備好了么?
——副院長蘇新平
我倒不認為有什么天才,我總說真正的天才是熱愛,就是你真正發(fā)自內心的熱愛一件事情,你就是天才。
又一年,又一批,離了學校,進了社會。社會復雜,哪兒都一樣,對誰也都一樣,要自學。所以,心態(tài)要包容,精神要獨立,自信而不自私,做人要單純,思考不要簡單。人生有限,挑有價值的事做,但是大家都能做的事勢必平庸。做事也要隨緣,事可大可小,做精做好,自有樂趣,也會生出價值來。不是說‘-尺精微,致廣大”嗎?后面還有三個字:“極高明”。
——造型學院油畫系馬路
希望同學們堅守傳統,然后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融合傳統,也希望大家畢業(yè)以后堅持畫畫,不要輕易丟掉??梢远嗟矫涝簛恚喔蠋熃涣?,雖然人已經畢業(yè)了,但永遠是美院的學生。中國畫是修一世之作,研究三年的學習只是這一世的一瞬間。在三年中受導師施教,得其學識與畫技,養(yǎng)成自我。自我可能是一世之作的起筆。
——中國畫學院陳平
良辰五月,少年列隊待發(fā),向著未知起行。乘機,起飛前必聽到安全須知,提示你在緊急情況下自己先帶好氧氣面罩之后才能幫助他人。這里大意有二。人要做好三件事:第一做好自己。第二能夠和集體相處。第三在有能力的條件下幫助他人。在告別畢業(yè)生的時刻,同學們更需要回望自己:是不是做好了自己,是不是學會了和集體相處,而我更期盼在不遠的將來你們能夠幫助他人。
——造型學院基礎部張路江
畢業(yè)是一段經歷的結束,也是一段新經歷的開始,一個藝術家,最重要的是他的經歷和積累,包括生活經歷的積累、實踐經驗的積累、思想認知度的積累,我希望走向社會潛心錘煉自己,不斷豐富自己的經歷和積累。
對前沿的持續(xù)關注和對時間的深度掌控才能了解和把握自己所從事的藝術創(chuàng)作的高度及其價值,才能使自己的思維更清晰,不至于盲從和盲目......
——造型學院雕塑系呂品昌
你要有一個堅持的東西,這個堅持的東西不會因為你生存的壓力而改變;不能固執(zhí),要開放,你對于任何陌生的事物要充滿好奇,對未來充滿期待,不能太世故,太當下;要有斗志,不是說你要找人打架,如果沒有斗志,那么任何美好的想法可能都是一個癡人說夢。做一粒有用的果實
春天剛過,秋天就到了。學院這塊土地上老師們就是長在它上面的樹。樹有老有幼,有大有細,但都結果,而且結不同的果,相貌不同,品味也各異但能畢業(yè)的都是好果子。作為其中的一棵樹,我想對果子們說:要對人有用,要對社會有用,不怕被人剝削,不怕被人利用,有用則活,無用則死,活的被吃了后核還能育苗、變樹,死的無用被扔了,有就等于無。
——造型學院版畫系王華祥
又是一年收獲季……
短短數十日的展覽凝結著同學們多年的思考,呈現了同學們在整個學業(yè)階段藝術探索過程的積累;這里也許是穩(wěn)健扎實的成長,也許是面對各種沖擊的困惑和猶疑……從中能夠看到同學們
都在積極的態(tài)度中勇敢追求,不僅敢于突破傳統思維,而且敢于大膽嘗試新的繪畫語言。研究生的學習生活就要結束了,藝術的追求卻永無止境,希望這種朝氣能夠伴隨同學們的整個藝術人生,不斷創(chuàng)作出新的作品。
——造型學院壁畫系孫韜
我常常提醒大家,不要認為你是做藝術的,要認為自己是要做一件有價值的事情。學生不應該帶有原有的很多關于藝術樣貌形態(tài)的概念,甚至應該主動去清洗對原有的五花八門的藝術模式,清理了這種羈絆,然后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新的語言。
[實在歌]
實在我在,實至名歸。實理在心,實力在手。
實志廣大,實質精微。實業(yè)在創(chuàng),勢在必行。
實干精神,實誠做人。立足實地,其實世界。
實事求是,視界洞開。實踐檢驗,藝術之真。
——實驗藝術學院呂勝中
“世界上只有兩樣東西可以是無止境的:宇宙,以及人類的愚蠢”。值此畢業(yè)之季,謹以愛因斯坦的至理名言,與同學們分享。希望我們從巨人的思考和啟示中,冷靜關照人類的狀態(tài),理智反省創(chuàng)作的心態(tài),從而智慧地設計我們共同未來的新形態(tài)。
作為中央美術學院的畢業(yè)生,秉持著這所百年高等學府獨有的學術理想和藝術情懷,如何積極、樂觀和從容地融入國家發(fā)展,推動社會進步,創(chuàng)造人民幸福,這既是我們守護的初心,也是我們不變的理想。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走吧,越遠越好,心在美院。
祝福你——2016全體畢業(yè)生同學!
——設計學院宋協偉
親愛的同學們:
首先祝賀你們完成學業(yè),你們圓滿完成了人生中重要的里程。在你們即將進入“真實世界”之時,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你們真正在精神上接通了中央美院的血脈,這種血脈就是央美的人文精神,她是一種根植于內心的素養(yǎng),這種素養(yǎng)是對理想的堅守,她會使你們在彌漫于整個社會的浮躁中還能在心底保留一方凈土,保持赤誠和對美好未來不滅的希望。
我相信,你們每個都會成為能量源,你們將匯聚成巨大的能量場,讓我們一起來定義這個能量場,因為有你、有我,有我們相互依賴,去分享人文與藝術的光榮。
祝福你們的明天永遠有健康與活力!
視野決定距離。畢業(yè)意義不在于你的專業(yè)能力到底有多優(yōu)秀,畢業(yè)是一個開始,更重要的是對
未來的熱情和執(zhí)著,成功不是你贏得世界,而是找回你自己。
——城市設計學院王中
畢業(yè)只是在學校學習的結束,什么也說明不了,創(chuàng)作期剛剛開始,還要有一個長跑,你還要用更長的時間證明自己很優(yōu)秀,證明自己很有能量。
——人文學院尹吉男
希望你們能少一點波折,多一些順利,因為藝術之路確實是很艱辛的,你可能投入很大,但得到的回報很小。如果他們能夠更順利_電,能更好的抓住機會。我作為一個老師就感到很欣慰了。
——造型學院唐暉
在未來發(fā)展道路上都能夠保持自己的特點,能夠保持對專業(yè)的熱情,無論將來做什么職業(yè),都能夠把你們在建筑學院所學的對思維的訓練運用到工作中。
研究生的畢業(yè)創(chuàng)作,既要為走向職業(yè)實踐積累能力,也要為深入學術研究打下基礎。為此,建筑學院研究生畢業(yè)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對論文與設計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在強調論文寫作的同時,對畢業(yè)創(chuàng)作也要給予高度重視,前者是后者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后者則是前者的理論運用和實踐驗證,二者應該相輔相成并聯互動。
與本科畢業(yè)創(chuàng)作強調運用四年的知識積累綜合解決特定問題的要求不同,研究生畢業(yè)創(chuàng)作的要求是能運用自己已有理論甚至是自己總結與發(fā)展出來的觀念或理論系統去進行創(chuàng)作,此時的創(chuàng)作過程本身將成為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回饋并反映于論文寫作中的理論體系梳理和建構論證之中。
缺乏研究為基礎的設計,至多只是解決了一個具體的問題,而不能在設計思維和方法上得到更深層次的訓練,設計能力的提升將缺乏持久的動力。在此意義上而言,研究不僅僅是確保不斷獲取創(chuàng)作成果的途徑和方法,更應該是創(chuàng)作過程中始終持有的學術態(tài)度。
希望建筑學院研究生們的畢業(yè)創(chuàng)作能呈現出這樣的一種狀態(tài)。
——建筑學院呂品晶
江山代有藝才出,又是一批同學即將走出校門。今天的成績記錄著過去幾年成長的青春,也承載著未來的人生夢想。畢業(yè)季,起航季,同學們,出發(fā)吧。
——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余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