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英
摘要:對于大多數高中同學來說,數學是一門既有難度又不得不面對的課程,必修課程的設置又突出顯示了其在高中教學乃至學生能力發(fā)展中的重要性。同學們往往因為解題難度大、準確性要求高、方法性強等原因而遭受打擊,教師則經常因為課堂教學效果差、學生成績不理想等原因而感到困難重重。事實上,數學的教與學是可以通過一些方法的傳授來實現效率和效果提升的雙重效果的。當然,方法的獲得是建立在長期的研究與解題實踐過程之上的,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我們要重視數學教學的量與質的關系,不因追求效果而搞題海戰(zhàn)術,不因效率的渴望而盲目的鉆研方法,要明確方法與題目的關系,做好搭配,舉一反三,在提升效果的前提下提高效率。以人教版的教材為例,對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學方法的應用進行探討,以促進學生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自我提升。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方法人教版解題
高中數學教學大綱中對數學教學的目的進行了比較詳細的描述,數學教學注重對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將代數、幾何等基礎知識以及概率統(tǒng)計、微積分等初級知識進行有序的講授,逐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空間思維的能力,提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人才的數學知識和理論應用能力,為高素質的數學型人才創(chuàng)造良好的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基本概念的準確把握是進行知識擴充和能力提升的關鍵,學生只有牢牢把握知識的概念后,才能夠對知識、能力的拓展打下基礎。
一、高中數學教學的特點
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數學的教學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并且這些規(guī)律往往是伴隨著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而被發(fā)現的,與其他必修課程以及相關的學科相比,高中數學教學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學生能力要求高
與語文、英語等語言類課程相比,數學教學并不是掌握方法就“手到擒來”的;換句話來說,學生對于數學學習方法的掌握并不等于就能夠快速、準確地解決問題,并且學生對于某種題型的解題方法有了把握并不能夠對該類題型進行完全的解答。一道題目的考察往往是知識、能力的結合體,一道將函數與空間幾何圖形結合起來的題目僅僅靠解答函數或者幾何圖形的方法是完全解答不出來的,除了這兩方面對知識以外可能還需要聯想、對比、假設等方法的應用。有時候學生需要根據已經提供的信息進行逆向思維,自己提出問題并進行分析、解答。
2.學生思考量大
在各種考試或者測試中我們可以發(fā)現語文、英語、地理、歷史等科目的考試中有些內容是可以在材料或者教材中找到對應的答案,經過照抄、照搬就可以達到解答的目的,但是數學教學并不是這樣,對于公式、定理等知識的牢記并不能夠完全達到解題的目的,需要將這些內容與具體的材料、數字進行結合,對學生理解和靈活運用的要求高,每道題目背后都需要學生進行認真的思考。例如在學習三角函數時,雖然能夠把這些公式牢牢的記住,但是卻并不一定能夠真正地套用到題目中進行準確的解答。
3.準確度要求高
差以豪厘,謬以千里這句話完全符合數學解題的實際情況,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對數字的精確度和符號的正確度都是格外注意的,一個簡單的數字或者符合錯誤都會導致最終答案的錯誤,這也與我國數學相關領域的研究例如航天、工程等的要求密切相關,因此,對于學生思考和解答的準確度和邏輯的嚴密性有很高的要求。
二、教學方法對數學教學的重要性
與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學相比,高中數學起著承接的作用;而與高等教育中的數學相比,高中數學又起著鋪墊的作用。高中數學教學方法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教學方法是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內容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在傳授學生相關知識的同時將學科的思維和方法教會學生,使其能夠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并能夠將知識真正地運用到實際中去。對于高中數學來說,學生不再僅僅是對于知識的掌握,更多地是對數字、圖像背后深層次內容的領悟,例如通過一個空間圖形能夠對其點、線、面的關系有一個整體的概念和理解,能夠判斷其相對的位置、大小關系。龐雜的知識和大量的數字告訴我們如果沒有良好的、體系化的數學方法作為支撐,快速、準確地解答一道數學題目是很困難的。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方法的教學要比知識的教學更重要。
2.教學方法是學生素養(yǎng)提升的重要途徑
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能夠在實際的生活中培養(yǎng)出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例如通過兩點之間直線的距離最短來確定交通路線方案等等,雖然這些問題是基本的,但是能夠通過簡單的知識和案例講解來提升學生知識運用的能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又如,開展實際的測量教學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數學知識與實際工程需要相結合的能力。
3.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高中數學課堂所講授的內容主要以知識和方法為主,教師往往通過安排學生提前預習的方法來對教材知識進行了解,然后借助課堂的教學和練習來強化對于知識的理解,最后再借助題型或者題目的拓展來發(fā)散學生的思維。通過這一過程的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任何環(huán)節(jié)都離不開教學方法。并且,題目中的數字是可以隨便調整的,但是題目背后所蘊藏的方法卻是相對穩(wěn)定的,這是我們數學課程中經常提到的“萬變不離其宗”。
三、數學教學方法的課堂應用
1.換位思考
新課改的推進使得課堂教學由原來的以教師講授和學生聆聽為主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的課堂,學生可以以“教師”的身份來對某一知識點或者方法加以講解,這一方面強化了學生對于知識和方法的掌握,因為其在講授之前肯定是對相關的內容進行了多次的演繹和假設,并不斷完善。這個過程要比解答一道題或者牢記一個公式要有價值得多,學生通過備課對知識點進行了鞏固、提升和發(fā)散,甚至能夠發(fā)現新的規(guī)律和方法,調動了學生研究數學的積極性。
2.信息化教學的方法
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使得教學活動開展所賴以的方法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教師可以通過視頻、音頻、圖像等方式將相關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動態(tài)化的演繹,提升學生的空間動態(tài)想象能力。同時對于一些學者課程的學習來啟發(fā)學生對于知識和方法的學習和思考,擺脫傳統(tǒng)課堂教學枯燥、乏味的缺點。
3.系統(tǒng)化的教學方法
數學學習的事實告訴我們搞題海戰(zhàn)術是難以取得很好的數學成績的,最理想的學習方法是通過對于一道題目的分析和解答能夠對整個相關類型的題目的學習有一個全面的把握和理解,例如提到正弦定理時,學生是否會馬上想到余弦定理、反三角函數定理等等,提到圓的函數方程后,是否能夠對橢圓的函數方程有個準確的把握。而這些是可以通過對比學習的方法來進行系統(tǒng)化的整理的。除了知識點以外,教學課程設計的系統(tǒng)化所考驗的是教師的教學能力高低,高水平的教師能夠將預習、教學、拓展、復習、鞏固、提升等多個環(huán)節(jié)的內容合理排序,進行系統(tǒng)化、多元化的教學,同時除了知識和方法講授以外,更多地能夠結合社會發(fā)展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舉例對比,強化學生對于數學方法的理解。
四、結語
高中數學教學是高中生所必須具備的知識獲取的重要途徑。隨著課程教學模式的多樣化,教學的效果有了顯著的提升。但是,一些教師和學生由于對于學習方法的掌握不合理,對知識與方法之間的關系理解不全面,導致出現一些錯誤,沒有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學主體要對方法的重要性有一個準確的理解,能夠在具體的解答過程中深入思考具體數字或者圖形背后所蘊藏的變量之間的關系,綜合運用,提升自己的解題技巧,同時能夠對多種方法的嘗試來形成一種自己的解題風格,提升自己的數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東紅.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