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富俊
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汨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離騷》
江離,古又名:糜蕪,蘼蕪,芎;今名:芎,川芎。芎植物體含芳香的揮發(fā)油、生物堿和多種酚類物質(zhì),自古即為重要的香料植物,“其葉香,或蒔于園庭,則芬馨滿徑”。古人在其農(nóng)歷四五月間發(fā)苗時,采其葉煮羮或制成飲品,即北宋文學(xué)家宋祁《川芎贊》所云:“柔葉美根,冬不殞零,采而掇之,可糝于羮?!薄冻o》中將其列為香草,用以比喻君子。
芎產(chǎn)地很多,其中最有名且藥效最好者產(chǎn)于四川,故又稱“川芎”。《楚辭》共有九章提到芎,其稱法有江離、糜蕪、蘼蕪、芎等,出現(xiàn)“江離”的篇章有《離騷》《九章·惜誦》《七諫·怨思》《九懷·尊嘉》《九嘆·惜賢》等;以“芎”為名者,僅《九嘆·愍命》;稱“糜蕪”或“蘼蕪”者有《九歌·少司命》和《九嘆·怨思》。古詩“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句之“蘼蕪”,就是芎。
芎除食用外,古人也常隨身佩帶,“蘼蕪香草,可藏衣中”,魏武帝曹操就常將芎藏在衣袖中。此外,芎也是重要藥材,《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將其列為上品,《本草綱目》云:“人頭芎窿高,天之象也。此藥上行專治頭腦諸疾,因有窿之名?!逼涓心コ煞勰伞凹鍦逶 ?,是古今常用的藥材。
【植物小檔案】
學(xué)名: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科別:傘形科
多年生草本,高50厘米左右,根莖呈不規(guī)則團(tuán)塊,有明顯的結(jié)節(jié)狀,莖常叢生,上部分枝。葉為二回或三回羽狀復(fù)葉,小葉3對~5對,邊緣呈不規(guī)則羽狀全裂;葉柄長9厘米~16厘米,基部成鞘狀。復(fù)傘形花序,有短柔毛,頂生;花為白色。雙懸果卵形,背棱中有油管3個。分布于我國四川、云南、貴州等省,多為栽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