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翰
莫言在話劇《我們的荊軻》中,借用傳統(tǒng)框架,融入現(xiàn)代內(nèi)涵,寄托了他對于現(xiàn)代社會和自身命運的思考。莫言重新塑造了荊軻形象——他功利而庸俗,故意刺秦失敗,謀取最大的利益。功利的荊軻感到迷茫和痛苦,清醒卻消極的燕姬,神秘又飄逸的高人,引導荊軻逐步覺醒,使他認識到自身的渺小。荊軻、燕姬和高人,分別象征著生命的不同層面,融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完整的生命體。覺醒后的荊軻最終依然走向既定命運,只能通過精神上的覺醒得到不徹底的救贖。
2011年8月,莫言創(chuàng)作的話劇《我們的荊軻》上演,引起廣泛關(guān)注。莫言在《我們的荊軻》中凝聚了自己在現(xiàn)代社會中所感受到的人生價值失落的困惑,又寄托了他對于突破人生困境的渴望,值得我們重視和研究。
一、傳統(tǒng)框架里的現(xiàn)代內(nèi)涵
荊軻刺秦的故事,最早可見于《戰(zhàn)國策》。自此以后,荊軻意象在兩千多年間被反復書寫,在歷史著作、小說、詩歌、戲曲、影視等多種體裁中頻繁出現(xiàn),“構(gòu)成中國文藝史中最突出的形象譜系之一”。其中,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中的記載,自覺刪除了“天雨粟、馬生角”等虛妄不實的傳言,使得荊軻刺秦的歷史記錄顯得切實可信。
莫言沿用了《史記·刺客列傳》的故事框架,沒有過多地虛構(gòu)情節(jié),僅僅虛構(gòu)出燕姬這一角色。這似乎不太符合莫言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風格,但是,在固有的框架下,《我們的荊軻》卻不斷探討荊軻刺秦的動機和荊軻的內(nèi)心感受,情節(jié)不變,內(nèi)涵迥異。莫言有意識地反叛歷史,顛覆傳統(tǒng),體現(xiàn)出他“探索熱情和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勇氣”。莫言認為,“歷史劇,其實都是現(xiàn)代人借古代的事來說現(xiàn)在的事”。莫言借古說今,側(cè)重于兩個方面:一是重新建構(gòu)了荊軻與其他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顯示出人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真實處境;二是剖析荊軻的內(nèi)心,關(guān)注他的痛苦、矛盾而非功業(yè),使之接近現(xiàn)代人的內(nèi)心感受。
(一)陰險的燕丹
荊軻是刺客,受雇于太子丹。太子丹決定了荊軻的身份和命運。莫言以濃重的筆墨描繪太子丹,通過太子丹和荊軻之間的交鋒,顯示出荊軻艱難的社會處境。
太子丹這一文學形象,從古至今大致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賢達剛毅,這是對統(tǒng)治者的美化謳歌,如小說《燕丹子》。雖然這篇小說突出荊軻的魅力,但不乏對太子丹的褒揚,甚至以之為題。《燕丹子》分三節(jié),第一節(jié)稱燕丹之運,第二節(jié)書田光之節(jié),第三節(jié)才寫荊軻之勇。小說描寫太子丹逃歸,“烏即白首,馬生角”“橋為不發(fā)”“眾雞皆鳴”,異象頻生,上感于天,有圣賢之相。太子丹雖然不納鞠武的興國良策,不知合縱以抗秦,執(zhí)意求勇士刺秦以雪恥,顯得急躁冒失,但仍屬性情剛毅。太子丹禮賢下士,更是得到大書特書。他接見田光時,“側(cè)階而迎,迎而再拜”“膝行而前,涕淚橫流”。對待荊軻,極盡討好之能事,“黃金投蛙,千里馬肝,姬人好手,盛以玉盤”。這樣的上位者,能夠滿足下層士人、武夫的美好幻想。因此,盡管節(jié)俠田光因太子丹有所疑而自盡,但死前仍囑托荊軻:“夫燕太子,真天下之士也,傾心于足下,愿足下勿疑焉。”
第二種是怯懦無能,這是就事件對人物性格作出的客觀評價。司馬遷認為:“世言荊軻,其稱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馬生角也,太過。”太子丹的優(yōu)秀品質(zhì)開始退化。鞠武斥其“行危欲求安,造禍而求福,計淺而怨深”。形勢危急時,太子丹總是慌亂失措,優(yōu)柔寡斷。他與荊軻的關(guān)系并不融洽。荊軻待客未發(fā),他就心生懷疑,出言試探,導致荊軻呵斥太子。司馬遷對太子丹,是一種藐視的姿態(tài)。太子丹在司馬遷筆下,懦弱、寡謀、多疑,襯托出秦國的強盛暴虐,更襯托出荊軻的神勇無畏。
《我們的荊軻》塑造了太子丹的第三種形象:陰險冷酷,虛偽狡詐。莫言對他既不青睞歌詠,也不藐視鄙夷,而是保持了懷疑和警惕。《我們的荊軻》在原有情節(jié)的基礎(chǔ)上,推測太子丹的心理動機。他掌控眾人的生死,冷酷無情,又惺惺作態(tài)以籠絡(luò)人心,虛偽狡詐。田光就是第一個犧牲品。《戰(zhàn)國策》《史記》認為田光自盡是為了刺激荊軻為太子丹賣命,《燕丹子》認為是田光個性剛烈。莫言卻對事件背后的原因有新的推測。太子丹囑咐田光不要泄密,田光認為:“太子所言,另有深意也?!奔刺拥げ皇窃谡f廢話,而是在對其進行暗示和脅迫。第二個犧牲品是燕姬。太子丹曾非常寵愛燕姬,但為了討好荊軻,把她“當做物品一樣”送了出去。接著登場的秦將樊於期,不是主動自盡,而是太子丹命他送空匣給荊軻,暗示其當死。樊於期迫不得已,悲涼自盡。
太子丹的形象,對荊軻而言具有某種社會性:他掌控著荊軻的命運。莫言通過描繪太子丹的陰險,展示出荊軻被人掌控、利用的處境。被人利用,談不上受恩;助無道刺秦王,也談不上正義。荊軻仗義輕生的行為失去合理性。于是,荊軻不再一往無前、西行不顧,而是猶豫彷徨、中心搖搖,反復追問刺秦的動機。
(二)庸俗的荊軻
荊軻這一形象,自然是莫言改造的重點?!盀榱诵叛錾嵘赖娜恕@得假,因為他們離我們自己的生活太遠?!薄段覀兊那G軻》的焦點,不是荊軻刺秦的結(jié)果,也不是刺秦的過程,而是荊軻刺秦的動機,從而進入他的內(nèi)心世界。
荊軻為什么刺秦?在劇中,荊軻和燕姬進行了大段的辯論,一一批駁了歷史的舊論。傳統(tǒng)觀念中荊軻刺秦是為了報答太子丹。太子丹給了荊軻名利富貴,又對他十分恭謹,對他有知遇之恩,因此,荊軻應該歿死以報。燕姬卻說:“不是什么知遇之恩,只能算作豢養(yǎng)之情;就像主人豢養(yǎng)著一條狼狗,隨時都可以放出來咬人?!标P(guān)于為樊於期等受害者報仇雪恨的理由,莫言認為權(quán)力的斗爭本來就充滿血腥,沒有公道和正義,每一個統(tǒng)治者都帶著罪惡,不該專刺秦王。至于為了天下和平、百姓安居等大義凜然的理由更是遭到燕姬有力的反駁:秦王橫征暴斂,太子丹甚至荊軻同樣在魚肉百姓;秦國窮兵黷武,但“春秋無義戰(zhàn),列國皆爭雄”,其他諸侯國一旦強盛,也必然攻伐弱國。最后,荊軻“總算是說到了事情的根本”,“為了俠士的榮譽”而戰(zhàn)。荊軻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出名。
明確刺秦的目的后,荊軻與燕姬謀劃,如何用“這點唯一的本錢,賺取更大的利益。”燕姬認為,刺秦失敗,能夠給秦王這支潛力股一統(tǒng)天下的機會。刺殺威震天下的皇帝,口碑遠勝刺殺偏居一隅的諸侯。荊軻的名氣和秦王的成就捆綁在一起:秦王帝業(yè)有成,荊軻就會聲名鵲起。另外,功敗垂成能夠塑造悲劇式的英雄,更有噱頭,更引人關(guān)注。荊軻采納了燕姬的建議,決定戴上銅指甲撕裂秦王衣袖,故意功敗垂成,謀取名聲最大化。
荊軻刺秦是“仗匹夫之勇沽名釣譽”,具有一定合理性,而故意刺秦失敗的一番盤算則令人感到匪夷所思。這樣的分析,絕非嚴謹?shù)倪壿嬐评恚歉嗟卦诒磉_作者的主觀認知和感受,并且?guī)в锌鋸埖某煞趾拖笳鞯纳省_@個為了名利而絞盡腦汁的荊軻,與那個仗義輕生的荊軻相比,顯得多么渺小和庸俗!荊軻既受外部條件脅迫,又被內(nèi)心貪欲驅(qū)使,帶有現(xiàn)代人的特征。古老的英雄從崇高的神壇跌下,落入囂囂塵世,成為“我們”中的一個。荊軻刺秦的故事,脫離了原有的軌跡,引發(fā)出我們對“當下社會乃至自身命運的聯(lián)想與思考”。
二、迷茫荊軻的逐步覺醒
《我們的荊軻》通過追問荊軻刺秦的動機,層層深入現(xiàn)代人的內(nèi)心,引發(fā)觀眾對于社會和人生價值的思考。在劇中,荊軻這個角色并不能涵蓋現(xiàn)代人生存的全部層面。燕姬和高人這兩個角色,推進劇情的發(fā)展,促進了荊軻的逐步覺醒。同時,燕姬和高人還象征著生命的其他層面,與荊軻結(jié)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完整的生命體。
(一)入世的荊軻
荊軻在劇中的所作所為帶有強烈的功利性,“每到一地,就提著小磨香油和綠豆粉絲去拜訪名人。哪里有名人,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為了出名奔波勞神,患上了失眠癥。荊軻看中秦舞陽的聽話和無能,選他做副使,方便實施計劃,更能反襯出自己的風采。他為了出更大的名,故意刺秦失敗。
功利的荊軻不能認清自己,處于盲目昏聵的狀態(tài)。他不明確刺秦目的,在燕姬的引導下,才認清自己的真實意圖。為了出名,荊軻展開了表演式的刺秦活動,消耗了自己的生命。同類的俠士狗屠和高漸離緊隨其后,開始刺殺表演,形似鬧劇。人生追求的盲目,顯示出生命價值的失落。
不論是劇中的荊軻想出名,還是俠文藝中的荊軻“敢于‘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流血五步,天下縞素,才高貴地表現(xiàn)出一個民族延續(xù)千百載所需要的血性”,他們的人生信仰和價值,都遭到了莫言的否定?!斑@樣的人,有時候能夠推動歷史進步,有時候會成為反人類的人。我們不應該盲目地歌頌所謂的‘俠義,這種東西,有很大的負面性?!蹦酝ㄟ^燕姬之口,試圖在劇中解構(gòu)俠義:“你們這些所謂的俠士,其實是一些沒有是非、沒有靈魂、仗匹夫之勇沽名釣譽的可憐蟲。但這畢竟也算是一種追求,做到極致,也值得世人尊重?!?/p>
荊軻在劇中處處顯示出他的困惑和痛苦。在拜訪名人以求名利時,在受命于太子丹獲得機遇時,在獲贈燕姬、一起謀劃時,在即將出發(fā)而踟躕不行時,甚至在刺殺秦王結(jié)束時,他總是感到矛盾和痛苦,猶疑不決。荊軻不能夠獨自推進故事的發(fā)展,這時燕姬參與到他對自身命運的選擇中來,與荊軻組成了奇妙的組合。
(二)出世的荊軻
燕姬是劇中唯一不存在原型的虛構(gòu)人物。歷史故事中,太子丹送美女籠絡(luò)荊軻。這里的美女,沒有詳實記載,不曾發(fā)揮重要作用。而燕姬則謀劃了刺秦失敗的重大事件,引導了困惑的荊軻走向初步的覺醒。甚至有學者認為:“就《我們的荊軻》這出戲而言,燕姬的重要性已經(jīng)超出了包括荊軻在內(nèi)的所有角色……在先前的歷史敘述中,荊軻是主角,他人都是配角;而在莫言筆下,他人還是配角,燕姬成為主角。”
燕姬與荊軻形成了互補,展示出另一種人生:荊軻迷惑,燕姬清醒;荊軻痛苦,燕姬淡然;荊軻追名逐利,燕姬向往真情;荊軻積極入世,燕姬消極避世。莫言明確提出了“鏡子”的比喻,兩個人都從對方身上看到自己,“互相照一照”“合起來就是我”。
燕姬之所以能夠保持清醒,與她的個人經(jīng)歷密不可分。燕姬本是秦王侍女,備受恩寵,但幾年過去就被秦王轉(zhuǎn)贈給了太子丹。“太子丹窮困之時,與我相劬以濕、相濡以沫”,但為了利益,太子丹又把她送給了荊軻。燕姬長期處于權(quán)力和陰謀的漩渦之中,見多識廣,自然能夠指導荊軻如何實現(xiàn)利益最大化。然而,她也看清了上位者的虛偽冷酷和社會的陰暗面貌,體會到名利的虛幻、無意義,毫不掩飾地表現(xiàn)出對名利的厭惡和對真情的向往。她不忘讓她動過真情的故鄉(xiāng)羊倌,出謀劃策后,她透露出自己的真實意圖,欲做副使,中途逃離,去追尋“范蠡和西施的故事”。
燕姬冷眼旁觀太子丹的虛偽表演,冷淡回應荊軻的痛苦迷惑,擁有一份難得的清醒。她通過一系列的發(fā)問,引導荊軻弄清了刺秦的動機,反思了自身的價值,實現(xiàn)了初步的覺醒。她也給荊軻指出了避世的人生道路,卻沒有得到荊軻的認可。燕姬的最終命運,是被荊軻所殺。這是因為荊軻認為燕姬過于神秘,立場難明:她可能是秦王的奸細,來刺探燕丹的動向;也可能是太子的臥底,來監(jiān)視荊軻的言行。因此,荊軻殺了燕姬以排除后顧之憂。但若從燕姬的象征意義來看,則是入世的荊軻消滅了出世的荊軻,在矛盾中斬斷了出塵之念,決然地走向了追逐名利的道路。荊軻在出行時說道:“看起來殺的是她,其實殺的是我自己?!鼻G軻殺死燕姬,象征著普通人無法保留頭腦中的一份冷靜和淡然,依舊被名利裹挾的無奈。
(三)理想化的高人
燕姬比荊軻更加地清醒,想要擺脫爭名奪利、明爭暗斗的世界,然而她的抗爭太過被動無力,身不由己,她的信仰也過于虛無縹緲,她對真情的渴求寄托于范蠡和西施的傳說。燕姬并不能夠擺脫人生的困境,并不是人生的至境,只是荊軻的反面。
《戰(zhàn)國策》和《史記》都記載了一段奇特的情節(jié)。萬事俱備,荊軻卻不出發(fā),在等人?!扒G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碧拥岩汕G軻反悔,出言催促。荊軻怒斥太子:“往而不返者,豎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言下之意,這個人是荊軻的有力助手,與之同行,劫持秦王的成功率更高,甚至還能功成身退。這個神秘來客顯示出了荊軻的周密部署,加深了人們對荊軻功敗垂成的惋惜。莫言充分利用了這個角色的神秘特點,用這個“高人”代表人生真正的至境。
即將出行,高人未至,荊軻不走,展開了全劇最長的一段獨白。荊軻傾訴了自己對高人的仰慕,詩意地描述高人是“我心中的神,理智的象征,智慧的化身”。荊軻也傾訴了自己失去人生意義的痛苦:“在這場戲尚未開演之前,我已經(jīng)厭惡了我所扮演的角色,可怕的是我半生為之奮斗的東西,突然間變得比鴻毛還輕?!痹诤魡靖呷说哪强?,荊軻終于從夢中醒來。燕姬引導荊軻看到了世界的殘酷和陰暗,但荊軻仍然無法解脫,高人則讓荊軻徹底看清了自我的渺小與卑微,使荊軻實現(xiàn)了徹底的覺醒。
高人不是營利謀名、昏茫困惑的荊軻,也不是清醒冷靜卻又逃避閃躲的燕姬。高人既不積極入世,也不消極避世。高人不為塵世所羈絆,超然物外,飄逸神圣。高人,是覺醒者荊軻對于逃脫現(xiàn)實人生困境的美好想象,是理想人生和理想人格的實體化身。然而,高人始終不曾出場,難易描繪。荊軻似乎觸及了一縷禪機,感受到了這種具有超越性的人生境界,但終究看不真切,無法企及。高人“飄然而去,仿佛化為一縷清風?!鼻G軻則陷入了絕望、無奈,只好“登上了西行的破船,去完成他的使命”。荊軻的悲劇不再是功業(yè)不成的遺憾,而是覺醒后無可解脫的悲哀。
三、人生困境中的精神救贖
逐步覺醒的荊軻,依舊身不由己,只能完成既定的表演,充滿無奈和悲哀,猶如鐵屋中清醒過來的人,“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到底怎樣才能打破命運的鐵屋,實現(xiàn)自我救贖,尋找到人生的意義?莫言揭示了覺醒者的人生困境,是否也給出了走出困境的途徑呢?莫言“經(jīng)歷了這種過程,之后發(fā)現(xiàn),名利皆虛,‘神馬都是浮云。但是總要有一種東西支撐我們活下去,人都是有缺陷的,你不可能達到完美,但你至少可以追求純粹?!蹦运f的這種“支撐我們活下去的東西”到底是什么?生命的純粹又如何追求呢?
通過將《我們的荊軻》與莫言的其他作品相比較,我們會發(fā)現(xiàn),莫言對人生意義的思索發(fā)生了變化。莫言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沒有偉大功業(yè),甚至常常違背倫理道德,但他們敢愛敢恨、有血有肉,蘊含著蓬勃的生命力,這可以看作是一種生命的純粹。如《檀香刑》中的風騷放浪的孫眉娘,與知縣錢丁有私情,卻突出了她的敢愛敢恨的真性情?!渡榔凇分凶鲪憾喽说奈鏖T金龍,善鉆營、好投機,但又彰顯出某種積極進取的精神?!都t高粱家族》中的土匪于占鰲為了占有戴鳳蓮,殺死她的公公和丈夫。這種血腥的行為,卻又表現(xiàn)出他的抗爭精神,散發(fā)出獨特的光輝。與這些角色相似,重義輕生、蹈死不顧的荊軻,追求生命的烈度,展現(xiàn)出中華民族剛毅勇敢的一面,這正是荊軻意象流傳千古的魅力之所在。然而,莫言對待荊軻的態(tài)度卻與對待以上人物的態(tài)度有著明顯的不同。莫言否定了荊軻的人生價值,著力表現(xiàn)他的困境和無奈。這種轉(zhuǎn)變反映出步入晚年的莫言,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對早年的信念和追求產(chǎn)生了懷疑,對人生的價值有了不同的理解。奔騰的熱血已經(jīng)隨著時光漸漸流逝,冷靜的沉思猶如遲暮的歲月積累沉淀。荊軻的成長與覺醒,是《我們的荊軻》所要表現(xiàn)的核心問題。他并沒有突圍的行為,只是通過逐步的覺醒獲得了清醒的意識,了悟名利的虛幻,也看清了自己的渺小。這就是《我們的荊軻》所要表現(xiàn)的純粹,意識的覺醒決定人生的價值?!爱斍G軻持圖攜劍走上刺秦之路時,他依然是個小人;但當他在易水河邊呼喚‘高人,看到了螻蟻樣的自己時,他已經(jīng)成了英雄。他沒有等到來自于他力的拯救,但是他已經(jīng)完成了對自己的救贖。這種覺醒,是值得我們欽佩和歌頌的。”
《我們的荊軻》首先揭示出了冷酷陰暗的社會面貌,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荊軻陷入追尋人生價值的焦慮,試圖通過追名逐利來獲得生存的意義。燕姬除了引導荊軻看清了自己的功利性以外,還為他展示出消極避世的另一種人生選擇。荊軻選擇了繼續(xù)追逐虛名,彰顯俠士的榮譽。他在呼喚高人時,看到了自身的渺小與悲哀,徹底覺醒,但觸摸不到高人的境界,身不由己,只能完成既定的表演,完成人生的悲劇。莫言認為,荊軻的覺醒,就已經(jīng)完成了對自我的救贖。但是,這種精神的救贖是無力的,也是無法真正實現(xiàn)的。首先,精神的救贖、意識的覺醒,并不能真正對抗現(xiàn)實的世界,改變自身的命運。如《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和賈寶玉,他們透視了仁義道德的虛偽和功名利祿的虛無,其精神境界不可謂不高。但他們并不能因此改變自身的悲劇命運,木石前盟終成鏡花水月,正如覺醒后的荊軻依然刺秦一去不返。其次,徹底的覺醒并不能實現(xiàn)。高人的境界,荊軻其實并沒有觸摸到,看似徹底覺醒,跳出了昏茫,卻又陷入了更深的困惑和絕望,并沒有如同高人般行云流水、不滯于物。荊軻不過是“放聲大哭,從一個夢境進入另一個夢境”。荊軻并沒有得到真正的救贖,人生終究是一場無意義的旅行,但荊軻的覺醒,卻是我們在嚴酷的現(xiàn)實中、有限的認知內(nèi),所能追尋的唯一的純粹,所能實現(xiàn)的唯一的救贖。
(西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