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
為紀念金庸武俠小說創(chuàng)作60周年,配合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于2017年初在香港文化博物館設立永久金庸展廳,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藝術發(fā)展局、香港世界華文文藝研究學會主辦,香港《明報月刊》、《明報》、香港作家聯(lián)會、世界華文文學聯(lián)會合辦,香港鳳凰衛(wèi)視有限公司、字游網(wǎng)(香港),、《香港文學》、《聯(lián)合報》(臺灣)、《澳門日報》、《新明日報》(新加坡)、《星洲日報》(馬來西亞)、《國際日報》(印度尼西亞)、《商報》(菲律賓)、《亞洲日報》(泰國)、《明報》(北美)、《歐洲時報》、《臺港文學選刊》、《羊城晚報》等海內(nèi)外近三十家媒體支持,自2015年9月開始啟動的“我與金庸——全球華文散文征文獎”于2016年7月23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頒獎典禮,活動至此圓滿結束。本次征文獎分為公開組和學生組兩組,聘請鐵凝、王蒙、余光中、嚴家炎、劉再復、李歐梵等著名作家、學者擔任顧問。公開組面向全球華人華裔征稿,由海內(nèi)外知名作家、學者及編輯組成初審評委及終審評委。學生組面向香港學生征稿,由香港作家和學者組成初審評委,選出入圍作品,再由秘書處轉交獨立評審團進行評選。征文獎共收到稿件近萬份,作者遍及36個國家和地區(qū),最終獲得公開組大獎的作品19篇,獲得學生組大獎的作品20篇,其中公開組獲獎名單依次為:一等獎,李堯(臺灣)《撼動心靈的完美藝術——金庸筆下的生離死別》;二等獎,溫培銳(香港)《我與金庸——武俠與中醫(yī)》;三等獎,王健育(法國)《改變一生的相遇》、王英(中國大陸)《此生,我只愿如花似你——致黃蓉》;優(yōu)異獎,黎曜銘(香港)《父親、書柜、金庸》、周瀚(香港)《一生看盡金庸書》、宋偉杰(美國)《閱讀體驗,學術研究,移位定位》、丘彥明(荷蘭)《喜讀愛談金庸武俠》、于而凡(印度尼西亞)《與武俠一起成長》;入圍獎,趙永豪(臺灣)《讀“天下第一大才子書”法》、林祁(中國大陸)《神遇金庸》、袁瑞昌(香港)《我與金庸和〈碧血劍〉》、張銳(中國大陸)《劍道說》、王惠蓮(美國)《天上有的曲子——看金庸先生〈笑傲江湖〉有感》、靜慧燕(美國)《美西大漠讀金庸》、楊宇(意大利)《修補初衷》、陳國良(馬來西亞)《我與金庸》、李洋洋(中國大陸)《語盡》、彭瑞芳(馬來西亞)《人在旅途,路在腳下,只能往前走》。
本次征文獎籌備過程極為嚴謹,應征作品一律以不記名的方式參評,在頒獎禮揭幕前,包括評委及得獎者,亦“無人知悉獲獎名次”。此外,在頒獎典禮結束后的翌日,籌委會舉辦了題為“從世界閱讀金庸”、“金庸與散文創(chuàng)作”的兩場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