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曹津源
讓人物『活』起來
江蘇 曹津源
讓人物“活”起來是指將文章中的人物寫得具體可感、活靈活現(xiàn),能讓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印象深刻。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描寫人物時,可以從語言、動作、外貌、心理等方面進行直接描寫,也可以通過景物或其他人物的行為、語言來進行間接描寫或側面描寫。例如,都德《 最后一課》的結尾就成功地運用了多樣化的描寫來表現(xiàn)韓麥爾老師的特點。一寫神態(tài),如“臉色慘白”;二寫動作,如“轉身”“拿”“寫”“靠”“做手勢”;三寫語言,如“我的朋友們啊”“我——我——”“散學了,——你們走吧”;四用側面描寫,如“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一句,用小弗朗士的崇敬感側面烘托韓麥爾老師的形象。描寫的綜合運用,使一位熱愛祖國、不甘屈服的老教師立體化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作文中,讓針對人物某一特點的描寫多次出現(xiàn),前后比較對照,可以使人物形象逐漸豐滿起來。例如,朱自清在《 背影》中四次寫父親的背影,之間既有關聯(lián)又有變化,凸顯了“愛子情深”的父親形象;同時文中還寫了“我”的四次流淚,在不同的情境中,既有悲哀之淚、傷心之淚,也有感動之淚、惜別之淚,共同構筑起“我”豐富而真摯的情感世界,使人物個性更加鮮明。
人物描寫中,恰當運用比喻、擬物、夸張、對比等修辭手法,可以讓描寫更加細膩,讓人物更加生動。例如,魯迅在《 故鄉(xiāng)》中用“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比喻楊二嫂,用“木偶”“石像”比喻閏土,用“松樹皮”比喻閏土又粗又笨而且開裂的手,這些妙喻都表現(xiàn)出人物的特征,同時蘊含了作者的情感,給讀者以想象空間;寫到宏兒時,運用擬物手法,“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親早已迎著出來了,接著便飛出了八歲的侄兒宏兒”,一個“飛”字,盡現(xiàn)宏兒的活潑與急切。
如果說上面三種方法可以讓人物“有血有肉”,那么精妙的議論則是能使人物“站立”起來的“骨骼”。描寫與議論相結合,更能讓讀者準確把握人物個性。例如,楊絳的《 老王》一文,結尾這樣議論:“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僅 20余字,就將主人公性格特征的核心——“善”加以深化和突出,讓人物走進讀者內心,令人久久回味。
(責任編輯 曹 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