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巖
甘肅康樂縣28歲農(nóng)婦楊改蘭殺害4個子女然后自殺,這個事件既讓人震驚,又讓人悲痛。事后,人們分析了種種原因,其中楊改蘭自身的心理狀況是一個重要因素。因為,楊改蘭可能有心理疾病,如抑郁癥,在極度的負面情緒影響下,先殺親子,再自殺。
正是有病,也即抑郁癥,才有可能解釋楊改蘭的思維,她認為奪去自己孩子的生命是愛孩子的體現(xiàn),如果她死了還把孩子留在世上也是受苦受難,還不如讓他們隨自己到另一個世界更為妥善和保險。
抑郁癥最嚴重的后果是自殺。抑郁癥的自殺率為15%,但是,出現(xiàn)自殺想法及自殺行為的患者,可以達到70%左右,其自殺的危險性是普通人群的30倍。很多人視抑郁癥和其他精神疾病為恥辱,即便有抑郁癥也不愿求醫(yī)。中國的抑郁癥治療率不到10%,在發(fā)達國家,有抑郁癥的人求醫(yī)也不到一半。
對于楊改蘭來說,更為嚴重的問題是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首先,她意識不到自己的心理出現(xiàn)了問題,其次,即便意識到自己有很大的負面情緒,但溫飽都得不到解決的她和丈夫根本就無錢和無心去看心理疾病。當溫飽都還處于需要扶貧的階段,心理扶貧還排不上議事日程。
更何況,抑郁癥也可以表現(xiàn)為慢性疲勞狀態(tài)或其他內(nèi)科疾病假象,這些情況可稱為隱匿性抑郁或抑郁等位癥。它們的后果與抑郁癥一樣,甚至更嚴重。很可能,楊改蘭就是在這樣一種隱匿性抑郁癥中度過她的每日每時,只是她的親朋好友還以為她是正常的。
比較起來,認識和治療人的心病要比減少客觀環(huán)境的誘因要難得多。榮格早就說過,人類最大的敵人不是災(zāi)荒、饑餓、貧窮和戰(zhàn)爭,而是人的心靈自身。
因此,比較容易做到的減少類似楊改蘭的悲劇的措施是,減少貧困,建立公正公平的制度,不僅讓貧困者也讓更多的人不絕望不灰心,感到生活有奔頭,才有可能減少環(huán)境誘發(fā)心靈疾病。
在中國,殺子后自殺的農(nóng)村婦女,楊改蘭并不是第一個。但是,希望這是最后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