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迄今為止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女性在媒體和各種鏡頭前都只扮演了一種角色——完美和年輕的化身。然而我們都知道,再完美的女人也會衰老、變丑,不復青春。但這個社會總在引導我們掩耳盜鈴,雜志、廣告、電影、電視中的那些完美女人,總是用最美好的容顏和肉體告訴我們要成為怎樣的人。
在攝影師彼得·林德伯格看來,這其實是一種扭曲的價值觀和審美觀,他想要通過他的鏡頭來提醒大家,真正的美麗并不是這樣的。一直以來,他都在用自己獨特的鏡頭表達方式去詮釋一種最純粹的美麗。
彼得·林德伯格 (Peter Lindbergh) ,時尚攝影界如雷貫耳的響亮名字,世界上最著名的時尚攝影師之一,其作品風格被廣泛效仿但無人能及,作品中80%為黑白攝影,他被譽為“最偉大的黑白照攝影師”和“魔力詩人”。
僅僅從外表來看,這個簡樸而溫和的老頭,與時尚實在很難搭上關系。一頂磨破邊的棒球帽,一件黑色T恤和一條牛仔褲,見到林德伯格的時候,他以最放松和休閑的狀態(tài)示人。和他聊天,你能感覺到他是一個平和有趣的人,是一位閱歷豐富的長者,也是一個可以促膝交心的朋友。很難相信,他今年已經72歲了。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林德伯格就以他獨具一格的攝影風格,揚名時尚圈??死锼沟佟ぬ亓诸D(Christy Turlington)、塔蒂亞娜·帕蒂茲(Tatjana Patitz)等諸多模特的美麗臉龐被他呈現(xiàn)在鏡頭中,由此引發(fā)了一股“超級模特”潮流。他拍攝過太多超級模特與大牌女星,并與她們成為朋友。林德伯格像一位導演,讓模特和演員們進入他導演的情境,很進入,因而能帶出強烈的氛圍與情緒。正因為這樣,在拍攝結束后,很多超級名模和國際女星都和他成為了朋友。
林德伯格不認為他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時尚攝影師?!拔也皇遣幌矚g時尚,但時尚不是我的焦點。時尚因女人而生,而不是女人為時尚而生?,F(xiàn)在世界上的雜志都過于關注時尚,而把女人忘記了。”
他拒絕夸張的發(fā)型、瘋狂的化妝,不會指導模特扭出奇怪的姿勢;他不關心今年的年度色,也不想因為模特夸張的眼影而淪為化妝品攝影師;他刻意與數(shù)碼攝影保持距離,對Photoshop尤為警惕,很少對照片進行后期處理,當大多數(shù)人拿PS來修掉皺紋、毛孔的時候,他覺得那是“人間慘劇”。
即便是在販賣“美麗”的時尚雜志上,他也認為這些絕色女子應該有表情,有感情,有歲月在臉上留下的痕跡,讓人能分辨出她們身處的時代。他直言不諱,現(xiàn)在市面上的大多數(shù)雜志都在生產“怪獸一般的千人一面的女性形象”。他甚至認為,“狂熱地追捧‘年輕是一種罪行”,“人們至少應該意識到這是一種罪行,哪怕不能改變”。
正因為這樣,由彼得·林德伯格拍攝的倍耐力年歷才會如此與眾不同。當我們看到畫冊里的那些平時光鮮亮麗的大明星,被黑白的光影和毫無修飾的鏡頭捕捉到她們眼角的皺紋與暗沉的膚色時,我們也突然意識到,無論這些美人多么富有,被多少人追捧與追逐,在鏡頭前多么美麗與驕傲,但她們最真實的一面,終究逃不過歲月的洗禮。
但你不得不承認,比起時尚雜志上被修飾得完美無缺的女明星,林德伯格黑白鏡頭下最真實的女明星,成就了這些金字塔頂端女人們最美的瞬間,最富有感情的時刻。
Q:你拍攝的這組年歷,靈感來自于哪里?
A:我希望用2017倍耐力年歷來傳遞一種不一樣的美。由于主流的美建立在消費導向之上,所以現(xiàn)在的體系中大多推崇一種單一的美:年輕,無瑕,這樣才能引導人們更多地消費。但這和現(xiàn)實世界或女性的美毫無關聯(lián)。通過倍耐力年歷,我想傳遞這樣一個信息:美比我們在主流廣告中所看到的更豐富,更廣闊。我的目標就是用不同的方式來刻畫女性形象,所以我召集了這些在我生命中有著地位的女演員,盡可能地接近她們的本真來拍下照片。從我完成第一張作品開始,我就明白我成功了。
Q:你在拍攝過程中怎樣和這些世界級的女明星合作?
A:我們都是好朋友,所以我們的拍攝更像是和朋友的相處,而不是在完成一項工作。在這一過程中,我覺得能用一種截然不同的視角來欣賞妮可·基德曼這樣的女明星,這是一種很棒的情感體驗:通過相機你與她對視,然后形成了一種直接關聯(lián),這樣的感受獨一無二。和妮可·基德曼進行了一兩個小時的拍攝之后,妮可對我說:“我也不知道為什么自己感覺很開心,沒有人用這種方式拍過我,沒有人看到過我的這一面,但我認為真的很美?!迸臄z烏瑪·瑟曼也是這樣,她在鏡頭前總是那樣強大有力量,其實鏡頭下的她雖然不脆弱,但也是很敏感的。我就是要在鏡頭下體現(xiàn)她感情豐富的一面。所以,我將此冊年歷命名為“感性”,關注的是真實的世界和這些女性流露出的情感,而不是人工的完美。
Q:這次年歷中你也拍攝了中國女星章子怡,為什么會選擇她?
A:章子怡是我的好朋友,當我提出這次拍攝計劃的時候,她立刻就答應了。要知道,拍攝的時間是她剛生完孩子,身體正在恢復的階段。子怡說,本來她是猶豫的,但聽說是我來拍,她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這是我的榮幸。
章子怡是國際級的女演員,她的英文很好,在拍攝過程中我們不用通過翻譯來溝通一些問題,我和她都可以直接地理解和表達情感,這對于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需要我拍攝的每個人都能在鏡頭前保持最松弛的狀態(tài),所以對于我最熟悉的章子怡來說,這應該是輕松有趣的。
Q:為什么選用黑白形式來呈現(xiàn)作品?
A:當你用黑白形式拍攝時,你就將你的拍攝對象放置在與真實的彩色世界不同的另一種現(xiàn)實中:你用黑色和白色的結合來制造光影和形態(tài),以此解讀現(xiàn)實。我認為黑白影像將現(xiàn)實簡化和轉換成了其它東西,這是我們逃離日常和現(xiàn)實尋找更多趣味的第一步。
當然, 我也認為黑白比彩色更真實。從入行開始,我看到的大多數(shù)作品都是黑白照片,那些在世界上有名的攝影師也都采用黑白攝影,一些美國人為政府拍攝的紀實作品還被認為是對社會問題的真實反映,被國會作為制定政策的依據。我是看著那種照片長大的。這可能就是為什么,黑白是我對世界最初的真實的印象。
Q:你的作品會受技術革新的影響嗎?
A:不會,事實上,我對此有些抗拒。我對膠卷的世界非常熟悉,甚至之前都并不想用數(shù)碼相機。但隨著時間,我也漸漸發(fā)現(xiàn)了數(shù)碼相機在很多地方的優(yōu)勢。但是有兩點是數(shù)碼相機讓我不能忍受的:第一,數(shù)碼相機的成像太銳利,失去了照片的柔和及情感。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會用PS來處理照片效果;第二,也是我最不習慣使用數(shù)碼相機的緣由,就是它將拍攝變成了一種合作模式。每次我與我的拍攝對象在一起創(chuàng)作,一按快門后照片就出現(xiàn)在了隔壁房間的屏幕上,那里可能有十來個人,議論、評價、推薦我的作品。這樣的工作方式完全切斷了拍攝者和拍攝對象之間親密的情感聯(lián)系。而攝影中最打動我的其實就是這種關系,因為這是成功作品的來源,而數(shù)碼相機卻讓我沒辦法建立起這樣的關系。
Q:你也有自己的社交媒體平臺,你是怎樣利用這個平臺的?對于一個攝影師來說,社交媒體平臺很重要嗎?
A:對于社交媒體,我慢慢地在轉變我對它的看法。一開始,我對這東西是很抵觸的,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你并不認識的人分享你隱私的一部分,這聽起來很荒唐。但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社交媒體給了我和世界上每個角落的人交流的機會,這讓我大開眼界。我曾經在一個周六的晚上在社交平臺上發(fā)問:“朋友,你來自哪里?”這引發(fā)了令人驚奇的大量的回復,我發(fā)現(xiàn),我在這里的朋友可能來自世界上你根本沒有聽說過的一個地方,這簡直太神奇了。我也因此了解了社交媒體強大的力量和它的美:原來我的作品可以影響到離我這么遙遠的一個人,原來這個平臺讓世界上所有人都能更親近地聚集在一起,分享、交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Q:你最大的靈感來源是什么?
A:事實上我并沒有什么所謂的秘密靈感來源。我的靈感來自我身邊的所見所聞,并在合適的機會加以利用進行創(chuàng)作。就比如我不太去時裝秀,而用另一種方式來欣賞服裝作品:我會去朋友們的工作室細細觀賞服裝。幾天前我也和我時尚界的朋友討論了對時尚攝影的觀點,有人說時尚攝影就是為了展示服裝,這可能說對了一部分,但我覺得時尚攝影并不能局限在展示并促進售賣,它應該有更廣闊的視野,一種超越時尚本身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