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尚明軒
孫中山與社會主義
文 尚明軒
攝影 張斯偉
回顧當年孫中山大力宣傳社會主義的遠大規(guī)劃,和為實現國家振興的艱辛坎坷經歷,以及他夢寐以求的社會主義,只有在1949 年中國人民革命勝利之后,才得以實現的漫長曲折歷程,更加使人感到今天中國社會主義的來之不易,實應堅定地倍加珍愛。
孫中山是近代中國社會主義的偉大探索者和先行者。當中國民主革命還在起步時,就提出以社會主義理想建設國家。他一生都真誠地推崇社會主義,重視并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殷切地向往社會主義,執(zhí)著地堅持“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理想和社會主義方向。這同樣是孫中山留給后人的一份彌足珍貴的精神遺產,確實具有重大的進步意義,應該對其理論與實踐價值予以確切評估。特別是在當前,面對全國人民正在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深入回味和思考這份寶貴的精神遺產,有選擇地傳承和汲取其中的積極有益養(yǎng)分,并在進一步更好地理解和認識中獲得借鑒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翻閱孫中山的全部著述,可以看出,孫中山特別偏重闡釋民生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課題。圍繞這一課題,他除在《三民主義》和《建國方略》兩部重要著作中有頗大篇幅論及之外,據不完全統計,從1902年3月至1924年11月的22年里,在其發(fā)表的文章、演說、談話、函電、批語和有關文告、規(guī)章中,涉及談論這一課題者,尚有82篇(件) 之多。在這些論述中,他描繪出一個共和國的前景,突出從勞工運動、實業(yè)建設、鐵路計劃等各個角度闡述和鼓吹社會主義。
一
孫中山為什么如此大力地宣傳并準備實行社會主義?這絕非偶然。他是孫中山為尋求救國救民真理而與時俱進的結果。放眼世界的孫中山,60年的一生中有36年游歷和生活在外國,對世界的了解甚多,具有世界眼光和意識,畢生都在學習西方。他的思想志趣是博采眾長、與時俱進,吸收世界先進思想為我所用。這在其向往、宣傳社會主義方面表現得尤為顯著。
按照孫中山的說法,他已經知道有關各國的社會主義派別有57種之多,研究學者有千百家,出版的研究著作也有幾千種,而當時“普通人(即一般民眾) 對于社會主義無所適從”。1979年2月間,經宋慶齡先生同意,我曾專程赴上海孫中山故居的圖書室查尋資料,在翻閱孫中山使用過的書籍中,見到頗多本社會主義方面的名著,如麥克唐納《社會主義運動》、C.H.納爾《社會主義原理》以及亨利·喬治《社會問題》《社會經濟學批判》《壟斷集團與托拉斯》等書,并且藏書范圍廣泛,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法律、哲學、文學、傳記和歷史等16種類別。從這些廣泛的藏書中,可以考察到孫中山社會主義原理的淵源所自。
1924年12月4日,孫中山在天津張園行館門前與各界歡迎代表合影
從孫中山的一些言論中,可看到他的社會主義思想來源相當駁雜。孫中山在1906年曾說,“社會主義流派極多,有主張廢資本家歸諸國有的,有主張均分于貧民的,有主張歸諸公有的,議論紛紛”。他在1912年又說:“考諸歷史,我國固素主張社會主義者。井田之制,即均產主義之濫觴;而累世同居,又共產主義之嚆矢。足見我國人民之腦際,久蘊蓄社會主義之精神?!睆膶O中山的言論中分析,他的社會主義思想主要是以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美形形色色的社會主義學說為養(yǎng)料,既受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的影響,更受早期空想社會主義、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及第二國際改良主義的影響,來源繁多,確屬駁雜不一。但是,與此同時,他還結合時代特點、中國國情和個人體驗,而有所發(fā)展和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獨見而創(chuàng)獲”,所以應該是集博采眾說與獨立創(chuàng)想之大成,是多元智慧的結晶。
孫中山和馬克思主義者無疑存在著世界觀的差異,但由于孫中山具有進化唯物主義和進化發(fā)展觀思想,并和中國民主革命始終緊密聯系,這就使得他和馬克思主義者在論述中國革命問題時常有近似的看法,比如他們在謀求中國獨立發(fā)展問題上就有著近似的思路等。孫中山對馬克思主義誠然也有不少誤解,但他確實有所了解并涉獵過不少的社會主義學說,而且對各種名目的共產黨、社會黨進行了比較、分析和研究, 具有了自己的獨創(chuàng)見解。比如,他對出現于社會主義初期的“均產派”所提出的“合貧富各有之資財而均分之”的主張,并不贊成,認為它雖然激烈卻很粗淺,“于事理既未能行,而徒然肇攘奪變亂之禍”。他也不贊成烏托邦派,說他們都是一些悲天憫人的道德家,只寄托于子虛烏有的安樂世界,講些“理想上的空話”,而絲毫沒有提出“消滅人類的痛苦的具體辦法”。應該說,這對于極“左”和無政府主義的認識是很到位的。
1912年10月孫中山在上海中國社會黨的演說
正是由于孫中山的社會主義思想中具有一定科學成分與積極因素,他對科學社會主義備加贊譽,對馬克思及馬克思主義學說尤其推崇備至,十分敬佩。他認為,馬克思對社會問題研究得“最透徹和最有心得”,而 “馬克思主義得社會主義的真髓”,把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了科學,因而叫“科學社會主義”。他說,當無政府主義逞于一時之際,“厥后有德國麥克司(馬克思)者出,苦心孤詣,研究資本問題,垂三十年之久,著有《資本論》一書,發(fā)闡真理,不遺余力,而無條理之學說,遂成有系統的學理。研究社會主義者,咸有所本,不復專迎合一般粗淺激烈之言論矣”。并認為馬克思是“社會主義中的圣人,專從科學方法去研究社會問題的解決,所著的書和發(fā)明的學說,可以說是幾千年來人類思想的集大成”,各國社會主義學者“都是信仰他”,“岌岌提倡馬克思之學說,主張平均分配,求根本和平的解決”。
二
什么是社會主義呢? 孫中山在民生主義演講中反復講了民生主義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關系,僅在《民生主義》第一、二講中提出社會主義者就有40多次,提出共產主義、共產制度者有30多次。在孫中山學說中,把民生主義與社會主義作為同一政治概念,二者是同義詞。他說“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又說“民生主義便可說是社會主義的本題”。在晚年又一再聲稱,“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又名共產主義,即是大同主義”,還指出: “社會主義范圍, 是研究社會主義經濟和人類的問題,就是研究人民生計問題?!薄懊裆髁x的大目的,就是要眾人能夠生產?!?他主張的三民主義,就是“國家為人民所共有,政治為人民所共管,利益為人民所共享”,即“人民對于國家不只是共產,一切事權都是要共的。這才是真正的民生主義,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
這里,孫中山正確理解了中外古今的社會主義理想的共同特征,即“共產”。也就是說,實行政治、經濟、文化的所有權和分配的平等,特別是實行“土地共有” 和“資本共有”,即主宰國家經濟命脈的土地、森林、礦山、鐵路、電氣、郵政等部門和主要企業(yè)的國有制。在這一基礎上實行“分配之社會化,就是合作社”,以消滅商人的壟斷。他認為,民生主義“不但是最高的理想,并且是社會的原動力”,通過它,“社會問題才可以解決”,“人類才可以享很大的幸?!?。這僅就上述理想本身而言,應該是高出于中外烏托邦理想的。其中,實行共有制,發(fā)展社會生產力,是實行社會主義理想的必要條件,尤為中肯確切; 他所提出的以社會經濟發(fā)展程度,來決定能否實行社會主義的論點,發(fā)人深省。
如何實行社會主義呢? 孫中山主張,解決民生問題的方法,不是只提出一種毫不合時宜的劇烈辦法,等實業(yè)發(fā)達后以求適用,而應用一種“思患于未然的預防的辦法,阻止私人的大資本,防備將來貧富不均的大毛病”。他主張分階段采取不同的方針和辦法,即主張用革命手段解決政治問題,用和平手段解決經濟問題,“改良社會”。應該說,這一想法也是頗具匠心和具有遠見卓識的。
孫中山的確提出了發(fā)展工業(yè)、對外實行開放、充分利用外資和加速國民經濟發(fā)展等觀點,主張“主權在我”的前提下,利用外國資本、人才和方法,來促進國民經濟的迅速發(fā)展,“使外國的資本主義以造成中國的社會主義”;并且,可以成為中國和世界的兩種經濟能力 “互為利用,以促進將來世界之文明”。他把引用外資比喻為“水之就壑”,也就是水到渠成,勢在必然。
在實際行動中,孫中山也表現出極高的熱情和積極的努力。他在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從海外歸國時,專門帶回了歐美最新出版的《社會主義概論》《社主義理論與實踐》《社會主義發(fā)達史》和《地稅原理》等多種名著,號召“廣為鼓吹,使其理論普及全國人心目中”。稍后,他還曾自稱個人是社會主義者,認為“自己是一個布爾什維克”。同年底,孫中山在上海與社會黨本部長江亢虎談話中,宣稱自己是“完全的社會主義家”,表示對社會主義“必竭力贊成之”,“余意必廣為鼓吹”,“至于方法,原非一成不變者,因時制宜可耳”。
1912年4月1日,他卸職臨時大總統的當天,在南京對中國同盟會員作《民生主義與社會主義》演講時,聲明他“解職不是不辦事,解職以后,尚有比政治緊要的事待著手的”。這緊要的事,便是民生主義、社會革命。又說,改造中國,不是僅僅地把中國造成一個極強大的國,與歐美諸國并駕齊驅,而且要經過社會革命,消滅國中貧富懸殊。這就要“一面圖國家富強,一面當防資本家壟斷之流弊。此防弊的政策,無外社會主義”。這篇演說詞比較全面地敘述了孫中山的社會主義觀點。此后約半年時間內,孫中山風塵仆仆奔走于上海、武昌、濟南、煙臺、太原、杭州、北京等南北各地,會見記者、發(fā)表講演等,毅然不遺余力地向廣大群眾宣傳社會主義。
尤其應當特別注意的是,在孫中山1912年熱衷宣傳民生主義的日子里,他于10月4日至16日,應中國社會黨本部的邀請,在中國資本主義經濟最發(fā)達、工人階級最集中的上海,連續(xù)三天下午演講社會主義的流派及方法。他這一專題演講,不僅向社會黨人,而且面向各行各業(yè)群眾宣傳社會主義。首日到會聽眾是 1600余人,次日增至2000多人,第三日則高達3000多人,各界人民爭先恐后到中華大戲院會場聽講。在講演中,孫中山對社會主義發(fā)生的歷史原因、流派、斗爭前途以及中國實行社會主義的重要性等問題作了系統的分析。孫中山以他豐富的知識,博采兼收,糅合中外,提出了自己的社會主義規(guī)劃,并表示其在政治革命之后和平地實行社會主義的決心,殷切希望“我中華民族民國之國家,變成社會主義國家”。這是孫中山一生宣傳社會主義最多時期的一篇重要論述。
1924年1月,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的次日,孫中山就作了《關于民生主義的說明》的演講。同年1月29日至8月24日期間,他親自開辟了一個系列講解三民主義的講座。孫中山在前后四講的 《民生主義》講演中,反復講述了民生主義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關系。他指出: “社會主義的范圍,是研究社會經濟和人類生活的問題,就是研究人民生計問題,所以我用民生主義來替代社會主義”。并強調,“共產主義與民生主義毫無沖突,不過范圍有大小耳”。這次的系統講演是孫中山涉及宣傳社會主義最后的一次。他的社會主義理想也可以說于此最后確定。
我們檢視孫中山生前的社會主義思想和活動,對照新中國成立后形成的中國新民主主義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從它們相通相應的內在脈絡中,可以得到一些與當今“振興中華”很有意義的啟迪。
三
毋庸諱言,孫中山所傾心向往的社會主義及其設想的實現辦法,存在著頗多不成熟的地方,具有某些空想成分,本身也存在矛盾以及與現實的差距,當然同今天中國大陸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有所差別的。不過,盡管如此,還是應該承認孫中山不僅對于西方的社會主義思想十分贊賞,而且對于社會主義學說、對馬克思主義及各國社會主義運動都有著相當深度的了解,尤其是他不是不加比鑒而盲從。孫中山是根據中國的國情對社會主義進行了頗多創(chuàng)新的思考。譬如,孫中山要求高度發(fā)展生產力,政府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控制,都表現了同西方自由資本主義或壟斷資本主義有著不一樣的發(fā)展道路和發(fā)展方向;他看到了中國在建設具有自己特色的現代化時,自覺地去吸收和利用外國資本主義既有物質成果的必要性與可能性,卻是為解決遇到的難題開辟了一條道路;他在呼吁開放,利用外資、外國人才、調和國際關系的同時,始終強調“主權在我”,不能喪失主權,等等。
還要特別注意到的是,孫中山對社會主義的大力宣傳、熱切向往,完全是出于對苦難大眾的深切同情和實現祖國現代化的善良愿望,其出發(fā)點是完全正確且難能可貴的。這在1921年前后,在中國無產階級政黨還未或剛剛出現的時候,確實具有重大的進步意義。從這些方面考慮,應該承認孫中山對謀求中國現代化和社會主義相連接的工作,是做出了最多、最可貴探索的杰出先進人物,是大力宣傳社會主義的偉大先行革命者。我們理應有選擇地傳承他的革命理想和革命精神,并“注意汲取其中積極的養(yǎng)分”(習近平語)。
正因為孫中山具備了在中國實行社會主義的思想,使他得以能夠真切同情和熱烈歡迎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期待著中俄兩國革命黨團結共同斗爭,以及深受五四運動所帶來的新思想、新景象的鼓舞和啟發(fā),視為新希望,并能夠下決心以俄為師,堅定地與中國共產黨人真誠合作,改組中國國民黨,依靠工農群眾,重新解釋三民主義,并得以繼續(xù)積極地大力宣傳社會主義,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堅定地推動中國走向社會主義,從而促進了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轉變,開辟了通向社會主義的道路。
任何推動歷史前進的革命道路都不是平安大道,孫中山的社會主義理想和聯俄容共政策就遭到了國民黨右派分子的堅決反對。當國民黨右派分子施用種種伎倆反對聯俄容共政策,妄圖阻止國共合作和孫中山所堅持的社會主義方向,施用陰謀詭計向孫中山施加壓力時,孫中山義無反顧地予以大加斥責和抵制。他一再告誡國民黨人: “我們對于共產主義,不但不能說是和民生主義相沖突,并且是一個好朋友?!辈⒍啻涡挤磳伯a主義就是反對民生主義,國民黨員不能反對共產黨員。這既是他處于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有較好了解的肺腑之言,也是確實適合中國人民的需要和世界潮流發(fā)展需要的至理名言。不幸的是,天不延年,孫中山在1925年3月12日過早地因病溘然長逝。之后,他的學說被歪曲,三大政策遭到取消,孫中山的社會主義事業(yè)也長期窒息無存了。
社會主義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然階段,在其前進的過程中,不管遭遇任何艱難險阻,遲早都會要實現的。回顧當年孫中山大力宣傳社會主義的遠大規(guī)劃,和為實現國家振興的艱辛坎坷經歷,以及他夢寐以求的社會主義,只有在1949年中國人民革命勝利之后,才得以實現的漫長曲折歷程,更加使人感到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來之不易,實應堅定地倍加珍愛。我們在重溫孫中山為社會主義而奮斗的崎嶇業(yè)績時,應進一步激發(fā)更加努力地建設好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情,為振興中華,做出前人所未能做到的偉績。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 崔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