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石川(資深評論人)
實習父女的爭議
文 王石川(資深評論人)
日前,湖南衛(wèi)視的綜藝節(jié)目《爸爸去哪兒4》在網(wǎng)絡熱播。節(jié)目組不但設置了真實父子,還配備了假父子,比如擊劍運動員董力和素人女童阿拉蕾的組合。隨著阿拉蕾“表白”董力“等我長大了,我媽就把我嫁給你了”,董力也在接受采訪中戲稱“有點兒愛上她的感覺……”而在節(jié)目組的剪輯下,畫面中兩人過于親昵,無論親密無間的同吃同住,還是甜膩到能得糖尿病的表白,都營造了一種勝似情侶的熱切。這些言論和場景讓網(wǎng)友愈發(fā)不安,批評紛至沓來。有網(wǎng)友憤怒回應:成人幼女的“狗糧”我們不吃!
毋庸諱言,節(jié)目組這樣的渲染,會對電視機前的女童造成錯誤導向,有網(wǎng)友擔心,“不排除會有心懷鬼胎的成年男子,用模仿電視節(jié)目的方式,去接近女童達到什么目的,而孩子還以為這是自己的‘實習爸爸’毫無防備”??此贫鄳],實則不無道理。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成人和幼女的設置引起了微博“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的關注。先是微博“中警安徽”質(zhì)疑:其實我就想問,你會讓你的三歲女兒這么做嗎?隨即“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也發(fā)出疑問的符號。對于“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來說,他們看問題顯然超越了綜藝視角,而是上升到安全教育的高度。
無獨有偶,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少年司法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宋英輝教授也認為,節(jié)目的人不一定有不純的動機,但是客觀上可能會導致,兒童觀眾看到電視上的小孩可以這么做,會想是不是自己也可以這么做。電視是特定環(huán)境,但是現(xiàn)實生活很復雜。
從婦女和兒童權益保護角度來看,雖然近年來我國在這些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不少進步,但在很多人的意識中仍然缺乏婦女和兒童權益保護“這根弦兒”。不知法、不懂法,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婦女和兒童的權益得不到切實的保護,如拐賣幼童、販賣婦女等惡性案件時有發(fā)生。
美國CBS有一部已經(jīng)連續(xù)播放17年的電視劇《法律與秩序:特殊受害者》。該劇的一大特點是,堅持以受害者為中心,通過關注性犯罪受害者這個特殊群體,聚焦于人性的灰色地帶,剖析他們不幸的社會根源。誘拐兒童、家暴婦女、猥褻幼童等都是該劇關注的范疇。最重要的是,編劇利用這些取材于真實案例的情節(jié),提醒公眾如何防范類似悲劇發(fā)生。
當然,不能要求每個節(jié)目都做成教育片,也不能奢望每部影視劇都立足于保護婦女和兒童,但是不幫忙總不能添亂吧。再以美國兒童綁架被拐緊急報警系統(tǒng)“安珀警報”為例,當有孩子處于極度危險中,官方與民間力量在履行必要手續(xù)后,迅速推送信息給社會大眾。據(jù)統(tǒng)計,在美國的失蹤兒童中,97%以上都能回到父母身邊,安珀警報起了重大作用!說這么多,無非是想證明,保護婦女和兒童需要全社會一起努力。
在輿論質(zhì)疑下,《爸爸去哪兒4》總制片人周山承認,非親實習爸爸和孩子之間某些親密的互動情景有可能客觀上造成潛在的未成年用戶和觀眾放松對自我保護的警惕,也或許會激發(fā)某些心理扭曲的成年人的陰暗意識,并表示“吸取這些警醒和批評,并積極努力改進,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知錯就改,善莫大焉,但愿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婦女和兒童保護的重要性,并積極行動起來,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更安全更陽光的環(huán)境。
責任編輯 劉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