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新
【摘 要】“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著重強調(diào)了語文的工具性、文化性。閱讀教學要全面實現(xiàn)教學目標,在教學中體現(xiàn)三個維度目標的整合,使學生既學語文,又學做人,既培養(yǎng)能力,又習得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全面提高。本文就新時期下,對在閱讀教學中,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進行簡單闡述。
【關(guān)鍵詞】閱讀教學;主體作用;發(fā)揮
新課程標準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積累和初步運用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教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為在閱讀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為主導。下面就這一問題,談幾點認識:
1.適時導入,激發(fā)學生參與意識,促進學生主體作用的形成
學生個性的弘揚是在老師課堂教學中靈活多樣,行之有效的方法下形成的。因此,適時導入課文,激發(fā)學生參與意識,讓他們成為課堂教學中能動的認識主體尤為重要。如教學《云雀的心愿》這篇課文時,可讓學生看圖,說說云雀的家在哪里,可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畫一畫,說一說,教師把語文課的觸角延伸到課外,通過學生畫和說巧妙地運用了語文課外資源,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是大語文教學觀在語文教學上的反映。由此促進學生主體作用的形成。
2.激情導趣,讓學生樂于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
改進閱讀教學策略,要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標落到實處。其中閱讀興趣、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要使小學生感受閱讀的興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就要注重關(guān)注人文精神的開掘,讓學生閱讀興趣長久地保持下去。如教學《泉城》這篇課文時,教師事先讓學生搜集資料,了解泉水形成的原因,從而使學生對濟南為什么被稱為“泉城”產(chǎn)生了興趣,使學生直接面對文本,潛心讀書。通過自讀、自悟得出四大名泉的來歷,以及濟南泉水聞天下的原因。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yīng)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yīng)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p>
由于學生生活經(jīng)驗、知識水平及思維能力的局限性,學生在學習中的理解和感悟帶有個性化色彩,教師自己要準確地把握課文內(nèi)涵,準確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才能對學生的“節(jié)外生枝”迅速而準確地作出反應(yīng)與引導。如教學《普羅米修斯盜火》這篇課文時,讓學生評價事故中的兩個重要人物——主神宙斯和普羅米修斯。讓學生暢所欲言,有的學生認為普羅米修斯觸犯了天規(guī),所以宙斯他是公正、無奈的,從而不能認定宙斯兇殘冷酷。這與文本所蘊涵的人文精神和價值取向顯然是違背的,但有其合理成分——普羅米修斯觸犯了夫規(guī),審斯懲罰他是合法的。這就要求教師不能以呵護一個學生的獨特思維火花為滿足,而應(yīng)以此為燎原火種,激活全體學生的思維,形成合理、清晰的個性化體驗,獲得積極思維的樂趣。讓學生圍繞產(chǎn)生分歧的焦點問題:“宙斯到底是不是一個兇殘冷酷的神呢?”形成“憤”、“悱”的學習情境,引導全體學生在與文本的再次對話中,在學生和師生間的再次交流中,豐富對文本和自我逐漸接近,認識事物的實質(zhì),使學生樂于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
3.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F(xiàn)代教學論認為,學生對于知識的獲得和學法的掌握應(yīng)該是的,要做到在學會某種知識的同時掌握學習這類知識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有目的地對學生的自學能力加以培養(yǎng),從而讓學生有能力做學習的主人。如在教學《云雀的心愿》這篇課文時,讓學生緊扣“森林太重要了”這一點,讓學生議一議,說一說這是為什么。讓學生讀出“森林太重要了”的感嘆,讀出“一定……讓沙漠重新變成綠洲”的決心和期盼,并把說的話寫下來,培養(yǎng)了學生動腦、動口能力,從而讓學生悟出人類必須要維護生態(tài)平衡,愛護身邊的環(huán)境,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悟情傳情,培養(yǎng)語感。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yīng)“激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寫想象的事物”。這個教學片斷的訓練為學生提供了想象的平臺和切入點。讓語文教學和學生的生活銜接起來,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中去,從而不斷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提升情感世界,激活心靈感受,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表達品質(zhì),完全符合新課標精神。
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人人認真讀書,獨立思考,讀后有感受,會質(zhì)疑。就大家共同關(guān)心的問題進行有效地合作探究,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是行之有效的。
【參考文獻】
[1]茹紅忠.平等對話:凸顯主體地位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01:129-132+140
[2]肖楚強,趙復查.主體間性哲學視域中的語文閱讀教學[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04:90-94
[3]朱忠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主體參與意識[J].中國校外教育,2012.0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