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
摘要:人格權是自然人與生俱來的,是民事主體獨立人格所必備的權利。大學生作為具有雙重身份的“社會人”和“學校人”,其人格權不論在與學校的何種法律關系中都受到法律保護,高校學生管理中應予以重視和保護。本文通過分析大學生人格權在憲法、行政法律關系、民事法律關系以及教育法律關系中的特殊性和高校學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建議通過增強大學生人格權保護意識、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體系、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和建立健全校內申訴制度來促進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
關鍵詞:大學生;人格權;法律地位;高校學生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6-0015-02
當前,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和政治文明建設的推進,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在高校的實際管理過程中,相較于當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要求,依法治校仍然存在巨大不足,高校侵犯學生人格權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再加上近幾年來,公民個人權利意識不斷增強,學生狀告母校的案件頻繁發(fā)生,引發(fā)社會對于高校在管理學生過程中的法制化思考。
一、大學生法律地位的特殊性
我國在校大學生絕大多數(shù)年滿18周歲。在民事法律中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在刑事法律中,具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作為“社會人”,大學生在享有憲法、法律所規(guī)定公民權利的同時,也接受學校教育,作為“學校人”享有受教育者的具體權利并接受高校的監(jiān)督管理。
1.憲法中的大學生法律地位。從根本上說,大學生首先是作為公民而獨立存在的。我國憲法賦予公民平等的人權,因此,作為公民,大學生的人格權不可侵犯。《憲法》第38條規(guī)定,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采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公民人格權的范圍包括姓名權、肖像權和名譽權、榮譽權;人身自由權和健康權;個人隱私權與個人意見權。
2.行政法律關系下的大學生法律地位。行政法律關系是行政法在調整行政關系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國家行政主體之間以及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督逃ā?、《高等教育法》、《學位條例》、《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等都規(guī)定高校有權依法對學生進行管理。因此,在行政法律關系的基礎上,學生與高校處于不平等的法律地位,高校是行政主體而學生是行政相對人,也就是說大學生必須服從和接受高校的管理。
3.民事法律關系下的大學生法律地位。民事法律關系是指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chǎn)關系和人身關系而形成的民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督逃ā芬?guī)定學校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高校作為事業(yè)型法人,依法享有自主辦學的權利;學生也有自主報考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由于高等教育的制度變遷,在校大學生作為消費者繳納學費、住宿費、購買教材等行為是平等主體之間發(fā)生的財產(chǎn)關系和人身關系,屬于民事法律關系的范疇。
4.教育法律關系下的大學生法律地位。教育法律關系是指教育法律法規(guī)在調整教育社會關系中所形成的人們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教育管理者與大學生之間是教育與被教育的關系?!督逃ā分忻鞔_規(guī)定各級各類學校有義務保證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教育標準,走教育與社會相結合的實踐道路,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努力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的各類人才。在教育法律關系中,高校對學生負有管理和教育的責任,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學校與學生存在相互尊重的平等關系。高校有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對待學生的義務,對學生的教育、管理和保護都應該建立在尊重平等的基礎上。
綜上所述,盡管大學生的法律地位在不同的法律關系下不盡相同,學生有服從高校管理的義務,然而其人格權始終受法律保護,在任何條件下學生都依法享有人格權不受非法侵害的權利。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特殊性就在于受教育者依法享有與管理者、教育者平等的人格權。在我國由來已久的觀念中認為學校管理者的地位高于學生,管理者具有的絕對權威決定了其地位和尊嚴不容受到學生的質疑和挑戰(zhàn)。
二、高校學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違法侵權現(xiàn)象嚴重。目前,我國高校管理中普遍存在著忽視學生身心健康、漠視學生權利的現(xiàn)象。以高校學生管理中侵犯大學生人格權中的隱私權為例,若公民的隱私權被非法侵犯,公民有權依法追究侵犯人的法律責任。2002年,西南某大學一女生在校醫(yī)務室進行檢查時被診斷為宮外孕,校方知情后對二人進行了全校通報批評并同處以勒令退學的處分,二人以學校做法侵犯了他們的隱私權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
2.管理者法律意識淡薄。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我國教育管理者十分注重自己的教育主體地位,認為其作為教師的尊嚴和權利神圣不可侵犯,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識,法治觀念不能與時俱進,對學生的各方面加以限制和管理。再加上高校自主辦學的權力不斷擴大,以學校和教育管理者為本位開展和實施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學生的權利被侵害,甚至抹殺,這就勢必會導致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處于人治而非法治狀態(tài)。
3.高校學生權利救濟途徑不暢。當前我國高校在處分學生時存在著獨斷專行、調查取證不充分、漠視學生申訴請求等問題。如果學生對于學校做出的有關處理決定不服,或認為學校行為致使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學生有權申請學校依照規(guī)定程序進行審查,《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都賦予了學生依法申訴的權利。我國大學生法律救濟途徑主要有申訴、行政復議和行政申訴三種方式,然而由于現(xiàn)行的教育法律法規(guī)體系不夠完善,救濟途徑只停留在空有法律規(guī)定而無具體細則以及實施程序的窘境。造成這種現(xiàn)象一是由于教育立法嚴重滯后,內容空洞淡薄,相關程序性環(huán)節(jié)薄弱,具體操作性不強;二是由于許多高校鮮有救濟途徑或者受制度限制沒有明文規(guī)定,校內各部門互相推諉責任,導致學生在遭受教育違法行為侵害人格權時申訴無門,以致造成無法彌補的精神損失或身體傷害,最后只能無奈選擇與學校對簿公堂。
三、大學生人格權保護的高校學生管理建議
1.增強大學生人格權保護意識。提高維權意識是大學生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和高校實施學生管理工作的基礎。大學生應該首先加強法律法規(guī)知識的學習,明確法律賦予自己的分別作為公民和受教育者的基本權利,包括生命健康權、隱私權、名譽權、受教育權等,逐步提高維權意識,善于用法,敢于用法,不給違法侵權行為以可趁之機。
2.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學生管理觀念。減少侵犯大學生人格權現(xiàn)象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鼓勵教育管理者加強道德修養(yǎng),提高人權意識和法律意識,打破教師至上的陳舊觀念,重視學生主體地位。作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以德為重,在處理學生違規(guī)事件時堅持以保護受教育者的合法利益為原則,實施以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管理手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和愛護,不放棄不傷害任何一個學生,避免因管理失誤或硬性管理而侵犯學生人格權。
3.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體系。由于我國當前缺乏統(tǒng)一的教育法律保障制度,許多領域存在法律空白,大學生的人格權很難從根本上得到有效的保護。因此,應把《憲法》中公民的人格權受國家法律保護的內容與大學生人格權的特殊性相結合,盡快出臺保障大學生人格權專項法律,規(guī)范大學生人格權保護的相關程序,注重法律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此外,國家有關部門應加強高校立法工作,細化高校管理權的職責范圍,明確高校的獎懲權限,具體規(guī)定相關管理工作的條件和程序才能使高校學生管理有法可依。在立法原則上應該更加注重以受教育者權利保障為中心,使我國教育法律法規(guī)體系更加完善,結構更加合理。
4.建立健全校內申訴制度。高校應以現(xiàn)行規(guī)章制度為基礎,依法修訂或補充學生管理法治化的相關內容。《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要求高校建立校內申訴制度,吸收一些教育行政職能部門負責人、社會知名學者、教育家、律師等組成校內申訴機構,受理申訴的范圍應擴展到學生的人身、健康、隱私、財產(chǎn)侵害等方面,規(guī)范申訴程序,確保高校在做出處理決定時做到公平、公正、公開。
參考文獻:
[1]張建棟.高等學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研究[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3.
[2]劉亞秀.高校侵權和維權的法律探究[J].法制博覽,2013,(3).
[3]管彥杰,陳陽.高校學生的人格權保護[J].東岳論叢,2002,(5).
[4]徐海捷.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的幾點思考[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