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本
她是李淵和竇氏最疼愛的小女兒,從小被嬌養(yǎng)著長大。李淵對舞刀弄劍的女兒從不加干涉,三娘也不似別家閨中小姐,她不愛紅妝愛戎裝,肆意度過了爛漫的少女時代。
那日,她從草坪上打馬而過,脆鈴般的笑聲洋溢在整個草場,手中揮舞著馬鞭,邊耍著花樣邊回頭向比武的哥哥們打著招呼。那是柴紹第一次見到李家三娘,笑容明媚的姑娘就此烙印在他心頭,再也揮之不去。當三娘倚馬回頭時,便看見與哥哥們一起練武的還有個劍眉星目的少年,她從來不知有人會把劍使得那樣凌厲又好看,亦不知這俊朗的少年將成為她一生的良人。
時光荏苒,三娘年歲漸長,李淵便準備給女兒挑一個好夫婿。他看中了身為將門之后的柴紹,不僅是因門當戶對,他還看出少年深藏于心的愛戀。當別人不經意間提及三娘時,少年眼底盛滿溫柔,且不自覺地側耳傾聽。當三娘知曉自己要嫁與那樣一個男子時,不由滿懷羞澀,從來瀟灑若風的李家姑娘頭一次滿腮紅云。
婚后,兩人雖恩愛,卻不同于尋常夫妻。因著武藝相當,他們時常在院中比試。春花秋月,蟲鳴鳥語,都見證了他們的伉儷情深。
時光流逝,兩人的感情也愈加深厚。他們從來不會沒有話題,她像只嘰嘰喳喳的小鳥圍繞在他周圍,請教兵法劍術,他亦耐心作答,娓娓道來。柴紹不要求三娘學什么婦德女誡,他只知她歡快的樣子才是他最想看到的。
然而亂世當頭,平靜只是暫時的,朝堂之上波濤洶涌。
那年,李淵決定起兵,暗中通知了女兒女婿。那夜清涼如許,三娘赤足薄衫,憑軒而立,柴紹在她身后靜靜為她披上衣衫。他攬她入懷,為她拭去眼角淚珠,嘆道:“罷了,罷了,都依你?!?/p>
三娘嘴角綻開笑容,淚水卻如掉了線的珍珠,不停地落。如今天下大亂,父親領軍起義,朝廷必有察覺,父親期盼柴紹可以過去一同征戰(zhàn),她決定留在京中掩人耳目??蛇@卻遭到柴紹的反對,他知道這是當今的唯一之計,卻不舍她獨自面對這一切。
天地之大,人命本就微如草芥,又逢亂世,此去一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兩人將彼此的眉眼用手指細細描繪,仿佛要刻進骨子里,但兒女情長只能暫且擱置。
李三娘決心給父親招募更多兵力,到處聯(lián)絡反隋的義軍。當年九月,她率領的起義軍勢如破竹,連續(xù)攻占數(shù)地。白日里,她英姿颯爽,以鐵娘子的姿態(tài)穩(wěn)定軍心。夜里,本是明艷如驕陽的女子,卻因思念夫君淚濕衣襟。無論在外如何強大,她內心終是渴望有一人用涓涓細流滋潤她干涸的心田。
世人都說她有顆不輸男兒的心,只有她明白自己渴望的不是豐功偉業(yè),而是天下太平,與他相守如初。
時光如白駒一閃而過,天下終于平定,李淵的兵馬到達京城,而此刻京城周邊已被三娘收復。
日暮西沉的古都,柴紹披堅執(zhí)銳策馬而過,只身來到城門,看著愛妻騎著馬在城門口翹首等候,兩人不約而同從馬上躍下,相視一笑,眸落星河。
三娘腳步匆忙,穿過長長的青石路,迫不及待想要抱住他。柴紹伸手攬過她細弱的腰身,將久別的妻子擁入懷中。他常年持刀的手帶有細細的繭,小心地摩挲著妻子仍然嬌嫩的臉龐,眼里滿是心疼和欣慰。三娘看著曾經鮮衣怒馬的少年如今一副滿面滄桑的模樣,本是想笑,可笑著笑著卻不由落下淚來。
上天是慈悲的,讓相愛之人久別重逢。
李淵稱帝,賜三娘封號平陽。千帆過盡,榮華如煙,功名利祿都是浮云,她只要天下安定,相守便好。
本以為這就是最好的結局,可悲劇的開始往往毫無征兆,命運將種子埋下,然后陰森森地等待著結果的那天。長年征戰(zhàn)的病痛在某個深夜席卷了三娘的身子,她并沒有眾人想象的剛強,不幾日便臥榻不起。
柴紹以為他們這一生的喜怒哀樂都會緊緊相連,再沒有什么能把他們分開。他知曉他的姑娘無論外表多么強大,內心總是想要人疼。待天下平定,他想帶著她去看四季流轉,花開不敗??墒?,再也沒有機會了。
三月春光爛漫,桃花開得熱鬧,落紅紛紛,一如從前的柴家后院。他的三娘就這樣乖巧地臥在他的懷里,不聲不響。他輕聲在她耳畔呼喚三娘,她卻再也無力睜開眼。
細碎的陽光鋪在三娘的臉龐上,如同一幅秀美的畫。那雙緊緊依偎在一起的身影被夕陽拉得老長,如同他們不渝的愛情。
后來幾年里,柴紹一直四處征戰(zhàn)。她不在了,那就換他來保衛(wèi)她的國,她的家。戰(zhàn)爭沒能麻痹柴紹的思念,那方心湖如死灰般不再復燃。
夜半夢里,他看見他的姑娘依舊笑容燦爛,他想用手觸摸她彎起的嘴角,指尖的溫潤卻消失不見,那只是一場夢,他的姑娘沒有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