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枕月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乍暖還寒時候最是多情,這樣的夜里,竟久久思念著張若虛,和他的那枚月亮。
那是唐朝的一枚月亮,高高懸掛在有江水落花的夜里,俯瞰潮漲潮落,迎送人來人往。不喜不悲,不憂不懼。盛唐的喧囂、繁華和氣度,都在這枚月亮的沉靜中如碎羽般跌落。天地澄明,一片開闊清朗。
張若虛迎著他的月亮走來,在夜里,在江邊。
他選擇了夜。在這樣的夜里,人才最真實,心才最寧靜,才可褪去身上層層華衣,褪去心上層層俗塵,與靈魂低語。張若虛的靈魂一定是潔白的,就像那枚月亮。所以他可以摒棄一切虛妄和世俗,用心描繪他理想的世界。
那個世界里有的是純粹而美麗的自然。月光,潮水,花草遍生的芳甸;沙灘,天空,原野,瑩潔如雪的花林;飛霜,白云,閑潭,落花,湛湛江畔的青楓;扁舟,高樓,鏡臺,玉簾,砧石,可寄相思的魚雁……
你只需閉上眼睛,讓心靈自由飛去,然后沉醉其中。
張若虛就像他的月亮,看著江潮,看著人世,也看著人間的愛情。明月樓上,妝臺鏡邊,是誰相思無眠,是誰長夜徘徊?而那月光是要陪著還是要惹更深的愁情?卷了不去,拂了還來,惱它還是謝它?
夢里花落,春半了,歸期卻無盡頭。山高水長,竭石瀟湘,不能乘月歸家,此情何堪?
此刻的張若虛是在羈旅天涯,還是客居他鄉(xiāng)?或者他只是借月亮的眼睛看人間離情。我們無法知道,翻遍全唐詩也找不到他的第三首詩。他留給世界的,只是那個月亮一樣的背影和千年傳唱的絕篇。
嚼碎他的每一個字,似乎也難以捕捉到他的一點氣息。楓林外,春江邊,他似乎只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愛著人世美景,悄悄躡足而過,從此讓歷史停在一瞬,讓所有人駐足回首詫異驚嘆。
是他意識到自己動了凡情嗎?曳衣而去,翩若驚鴻,留給世人的只是無限的猜想和不盡的思念。張若虛是個謎,似遠(yuǎn)還近,似實還虛。只看他一眼,便會有一輪月亮照進(jìn)心間。
而我寧可相信,張若虛只是一個錯落凡塵的仙人,轉(zhuǎn)身輕蘸月色,拋了幾片花瓣,便乘著他的月亮遙遙而去,讓整個世界都措手不及。他定想不到,他的花片飛成了光羽,飛成絕代芳華。
月亮升起來了,停在我的玉戶簾上,在我的搗衣砧上,在我江水輕漾的夢上。我想,那一定是張若虛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