沫沫
歷史上的許多名人都有著雙重身份。看過《水滸傳》的同學應該知道,高俅不僅是宋朝的太尉,還是一名高水平的蹴鞠運動員,宋徽宗既是皇帝,又是藝術造詣很高的書畫家。不過下面這三位歷史名人的另一個身份你就未必曉得了,一起來看看吧!
蘇 軾 是一位工程師
蘇軾是一名具有多重身份的宋代名士,既是政治家、學者,又是大書法家、美食家、大詩人。讓你想不到的是,他還是一位腦中充滿奇思妙想的工程師。
蘇軾晚年在惠州為官,曾協(xié)助朋友修建了廣州城的自來水供水系統(tǒng)。北宋紹圣年間,新黨執(zhí)政,作為舊黨領袖的蘇軾失勢,被貶至嶺南惠州。他聽人說廣州城缺乏飲用水,恰好時任廣州知州的王敏仲是他的朋友,蘇軾便給王敏仲寫信,提出一個解決飲水難的方案:“蒲澗山有泉,可在巖下作大石槽,以五管大竹續(xù)處,以麻纏之,漆涂之,隨地高下,直入城中。又為一大石槽以受之,又以五管分引,散流城中,為小石槽以便汲者。”
王敏仲根據(jù)蘇軾的提議與設計,真的將這個供水系統(tǒng)建起來了。接著,蘇軾又向他提出了一個更細致的建議:“每竿上,須鉆一小眼,如綠豆大,以小竹針窒之?!痹诿扛窆苌香@一個小孔然后塞住是為了方便日后檢查哪一根竹管堵塞了。有了這些小孔,發(fā)現(xiàn)水管堵塞之后,只要拔掉各節(jié)小孔的小竹針,看哪處小孔不出水,便可馬上判斷出是哪一節(jié)竹管堵住了,只要更換那根竹管就行了,不會殃及整個供水網(wǎng)絡。憑著廣州城自來水工程的設計者身份,蘇軾便可當之無愧地做工程師了。
辛棄疾 是一名劍客
說起詩人辛棄疾,他也有另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武功高強的大劍客。
辛棄疾出生在濟南府,少年時,濟南已淪入金國之手,他的祖父也在金朝為官。但辛棄疾要效忠的國家是大宋,不是金國。紹興31年,金主完顏亮攻宋,中原故土的宋朝遺民趁機發(fā)動起義。22歲的辛棄疾也拉起一支2000余人的隊伍,加入耿京領導的山東義軍。次年,辛棄疾受耿京委派,潛回地處南方的宋朝,拜見宋高宗,“奉表歸宋”。高宗大喜,封耿京為天平軍節(jié)度使,讓辛棄疾帶委任狀潛回金國,并召耿京歸宋。但辛棄疾回到金國時,得悉一個晴天霹靂般的消息:耿京已被叛將張安國殺害,張安國帶著耿京的人頭投奔金營去了。辛棄疾率領50名勇士,直闖敵營。其時張安國正在金營與金將酣飲,辛棄疾突然闖入,生擒了張安國。然后,辛棄疾押著張安國,一路闖關南下,抵達南宋杭州。關羽之勇,也不過如此吧。
朱 熹 是一個“三體迷”
朱熹很小的時候就在思考一個問題:宇宙的盡頭在哪里?如果劉慈欣在12世紀就出版了《三體》,朱熹一定是一個“三體迷”。除了儒家經(jīng)典,最讓朱熹心動的書就是《夢溪筆談》。在與朋友、門人的談話中,朱熹無數(shù)次引用《夢溪筆談》。
盡管朱熹到老都不知道宇宙的盡頭有些什么,不過他一直在嘗試對一些天文學問題做出自己的解釋。他是這樣解釋雨的形成的:“陽氣正升,忽遇陰氣,則相持而下為雨?!爆F(xiàn)在我們都知道,下雨是因為受熱的水蒸氣在高空遇冷空氣而形成小水滴。而對于雷的形成,他是這樣說的:“只是氣相摩軋。”現(xiàn)在我們也知道,雷電是因云層的正負電荷相撞擊而爆發(fā)。他又解釋了虹的形成:“虹非能止雨也,而雨氣至是已薄,亦是日色射散雨氣了。”我們也知道,虹是大氣中小水珠對日光的折射和反射。從上述事例可以看出,朱熹對這些自然現(xiàn)象的理解是相當接近科學解釋的。
(本欄目編輯 黃亞瓊)
Email:875000067@qq.com
學生天地·初中2016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