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京西百渡休閑度假區(qū)登上了全國“十一”假日旅游紅榜,得知這個消息,淶水縣三坡鎮(zhèn)南峪村貧困群眾徐振申笑得合不攏嘴。這不僅意味著徐振申這個高端民宿“管家”當得合格,也意味著更多游客將為徐振申帶來更多分紅。
旅游扶貧,是河北省產業(yè)扶貧的有效抓手。近年來,各地探索建立起景區(qū)帶村、能人帶戶、旅游小鎮(zhèn)開發(fā)、旅游資源資產股權化等旅游扶貧新機制,讓更多貧困人口參與分享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的紅利。
聚焦精準,掛圖作戰(zhàn),夙興夜寐,激情工作,“十二五”以來,河北脫貧攻堅取得明顯成效。五年來,全省累計減貧500萬人。貧困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1年的4621元,提高到2014年的6839元,增長近50%。2015年貧困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71元,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今年以來,我省扎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八大專項行動。上半年,貧困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11元,同比增長13.3%,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1個百分點。
河北是扶貧任務較重的省份,到2014年底農村貧困人口有486萬,目前還有310萬貧困人口。經過多年的扶貧開發(fā),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
非常之目標,當有非常之舉措。
521人,這是威縣固獻鄉(xiāng)沙河王莊村去年的減貧人口數。脫貧成效的取得,得益于該縣建立起來的資產收益扶貧機制。圍繞這一機制,該縣打破常規(guī)、不懈探索,建立起“金雞模式”“白羽模式”“威梨模式”“根力多模式”“基金模式”五大模式,實現了貧困村戶與產業(yè)企業(yè)利益聯(lián)結全覆蓋。
以“威梨模式”為例。該縣依托龍頭企業(yè)和合作社流轉土地,建設標準化梨園,進行集約化、規(guī)模化資產經營。引導貧困群眾返租梨園進行管理、分享收益,以管理合作激發(fā)內生動力,防止“扶貧養(yǎng)懶漢”。截至目前,該縣發(fā)展優(yōu)質梨果6.8萬畝,引進龍頭企業(yè)35家,建立合作社63個,建設標準化梨園136個,已帶動1.6萬貧困人口穩(wěn)定脫貧,人均年收入5000元以上。
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構建起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政策支撐體系,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扶貧工作機制,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釋放強勁動能。
金融扶貧放大資金效益。我省制定出臺了《“政銀企戶?!苯鹑诜鲐殞嵤┮庖姟?,大力推廣政府搭臺增信、銀行降檻降息、企業(yè)農戶承貸、保險兜底保證的金融扶貧模式。62個貧困縣全部建立風險補償機制,扶貧貸款覆蓋2.1萬家龍頭企業(yè)、47萬戶貧困群眾。今年1~9月新增到戶扶貧小額貸款92.5億元。建立省市縣投融資體系,共建成省級扶貧開發(fā)投融資平臺2個、市級9個、縣級62個,今年1~9月累計融資228億元。
股份合作構建利益聯(lián)結。全省推廣“政府+龍頭企業(yè)+金融機構+科研機構+合作社+農戶”六位一體股份合作模式,構建市場主體與貧困群眾之間的利益聯(lián)結機制,實現扶貧主體多元化、扶貧資金資本化、扶貧對象組織化、扶貧路徑精準化、扶貧產業(yè)園區(qū)化,使貧困群眾成為“三金”農民。制定了《建立農村股份合作資金風險防控機制實施意見》,構筑前置風險防控、過程風險防控、結果風險防控“三重防線”,為產業(yè)扶貧提供了機制保障。截至目前,全省貧困地區(qū)股份合作制企業(yè)達4500家,覆蓋帶動貧困群眾45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