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yīng)臺
作文,就是思想,就是生活,就是態(tài)度。
瓶蓋怎么開啟
我是來教作文課的。
先教“說明文”。買回來的產(chǎn)品,不管是手機還是烤箱,都附有說明文字。多半的說明文字,不是讓人看不懂就是讓人無法照做,因為文字太差。對于六年級的孩子,說明文可以當作入門。
五六個人圍著一張桌子,孩子們先看一段影片:如何徒手用一張白紙打開啤酒。
每個孩子桌上都有一瓶黑麥汁和一張白紙。孩子們聚精會神地看,生怕漏掉哪個環(huán)節(jié),待會兒打不開瓶子。
兩分鐘過后,我問:“看完了?”“看完了!”孩子的聲音很清脆。
“好,那就自己動手了?!?/p>
當一系列問題出現(xiàn)時,孩子們知道事態(tài)不簡單了,有的開始站起來,想用全身的力氣卻又找不到使力的地方;有的蹲下來,檢查齒狀的瓶蓋是不是有松動的跡象。
當?shù)谝粋€孩子成功地“嘣”一聲讓瓶蓋跳起時,那個小組是歡呼的,好像踢進了球。
接下來的作文,題目就是:以精準的文字說明“如何用一張白紙打開瓶蓋”。十五分鐘后,作品交上來,我們把作品投影放大,逐字逐句討論。有沒有寫出折紙的長跟寬?折紙的硬度需不需要說明?用哪一只手抓住瓶子?動詞怎么選擇——是“撬”,還是“頂”?是“推”,還是“擠”?是“塞”,還是“刺”?“拉”和“扯”的差別是什么?用“敲”還是“打”比較準確?
我完全不懷疑我可以和十二歲的孩子討論字義,我也非常相信,再練習幾次,這些孩子可以寫出非常精準到位的說明文。
老鼠集體自殺
第二節(jié)課談“議論文”。還是以視覺開始。
影片中成千上萬的老鼠慌張地推擠奔竄,仿佛在沒命地逃亡;最后奔到了懸崖邊緣,最前面第一批老鼠毫不遲疑地就往下跳,后面跟上來的,不明就里跟著跳,最后集體淹死。
影像驚心動魄,大家看得專注,一時鴉雀無聲。我慢條斯理地問:“你們覺得議論文題目會是什么?”“不——要——盲——從——”“是嗎?大家都同意嗎?有沒有主張‘盲從很好的?”
下面一片哄笑,顯然沒人這樣認為。
十五分鐘之后,卷子收上來了。收好卷子,我問:“你們覺得剛剛的影片好看嗎?”
“好看?!?/p>
“如果我跟你們說,這個影片是偽造的呢?這部片子的制作團隊,為了得獎,制作出成千上萬旅鼠跳海自殺的畫面,事實上是攝影師只用了二三十只旅鼠,假造出成千上萬的視覺效果,而且,那些旅鼠,是攝影師一群人圍起來把它們趕下懸崖的。幾年以后,歐洲才有人舉報這個片子造假。
我相信孩子的腦子里剎那間有千條電光在閃,幾分鐘前的認知突然山河變色。
我看著他們問:“你們覺得,現(xiàn)在議論文的題目應(yīng)該是什么呢?”
山海皆是文化
教“說明文”,我會要孩子回家仔細觀察自己的祖母如何收成鳳梨,細看徒手摘取和鐮刀割取兩種方法的差別;他也可以觀察市場的魚販如何殺魚、農(nóng)人怎么種蔥、茶家怎么焙茶。
教“抒情文”,寫人物,我會讓他們出去采訪打鐵的伯伯、出海的叔叔、對街廟里的乩童、小村唯一的醫(yī)生和村子里大家都認識的“瘋子”……
寫風景,我會和孩子一起走到海邊,看海水的顏色變化,聽浪破的聲音,上“寧靜”的功課。
我自己在那樣的鄉(xiāng)村長大,我知道,對鄉(xiāng)村的孩子,你認為他能走多遠,他就能走多遠。
(又又摘自《青年文摘》)
意林繪閱讀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