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岫峰
【摘要】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要想達到這一目的加強學生的實踐活動是最有效的途徑,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讓學生通過化學實驗這一實踐活動來獲取化學知識培養(yǎng)學習學生能力是最佳選擇。
【關鍵詞】初中化學 素質教育 實驗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2-0072-02
一、讓初中化學實驗在整個化學教學過程中唱主角
通過化學實驗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感性認識,避免了傳統(tǒng)教學中只重視理性認識而忽視感性認識的錯誤做法;在化學實驗中讓學生尋找操作錯誤的原因,探索最合理的操作程序,從真正意義上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讓學生明白了知識的結論重要,獲取知識的過程、手段更重要;通過化學實驗能提高學生的觀察判斷能力,分析現(xiàn)象的能力,讓學生透過簡單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內在的本質;若以小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化學實驗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團隊的意識,協(xié)作的精神,這也是素質教育最新要求;通過化學實驗使學生能提高環(huán)保意識,節(jié)能降耗的意識,例如在實驗結束時,對實驗廢棄物(包括用剩的藥品,取藥品用的紙槽等)的處理,以及實驗室制氧氣后對催化劑的回收再利用,能讓學生懂得環(huán)保是每一個人的義務,節(jié)約是有理論依據(jù)的,通過實驗可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作風,科學習慣。利用好化學實驗這一資源可以全方位的提升學生的素質,要使之落在實處還需要。
二、 讓初中化學實驗貼近現(xiàn)實生活
現(xiàn)行課本中的演示實驗,學生實驗有典型性,實驗現(xiàn)象也很吸引人,確實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由于課本中所列實驗用品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沒法在生活得以親身體驗,所以學生往往把教師的演示實驗看成一次精彩的“魔術”表演。學生只不過是一名觀眾,而不是表演者。為了避免化學實驗脫離實際,使學生不僅喜歡看演示實驗,更喜歡從日常生活中尋找合適的物品自己設計方案自己親手做實驗,這就要求教師,尤其是教材中所給出的實驗貼近生活。例如在歸納物質的物理性質時,通過日常生活中人人離不開的食醋、食鹽、醬油的對比讓學生自己總結三者的區(qū)別后,再歸納物理性質包括的范圍;利用兩張廢紙,一張撕成碎片,另一張點燃,來推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qū)別;通過細掛面、粉絲、白糖、植物油、布料的可燃性,推知許多有機物的可燃性;利用廢電池的金屬外殼,水垢來制取氫氣和二氧化碳;到學校附近的化工廠考察化學變化在工業(yè)上的應用;到大自然中采集礦石、土壤樣品;利用植物來制取酸堿指示劑;通過調節(jié)水樣的酸堿度現(xiàn)象觀察牽?;伾淖兓?。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地滅火比賽,教師制造出不同位置不同燃料的火災,讓學生自己尋找滅火的材料,設計滅火的方案,通過親身的體驗讓學生明白滅火的原理,同時也增強消防意識,還可以讓學生從家中自制一些溶液互換后通過簡單的實驗推出溶液的名稱。
指導學生利用物質的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進行科技小發(fā)明,利用鎂帶燃燒時發(fā)現(xiàn)耀眼白光的特性,讓學生設計一個照像用的閃光燈;利用酸、堿、鹽溶液的導電性讓學生研制水位監(jiān)測系統(tǒng);利用木炭的吸附制作凈水裝置。
總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多創(chuàng)立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的實驗情境,使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到化學實驗中,讓學生在實驗中收獲知識,得到樂趣。
為了使學生綜合實踐能力進一步增強,還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三、 讓初中化學實驗成為探究性課題
利用學生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問題,最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也是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最好方法。選擇合適的實驗項目是關鍵,要求教師把握好尺度,所定實驗用品從生活中能找到、實驗操作簡易無危險、實驗目標比教材中要求略高、實驗方案要求多樣化、實驗內容融合相關學科,例如可以設置如下實驗項目:
(1) 證明自來水不是純凈物
(2) 驗證白酒中含有水
(3) 收集一瓶你臥室里的空氣樣品
(4) 收集一些利用水生植物制得的氧氣
(5) 測定蘋果、桔子的酸堿度
(6) 自制木炭
(7) 在家中如何鑒別廚房常用的純堿和食鹽
(8) 證明紙中主要成分是碳元素、氫元素
(9) 利用實驗區(qū)分鹽水、糖水、石灰水三種無色溶液
(10)暖水瓶中水垢如何清除
對教材中的實驗裝置進行改進,例如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學生通過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原理的認識,以及與碳還原氧化銅裝置和實驗室制氧氣裝置的對比很容易發(fā)現(xiàn)教材中用木炭還原氧化銅裝置導氣管上應加橡膠管并配上止水夾,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石灰水倒吸入試管使試管炸裂,也有效地防止生成的銅被氧化成氧化銅。類似地可以對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實驗裝置也進行改進(加膠管配止水夾)。讓學生利用物理中學過的電學知識設計一套檢驗酸、堿、鹽溶液導電性的裝置。讓學生利用實驗中破損儀器,日常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如飲料瓶、藥瓶、輸液管、廢筆桿等制作簡單的儀器。例如可制作簡易的啟普發(fā)生器,洗氣瓶,沖洗瓶,集氣瓶等儀器。
如果學校條件好,還可以讓學生多做一些課外實驗,尤其是能使初中知識得以延伸的實驗,例如鎂帶在二氧化碳中燃燒,該實驗可以讓學生懂得燃燒不一定需要氧氣,滅火需根據(jù)火種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滅火方式。這樣的實驗還有鈉在水中劇烈反應,鈉和硫酸銅溶液反應,本實驗既能反映鈉的金屬活動性十分強,又能提醒學生任何規(guī)律都有局限性,不能死搬教條,注意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統(tǒng)一。通過(1)碳酸鈉溶液和稀硫酸反應;(2)碳酸鈣粉末(大理石粉或貝殼粉)和稀硫酸反應;(3)大理石塊(或貝殼)和稀硫酸反應。這三個實驗的對比讓學生總結實驗室制以二氧化碳不用稀硫酸的根源(為了進一步說明問題,事后可將(3)中貝殼取出后用小刀刮凈表皮,再放回原處,觀察又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利用濃鹽酸和石灰石制得氣體通入石灰水中,石灰水不變渾濁,讓學生分析總結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為什么不用濃鹽酸。通過濃硫酸與鋅粒反應現(xiàn)象與再加水稀釋后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對比,得知實驗室制氫氣不宜用濃硫酸的道理。
化學教育家劉知新認為,化學實驗應具有以下教學功能:它是化學科學認識之源泉,是訓練科學方法的有效途徑,是養(yǎng)成科學態(tài)度的必由之路,在創(chuàng)新教育,素質教育全面展開的今天,化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獨特的作用,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構建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習平臺,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動性,展示創(chuàng)造能力,讓學生在化學實驗中獲取真知,收獲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