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萍
小學、初中“多校劃片”,也就是將原來一個小區(qū)對應一個小學初中的“一對一”變成“一對多”,把熱點學校納入片區(qū),以電腦隨機派位的方式確定錄取名額。這就意味著,買了學區(qū)房已經不能成為上名校的保證了,理論上貌似是可以緩解“天價學區(qū)房”的問題。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下發(fā)了《關于做好2016年城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落實就近入學之外,在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擇校沖動強烈的地方,要根據(jù)實際情況,積極穩(wěn)妥采取多校劃片。
此舉一出,許多家長開始坐立不安,甚至認為自己好不容易購置的學區(qū)房是白買了!但是否真的如此,其實還值得商榷。
從90年代后期開始,打著“為學生減負”、“素質教育”的旗號,實施按居住地劃分、就近入學的政策。然而,結果是減負沒減成,反而由此催熱了“學區(qū)房”,讓學校周邊的房子百萬難求。
但是,從新政策來看,如何劃片卻是個很大的挑戰(zhàn)??梢钥闯?,目前的政策還是難以杜絕貓膩,開發(fā)商還是會有操作空間。誰能監(jiān)督權力機構拿劃片的事向開發(fā)商要回報?誰又能阻止開發(fā)商自己為了地產升值,通過眾多的手段,中簽重點學校劃片?因此,劃片是否能夠公開透明、杜絕腐敗、科學合理實在值得懷疑。
另外,所謂的“電腦派位”入學,如果沒有良好的監(jiān)督機制,也有可能存在暗箱操作,最終搶名校名額則可能演變成“拼爹”。
北京市“小升初”采取就近原則先劃分學區(qū),再以電腦派位的方式決定學區(qū)內中學學位分配。然而,實際上,除了電腦派位外,小學生還可以通過“推優(yōu)”、“特長生”、“條子生”等渠道提前鎖定名校學位,而這些途徑獲得的學位占比的數(shù)據(jù)卻沒有公開。
學區(qū)房之所以會如此火爆,根本原因在于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稀缺。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小學就開始讀名校,贏在起跑線上。然而,在我國,名校本就是稀有之物,是在重大財力的支撐下,強化起來的產物。
不僅家長、學生會被名校光環(huán)吸引,校長、教師、地方官員也有擇校沖動,對于校長和教師來說,在名校工作待遇好,更有面;對于地方官員來說,把資金投入建設重點學校,能夠立竿見影出成績。于是乎,想進去的人越來越多,供需失衡,競爭愈加激烈,房價越來越越高。
如今,新政的意思是想通過“多校劃片”來緩解日益上漲的學區(qū)房價,但是,所謂的“多校劃片”也只是海市蜃樓,看上去很美,真正實施起來并沒那么容易。所以,家長們還是不要盲目地懊惱了,你千辛萬苦為孩子掙下的“學區(qū)房”用處還是大大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