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生根
?
【文化縱橫·文化書評】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讀與評:周溯源書評選集》讀后感
湯生根
上海人民出版社最近推出了歷史學博士周溯源研究員的新作《讀與評:周溯源書評選集》。該書收入作者自1986年至2015年間發(fā)表的132篇書評。這是我平生讀的第一本書評集,所評書籍,我未讀過,但這本書評吸引著我一口氣讀完,并忍不住想寫幾句讀后感。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這本書評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涵蓋面廣。作者的專業(yè)是歷史學,但所評書籍不僅僅是史學方面的(史學卷41篇,近三分之一),還涉及文學、藝術、哲學、法學、政治學、經(jīng)濟學、倫理學、軍事學、黨的建設、科學社會主義等多個學科;所評書籍有專著、傳記、文集、叢書等,還有畫冊、廣播報道??;所評書籍內(nèi)容既有熱門話題,如中國近代史分期、中共黨史等等,也有為一般讀者不熟悉的冷門,如中國流人史、中國乞丐史等等;所評書籍的原作者,既有作者的領導、導師、前輩,也有同輩、同學,還有年青學者;既有零距離接觸的同事,也有未曾謀面的后學。所評書籍,少則幾萬字,多則達430萬言(《中國政治制度通史》1-10卷)。書評是作者的業(yè)余工作,怎么會有那么多時間讀書并寫書評呢?作者說只好加班加點,“晚上看完中央臺新聞聯(lián)播,連天氣預報也顧不上看,就一頭扎進我的‘學思齋’,一直忙到次日凌晨。春夏秋冬天天寫,管它天晴與天陰。大多數(shù)星期天和節(jié)假日也是在趕寫文章中度過”。(序言第2頁)讀了這段話,我深為在職時借口工作忙而少讀書感到汗顏。作者長期從事編輯工作,一邊編書,一邊讀書,一邊評書,一邊寫書,編、讀、評、寫同步進行,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書評家。這部書評真實地記錄了一位書評家學與思的“足跡”“足印”和“足音”,也從一個側(cè)面記錄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若干成果。想了解這方面情況的讀者,不妨先讀讀這本書評,定會大有裨益。
二、別具只眼。作者寫書評,不是一般地泛泛介紹,而是強調(diào)所評圖書的特色,或指出其突破、創(chuàng)新之處,或彰顯其在學術史上的地位。如在評介《李后主新傳》時,指出該書原作者“利用正史、類書、方志、筆記、年譜、詩話、詞話等翔實的資料,審慎稽核,精心探研,以哺育李煜成長的南唐興亡為經(jīng),以李后主的家世、生平、才藝、愛情、詩詞、軼事為緯,交織再現(xiàn)了這個集詞宗與君王、天才與庸才、成功與失敗、美與悲于一身的人物全貌,活脫脫地刻畫出了‘這一個’”。(第6頁)又說,“《李后主新傳》雖系史學著作,但借鑒紀實文學的寫作筆法,夾敘夾議,文史交融,熔學術性與可讀性于一爐”。(第8頁)看了這樣的介紹,能不動心?我恨不得馬上購得一本一睹為快。在評介張豈之教授主編的《中國歷史》時,強調(diào)該書吸取了近年來史學研究的新成果,反映了史學研究的最新動態(tài)和最高水準,如把中國近代史的下限定為1949年。長期以來,學界認為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jīng)濟學、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說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三個來源,而蔣大椿同志經(jīng)過研究提出“歷史學,尤其是19世紀前期歐洲歷史學的發(fā)展,也應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來源之一?!弊髡哒J為“這一發(fā)現(xiàn),是對馬克思主義來源研究的重要深入”。作者還特別強調(diào)所評圖書在學術史上的地位。如,評介《院士風采——中國優(yōu)秀科學家肖像手跡集》,是我國第一部匯集中國科學院院士肖像和題詞手跡的大型畫冊,體現(xiàn)了出版工作為科教興國服務。還有《中國戲曲表演藝術辭典》《民族風情與審美》《中國學案史》《中國流人史》《中國乞丐史》《中國稅收通史》《中國近代史地圖集》《書評散論》等都是相關領域的“第一”,從而濃墨重彩地加以介紹。沒有對相關學科學術研究的歷史和現(xiàn)狀深刻的了解,沒有對所評書籍深入的研讀,沒有善于發(fā)現(xiàn)的獨到眼光,沒有解剖提煉、概括能力,是寫不出恰如其分的書評的,別具只眼,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
三、坦誠公允。作者寫書評,遵循實事求是原則,宣傳亮點不過頭,指正瑕疵不遮掩,總是出以公心,以理服人。有的直言缺點、不足。如評介著名史學家丁守和主編的《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用大量篇幅介紹了該書的三大特點,認為一本60萬字的著作,能把近100年的風云變幻的中國史寫得清楚,是不容易的。同時指出一些可商榷之處,如篇幅的安排上,社會主義部分簡略了一些;突破性的見解還不算多;理論的指導作用寫得不夠;成于眾手,各個部分風格有異,水平不一。有的不同意原作者的看法而直接亮出作者自己的觀點。如在評介《當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行動哲學》一書時,對該書說的“我國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共產(chǎn)黨人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社會主義市場的發(fā)展道路”,提出不同看法,認為“并非‘義無反顧’,而是經(jīng)過了一番摸索、磨合,是漸進的”。作者回顧了漸進的過程,最后得出結論:“從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到1992年10月正式確立,經(jīng)過了14年的摸索、準備、適應和轉(zhuǎn)變?!?第281頁)對于作者的觀點,我深表贊同。有的還提出改進的建議,供原作者參考。如指出《胡適傳》對胡適思想的發(fā)展變化的揭示不夠充分,似乎還停留在對其一生功過是非的評述上,可對其孤寂飄零的晚年多挖掘些東西,以寫得更深刻動人。在評介《王明評傳》時指出,如對王明的家庭生活、人際交往、心理活動的描述,多一點篇幅,讓人物活起來,可以減少因評論而帶來的沉悶與呆板。這樣的評介指出了原書作者沒有想到的地方,疏忽或者用力不夠、表述不當?shù)牡胤健U驗樘拐\公允,才會有許多著作者請周先生評論其書。
四、文筆優(yōu)美。作者總是根據(jù)所評介書籍的內(nèi)容謀篇布局,該長則長,該短則短,行文簡潔,文筆優(yōu)美。無論是宣傳亮點還是指出不足,總是鳥瞰全局,條分縷析,娓娓道來,似與原作者、讀者促膝談心。作者十分注意評介文章的題目。有的標題概括了所評書籍的內(nèi)容,如《評述他的一生 透視他的靈魂》,概括了《汪精衛(wèi)傳》的內(nèi)容;《肯定其事功,非難其為人》概括了《曹操評傳》的主要特色。有的標題直奔主題,如用《抗爭、崛起、騰飛》作標題,高度概括了金沖及的《二十世紀中國的崛起》一書的主題,二十世紀中國的歷史就是中國人民抗爭、崛起、騰飛的歷史,這六個字多么準確簡明啊!有的標題總結了所評圖書的寫作特色,如《熔編年紀事為一爐 合史論考據(jù)為一體》,概括了《鴉片戰(zhàn)爭前后中西關系紀事》一書的寫作特點。有的標題贊揚了原作者一生的功績,如《畢生治史學 青山夕照明》,用樸實的語言表達了對蔡美彪教授畢生治史的贊揚。還有的標題就是詩,如《莫道名人俱往矣 請看成敗留汗青》《真切的理·誠摯的情·圣潔的心》標題好,畫龍點睛,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眼球,抓住了我的心。評介文章既抓住了所評書籍的特色,讀起來又朗朗上口,甚至富有詩意。如評介陳奎元的《心聲集》,最后結尾評論:“《心聲集》給人的印象是一部平實的現(xiàn)實主義詩作,沒有浪漫主義的超拔想象、起伏跌宕,沒有后現(xiàn)代主義的奇異怪譎、晦澀玄妙,也沒有朦朧詩派的云遮霧繞、衣袖遮面,但能小中見大,平中見奇,常字見險,陳字見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x著詩集,傾聽作者的心聲,感覺著真誠的魅力……”(第63—64頁)讀了這段評論,既體會到原作《心聲集》的特色,又享受到詩一般的語言美。我讀這本書評,正值盛夏酷暑,卻如飲甘泉,如沐春風,是享受。132篇書評,就是132篇優(yōu)美的散文。作者是一位優(yōu)秀的散文作者。這恐怕得益于作者大學畢業(yè)后就分配到中央黨刊《紅旗》雜志社長期從事編輯工作,是文字的美容師。當然,更重要的是在于“用心”!
依我之見,這本書評有個別地方值得商榷。如《平凡的風采 非凡的境界》與《風采與境界》兩篇書評評介的是同一本畫冊,可否擇優(yōu)選用一篇呢?有的地方恐怕需要加注釋,以免讀者翻檢之勞,如“補苴罅漏,張皇幽眇”等,我就費了好大勁才找到出處,但意思還未完全弄明白。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边@兩句詩是王安石評論唐代詩人張籍的詩的,用來評論和贊揚周溯源先生的這本書評集非常恰切。看似尋常的書評,凝聚著作者無數(shù)的心血,“奇崛”是“艱辛”的結果。聯(lián)想到自去年10月以來陸續(xù)讀過的周溯源著《毛澤東評點古今人物》(精華本)《歷代憂國憂民詩選》《千年憂思: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治亂興衰思想論綱》幾本書,透過字里行間,我看到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治所又治學的歷史擔當,勤奮嚴謹?shù)膶W者風度。
衷心祝愿作者不斷有新的力作問世!
衷心感謝上海人民出版社適時推出了這本書評,必將對構建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起到促進作用。
(作者系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qū)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
【責任編輯:董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