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談北京面塑“面人郎”的藝術特色

2016-12-15 14:56紀學艷呂林雪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 2016年1期
關鍵詞:面人面塑藝術

紀學艷,呂林雪

(1. 北京聯合大學 師范學院,北京 100012; 2. 北京聯合大學 廣告學院,北京 102200)

談北京面塑“面人郎”的藝術特色

紀學艷1,呂林雪2

(1. 北京聯合大學 師范學院,北京 100012; 2. 北京聯合大學 廣告學院,北京 102200)

面塑作為一種民間生命力極強的造型藝術,生長和扎根于民眾生活,成為中國一種古老而又獨特的民間藝術,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懊嫒死伞笔潜本┟嫠芩囆g中的一個流派,2008年6月,“面人郎”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藝術特色有材美、工巧、靈心。

面塑;面人郎;材美;工巧;靈心

在中國神州大地上,工藝美術始終閃爍著耀眼的光芒,面塑藝術則是工藝美術繁星中的一顆奇葩。面塑作為一種民間生命力極強的造型藝術,生長和扎根于民眾生活,成為民俗風情的一種表現方式,它以生動的形象傳達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使其不再僅僅是玩賞品,而成為具備很強的社會教育功能、在潛移默化中啟迪人們智慧的藝術品。

1 面塑的歷史溯源

捏面人兒,學名叫“面塑”,是中國一種古老而又獨特的民間藝術,已有數千年的歷史。面人流行于整個黃河流域,甘肅、寧夏、陜西、內蒙、山西、河南、河北、山東都有制作面人的習俗。各地稱呼不同,但作法皆大同小異,如陜西合陽統(tǒng)稱“面花”(此稱也是捏面人之學名);關中叫“面虎”;晉北、陜北及內蒙西部地方稱“面人人”;河北稱“面羊”;山東郎莊稱“面老虎”;河北廣宗也叫“面老虎”;膠東稱“升蟲”“花饃”;萊州叫“巧餑餑”;還有些地方叫“花糕” “混沌”“果實’等。南方人則稱呼“捏面人”“江米人”;臺灣、泉州等地又叫“妝糕人”“米稞雕”“糯米尬仔”。 從這些地方上的名稱足可見面塑的多樣性及豐富性。[1]

“捏面人”自古以來就是農業(yè)社會中的民間傳統(tǒng)藝術,南稻北麥,因農作生產有別、文化上的不同,捏面人的素材、方法與民間習俗都不盡相同,最早出自于北方面食文化。面食離不開麥類作物的種植,而在我國麥類種植和對麥類作物加工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新石器時期就出現了磨盤等工具,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磨制面粉的工具有了進一步發(fā)展。另外,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中也有烤烙、煎制面食的炊具。這些工具的誕生,為把麥粒轉化為面粉并使其具有可塑造性奠定了基礎。面塑在面食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面塑的淵源可追溯到戰(zhàn)國時的“俑”和漢朝的“傀儡”,也就是木偶。據史料記載,在古代民間祭祀、殉葬等儀式中,面俑替代木俑、陶俑來使用。據沈從文先生考證,中國漢朝已經有了面塑的俑,關于面塑的文字記載最早也出現于漢代。[2]

魏晉南北朝時期,面食種類更加豐富。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一書中就記載了十余種制作餅類的方法,現代面塑制作中常用的發(fā)酵方法在這個時期已開始廣泛使用。在魏晉時期開始有了面食在民俗中應用的記載,梁宗懔的《荊楚歲時記》中有:“令世人正月十五作粥禱之……寒食挑菜,……夏至食粽。”[3]

唐代為后人研究面塑藝術提供了確切的文字資料,《封氏聞見記》卷六中記載:“道祭玄宗朝,海內殷贍,送葬者或當街高祭,張施帷幔,有假花、假果、粉人、面杖之屬?!盵4]可見面塑是作為祭祀品出現的。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地區(qū)出土的唐永徽四年(653年)的墓葬品中有一組女俑,生動地向人們展示了當時簸糧春麥到推磨嫩面的全過程。同時出土的還有面制女俑頭部、男俑的上半身和面制小豬等,是現今保存最古老的面塑實物資料。此遺跡距今有一千三百四十多年了,由此可知這項民間技藝起源很早。

宋代,面塑藝術的發(fā)展更為興盛,人們開始在各種民俗活動中使用面塑食品,從清明節(jié)的面食就能看出宋代面食的豐富:“清明節(jié),尋常京師以冬至后一百五日為大。寒食前一日謂之‘炊熟’,用面造棗飛燕,柳條串之,插于門楣,謂之‘子推燕’。子女及笄者,多以是日上頭。寒食第三節(jié),即清明日矣。凡新墳皆用此日拜掃。都城人出郊。禁中前半月發(fā)宮人車馬朝陵,宗室南班近親,亦分遣詣諸陵墳享祀,從人皆紫衫白絹三角子青行纏,皆系官給。節(jié)日亦禁中出車馬,詣奉先寺道者院祀諸宮人墳,莫非金裝紺阛,錦額珠簾,繡扇雙遮,紗籠前導。士庶闐塞諸門,紙馬鋪皆于當街用紙袞疊成樓閣之狀。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各攜棗、炊餅,黃胖、掉刀,名花異果,山亭戲具,鴨卵雞雛,謂之‘門外土儀’。轎子即以楊柳雜花裝簇頂上,四垂遮映。自此三日,皆出城上墳,但一百五日最盛。節(jié)日坊市賣稠餳、麥糕、乳酪、乳餅之類。緩入都門,斜陽御柳;醉歸院落,明月梨花。諸軍禁衛(wèi),各成隊伍,跨馬作樂四出,謂之‘摔腳’。其旗旌鮮明,軍容雄壯,人馬精銳,又別為一景也?!?/p>

其他節(jié)日的面食在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中也有詳實記載:正月初一,京師人家大多食索餅;人日(初七日)則食煎餅;上元節(jié)有絲籠和油外錘,也就是炸元宵;二月二有迎貴果子;三月初三有面做的“鏤人”;四月初八食糕糜;七夕面塑更有廣泛的記載,其中云:“以瓜雕刻成供花樣,謂之‘花瓜’。又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靨兒,謂之‘果食花樣’,奇巧百端。如捺香方勝之類,若買一斤內有一對被甲胄者,如門神之像,蓋自來風流,不知其從,謂之‘果食將軍’”;伏日要食綠荷包子;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有盂蘭餅餡;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有玩月羹;九九重陽節(jié)有菊花糕酒,另外“以粉作獅子蠻王之狀,置于糕上謂之‘獅蠻’,此亦為果實花樣”;進了臘月則有口脂、面藥、草面……從孟元老的記載中可以看出,宋代的面塑藝術已經與民間節(jié)令習俗密不可分了,“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靨兒”正是對捏面人的描述,那時的面人都是能吃的,謂之為“果食”。當時面點有“甲胄”人物、“戲曲”人物、“孩兒鳥獸”“飛燕形狀”等,可謂“奇巧百端”。[5]明代的工商業(yè)發(fā)展較快,對藝術品的需求逐漸增多,由此面塑逐步脫離了食用性,而向藝術品和觀賞品發(fā)展,它的歷史地位逐漸形成和確立。此時的面塑藝術已經具有很強的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成為面塑藝人的謀生手段。一些身背工具箱的面塑藝人出現在了鬧市當中,他們以此為業(yè),為了謀求生計,各顯才能,互相競爭,互相學習,激勵了面塑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使明代面塑的欣賞性大大增強,并且具有了經濟價值。

在清代,面塑藝術才真正發(fā)揚光大,一些做工精致的手藝人的出現,讓面塑藝術具備了更高的藝術價值。清代咸豐三年(1854年),山東菏澤穆李莊做泥塑的王清源、郭湘云等人采用染色的糯米粉捏面人(當地俗稱“江米人”)銷售,很受歡迎。光緒年間,天津“面人張”捏面人的藝術精湛。清代和民國時期,文人士大夫對面塑逐漸青睞起來,他們的加入使得面塑作品更加藝術化,更加典雅、精巧,文化氣息濃郁。他們不惜重金訂購,或作為禮品饋贈親友,或作陳設擺放自家案頭。面塑由街頭轉向登堂入室,從此身價百倍,整體水平產生了質的飛躍,表現手法和技法也日臻完善。

北京面塑藝術經過幾代民間藝人的傳承和發(fā)展,吸收其他藝術之精華,博采眾長并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逐步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面塑藝術派別。北京面塑技藝來自民間,完全成為玩賞品是在20世紀初期開始。我們所熟悉的近現代面塑名家,以“面人湯”湯子博(1881—1971)、“面人曹”曹儀策(1921—1976)、“面人郎”郎紹安(1909—1993)最著名。湯子博的面人生動傳神,曹儀策的面人精細素雅,郎紹安的面人色彩濃重。故宮博物館現在藏有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玩過的一些人物面塑,就是出自著名的面塑藝人湯子博三兄弟之手,至今仍然色彩鮮艷,技藝相當成熟。此外還有“粉人潘”潘樹華以及其女婿“面人趙”趙闊明等人。

2 “面人郎”的藝術特色

“面人郎”是北京面塑藝術中的一個流派。2008年6月,“面人郎”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懊嫒死伞庇衫山B安創(chuàng)立,1957年,其女郎志麗隨父學習面塑,繼承并發(fā)展了“面人郎”面塑藝術,后來相繼出現郎志英、郎志祥、郎志慧、郎志春、王興山、張寶琳等“面人郎”的傳人。

“面人郎”郎紹安的作品有濃郁的京味,題材廣泛,他善于捏塑老北京街頭賣糖葫蘆、賣面茶、打糖鑼等“五行八怪”的形象,這些作品造型準確,細膩逼真。他在幾十年前做出了一套舊北京街頭的分組小景:賣糖葫蘆的(一個戴灰呢帽子穿黑色長袍的人,左臂挎著一個小籃子,上面插滿了各式各樣的冰糖葫蘆)、剃頭的(一個披著白布的人低頭坐在紅板凳上,旁邊放著架子和桶盆)、賣茶湯的、賣沙鍋的、吹糖人的和拉洋車的,無不惟妙惟肖。

郎紹安從技巧上不斷探索,把捏面人提升到面塑藝術層面。郎紹安將傳統(tǒng)面塑的“抻舉法”改為“托板法”,也就是把竹簽上的玩具拿下來,變成可擺在桌上的工藝品,由此,面人從街頭藝術走進室內,登上了大雅之堂。他將一些小面人放進核桃里,做成高級工藝美術陳列品。而就是這小小的核桃,又給了郎家第二代傳人郎志麗不小的啟發(fā)。

郎志麗在面塑創(chuàng)作中時常以一種女性特有的細膩給面塑藝術注入了新的生命。在顏料上,她將以往的染布平色改為色彩更豐富的繪畫色;在捏制眉毛時,她將面團揉成粗細不一樣的尖形,讓眉峰和眉梢活靈活現流露出面人的神態(tài);還對父親的傳統(tǒng)技藝進行改良,注入了自己的智慧,例如在勾勒人物的鼻窩時,她就將父親“一道印兒”的手法改良為“反復按”,使其能有一個更為真實和圓潤的弧度。由于她經常用心去觀察社會和日常生活,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不斷出新出奇,使面塑作品更加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6]

“面人郎”的手藝傳承了一百多年,已成為中國傳統(tǒng)民間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藝術特色主要有以下幾點:材美、工巧和靈心。

2.1 材美

“材美工巧”是我國古代重要的設計思想, 這在《考工記》中有表述:“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則不時,不得地氣也?!标P于材料,中國古代其他著作也有說明,如《髹飾錄·乾集》中:“凡工人之作為器物,猶天地之造化。所以有圣者有神者,皆以功以法,故良工利其器。然而利器如四時,美材如五行。四時行、五行全而物生焉?!允忌f物,而髹具工則,乃工巧之元氣也?!盵7]造物必須依靠一定的材料?!懊嫒死伞辈仕茏髌肪澜^倫,其制作水平令人嘆為觀止,這其中的關鍵因素首推其制作材料——面。 “面人郎”彩塑的美部分來源于其自然材料之美,但創(chuàng)作過程中除了對這一有地域特色的材料的認知和利用,還在于對材料的準確掌握。正如懂面塑的人所關心的是:面里加了什么料,面的質地怎么樣,面塑的造型好不好。首先就面本身來說,由于面塑的流派眾多,故面的配制和手法各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流派,和面的配方和手法也會因季節(jié)的變化及作品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懊嫒死伞彼玫拿媸怯闷胀娣酆徒酌姘凑毡壤旌隙?,用水和好上鍋蒸熟。為了增加面的通潤以防止干裂,還要加上蜂蜜,最后再混以特制的顏色揉搓,這樣的面人可以保證幾十年不褪色。郎紹安的很多作品已有50多年歷史,色彩仍是通透飽滿,形態(tài)也未有絲毫改變。他在50多年前創(chuàng)作了面塑作品《蟈蟈玉米》,一只健壯的蟈蟈穿著碧綠的外衣趴在黃燦燦的玉米上,正背著臉貪婪地吮吸著玉米的汁液,旁邊的天牛也支楞著觸角,毫不客氣地嚼著鮮嫩的玉米粒。玉米飽滿誘人,葉子紋路清晰可辨。玉米須依稀隨著蟲兒的咀嚼輕動。天牛、蟈蟈自顧自地悶頭饕餮,靈敏的觸角和輕薄的翅膀似乎還在微微顫動。在柔和的陽光下,所有的色彩仿佛都鍍上了一層溫暖的膜,黑、黃、綠和諧地組合在一起。更特別的是他能用面塑仿玉器和其他石料作品。20世紀50年代,一位玉器設計師打造了件玉器精品,名叫“珊瑚六臂佛鎖蛟”。郎紹安看見后就開始琢磨,怎么能用面做件和它一模一樣的?經過一番研制,通過涂刷特殊的材料,面人就神奇地泛出了玉器的光澤。跟原作對比一看,佛像、蛟龍同樣姿態(tài)自然,而那條鎖鏈,做出來后還能晃動。據說,這件作品在當時的面塑界引起不小的震動。面塑的材料也在與時俱進,在面塑創(chuàng)作中,“面人郎”第二代傳人郎志麗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成果,不斷使用新材料、新工藝。在創(chuàng)作“潘多”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面塑作品中,反映雪山上的冰川時,郎志麗用透明材料和其他工藝仿制了冰凌,效果極佳。此后她又創(chuàng)出了仿珊瑚、仿象牙等新作品,極受歡迎。

2.2 工巧

“工”是工藝,是加工制作的活動和過程,要想完成一件優(yōu)質的作品,僅有“美材”不行,還必須經過精心的加工制作,其“工”的要求是“巧”?!扒伞?,《說文解字》謂“技也”,在材料上施技以巧,已成良器。從材料與工藝的關系看,工藝是加工材料的工藝,材料是基礎,工藝基于材料的本質屬性形成屬于自己的程序和方法,面塑創(chuàng)作的藝術特點是“一印、二捏、三鑲、四滾”,特別是“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背脊、美女的腰”?!懊嫒死伞敝谱魇址毮?,充分運用揉、捏、揪、挑、壓、搓、滾、碾、剁、撥、按、切等技法對細節(jié)充分拿捏,反復勾勒,制作一絲不茍,細致入微,從武將頭盔上的花紋、衣服褶皺的顏色,到旗子上的字跡圖案、場景中的雕梁畫棟,再到人物的眼睫毛、雙眼皮、頭飾發(fā)髻,無一處不是活靈活現、制作精良。“面人郎”的面塑造型,細說起來要有上百道工序,在創(chuàng)作的整個過程中,從面的制作到顏色的調配到人物形象、服裝服飾的搭配,每一步都非常繁瑣,但這并不意味著任何時候都要“小題大做”,該簡時簡,該繁時繁,只有繁簡的巧妙搭配,方見真諦。

考工記中還有一句話:“斬三材必以其時,三材既具,巧者和之?!惫湃苏J為,雖有良材而無良工,則“弗為也”。工有巧,“天時、地氣、材美”三者具備后,如無“巧者和之”還是無法制造出絕妙的作品。以“面人郎”的面塑人物作品《吉祥娃娃》為例,郎志麗捏面人時成竹在胸,心靜專注,經揉、搓、按、軋、捏幾個步驟,瞬時一個天真活潑的小娃娃在她手中脫穎而出。這些小巧玲瓏的造型,鮮艷奪目的配色,簡單和諧的襯景,充滿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喜慶吉祥的歡樂氣氛。沒有好的材料再好的工匠也難以創(chuàng)造震驚世人的作品,可是真正令人嘆為觀止的技藝卻可以輕易地化腐朽為神奇,將一塊面團變?yōu)榻浀渥髌贰2牧蟽?yōu)良是物質的客觀前提,工巧是技術經驗,是造物為良的重要保證?!扒烧摺眲t是化腐朽為神奇的主觀因素,也是對人的創(chuàng)造性的肯定。郎志麗突破了前人的技法,改變了過去面塑人物鼻梁上的那道凹印,而采用填充法給予了完善;再如眉毛的處理,她采用斜切式的手法,這樣就解決了過去眉毛一般粗的問題。[8]

2.3 靈心

日本著名民藝理論家、美學家柳宗悅曾說:“手與機器的根本區(qū)別在于,手總是與心相連,而機器則是無心的。所以手工藝作業(yè)中會發(fā)生奇跡,因為那不是單純的手在勞動,背后有心的控制,使手制造物品,給予勞動的快樂,使人遵守道德,這才是賦予物品美之性質的因素?!盵9]所以,手工藝作業(yè)也可以說成是心之作業(yè)。

“面人郎”彩塑都是一次成型,制作之前經過深思熟慮,每個作品的神態(tài)細節(jié)了然于胸,捏起來一氣呵成。捏塑的形象小,面量就小,揪一小塊面塑上去,可以塑形,但不能再往下扒,就是不能修補,否則面就不平、不光了。捏面塑不同于其他雕塑藝術,面人制作的關鍵在于手上的分寸,在于手的力度把握,小小面人不過才幾寸長,要在這樣大小的空間內對人物進行細微地刻劃,并做到不增不補,肢體間的無縫連接,全靠一雙妙手控制力道。增之一分,減之一分,不是靠工具和儀器的精確測量,而是靠心靈的直覺。這種“手感”的獲得和心靈的直覺,除了師傅的指點,更多的來自于手藝人長時間對面塑藝術的“心靈”感受,因為最終手由心而發(fā)。

在捏面人的過程中,手藝人的雙手與面團在互相接觸、感受、調整和塑造中互相“陶冶”,成為一個整體。郎紹安常說的一句話是:“捏面人必須心靜專注,與練氣功有相同之處。”女承父業(yè)的郎志麗捏面人時必心靜專注,她創(chuàng)作的葫蘆面塑作品《一百零八將》,就是把108個人物的所有細節(jié)都想好了,才動手捏,一捏就是半天,顧不上吃飯。她說,捏面人得一氣呵成,中途停下,再拿起來,就不是原來的感覺了。她還說,捏面人得坐得住,心里不煩躁才能捏出活靈活現的成品。郎志麗捏面人時總有一種成竹在胸的氣勢,拿起一團面,揉、搓、按、軋、捏,幾個步驟下來,不一會兒就捏出了一個天真活潑的小娃娃。所謂“靈心”其實是巧妙的藝術構思,有了好的藝術構思,才能用嫻熟的技巧、優(yōu)質的材料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作品。[10]

“面人郎”在“手工”的基礎上,融入面塑藝人大量的感性因素,體現了人類手腦協(xié)調運動的和諧生存狀態(tài),引導人們用面團捏成富有人情韻味的作品,具有較高的技藝水準和高度的藝術品位及審美價值?!懊嫒死伞辈仕苋诤狭藥状说那墒朱`心,使得捏面人以一種“藝術”的方式展現,并以與自然合作的方式完成“藝術品”,它構成大眾業(yè)余文化生活和當代通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社會文化價值應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和重視。

[1] 張新沂.談面塑藝術的發(fā)展和傳承[J].藝術·生活,2006(4):71-72.

[2] 王江.中國民間面塑藝術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6.

[3] 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M/CD].北京:學苑音像出版社,2005.

[4] 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卷六[EB/OL].古典書籍在線閱讀,http://book.guqu.net/biji/4832.html.

[5]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七//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M/CD].北京:學苑音像出版社,2005.

[6] 高楊,麗達.郎志麗——郎氏面塑有傳人[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09-28(7).

[7] 明·黃大成.髹飾錄·乾//王世襄集:髹飾錄解說[M].北京:三聯書店,2013.

[8] 李硯祖.材美工巧《周禮·冬官·考工記》的設計思想[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10(5):78-81.

[9] 柳宗悅.日本手工藝[M].張魯,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10] 張倩.面人郎——葫蘆里面乾坤大[N].北京青年報,2007-06-12(4).

(責任編輯 李亞青)

The Art Characteristics of Beijing “Dough Modeling Lang”

JI Xue-yan1,LV Lin-xue2

(1.Teacher’s colleg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012, China;2. Advertising Colleg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2200, China)

Dough modeling is a kind of folk art, coming from people’s lives. It has a history of thousands of years. “Dough modeling Lang” is a school of sculpture art in Beijing. In June 2008,it was included in the second batch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

Dough mode; Dough modeling Lang; Fine material; Exquisite craft; Intelligent heart

10.16255/j.cnki.ldxbz.2016.01.010

2015-11-06

紀學艷,E-mail:88250297@qq.com

J 528.4

A

1005- 0310(2016)01- 0050- 05

猜你喜歡
面人面塑藝術
天津面塑:匠心妙手塑乾坤
捏個萌豬迎新春
紙的藝術
孫空空 捏面人
師徒恩怨
面人王
面人王
創(chuàng)客趙銳
——新派面塑達人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