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文舉
摘要:沈陽故宮保留著大量不同時期、不同類別、不同風格的建筑彩畫,這些建筑彩畫融合了清代官式彩畫和地方彩畫做法,并保存了一些清晚期至新中國成立后的地方做法。除清代官式彩畫中常見的和璽彩畫、旋子彩畫、蘇式彩畫和海墁彩畫外,還有清入關前后比較流行的寶珠吉祥草彩畫。此外,還保留有一種清早期具有濃郁滿族風格的彩畫,即十王亭內(nèi)外檐的滿族彩畫。沈陽故宮彩畫展現(xiàn)了清代官式彩畫發(fā)展的全貌。
關鍵詞:沈陽故宮;建筑彩畫;宮廷文化;地域文化
一、沈陽故宮彩畫概說
清沈陽故宮是清(后金)入主中原前的皇宮和清王朝的盛京行宮。它的營建經(jīng)歷了天命、天聰崇德和乾隆三個歷史時期,是一個不斷發(fā)展、不斷累積的過程。在營建的過程中,沈陽故宮吸收、融合了東北亞地區(qū)滿族、蒙古族和漢族建筑文化的精華,其中保留的大量建筑彩畫,成為我們研究明清彩畫的重要資料,在我國建筑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沈陽故宮建筑彩畫年代可分為清早、中、晚乃至新中國成立后四個時期?,F(xiàn)存彩畫中繪制時間較早的一般在建筑內(nèi)檐等位置,外檐彩畫因經(jīng)受風吹、日曬、雨淋,維修次數(shù)也相對較多,往往在歷次修繕中都會被或多或少的改動,有的還會發(fā)生改作。
沈陽故宮建筑彩畫特點融合了清代官式彩畫和地方彩畫做法,并保存有一些清晚期至新中國成立后的地方做法。從分布上講,清代宮式建筑彩畫主要分布在清高宗增建的東西所、太廟和西路建筑群。而作為沈陽故宮最具特色的地方做法彩畫主要分布在大政殿、十王亭、崇政殿、清寧宮、鳳凰樓這些清代早期建筑的內(nèi)檐。至于清晚期至新中國成立后的地方做法主要分布在嘉蔭堂、仰熙齋、南北大值房等一些歷史上曾進行過彩畫修繕的建筑上。
沈陽故宮建筑彩畫的種類比較豐富,除有清代官式彩畫中常見的和璽彩畫、旋子彩畫、蘇式彩畫和海墁彩畫外,還有清入關前后比較流行的寶珠吉祥草彩畫。該類彩畫目前只在北京故宮的午門、沈陽故宮的鳳凰樓以及清福陵隆恩門樓和昭陵角樓內(nèi)檐見到,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反映了清初彩畫的發(fā)展軌跡。此外,在沈陽故宮的彩畫中還有一種清早期且具有濃郁滿族風格的彩畫,即東路十王亭內(nèi)外檐的滿族彩畫。這種彩畫集中在角梁、柱頭、荷葉墩及內(nèi)檐的雀替、角背和箍頭上,國內(nèi)部分學者將其稱為“箍頭卷草”彩畫。
綜合分析,沈陽故宮建筑彩畫風格呈現(xiàn)出與建筑年代基本一致的特點。比如具有滿蒙特色的清早期建筑彩畫基本分布在大政殿、十王亭等早期建筑上,而清中期地方混合型的建筑彩畫基本分布在崇政殿等經(jīng)過修繕的早期建筑上,清乾隆后期官式做法的彩畫基本分布在乾隆時期甚至更晚時期修建的建筑上。以上這些類別豐富、風格迥異、做法多樣的建筑彩畫共同成就了特色鮮明的沈陽故宮,使其成為地域文化與宮廷建筑文化融合的典范。
二、沈陽故宮彩畫的類型
沈陽故宮彩畫的種類有旋子彩畫、和璽彩畫、蘇式的畫法屬于清代中晚期做法。這種融合多時期旋子彩畫特點的彩畫非常少見,體現(xiàn)了清代旋子彩畫的發(fā)展過程,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沈陽故宮中的旋子彩畫枋心的內(nèi)容題材主要包括云龍枋心、錦紋枋心、花枋心、夔龍紋枋心。單體建筑旋子彩畫的枋心有龍錦枋心、花錦枋心等搭配方式。在盒子的畫法上,有軟盒子、硬盒子之分,硬盒子主要用于低等級的旋子彩畫,軟盒子用于高等級的旋子彩畫,其紋飾也與枋心紋飾相搭配。
除此之外,沈陽故宮大木梁枋彩畫還包括平板枋彩畫、墊板彩畫、檁頭彩畫、柁頭彩畫、柱頭彩畫等,這些彩畫一般與主體大木旋子彩畫相統(tǒng)一。
2.和璽彩畫
和璽彩畫是清代統(tǒng)治者為滿足其皇權思想和政治需求而逐漸形成的,它的形成標志著清代官式彩畫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和璽彩畫是清代官式最高等級彩畫,《工程做法》中稱其為“合細彩畫”,以“∑”斜形大線為構圖特征,并大量使用貼金工藝,彩畫主題以龍鳳為主,整體富麗堂皇、威嚴莊重。
(1)和璽彩畫的等級和分布
沈陽故宮和璽彩畫的數(shù)量不多,主要有龍和璽、龍草和璽兩個等級。其中,龍和璽主要分布在大清門、鳳凰樓、敬典閣、頤和殿、迪光殿、崇謨閣,且主要施用在建筑的外檐;龍草和璽只出現(xiàn)在崇政殿室內(nèi)五架梁上。
(2)紋飾畫法
沈陽故宮和璽彩畫在大木梁枋上的構圖遵循清代官式彩畫的基本構圖原則,即依據(jù)構件長度在三停之外設置副箍頭,然后依據(jù)構件長度均分三等份,分別設置枋心、楞線、岔口、找頭、箍頭、盒子等部位。其箍頭均采用活箍頭,一般繪制福壽箍頭、西番蓮箍頭。
“∑”斜形大線是和璽彩畫的重要特征,也是判斷彩畫分期的重要標準。沈陽故宮外檐和璽彩畫的斜大線為直線畫法,屬清中晚期做法。但崇政殿內(nèi)五架梁上龍草和璽彩畫的斜大線卻為曲弧形線做法,應屬清早期做法。另外,該彩畫箍頭和找頭的交界繪制了形象的蓮瓣紋,并同時出現(xiàn)在該建筑內(nèi)其他類型的彩畫上,而這一特征在其他類型彩畫的中晚期便不再出現(xiàn)。這是崇政殿和璽彩畫具有重大歷史價值的一大原因。
在主題紋飾方面,沈陽故宮建筑外檐和璽彩畫主題紋飾采用龍紋,但畫法程式化,且較為纖細,力度減弱,遠不及早期龍紋威武兇猛,屬于晚期畫法。在其他部位,平板枋彩畫使用了瀝粉貼金的跑龍紋,墊板彩畫僅見于大清門的寶珠吉祥草,柱頭彩畫僅在頤和殿與迪光殿施用,且不相同。在箍頭部位,頤和殿柱頭彩畫使用了死箍頭,中間綠地瀝粉貼金西番蓮草;迪光殿為活箍頭,中設盒子,盒子內(nèi)畫瀝粉貼金團龍紋。這兩處彩畫的區(qū)別,彰顯出清高宗貴為天子的地位。
5.蘇式彩畫
蘇式彩畫源于江南蘇州一帶,在南方的古建筑和園林中十分流行,后傳至北方進入宮廷即成為官式彩畫中的一個重要品種。蘇式彩畫構圖靈活、寓意豐富、取材廣泛,其用色多為青、紫、黑、黃、紅等顏色,整個畫面由聚錦、卡子、包袱、藻頭等組成。沈陽故宮早中晚期蘇式彩畫均有出現(xiàn)。
(1)蘇式彩畫的等級和分布
沈陽故宮蘇式彩畫按構圖分析大體可分為枋心式、包袱式及海墁式,按時間可分為早中期蘇式彩畫和晚期蘇式彩畫。早中期蘇畫的主體線路為金線,細部紋飾為片金或金琢墨攢退,屬于高級做法,主要分布在崇政殿室內(nèi)梁架、鳳凰樓三層室內(nèi)七架梁及清寧宮室內(nèi)七架梁等位置。晚期蘇式彩畫按做法分為金琢墨蘇畫、金線蘇畫、墨線蘇畫三個等級,主要分布在中路建筑的東西所和西路大部分建筑。
(2)紋飾畫法
沈陽故宮早中期蘇畫數(shù)量較少,但都屬于高等級做法,包含包袱式、枋心式和海墁式3類,其主體線路為金線線,細部紋飾為片金或金琢墨攢退做法。崇政殿內(nèi)檐蘇式彩畫位于七架梁,為上搭包袱式做法,包袱開口寬度占梁長的三分之二。清寧宮內(nèi)檐蘇式彩畫同樣位于七架梁,不同的是其為下搭包袱式做法。這兩處蘇式彩畫的包袱邊由內(nèi)到外分別繪以花卉、卷草、如意紋等,包袱內(nèi)繪瀝粉貼金龍,找頭繪牡丹卷草或?qū)氈榫聿輬D案。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兩處蘇式彩畫在內(nèi)金柱兩箍頭之間還設置了類似于錦袱搭子的紋飾,比較少見,值得進一步研究。
此外,沈陽故宮早中期枋心式蘇畫和海墁式蘇畫同樣也分布在崇政殿或清寧宮。枋心式蘇畫的構圖類似旋子彩畫,枋心紋飾主要有龍鳳紋、福壽紋、蓮花卷草紋、花鳥蟲魚等圖案。海墁式蘇畫一般會以檁、墊、枋三個構件為統(tǒng)一整體進行布局,兩端畫青綠退暈死箍頭,兩箍頭之間繪瀝粉貼金龍。
沈陽故宮晚期蘇畫數(shù)量較多,包含包袱式、枋心式和海墁式三類。其中,枋心式構圖與旋子彩畫、和璽彩畫一樣遵循“三停”原則;海墁式蘇畫的構圖較為自由;包袱式蘇畫的構圖則是以檁、墊、枋為一個整體做包袱,包袱輪廓做多層退暈。箍頭以活箍頭為主,其主題紋飾以寫生花卉、山水、人物故事為主。
4.寶珠吉祥草彩畫
寶珠吉祥草彩畫是一種在明代宮式彩畫的基礎上,融合滿、蒙、藏文化元素而形成的具有濃烈地方特色的彩畫類別。該彩畫類別產(chǎn)生于沈陽地區(qū),流行于清代早期,清工部《工程做法》中載述的“金琢墨吉祥草彩畫”、“煙琢墨吉祥草彩畫”即是這類彩畫。寶珠吉祥草彩畫一般施用在宮殿、陵寢的門和樓的內(nèi)檐。目前,國內(nèi)寶珠吉祥草彩畫留存不多,僅沈陽故宮鳳凰樓、北京故宮午門、清福陵隆恩門、清昭陵東西配殿和角樓存有。
(1)寶珠吉祥草彩畫的等級和分布
通過文獻和實地調(diào)查,一般認為寶珠吉祥草彩畫有金琢墨和煙琢墨兩種做法,金琢墨施用于宮殿,煙琢墨施用于陵寢。沈陽故宮寶珠吉祥草彩畫位于中路鳳凰樓三層內(nèi)檐木構梁架上,為金琢墨吉祥草彩畫,屬于高等級做法。
(2)紋飾畫法
寶珠吉祥草彩畫的構圖近似海墁風格,一般用于建筑的檁、枋、梁等主要大木構件,并在梁、檁中心設置三顆寶珠,在兩端箍頭內(nèi)各設一個半寶珠,并瀝粉貼金。寶珠吉祥草彩畫的另一個特點就是設色以朱紅色或者丹色這種曖色調(diào)為主,青、綠顏色所占分量不大,具有很強的民族特色。
(二)其他部位彩畫
除前面介紹的大木梁枋彩畫外,沈陽故宮建筑彩畫還包括椽頭椽望、斗拱、角梁、梁枋頭、天花、雀替及楣子、柱子等部位彩畫。這些彩畫與大木梁枋彩畫構成了有機統(tǒng)一體。限于篇幅,我們這里僅對天花彩畫、椽頭、椽望彩畫和斗拱彩畫做一介紹。
1.天花彩畫
天花彩畫是古建筑內(nèi)檐天棚紋樣、色彩、裝飾的總稱。沈陽故宮天花彩畫數(shù)量不多,早期一般只出現(xiàn)在重要的建筑上,晚期建筑使用較多。沈陽故宮天花彩畫軟、硬天花皆有,包括了片金、煙琢墨、金線等做法,使用的紋飾有括團龍、龍鳳呈祥、二龍戲珠、團鶴、夔龍、福祿壽喜等。
沈陽故宮大政殿的天花彩畫較為特殊,以紅底金字的漢文福、祿、壽、喜、萬和梵文吉祥文字加龍鳳圖案組成,烘托出高貴神圣的氣氛,具有濃重的藏傳佛教特色。另外,鳳凰樓二層早期天花彩畫也同樣具有藏傳佛教的特點,是沈陽故宮天花彩畫中的精品。
沈陽故宮太廟的金蓮水草天花也是極具研究價值的天花。金蓮水草天花產(chǎn)生于明代,一直沿用至清代,等級較高,是眾多宮式彩畫中變化較小的一種。該彩畫的中心圓光做青色地,繪三朵瀝粉貼金蓮花,周圍繪淡綠色水草,岔角繪紅、綠、青三色如意云。該類天花彩畫在關內(nèi)外明清宮式建筑中多有出現(xiàn)。
2.椽頭、椽望彩畫
椽頭彩畫即繪于椽子端頭的彩畫,根據(jù)飛檐椽頭的形狀有方形和圓形之分,其構圖形式主要有萬字、虎眼、梔子花、寶珠、菱花、刷飾等。沈陽故宮椽頭彩畫的構圖形式主要有萬字、梔花、壽字、柿子花等,并以萬字居多。
椽望彩畫即繪于椽子和望板的彩畫。一般情況下,椽望彩畫為“紅幫綠底”油彩刷飾做法,只有最高等級的和璽彩畫才會在椽望的望板、椽子的上半部底色油為二朱紅油,并在望板、椽肚要做彩畫紋飾。沈陽故宮的椽望彩畫主要分布在大政殿檐、崇政殿、鳳凰樓等處。
5.斗拱彩畫
明清時期建筑斗拱已發(fā)生巨大變化,斗拱彩畫隨之發(fā)生很大變化,變得更加程式化。由于沈陽故宮采用斗拱的建筑不多,斗拱彩畫數(shù)量隨之減少。沈陽故宮斗拱彩畫主要分布在大政殿、頤和殿、介祉宮、保極宮、迪光殿、崇謨閣、敬典閣、碑亭等處,多為配合大木梁枋彩畫所做,做法為石碾玉斗拱彩畫,彩畫外緣瀝單粉貼金,貼近金線處做青綠退暈,并在暈色上繪一道白暈,彩畫居中壓黑老。
三、沈陽故宮彩畫的價值分析
沈陽故宮彩畫既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彩畫的技術特征、文化內(nèi)涵,又吸收融合了滿、蒙、藏等多民族的文化內(nèi)涵,體現(xiàn)出清代統(tǒng)治者在初興崛起、強大繁盛和沒落中興等歷史階段的文化面貌。沈陽故宮彩畫的藝術內(nèi)涵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彩畫藝術
清入關前,清(后金)的都城經(jīng)歷了赫圖阿拉老城——遼陽東京城——沈陽盛京城的變遷,滿族在統(tǒng)一全國的過程中,學習、借鑒了傳統(tǒng)漢文化。我國傳統(tǒng)的、帶有禮制特征的建筑技術正是隨著滿族不斷壯大而被認同、吸收、借鑒。在其發(fā)展過程中,清(后金)統(tǒng)治者逐漸認識到吸收、接納傳統(tǒng)漢文化的重要性,這不僅體現(xiàn)在對歸降漢臣的重用以及一系列政治制度、軍事制度的改革上,同時也體現(xiàn)在建筑上。
沈陽故宮建筑彩畫中存有大量傳統(tǒng)彩畫,既有直接借用的,也有經(jīng)過改良接納后創(chuàng)新使用的。沈陽故宮彩畫對傳統(tǒng)彩畫藝術的繼承,首先是對彩畫技術或者歷史的繼承,在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學習和接受了中國統(tǒng)彩畫技藝、材料。其次是對傳統(tǒng)彩畫裝飾元素的繼承。沈陽故宮現(xiàn)存彩畫中充斥著大量中國傳統(tǒng)彩畫元素,比如,彩畫類別上有旋子彩畫、蘇式彩畫等,彩畫做法上有金琢墨、煙琢墨等,紋飾上有龍、鳳等。從某種程度上講,使用彩畫本身就是對傳統(tǒng)彩畫藝術的認同和繼承。
2.體現(xiàn)了滿族民族文化
滿族作為一個迅速崛起的狩獵民族,在其發(fā)展初期并無系統(tǒng)的宮殿建筑思想,建筑彩畫十分樸素。如朝鮮使者申中一在《建州紀程圖記》中便記載“三間蓋瓦,丹青。外四面甓筑,奴酋常居于此。鴛鴦瓦皆用女瓦,涂之以石灰?!薄叭g蓋瓦,三間皆通,虛無門戶。柱椽畫彩,左右壁畫人物”可見,清(后金)早期建筑或無彩畫,即使有所表達也是十分樸素且無明顯規(guī)制。
沈陽故宮是清(后金)統(tǒng)治者入關前建立的皇家宮殿,這些建筑所體現(xiàn)的政治、文化內(nèi)涵首先是統(tǒng)治者認可并希望傳播的。沈陽故宮彩畫體現(xiàn)著濃郁的滿族特色,這些具有滿族特色的彩畫主要出現(xiàn)在早期建筑中,如鳳凰樓三層內(nèi)檐的寶珠吉祥草彩畫以及十王亭內(nèi)外檐的“箍頭卷草”彩畫。這些彩畫以濃烈的色彩、樸素的紋飾和豐富的內(nèi)涵表達著滿族這一民族所特有的粗獷、樸實的民族性格。
3.融合了蒙、藏民族文化
沈陽故宮彩畫除具有滿、漢文化元素外,還融合了蒙、藏民族文化元素。滿族作為我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的統(tǒng)治者,具有兼容并蓄的文化優(yōu)勢。毋庸置疑的是,蒙古族、藏族在清朝統(tǒng)一全國的過程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清代統(tǒng)治者在征服蒙古族、藏族的過程中,除了使用政治聯(lián)姻、軍事打擊這些手段外,再就是使用了文化認同這一重要手段。沈陽故宮彩畫的蒙、藏民族文化元素具有濃重的宗教色彩。如寶珠吉祥草彩畫中出現(xiàn)的重要紋飾——寶珠,以及大政殿內(nèi)檐的梵文天花,都是藏傳佛教的產(chǎn)物。
四、結語
沈陽故宮是通過一百五十余年營建,在不斷積累、不斷發(fā)展的基礎上形成的特色明顯、保存完好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它融合了中原王朝宮殿制度理念的同時,又體現(xiàn)了滿族在政治體制、生活習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性,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通過對沈陽故宮彩畫的梳理,我們進一步掌握了沈陽故宮彩畫的文化內(nèi)涵??傮w來看,沈陽故宮彩畫與其所依附的建筑本體一樣,同樣也是不斷累積而成的。沈陽故宮的建筑整體上分為三個時期,一是清太祖時期,二是清太宗時期,三是清高宗時期,后期雖有修繕卻未做太大更改,基本保留了原貌。沈陽故宮彩畫對應的這三個分期恰好對應了三個風格,即清初風格、清中期地方混合型風格、乾隆后期的宮式風格??梢哉f,沈陽故宮彩畫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清代官式彩畫發(fā)展的全貌,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發(fā)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