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鑄科
摘 要:藝術欣賞的意義以及自己對藝術欣賞的一些理解,了解到怎么樣去提高欣賞力和審美情趣。
關鍵詞:藝術;欣賞;審美;見解
藝術欣賞,又稱藝術鑒賞,指人們在接觸藝術作品過程中產(chǎn)生的審美評價和審美享受活動,也是人們通過藝術形象(意境)去認識客觀世界的一種思維活動。在藝術鑒賞過程中,感覺、知覺、表象、思維、情感、聯(lián)想和想象等心理因素都異?;钴S。
藝術欣賞與生活,這是一個老話題,提起來便令人興味索然的話題。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他們相互依存,相互促進。自然、生活給藝術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藝術盡情地表現(xiàn)自然,表現(xiàn)生活,并使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藝術與生活關系微妙,若隱若現(xiàn)、若即若離才是妙境。藝術和生活相比,具有更大的容量和時空跨度,是心靈與想象的意象再現(xiàn)。生活是藝術源泉,藝術是生活提煉加工后的結晶。生活是美好的,藝術是永恒的!
藝術作為一種藝術觀念或文化現(xiàn)象是當代大眾美學以及日常生活美學的延伸和利于民主化進程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它突破與傳統(tǒng)藝術的藩籬將藝術的概念大眾化。生活是什么呢?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動。如:種田、吃飯、旅游、休息等等。藝術是什么呢?藝術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動中,對自然現(xiàn)象進行的體驗、感悟、提煉、加工,并用藝術的形式去表現(xiàn)它。如:用音樂去表現(xiàn)高山流水,用繪畫去表現(xiàn)梅蘭竹菊,用書法去表現(xiàn)陰晴圓缺??傊盟囆g詮釋自然、生活之規(guī)律。其目的是:從宏觀上說,使人們了解自然、認識自然、融入自然、人和自然能更好地協(xié)調發(fā)展。從微觀上說,達到凈化心靈、陶冶情操之目的。
藝術與生活曾經(jīng)是混沌一體、不分彼此的,那時藝術是生活的一部分,譬如漁獵時代,人們的弓箭既是工具也是心愛的藝術品。藝術與生活的界限是模糊的,或者說當時藝術還沒有從生活中分娩,人們的審美意識還萌動在生活實踐的母胎中,譬如中國古代的玉璧、玉瑛、玉蹤,以及佩帶的各種美玉,既是藝術品,同時也是祭祀用品和某種觀念的象征物,具有原始宗教的、倫理道德的、政治活動的實用意義。即使到了孔子那個時代,藝術仍然很難同生活分得那么清,詩、樂、舞,并不是后來人們觀念中的純粹藝術。故至中古時期的佛教石窟壁畫雕像,很難說當初有多少人是把它們當作藝術品去塑造的。
藝術的真實性。藝術反映客觀現(xiàn)實生活,從一定的生活原型出發(fā)塑造藝術形象。任何作品的主題、人物、情節(jié),雖是產(chǎn)生于藝術家的意識,卻是反映藝術家對世界的感受和看法,歸根結底是受一定社會條件所制約的作家從現(xiàn)實生活中吸取來的。真實反映生活是藝術家們進行精神生產(chǎn)的基本動機和目的。 藝術屬于精神生產(chǎn),它作為反映現(xiàn)實的一種特殊的方式,必然經(jīng)過藝術家的世界觀的透視和折射。藝術是站在人的生命體驗與審美感受以及對社會人生關注的立場上看待客體世界的,因而其對客體世界的認識、感悟與表現(xiàn)帶有濃厚的主觀性。藝術以主觀性的把握方式,在自己的產(chǎn)品中建構起從屬于人的目的和意義的世界,從而幫助人們加深對自身的認識,體驗并激起關注社會人生的積極感情。
在生活中,到處都是藝術。從視覺上,我們看到藍藍海洋之寬闊、小河流水之細膩、花兒盛開之美麗、春風撫柳之溫心;從聽覺上,我們聽到驚濤拍岸、高山流水、鳥兒爭鳴;從嗅覺上,我們嗅到花兒的清香;從味覺上,我們嘗到酸甜苦辣;從肢體上,我們感覺到冷熱溫涼、粗糙光滑;我們從這些生活中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藝術無處不在。藝術與生活的存在在大眾化的角度來說是已經(jīng)形成匯融,也就是藝術與生活的交叉。同時形成了兩個命題,一個是藝術生活化,另一個就是生活藝術化。這兩個命題一個偏重于藝術,適宜于那些藝術家在追求藝術層次上對生活的塑造結果的呈現(xiàn),這就是藝術生活化的進程和結論。而另一個則側重在生活上,是一些生活品質追求的層次超越感,她們來自于藝術的渲染,同時又會來源于生活體驗的靈感的提升,是生活的一種人為有意識的進化。
藝術中到處都體現(xiàn)著生活、體現(xiàn)著自然。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來源自然。生活是千姿百態(tài)的,自然是變化無窮的,因此,藝術也是豐富多彩的。我們在自然、生活中體驗到花兒的開放、鳥兒的歌唱、江河的奔騰、高山的聳立,通過認知,產(chǎn)生感悟,花兒為誰開放?鳥兒為誰歌唱?江河為誰奔騰?高山為誰聳立?抒發(fā)我們對自然、生活的情感;把這些情感轉換成其他的藝術形式,如書法、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等,使我們能更好地融合在自然中。藝術家從生活中提取有價值的、有意義的內(nèi)容,運用到藝術中去,反過來又充實人們的生活,給人們帶來新的享受。作為藝術的表現(xiàn)方法,絕不是生搬硬套生活,或者重復生活,而是有取舍地提取生活中的精華。在這個提取過程中,由于每個人的生活的時代不同、內(nèi)容的不同、環(huán)境不同、感受也不相同等等,所以產(chǎn)生的作品也不相同,正是這些不同,才能滿足不同人的需要。人們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審視、品味作品,從中得到美的享受。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藝術也愈來愈進入多元化狀態(tài),藝術真實的標準也進入了多元化時期。藝術真實的終極目的是生活,是客觀世界,這一點可以肯定,但對生活與客觀世界的表達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我們不能輕易認定這一類藝術品具有藝術真實,而那一件藝術品缺乏藝術真實。在這樣的時代,我們應當以更開放的眼光來看待藝術,應當具體評價一件藝術品是否具有藝術真實,而無須爭論哪種藝術模式更接近藝術真實。
藝術對人類社會有很大的作用,包括認知作用,審美作用,交流情感作用,引導教育作用,存在刺激作用。通過藝術的傳承,我們才了解我們的祖先的文化行為,人類怎樣從原始時代發(fā)展到現(xiàn)在,通過藝術的傳播,我們才學習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認識未知的世界。人們通過對優(yōu)秀藝術作品的欣賞,可以獲得豐富的美感享受,可以陶冶情操,凈化靈魂,可以讓我們學到很多東西。藝術欣賞實乃人間一大樂事,它是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真的值得我們重視。藝術欣賞還是一個反復審美的感受的過程。有些藝術作品,乍一看未必有什么驚人之處,但細細品味,其中的美感就如泉眼的泉水一般地流出。同時藝術作品往往需要一些理性思考,否則是很難完整地感受藝術作品體現(xiàn)出來的美的。比如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萊特,究竟其性格特征是什么,至今還爭論不清,故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的說法;還有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中主人公那微妙的笑容,究竟意味著什么,也是眾說紛紜,爭論了幾百年,至今還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結論。
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個真正內(nèi)行的欣賞者,那是需要具備一些條件的,首先要加強藝術修養(yǎng),不斷進行藝術欣賞活動,積累欣賞經(jīng)驗,逐步熟悉藝術的內(nèi)容、形式及其特征,掌握藝術的規(guī)律。第二,還要多觀察、分析生活,積累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只有對生活有深刻的理解,有真知灼見,才能正確認識藝術作品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廣度。
在生活中,我們想要開啟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造,就得培養(yǎng)自己對周圍事物的關注,在關注中培養(yǎng)自己對對象的觀察,在觀察中有所發(fā)現(xiàn),再由發(fā)現(xiàn)引發(fā)自己個人的思想與情感的聯(lián)系;在近距離的可視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與想象的空間翱翔,在三維與平面中有機轉換,在運動與靜止間探索追尋美之所在,美之所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