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追尋紅軍長征的足跡之六走進會寧會師城

2016-12-13 16:19郭秀翔
文史月刊 2016年12期
關鍵詞:會寧會師長征

郭秀翔

位于甘肅省中部的白銀市會寧縣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道、軍事重地,素有“秦隴鎖鑰”之稱。追尋紅軍長征的足跡,我們走進了甘肅省會寧會師城。這是一個令人熱血沸騰的地方。紅軍在這里會師,長征從這里結束,歷經(jīng)兩年長途跋涉、艱苦轉戰(zhàn)的各路紅軍從不同地方走到這里,勝利會師,開啟了中國工農紅軍緊密團結、共同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新局面。

會師門前回望會師路

紅色會寧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這座會師門,原名西津門。1936年10月,這座建于明代的古城門迎來了紅一、四方面軍,從此,西津門便有了一個新的名稱——會師門。會師門上有雄偉壯觀的會師樓,見證了紅軍將士登上城樓、打開城門的時刻。

會寧會師門

駐足會師門前,當年各路紅軍走到會師門前,穿越時空走進了我的視線……

中共中央率領紅一方面軍主力到達陜北后,于1936年2月和5月,先后發(fā)起了東征、西征戰(zhàn)役,發(fā)展與鞏固了陜甘革命根據(jù)地,并適時做出了三大主力紅軍會師的決策。9月下旬,中共中央在討論紅軍會師地點時認為會寧是紅二、四方面軍北上必經(jīng)之地,北依黃河,東南緊靠西蘭公路,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決定三路紅軍在會寧實現(xiàn)會師。毛澤東說:“會寧,好地名,好地名??!會寧、會寧,紅軍會師,中國安寧!”

1936年9月30日,在寧夏同心縣城附近活動的紅十五軍團騎兵團奉軍團部命令,在團長韋杰、政委夏云飛率領下,馬蹄裹布,晝伏夜出,以急行軍奔襲戰(zhàn)術,于10月2日攻進會寧西津門,占領了會寧縣城。

10月8日,紅四方面軍先頭部隊紅四軍政委王宏坤和紅一軍團代理軍團長左權、政委聶榮臻在會寧會面,隨后,左權、聶榮臻率軍團主力東返,紅一師師長陳賡率紅一團留駐會寧城,迎接紅四方面軍大部隊。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10月9日,古老的會寧城沸騰了!時任紅四方面軍總部直屬縱隊司令員的杜義德回憶說:“1936年10月9日上午,碧空萬里,陽光和煦。會寧城門樓前扎起了彩門,紅旗招展,鑼鼓喧天。夾道歡迎的人群,有部隊,有群眾,氣氛非常熱烈……會寧城內,萬象更新,標語、人群,歡聲笑語,使這座偏僻的小山城空前地熱鬧起來。與一方面軍的部隊會合了,多么激動人心的會師??!同志們悲喜交集地擁抱起來,手挽手地走來走去,興高采烈地互贈禮品、互相傾吐盼望之情,互相談論一路來的艱辛,互相詢問其他同志的下落……我當時只覺得,好像長期飄零在外的孩子回到了父母身邊,有黨中央領導了,有靠頭了,有自由了,感到非常溫暖。”當紅四方面軍領導人徐向前、陳昌浩率部進入會寧城后,陳賡和紅一師的指戰(zhàn)員熱情迎了上去。朱德、張國燾率領紅軍總部進入會寧城,把歡樂的氣氛推向了高潮。陳賡見到一身破爛棉襖、滿臉胡須、又黑又瘦的朱德總司令,心里非常難受。給朱德敬禮后,喉嚨哽咽,眼淚直流,一句話都說不出來。朱德也禁不住熱淚盈眶。

當時,見證這一歷史時刻的還有一位外國人馬海德。他于1933年來到中國,1936年在陜北保安訪問,見到了毛澤東等中央領導,隨后留下來參加紅軍,跟隨西征紅軍到達甘肅,與陳賡留在會寧。他親眼看到朱德、張國燾進入會寧,并在當天的日記中記載道:“總司令朱德瘦得像個精靈,可是身體強壯結實,長得滿臉胡須,穿一身破爛的棉襖……朱德最令人驚異的是,看上去根本不像一個軍事指揮員,倒很像紅軍的父親。他兩眼銳利,說話緩慢、從容,總是露出和藹的笑容?!薄罢挝瘑T張國燾是個又高又大的胖子,滿臉紅光。我真不了解,人人都瘦下來,他怎么還能那樣胖。”

10月10日,紅一、四方面軍在文廟舉行盛大的慶祝會師大會,古老的文廟變成了歡樂的海洋。朱德、張國燾、徐向前、陳昌浩、陳賡等紅軍領導人坐在大成殿里用門板臨時搭起的主席臺上,紅一、四方面軍團以上領導干部和各部隊代表200多人席地而坐,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李卓然主持大會,朱德宣讀了中共中央、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慶祝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師通電》并作了重要講話,特別強調了團結的重要性。他說,同志們,團結至關重要,團結就是力量。只有加強全體紅軍的團結,才能克服一切困難,才能取得革命事業(yè)的勝利。徐向前、陳賡等紅軍領導人也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隨后紅軍宣傳隊表演了精彩的文藝節(jié)目,會場內外響起歡樂的歌聲:“十月里來好風光,心中的歌兒盡情唱。歡呼三軍大會師喲,歌唱毛主席好領導。紅軍長征兩萬五,急得老蔣瞪眼珠。日本強盜休猖狂哎,中華民族不可侮!”歡快嘹亮的歌聲回蕩在四面八方。

文廟大成殿不僅是紅軍會師舉行聯(lián)歡會的地方,也是當年紅軍集中活動的中心,有許多紅軍將領在殿內住宿過。在會寧會師舊址還保存著當年文廟大成殿的大供桌,這是朱德等紅軍領導人的講臺,被國家文物局鑒定為國家一級革命文物。

紅一、四方面軍會師之時,紅二方面軍還在艱苦的北進途中。1936年8月16日,紅二方面軍進入甘肅境內,由于連日降雨,山洪暴發(fā),渭河河水猛漲,加之敵胡宗南等部的圍追堵截,延誤了10月10日與紅一、四方面軍在會寧會師的原定計劃。紅二方面軍的指戰(zhàn)員得知紅一、四方面軍在會寧會師的消息后,心情十分激動,“奔向會寧,與一、四方面軍會師”成為當時行軍戰(zhàn)斗的動員令。10月15日,賀龍、任弼時等率部進入侯家川骨頭岔一帶休整。17日,第六軍進入會寧縣,軍部和第十六師到達青江驛與紅四方面軍第九軍會師。18日,紅二方面軍在老君坡與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第二師第五團會師,至此,三大主力紅軍在會寧實現(xiàn)了會師。為此,風趣的賀龍在老君坡還寫下了一幅對聯(lián):路遇老君三點頭,欣逢地虎一家歡。21日上午,賀龍、任弼時等人前往甘肅將臺堡(現(xiàn)屬寧夏),在隆德西北的平峰鎮(zhèn)見到了紅一軍團領導左權、聶榮臻等。22日,紅一軍團部隊在將臺堡與紅二方面軍主力勝利會師,兩方面軍的部隊還舉行了聯(lián)歡會,唱起了歡快的《會師歌》:“三大主力軍,西北高原勝利會合!歡迎三個方面軍,百戰(zhàn)百勝英雄弟兄。團結我們工農紅軍全部的力量,嘿!團結我們工農紅軍全部的力量,走向抗日的最前線!兩萬里長征,經(jīng)歷十一省險阻與山河,鐵的意志,血的犧牲,換得偉大的會合。為著建立人民政權鞏固的基礎,嘿,為著建立人民政權鞏固的基礎,高舉紅旗向前進。”

會寧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會師聯(lián)歡會實景展示

時任紅二師政委的蕭華在三軍會師期間奔波于界石鋪和會寧城之間,親眼目睹了三軍會師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后來,他在著名的《長征組歌》中,熱情謳歌了三軍大會師:“紅旗飄,軍號響。戰(zhàn)馬吼,歌聲亮。鐵流兩萬五千里,紅軍威名天下?lián)P。各路勁旅大會師,日寇膽破蔣魂喪。軍也樂來民也樂,萬水千山齊歌唱。歌唱領袖毛主席,歌唱偉大的共產(chǎn)黨?!?/p>

走進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

距會師門不遠處是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走進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組人物組雕,毛澤東和他的戰(zhàn)友們從長征的硝煙戰(zhàn)火中一路走來,在會寧書寫了三軍大會師的光輝篇章。雕像從左往右依次是任弼時、賀龍、彭德懷、朱德、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劉伯承、徐向前。他們舉手投足、神態(tài)各異,但都目光堅定、沉著自信。在這組雕像的背后是一面大型浮雕,反映了紅軍會師、軍民同樂的宏大場面。浮雕中,會寧群眾紛紛敲響歡慶的鑼鼓,打鼓的老頭和年輕人互相較勁,鼓槌下的鼓面起伏不平;敲鑼的老頭欣喜若狂,竟將鼓槌敲到旁邊人的臉上,將歡樂的氣氛渲染到極致。紅軍戰(zhàn)士有的揮舞著槍支號角,有的緊緊擁抱,有的握手交談。還有一匹高大的戰(zhàn)馬汗水淋淋,寓意走過萬里征程的紅軍將士,為中國革命立下了汗馬功勞,滿籃子的蘋果象征著勝利的果實。紅軍小戰(zhàn)士接過老大娘手中的茶水,茶水冒出的絲絲熱氣,反映出會寧群眾盼望紅軍的心情就像這滾燙的開水一樣在沸騰。

在序廳,還有一份雕刻在墻上的《慶祝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師通電》,駐足細看,《通電》對全軍指戰(zhàn)員表示“熱烈的敬意與歡躍的賀忱”,指出:“我們即刻就要進入一個新階段了,這就是抗日民族革命戰(zhàn)爭的階段?!薄拔覀円谶@個新階段中樹立全國人民的模范,樹立抗日戰(zhàn)線的模范?!边@份通電把各軍師團營連排班長稱為“首長”,這是中央文件中的第一次,表達了對所有紅軍指戰(zhàn)員的親切慰問和關懷,也反映出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希望全體紅軍指戰(zhàn)員緊密團結起來、壯大革命力量的無限真誠和急切心情。

走進展廳,一件件實物、一張張照片以及一處處電動圖表、觸摸屏、幻影成像、場景復原等聲光電多媒體技術手段全面展示了紅軍長征的歷史畫卷……

槍林彈雨譜寫的英雄史詩

大渡河水,激流深澗,濁浪翻滾,懸崖峭壁間一根根鐵索寒光閃閃,敵人的守橋工事火光沖天,22名勇士冒著槍林彈雨趴在鐵索上奮勇向前……以聲光電等技術手段模擬的仿真場景——紅軍飛奪瀘定橋,讓參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著“大渡橋橫鐵索寒”的戰(zhàn)斗激情。長征途中,強渡湘江、突破烏江天險、飛奪瀘定橋、搶渡大渡河、攻克臘子口、回旋烏蒙山……各路紅軍面對窮兇極惡的敵人,浴血奮戰(zhàn),他們無堅不摧、一往無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感天動地。展廳中的一面英烈墻讓所有參觀者感到了心靈的震撼。三路紅軍加上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fā)時共約20萬兵力,到達陜北后只剩五六萬人,長征途中犧牲營以上干部約430余人,其中師級干部80多人,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就是其中之一。

湘江血戰(zhàn)中,擔任紅軍總后衛(wèi)的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全軍覆沒,師長陳樹湘身負重傷,不幸被俘,趁敵不備從腹部傷口處自己絞斷了腸子,壯烈犧牲,年僅29歲。敵人殘忍地割下他的頭顱,送回他的原籍長沙縣掛在城墻上。日夜翹首盼他革命成功回家的老母親和他年輕的妻子沒曾想等來的是噩耗,他的老母親因此一病不起……

長征期間(包括留在江西蘇區(qū)堅持斗爭的)12位軍級以上干部先后犧牲。讓我們永遠記住他們的名字:尋淮洲、鄧萍、錢壯飛、徐寶珊、方志敏、劉疇西、吳煥先、曾中生、李伯選、夏曦、余天云、羅南輝。在他們中間,最早犧牲的紅七軍團軍團長尋淮洲犧牲時年僅22歲。還有一位是犧牲在紅軍會師以后的紅四方面軍紅五軍副軍長羅南輝,他走完了艱苦卓絕的漫漫長征路,卻在勝利會師后的會寧大墩梁獻出了年輕的生命。這是一場極為慘烈的戰(zhàn)斗。在紀念館的一處實景展示中,采用聲光電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場景把我們帶到了那個槍聲陣陣、硝煙彌漫的大墩梁。1936年10月,三路紅軍會師后,為了將紅軍在西北地區(qū)一舉殲滅,蔣介石急忙調兵遣將,組織“通渭會寧”戰(zhàn)役,分4路圍堵紅軍。駐守在會寧地區(qū)的紅軍和國民黨軍展開了激烈的戰(zhàn)斗,打得最慘烈的一仗就是大墩梁阻擊戰(zhàn)。大墩梁是會寧南部中川的一座高山,距會寧縣城大約35公里。擔任大墩梁阻擊戰(zhàn)的紅五軍是一支鐵軍,自紅四方面軍長征開始后,一直擔任后衛(wèi),被兄弟部隊尊稱為“銅墻鐵壁”,毛澤東稱其為“鐵流后衛(wèi)”。10月23日,和敵人周旋了兩天兩夜的紅五軍,從華家?guī)X退到了大墩梁上。戰(zhàn)士們已非常疲憊,但他們迅速在山頭上挖下戰(zhàn)壕,架起機槍。紅五軍的臨時指揮部設在大墩梁上一處破舊的堡子里,在通渭負傷、由擔架一路抬著行軍的紅五軍副軍長羅南輝在這里帶傷指揮戰(zhàn)斗。紅五軍分別占據(jù)周圍山頭上的有利地形,先后5次打退敵人的猖狂進攻。為了節(jié)省子彈,戰(zhàn)士們多次沖入敵群,用刺刀、木棒、槍托和敵人拼殺。敵人從蘭州調來的飛機在大墩梁上空呼嘯著,將一排排炸彈瘋狂地投擲下來,擊中了紅五軍指揮部,年僅28歲的羅南輝壯烈犧牲。這場血戰(zhàn)整整持續(xù)了2天,紅五軍勝利完成了阻擊任務,掩護主力部隊安全轉移。在紀念館的展墻上,有一幅羅南輝躺在擔架上指揮戰(zhàn)斗的油畫,油畫中的羅軍長半躺在擔架上,在彌漫的硝煙中高舉手臂,指揮戰(zhàn)士向敵人沖鋒。羅南輝犧牲后,他的遺骨埋在了大墩梁,與他相伴的還有這次戰(zhàn)斗中犧牲的800多名紅軍將士。

烈士為人民捐軀,人民為烈士守墓。在紀念館,我聽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在會寧慢牛坡阻擊戰(zhàn)中,紅三十一軍九十三師師長柴洪宇與200多名指戰(zhàn)員壯烈犧牲在這里。柴洪宇犧牲后,當?shù)匾晃焕相l(xiāng)將他掩埋,并義務守護他的墳墓,20多年為他焚香填土,像家人一樣年年祭奠。而柴洪宇的家人一直對他杳無音訊,他的妻子自他1928年參軍后日夜盼他革命勝利回家,不曾想直到30年后卻得知他早已犧牲,悲痛欲絕的妻子在侄子的陪伴下千里迢迢來到會寧,與離別30多年的丈夫在這里“相會”,手捧遺骨,泣不成聲。

一把三弦琴訴說的故事

會寧人民不僅守護烈士的遺骨,還千方百計照顧紅軍會師后留在會寧的數(shù)百名傷病員,有一部分傷員終身留在了會寧。在紀念館保存的大量文物中,一把三弦琴靜靜地豎立在展柜中,琴主人是一位老紅軍,名叫趙文有,是紅四方面軍的一名宣傳隊員。長征途中,他為戰(zhàn)士們彈琴唱歌,鼓舞士氣。每當聽到他的歌聲,戰(zhàn)士們長途征戰(zhàn)的疲倦一掃而光,士氣頓時大振。他帶著這把琴走完了長征路,沒曾想到達會寧后,被國民黨軍的飛機炸斷一條腿。紅軍離開會寧時,他不得不離開隊友,留在會寧養(yǎng)傷。在鄉(xiāng)親們的精心照料下,他的身體雖然得以康復,但傷腿卻留下了終身殘疾。

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犧牲在紅軍長征期間的軍級干部名錄

趙文有是湖南人,當時他只有30多歲,歷經(jīng)戰(zhàn)火和艱苦歲月的洗禮使他顯得異常蒼老。無情的戰(zhàn)爭奪去了他所有親人的生命,他雖然孤苦一人留在會寧,但當?shù)匕傩諈s給了他親人一樣的關愛和照顧,大人小孩都尊稱他為“趙爺”。能彈會唱的趙爺在當?shù)馗裢馐苋俗鹁矗蠹叶枷矚g聽他唱歌彈琴,他的房間總是歡聲笑語不斷。他最喜歡唱的就是長征途中行軍打仗為戰(zhàn)友們唱的戰(zhàn)歌,他邊彈邊唱,如泣如訴。歌聲仿佛把他帶回到那艱苦卓絕的長征路上,帶到與他并肩前行的戰(zhàn)友身旁,唱著唱著,淚水就模糊了他的雙眼……1965年,在會寧生活了近30年的趙爺因病去世,會寧縣政府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送葬的隊伍排成了長龍。

站在展柜前,凝望三弦琴,我仿佛看到了這位紅軍老戰(zhàn)士,聽到了他的琴聲和歌聲。他雖然離開了人世,但他的故事被代代傳頌,就像這把靜靜豎立在展柜中的三弦琴,永遠留在了會寧人民的心中……

畫像中的小紅軍

在紀念館一位可愛的小紅軍畫像前,講解員為我們講述了又一個感人的故事。就在紅一、四方面軍會師的那一天,畫像上這位可愛的小紅軍卻永遠閉上了眼睛……

那一天,會寧城的大街小巷充滿了歡樂的氣氛,街道兩側插滿了紅旗,幾名小紅軍在街上一邊哼著《紅軍三大主力會合歌》,一邊貼標語。住在縣城東關的居民魏鴻儒帶著不滿3歲的兒子魏煜前往紅軍指揮部,幫助撰寫公告、書寫宣傳標語。大約10時左右,傳來了敵機的轟隆聲,街上的居民立即隱蔽起來??赡暧椎奈红线€在街頭玩耍,敵機呼嘯而來,投下的炸彈落在街頭,就在這萬分危急之時,一位小紅軍挺身而出,將小魏煜護在身下。孩子得救了,小紅軍卻躺在血泊中。魏煜的父親魏鴻儒撫摸著小紅軍的遺體,泣不成聲。為了報答小紅軍的救命之恩,魏鴻儒把小紅軍埋葬在自家的祖墳旁,并立下規(guī)矩:每年的清明節(jié),魏家人在祭奠祖先時都要在小紅軍的墳前焚香祭拜。魏煜長大成家后,他的三個兒子分別起名為繼征、續(xù)征、長征,合起來就是“繼續(xù)長征”,他希望后輩兒孫們永遠記住紅軍長征的歷史和這位小紅軍的救命恩情!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痹诩o念館的展墻上,還有這位小紅軍墳的照片。80年來,魏家人始終把小紅軍當作他們的親人一樣年年祭奠。2007年胡錦濤同志來到會寧長征勝利紀念館參觀,并在這里接見了繼征、續(xù)征、長征,囑咐他們一定要牢記父輩的遺愿,弘揚紅軍長征精神,為會寧的建設作出貢獻。

這位小紅軍雖然沒有留下姓名,但他的故事在會寧卻傳頌至今,他是長征隊伍中無數(shù)小紅軍中的一員,有些戰(zhàn)士年僅十四五歲。當年參加長征的紅軍指戰(zhàn)員的平均年齡不足25歲,戰(zhàn)斗員的年齡不足20歲,14至18歲的戰(zhàn)士占紅軍的40%以上。他們把青春和熱血奉獻給了中國革命的事業(yè),他們的豐功偉績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一張泛黃的黨員登記表

漫步紀念館,在一面面展墻、一件件文物前駐足細看,心中時時充滿感動之情……

這是一張極其珍貴的黨員登記表,被國家文物局鑒定為一級革命文物。透過展柜玻璃,這張已經(jīng)發(fā)黃變樣的登記表字跡清晰可見。這是一名來自湖北黃安縣的黨員,名叫李道存。當年這張表遺失在會寧縣城一位姓周的大媽家里,不識字的周大媽把它剪成了枕頭襯紙樣,保存在繡花枕頭里,直到1996年被他的兒子發(fā)現(xiàn)交給了紀念館,這一珍貴的歷史文物才得以走進后人的視線。這張泛黃的黨員登記表讓我感受到在那艱苦卓絕、炮火紛飛的長征路上,黨的堅強領導無處不在。

站在這張登記表前,我不由得想起了另一位共產(chǎn)黨員的故事,那是一位犧牲在皚皚雪山上的紅軍,他凍僵的手里緊緊握著一張黨證。1936年2月,紅四方面軍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黨嶺山,時任四方面軍兵站部部長的吳先恩在回憶錄《黨嶺山上》寫道:“雪還在成團地落著,篝火只剩下幾顆火星在閃爍。渡過了漫長的黑夜,掩埋了同志的尸體,我們又踏上了征途?!叩阶蛱烨靶l(wèi)營宿營的山崖下,發(fā)現(xiàn)有許多凍僵了的戰(zhàn)友的遺體被埋在雪里。我們發(fā)現(xiàn)了露在雪外的一只胳膊,他的拳頭緊握著。跑上去掰開一看,里面是一張黨證和一塊白洋,黨證上寫著:‘劉志海,中共正式黨員,1933年3月入黨。我取過黨證和白洋,默默地低下了頭:‘志海同志,你的黨證和最后一次黨費,一定替你轉交給黨。安息吧,同志!”

在鳥獸絕跡、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上,同樣有共產(chǎn)黨員書寫的壯舉?!拔沂枪伯a(chǎn)黨員,跟我來!”在茫茫草地上,一些來自不同部隊、互不相識的掉隊傷病員走到了一起,他們中的共產(chǎn)黨員李玉勝等人,自動組成臨時黨支部,帶領大家艱難前行,奇跡般地走出了草地,趕上大部隊。

爬雪山、過草地是紅軍長征路上自然條件最為艱苦的一段,是一次挑戰(zhàn)生命極限的行軍。長征途中,僅紅一方面軍日均行軍30多公里,爬越10多條山脈,其中5條終年積雪,渡過20多條河流,穿越方圓1.5萬平方公里的草地。艱苦卓絕,理想勝天。就是在這種無比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中,廣大紅軍指戰(zhàn)員們在共產(chǎn)黨員的帶領下,憑著對革命信仰的無限忠貞,相互鼓勵,相互幫助,戰(zhàn)勝了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終于堅強地走了過來。

毛澤東說:“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chǎn)黨。沒有共產(chǎn)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p>

仰望會師塔

走出紀念館,對面是高聳的會師紀念塔,長征親歷者鄧小平親筆題寫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會師紀念塔”18個大字。當時,鄧小平題寫塔名后沒有署名,工作人員提醒他時,他意味深長地說:“我是代表當年參加長征的幾十萬紅軍將士題寫的,他們大多數(shù)都犧牲在長征路上了,有好多人連名字都沒有留下,我就不落款了吧!”

會師紀念塔呈三塔環(huán)抱雄姿,寓意三軍會師緊緊團結在一起。三塔塔體各為9層,在第10層合為一塔,既反映中央紅軍1934年10月從江西瑞金出發(fā)開始長征,1935年10月到達陜北結束長征,又映照著紅軍三大主力1936年10月在會寧勝利會師,也應對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九九歸一”的必合意境。三塔合為一塔后繼續(xù)向上,在第11層收頂,代表中央紅軍長征走過的11個省,也象征著三軍會師后,在北上抗日、解放全中國的偉大事業(yè)中“更上一層樓”!

仰望會師塔,這高聳的會師塔分明是由無數(shù)紅軍將士的忠骨架起。從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四路紅軍長征跨越了15個省份,翻越了40多座高山險峰,其中包括20余座海拔4000余米以上的皚皚雪山,渡過了近百條江河,走過了茫茫草地。在四路紅軍6.5萬里征程中,先后進行了600余次大小戰(zhàn)斗,平均每天急行軍50公里以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紅軍烈士的遺骨。這漫漫長征路是烈士的遺體鋪就,這高聳的會師塔是烈士的魂魄凝聚……

在會師塔前是 “地球的紅飄帶” 雕塑。著名作家魏巍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地球的紅飄帶》,以飽滿的革命激情藝術地再現(xiàn)了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壯舉,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紅軍數(shù)萬里長征,把紅色的種子播灑在千山萬水,染紅了大江南北,就像一條鮮艷奪目的紅飄帶飄揚在地球的東方,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用他們的熱血鐫刻在地球上的紅飄帶。

毛澤東說:“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歷史上曾經(jīng)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查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只腳,長驅兩萬余里,縱橫十一個省,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長征一完結,新局面就開始?!?/p>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碑斈曛醒爰t軍從蘇區(qū)的一次倉促轉移,后來卻在毛澤東等的正確領導指揮下,走成了一部“宣言書”、一支“宣傳隊”、一臺“播種機”……追尋紅軍長征的足跡,我在追尋的路上思考著: 漫漫長征路,從挫折走向勝利,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導人把長征走成了一條馬列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廣大紅軍將士“開動每人的兩只腳”把長征走成了一曲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英雄壯歌。長征不僅是一次長途行軍,更是一次人類精神和意志的偉大遠征。追尋紅軍長征的足跡,追尋的是足跡,追求的是一種精神。紅軍所經(jīng)過的每一個地方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故事,每一段故事的背后都有一種不屈的精神在延續(xù)。80年前紅軍長征的那段歷史離我們越來越遠,追尋紅軍長征的足跡依然可以感受到“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

猜你喜歡
會寧會師長征
新時期會寧民間音樂的傳承與發(fā)展
會寧民歌融入中職院校音樂教學的策略
百年潮
紅軍長征起止于何時?
會寧民歌融入中職院校音樂教學的策略
智珠二則
智珠
論紅二、六軍團會師南腰界的歷史意義
中超三隊“會師”亞冠16強
二則(1)
贞丰县| 新宁县| 辽中县| 渝中区| 聂荣县| 芦溪县| 明光市| 东乡族自治县| 邯郸市| 林芝县| 潢川县| 长海县| 平武县| 大同县| 定安县| 宜君县| 大姚县| 健康| 满洲里市| 宁陵县| 阳江市| 淮北市| 曲沃县| 拜泉县| 威海市| 沅陵县| 五大连池市| 永安市| 岫岩| 连州市| 澳门| 依安县| 定襄县| 陆良县| 广德县| 丰原市| 杨浦区| 新昌县| 南乐县| 平潭县| 泗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