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任工昌
【摘 要】 項目教學法在實踐中的效果不理想,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本文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分析了項目教學中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途徑,探索了問題引導式的項目教學策略,并重點介紹了情景問題的設計原則。實踐表明,該策略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理念,為解決項目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新途徑。
【關鍵詞】 項目教學;建構主義;問題引導式
近年來,項目教學法在我國職業(yè)教育中得到廣泛應用,并逐步向高等工程教育領域拓展。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不同,項目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設計和實施等方面向一線教師提出了許多新課題。筆者結合項目式綜合實驗的教學實踐,圍繞如何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項目教學效果,探索了問題引導式的項目教學策略。
一、項目教學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項目教學是指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項目來源于工程實際,教學內容不是以學科知識的體系結構來組織,而是按照解決工程問題的技術邏輯進行組織。開展項目教學不能脫離一定的工作情境,可以是真實的或者通過技術手段再現(xiàn)的。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從信息收集、方案設計、實施到結果評價,學生通過主動研究和探索,構建新的知識,獲得完成任務的過程體驗。總之,項目教學法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實際為背景,以項目為載體,通過項目實施使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1]
由于項目教學法具有的諸多優(yōu)點,使其受到普遍認同并在職業(yè)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等領域得到推廣。然而,在教學實踐當中項目教學的應用效果往往不理想。例如,許多學生表現(xiàn)出興趣不高、缺乏主動性,項目進度拖延,教學計劃無法按期完成,一些教師認為沒有獲得預期效果。[2]
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教師方面看,除缺乏工程實踐和行業(yè)經驗外,教師對于項目教學認識不到位是一個重要原因。一些人片面認為,教師的主要作用是為學生提供項目、資源和條件,然后放手讓學生去做。對項目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缺乏預見性的對策和措施。從學生方面看,目前我國中學甚至大學的應試教育色彩依然濃重。許多學生進入大學階段后,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習慣于老師“領著走”甚至“抱著走”,不適應項目教學,面對項目任務時往往感到無處下手,學習熱情和興趣減退。同時,學生知識基礎和自學能力的差異性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綜合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看,筆者認為造成上述問題的關鍵之一是,在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較少考慮如何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因而,面對學生存在的上述問題時,教師缺乏有效措施幫助學生適應項目教學的要求。
二、問題引導式項目教學策略
項目教學法的產生和發(fā)展有其深刻的理論基礎,其中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最為重要。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建構意義的途徑獲得的。[3]“建構意義”指學習不是對知識的復制、記憶,而是學習者以已有經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獲取、建構新知識的過程。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問題為核心驅動力,以學生為中心的情境化學習,并重視協(xié)作學習的作用。這些都與項目教學法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項目教學實質上就是一種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探究性教學模式。為此,筆者試圖以建構主義的視角,分析項目教學所存在的上述問題。
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由教學舞臺的主角退居為幕后導演,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指導者。這種幫助、指導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意義建構的學習情境,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協(xié)作學習。教師的主導作用應體現(xiàn)在對教學過程的宏觀設計、調控,使得教學活動能夠有序、按計劃進行,從而為達成教學目標創(chuàng)造條件。顯然,這種主導作用應通過教師的幫助和引導作用實現(xiàn),而不能通過其它什么途徑實現(xiàn)。
在項目式實驗教學中,比較強調項目任務的整體性,要求學生自主地完成從信息收集、方案設計到實施等各環(huán)節(jié)的任務。當學生遇到問題時,要求教師給予學生幫助和引導。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幫助、引導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和被動性。筆者認為,這是造成教師主導作用弱化的重要原因。
根據(jù)建構主義的教學觀,問題是學習的核心驅動力,解決問題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動機,并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知識隱含于問題之中,問題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學設計(如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準備學習資源等)和教學組織都圍繞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展開。為此,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一種問題引導式的項目教學策略。其要點是,在分析教學目標和學生情況的基礎上,重構逐層遞進的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與各層次目標、任務對應的情境問題。情境問題涉及項目準備、方案設計、項目實施和結果評價各環(huán)節(jié),問題與問題之間隱含著知識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形成一個引導性問題鏈。教師以問題為媒介主導教學過程,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漸進地完成項目任務。
這一策略較好地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理念,為解決項目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新嘗試。
三、情境問題設計的幾點考慮
情境問題是項目教學設計的核心內容,也是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切入點。這里,筆者結合職教師資本科數(shù)控機床綜合實驗的教學實踐,談談情境問題設計的幾點考慮。
1、著眼于學生知識的意義建構設計問題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總是與一定的情境相聯(lián)系的。情境問題的創(chuàng)設應具有導向性,促進學生對于有關知識的意義建構。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深入分析項目隱含的知識及能力要求,提出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例如,方案設計是項目實施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環(huán)。然而,很多學生由于缺乏相關知識和經驗,在構思方案時表現(xiàn)的比較盲目甚至茫然。為此,筆者根據(jù)機電產品方案設計的技術邏輯,將功能分析和工作原理構思列為方案設計的核心環(huán)節(jié),結合具體項目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開展方案設計和分析。又例如,數(shù)控機床PLC程序設計項目中,PLC與數(shù)控裝置的協(xié)同要求是技術難點之一,而這往往也是學生容易忽略的。為此,筆者在項目方案設計、實施和評價的各環(huán)節(jié),有意設定了一些相關問題,引導學生關注、認識和解決上述協(xié)同問題。
2、做好學情分析,針對學生實際設計問題
實際上,在接受項目任務時,學生通常不清楚自身基礎與項目要求之間的差距。為此,在教學設計階段教師應分析學生的知識、能力現(xiàn)狀,結合項目針對性地設計問題。例如,數(shù)控機床電氣設計與安裝項目,需要學生熟悉項目所涉及的數(shù)控系統(tǒng)。雖然通過有關課程學習,學生已學習了數(shù)控系統(tǒng)的一般結構和工作原理,但缺乏具體數(shù)控系統(tǒng)的相關知識,如系統(tǒng)的接口、參數(shù)等。為此,在項目準備階段,筆者設計了有關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查閱文獻資料,尋找問題答案,為項目實施做好知識準備。
3、設計開放性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開放性問題是指解決問題的條件、方法或者問題的結論不唯一的一類問題。[4]與之相對,封閉性問題的條件、方法和結論是唯一的。顯然,開放性問題更具挑戰(zhàn)性,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在項目教學中常見的開放性問題一般為目的明確,條件、方法不唯一。因此,設計開放性問題時,一方面應清晰呈現(xiàn)問題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少給甚至不給條件、方法,促使學生主動探尋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例如,在數(shù)控機床PLC程序設計準備階段,筆者向學生提出問題“NC程序中的代碼M03如何由CNC裝置傳給PLC?”,意在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和討論,理解和掌握數(shù)控系統(tǒng)中PLC的信息交換機制及具體實現(xiàn)方法。此題只給出了明確的目的,具有開放性的特征,有利于學生通過反思和探究解決問題。
4、合理確定問題粒度,有效引導和調控教學過程
如前所述,知識隱含于問題之中。這里借用知識粒度的概念來描述問題的復雜性。小粒度問題具體、單一,大粒度問題綜合、復雜。不同粒度問題對于知識的整合程度是不同的。為此,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情況、項目難度,在項目實施的各階段設置一些粒度不同的問題。例如,在綜合實驗教學的初期,筆者主要設置以小粒度為主的問題。由于問題單一相對容易解決,使得學生在問題引導下一步一步完成項目。在實驗教學的中、高級階段,則主要設置大粒度問題,著重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傊瑧C合考慮學生實際和項目難度,合理設置問題粒度。
5、建立反饋評價機制,持續(xù)改進問題設計
教師設計的問題是否能達到預期效果,只有通過評價才能檢驗。為不斷改進教學設計,筆者建立了“教師提問——學生解決——教師評價”的反饋機制,對每一個提出的問題進行跟蹤、評價。通過評價及時掌握學生的情況,同時對問題設計的合理性進行評估,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問題設計。
四、結束語
在推行項目教學法的過程中應重視發(fā)揮教師的主要作用。實踐表明,這對于達成教學目標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紹的問題引導式項目教學策略,將情景問題設計作為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切入點,較好地解決了“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在實踐中的沖突,是對現(xiàn)有項目教學法的補充和完善。兩年的教學實踐表明,該策略有利于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為解決項目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參考文獻】
[1] 宗亞妹,李建啟.系列化項目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育,2013(11)44~46.
[2] 趙麗菡.職業(yè)學校項目教學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4.
[3] 何克抗. 建構主義——革新傳動教學的理論基礎[J].電化教育研究,1997(3)3~9.
[4] 朱德全,李平,陳亮.基于開放性問題解決的實踐性思維數(shù)學教學設計[J].中國教育學刊,2005(4)46~49.
【作者簡介】
張 強(1969-)男,山東煙臺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機電一體化、職業(yè)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