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
【摘要】本文結(jié)合三節(jié)單元整體教學的教研課,對其中的語音教學進行了記載和研究,最后得出結(jié)論:小學英語語音教學目標不可一蹴而就,教師應進行整體設計,將總目標細化成子目標,分散到單元的各個課時,并在有意義的語境中一一落實教學目標。
【關鍵詞】語音教學單元整體教學
一、 小學英語語音教學的背景及分析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就語言知識二級目標中語音部分提出的要求:了解簡單的拼讀規(guī)則和簡單的語音現(xiàn)象,如連讀、重讀、弱讀等。同時也就語言技能二級目標中讀提出要求:能認讀所學單詞,能根據(jù)拼讀規(guī)則讀出簡單單詞。因此可以看出,語音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是占有一定分量的。但是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容易出現(xiàn)兩個極端:一是教師輕視這個板塊,一帶而過;二是教師過度重視,機械讀寫,反復練習。這樣的方式都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發(fā)音規(guī)則,更不能靈活運用。筆者認為,小學英語語音教學在單元整體設計中仍然需要體現(xiàn)出整體性、系統(tǒng)性和遞進性,與單元其他板塊要保持聯(lián)系。
在區(qū)教育局組織的教研活動中,筆者執(zhí)教了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Unit1 I like dogs第三課時,我圍繞單元整體設計對本單元的各板塊進行了深入探討,并進行了較為有效的嘗試。本文記載的是基于單元整體教學,有關語音部分的教學內(nèi)容。
二、 基于單元整體的小學英語語音教學的實踐
(一) 第一課時中字母“g”的教學
學生從三年級下學期開始接觸單詞中輔音字母的發(fā)音,對語音有了初步的感知和了解。此板塊出現(xiàn)了四個單詞:dog,good, bag, get,它們的共同點是含有字母“g”,且發(fā)音相同。單詞dog就出現(xiàn)在單元標題中,因此我們決定在第一課時開始時就導入sound time部分字母“g”的教學,我們對第一課時語音部分的教學目標進行了如下設定:能跟讀含有字母“g”的單詞,并了解其在單詞中的發(fā)音。我們由圖片入手,導出四個單詞,聽磁帶跟讀單詞,學生在聯(lián)系圖片理解單詞意思的同時感知和了解了單詞的發(fā)音。
(二) 第二課時結(jié)合語境的語音教學
我們對sound time第二課時設定的目標是,能說出字母在單詞中的發(fā)音并正確朗讀含有字母“g”的單詞,能跟讀句子并模仿其語音語調(diào)。
播放錄音時,通過動態(tài)的演示和圖文的匹配讓學生便于理解其含義。跟讀并理解之后,PPT顯示教材中sound time部分的畫面。
T: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學生在第一課時的鋪墊下能說出:dog, bag, log.
T:What does the boy say?
在這樣的語境下,學生很容易回憶起剛剛所跟讀的句子:My good little dog, go and get my big bag on the log.復述時提醒學生注意語音語調(diào)。
(三) 第三課時語音部分的拓展教學
我們對于第三課時的目標設定為能熟練朗讀含有字母“g”的單詞和句子,能正確認讀含有字母“g”的其他單詞:green, pig, big, grass,并嘗試在相同情境中運用所學的新單詞。
T:What can you see in picture?
S1: I can see a pig.
T: What colour is it?
S2: Its green.
T: Yes, its a green pig. Look, where is the green pig?
Ss: Its in a park.
T: Can you see a log? Is it big? Where is the big log?
S4: Its in the grass.
出示下圖(先隱去文字)
T: What does the boy say to the pig? Can you guess?
熟悉的情景,有一部分學生能說出句子:My good little pig, go and get my big log in the grass.
學生讀出的單詞和說出的句型標志著他們充分理解了字母的發(fā)音規(guī)則,并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三、 反思與啟示
通過三節(jié)單元整體教研、研討和實踐,筆者對語音教學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對單元整體教學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師在設計語音板塊教學活動時要盡可能地保持學習過程的完整性,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學,讓學生在整體情境中有序感知本單元的語音,使學習過程更合理科學,豐富多彩的畫面也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以dog, good, bag, log這樣幾個單詞引出字母“g”的發(fā)音,并進行深入的學習和探究。教學目標的落實不是靠一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就能實現(xiàn)的,它必須貫穿于整個單元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們將整體的目標細化為三課時的子目標,逐步落實。第一課時讓學生感知發(fā)音規(guī)則,會讀單詞;第二課時要求學生能說出字母發(fā)音,并能理解和說出含有這些單詞的句子;第三課時要求學生能認讀其他含有字母“g”的單詞,并希望學生能在相同語境中靈活運用所學單詞和句型。在這一過程中,教學內(nèi)容的難度逐步遞增,學生的語音知識被調(diào)動起來,學習興趣也高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筆者認為,語言是一個整體,它真實存在于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之中,記錄著人類和社會的發(fā)展,鑒于此,語言教學中,不論是語篇教學、對話教學、語法教學,還是語音教學,都不能割裂開來進行。我們所有的教學設計和行為都指向同一個目標——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語言運用是一個整體,因此,我們要設計有意義的情景,賦予其意義,促進學生語言學習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