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婕
一、發(fā)展性評價的意義
幼兒發(fā)展性評價是一種新型的評價方式,它的評價內容更廣泛,角度更全面,對于幼兒、教師、家長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1.對幼兒的意義。
發(fā)展性評價能夠更好地關注每一名幼兒的個性特征,尊重幼兒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它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幼兒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將評價方式多樣化,更關注幼兒在發(fā)展過程中的進步,促進幼兒自我認知能力的發(fā)展。
2.對教師的意義。
在幼兒園教學過程中,對幼兒進行發(fā)展性評價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夠幫助教師及時地反思教學過程中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式的合理性,幫助教師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調整教育策略,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
3.對家長的意義。
家長是幼兒最親密的人,在家庭中,幼兒的表現更自然、真實,家長對幼兒的理解更深入、全面,因此家長對幼兒的評價更具有話語權。發(fā)展性評價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幼兒的發(fā)展,加強家長在幼兒教育過程中的作用,提升家長在幼兒心目中的權威性。
二、幼兒評價現狀
當前幼兒評價方式多采用終結性評價及定量的評價方式,通常情況下,教師將幼兒放置在一個預先創(chuàng)設好的情境下,然后根據幼兒的行為表現,給予幼兒粗略的評價,這樣的評價結果往往有失公正,而出現以上情況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
1.評價主體單一,存在主觀偏見。
由于教師是按照社會需要,根據教育目標對幼兒進行系統(tǒng)教育的專業(yè)技術人員,因此教師在家長及幼兒心中占據特殊的地位,教師的評價影響家長對幼兒、幼兒與幼兒及幼兒對自我的評價。況且教師對幼兒的評價往往受到個人主觀知識、經驗、情感、態(tài)度的影響,還受到“光環(huán)效應”、“惡魔效應”及刻板印象的制約。當教師在一段時間持續(xù)發(fā)現幼兒存在某種缺點或者優(yōu)點的時候,這種固定的印象就會不斷地擴散彌漫,逐漸掩蓋幼兒身上其他的品質特征。
2.評價方式較為單一,對幼兒定性定量。
現階段,教師對幼兒的評價主要從知識和技能等方面進行,忽略幼兒在情感、態(tài)度、社會交往方面的表現。通常教師將幼兒置身于預先設置好的標準或者常規(guī)的模式下,以簡單的優(yōu)、良、中、差幾個等級對幼兒進行定量的劃分,忽略其學習興趣、求知欲、責任心等在活動中過程中展現的品質。
3.評價結果存在形式主義,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相割裂。
有些幼兒園將幼兒的發(fā)展評價與教師的工作效率掛鉤,在測評時注重結果的呈現,這種與教師利益掛鉤的評價方式很難客觀公正。很多教師為了凸顯教育效果的顯著,對幼兒的評價結果弄虛作假,同幼兒真實的學習生活相割裂,掩蓋幼兒真實的發(fā)展情況。
三、發(fā)展性評價實施途徑
1.以《指南》為依托。
2012年教育部頒布了《指南》,它是我國最新出臺的關于幼兒教育的指導政策,為教育工作者、家長合理科學地評價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健康水平提供了依據。幼兒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在發(fā)展的進程中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差異性,在評價的時候需要從多個角度出發(fā)?!吨改稀窞槌扇颂峁┝艘粋€關于幼兒發(fā)展的框架,讓人們了解可以從哪些方面對幼兒進行科學的評價,避免評價的盲目性;此外,幼兒在相似的發(fā)展過程中,具有不同的發(fā)展進程,分別受到幼兒家庭背景、身心狀況等影響,最終形成不同的個性特征?!吨改稀钒凑沼變旱哪挲g段進行劃分,分別對三四歲、四五歲、五六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么、能夠做什么、大致可以達到什么發(fā)展水平提出合理的期望,這樣可以避免因為年齡班而引起的評價片面性或者主觀偏見等問題。
2.教師評價方式多樣化。
對幼兒進行發(fā)展性評價,不僅要注重評價的結果,更要注重評價的過程性;不僅要注重定量評價,更要注重定性評價。在教師評價的過程中,應該采用多種評價方式。
觀察法是一種很好的過程性評價方式,按照時空、角度的不同,觀察法可以分為集體觀察法、抽樣觀察法等。教師在觀察的過程中利用攝像機、錄音筆、照相機等多種多媒體手段還原幼兒活動的本真狀態(tài),這樣不僅可以看到幼兒對于任務的完成情況,而且可以觀察到幼兒在完成任務時展現的責任心、自信心、社會交往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情況,對于幼兒進行更全面、真實的評價。
作品分析法則是一種定量的評價方式,教師收集幼兒不同階段關于科學、社會、健康、美術等方面的作品,通過一學期或者整個幼兒園三年作品的分析,直觀地看出幼兒在各個領域的進步情況。
談話法是另一種過程性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可以分為直接問答的談話、選擇答案的談話、自由回答的談話、自然談話。教師在談話過程中可以用錄音的方式進行記錄,在與幼兒交談的過程中一邊觀察幼兒的狀態(tài),一邊對幼兒的回答進行分析,這是一種比較真實全面的評價方式。
當然,還有問卷調查法、檔案評估法等評價方式,對幼兒進行全面真實的評價都有不小的促進作用,教師應該在實際評價過程中綜合使用多種評價方法。
3.評價主體多樣化。
家長是幼兒出生之后接觸的第一任老師,每一位家長對于幼兒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家長面前,幼兒的表現更真實、自然,而且由于距離的優(yōu)勢,家長可以觀察到大量真實的情況,對于幼兒的客觀評價有舉足輕重的話語權。
而教師則是按照社會需要,根據一定的教育目標、專門從事教育幼兒、將其培養(yǎng)成為社會化人才的專業(yè)技術人員,在對幼兒評價的過程中,有著比較豐富的經驗,能夠依據較為先進的教育理念,對幼兒進行科學的評價。
在對幼兒的評價過程中,應該將教師評價的專業(yè)性及家長評價的真實性相結合,充分發(fā)揮雙方的優(yōu)勢,利用家長開放日、家長原地、家長會等家園互動的機會,增進交流的機會,更客觀合理地對幼兒進行發(fā)展性評價。
此外,幼兒也是一個具有自我反思及評估的個體,特別是大班的幼兒,他們對于自我的認知已經達到一個比較清晰的高度,我們要鼓勵幼兒積極地參與自我評價,這樣不僅是對幼兒的尊重及認可,更重要的是可以促進幼兒的自我認知及反思能力的發(fā)展,為幼兒以后逐漸成為獨立自主的個體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