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智
摘 ? 要:方器造型是宜興紫砂造型中最基本的款式之一。紫砂方器造型變化眾多,古有“方非一式”之說,主要有長方、四方、六方、八方等幾種基本形狀。器形隨作者的設計創(chuàng)作意圖而定。
關鍵詞:傳統(tǒng)經(jīng)典;方壺;成型;文化
中圖分類號: J527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3-0045-01
宜興紫砂茶壺發(fā)展至今,其造型豐富,古樸雅趣,既能放于手中觀賞把玩,又能烹之一茶品茗論道,深受世人的喜愛,紫砂已演變?yōu)橐环N蘊含著中華文化的藝術作品?,F(xiàn)今紫砂盛行炙熱,有點土成金之勢,已達到了“瓦缶勝金玉”的境地。以至于許多人希望可以涉入壺壇,以此牟利,然而學習制壺技藝并非一日一年之功,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做好一把紫砂壺不僅要了解紫砂歷史,品鑒各類紫砂,更要博覽眾長,依個人愛好,專攻一技。
中國傳統(tǒng)紫砂茶壺是宜興地區(qū)獨有的寶貴資產(chǎn),紫砂茶壺豐富的器形匯集著歷代藝人深厚的創(chuàng)作智慧,孕育著獨特的造型風格和審美內涵。造型上的仿古和創(chuàng)新使紫砂茶壺一系列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器形延續(xù)下來,并發(fā)展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造型寶庫。
紫砂陶藝,自明中期起,經(jīng)名工巧匠的辛勤勞動,創(chuàng)作了各式各樣的紫砂壺。按其不同的形式及特點,可將它分為圓器、方器、筋囊器、自然形器等。敝人喜好方器,簡單的談談方器。方器造型是宜興紫砂造型中最基本的款式之一。紫砂方器造型變化眾多,古有“方非一式”之說,主要有長方、四方、六方、八方等幾種基本形狀。器形隨作者的設計創(chuàng)作意圖而定。方器主要運用各種長短直線組成,造型明快、工整有力、具陽剛之氣。講求“以方為主,方中寓圓,曲直相濟”,要求比例協(xié)調、輪廓分明、塊面挺括、口蓋緊密、力度均勻。
而紫砂方器的成型制作方法大體上分為二種。一種是模具成型,另一種是傳統(tǒng)的手工鑲接法。
模具成型則是依靠模具用于壺身的擋坯及附件的印制,模具成型一般只可作為商品壺,需大量生產(chǎn),便不能慢工細作,每件基本隨模型都是一樣的,產(chǎn)品多留有模具痕跡,亦不飽滿,缺乏“精”“氣”“神”,更算不得什么藝術品了,可謂匠氣平庸,只具備實用功能,不能夠觀賞把玩。而高檔工藝壺都采用手工鑲接法成型,因為手工鑲接成的制品,氣度飽滿,挺拔有力,神氣十足。鑲身筒技法的成型大多以樣板裁切泥片粘合而成,而成型的難度與精確度比圓器造型的拍身筒成型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制作過程中,只要對一部分濕度、曲度掌握不當,或任何一個平面歪斜,便會在燒成過程中變形扭曲,氣勢全失。作者一定要有相當扎實的基本功,方器制作最重視線與面的整體搭配,兩者缺一不可。全手工制壺技藝代代傳承,每一把紫砂壺都有它自己的氣度與韻味,作者在經(jīng)心制做每一把壺的時候都投入了情感,一捧紫砂泥,在藝人的手里經(jīng)過敲擊、拍打、銜接等等很快就塑成一把令人滿意的作品,作品不僅顯示了制壺人嫻熟的技藝,同時又承載著制壺人的心血與情感,所謂“壺如其人”在欣賞把玩紫砂壺的同時也呈現(xiàn)出了創(chuàng)作者的修養(yǎng),氣度與靈性。藝人若是要作品達到逸品自然之態(tài)必然要堅持全手功制壺,具有真功實能。
方壺不必求奇,貴適天真,得物態(tài)之自然。
“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可易也。圣人法天歸真不拘與俗,本性還天真,得自然之態(tài),何為自然之態(tài)?”李日華的《六研齋筆記》曾說“凡狀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勢;得其勢,不若得其韻;得其韻,不若得其性。形者方圓平扁之類,可以筆取者也;勢者轉折趨向之態(tài),可以筆取,不可以筆取盡,參以意象,必有筆所不到者焉。韻者生動之趣,可以神游意會,陡然得之,不可以駐思而得也。性者物自然之天,技藝之熟,照極自呈,不容措意者也?!彪m言是畫理,但是個人認為用在制壺之上依然合適。形是物的外表,有足夠深厚的經(jīng)驗便可得其形,勢就有作者的意思在內;韻是物之風姿儀態(tài),全靠創(chuàng)作者“神游意會”。性是物的本質,韻的根源,作者須以己之性和物之性神遇而跡化,然后“照極而自呈”,隨性而出,達到化境。性也可以說是韻的最高境界。但韻和性皆自作者胸次中流出,非僅出自筆端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李日化強調藝人的學識、人品。
“道刨而器,德降而藝,既為世資,亦用資世?!鄙钊氲拿靼灼渲械牡览恚憧梢詫⒁詫嶓w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有高尚的德行修為便能更好的用于藝術創(chuàng)作,這既為世人的財富,也為世人所用。這只是敝人粗淺的見解,在制方壺時想到的,隨性隨筆而記罷了。紫砂壺的發(fā)展充滿玄機,充滿希望亦充滿文化深度。愿藝人都能做到勤勤墾墾、刻苦鉆研、巧妙構思、嚴謹設計、合理布局、精工細作,達到真功實能,追求自然之態(tài)。相信紫砂方器的發(fā)展將會呈現(xiàn)出燦爛奪目、群星閃爍、多姿多彩、創(chuàng)新提高的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付玲玲.陸游茶詩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06.
[2]袁曉宇.茶的設計[D].北京:中央美術學院,2007.
[3]范永軍,尹月華.閑談方壺[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1(03).
[4]劉紅仙.妙談紫砂壺的創(chuàng)作[J].江蘇陶瓷,2009(04).
[5]顧治培.紫砂藝術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J].江蘇陶瓷,2006(S1).
[6]曹敏敏.顧躍明,淺談紫砂紀念壺[J].江蘇陶瓷,2006(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