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惠芳+欒兆琳
在語言發(fā)展過程中,爸爸媽媽要認認真真地把寶寶作為交談對象,耐心地傾聽,付出更多的耐心,也就可以收獲更多寶寶在語言發(fā)展中的驚喜。
語言是后天生活實踐中反復學習和練習而獲得的一種與人們進行交流思想、表達心靈及情感的工具,伶牙俐齒的小朋友在人群中會顯得特別出眾、特別招人喜歡,想要培養(yǎng)一個同樣說話流利、伶牙俐齒的孩子,該怎么做呢?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柯海勁副主任醫(yī)師建議,與你的寶寶交流的時候不妨試試以下幾個關鍵點:
咿呀學語期,多點回應
寶寶兩個月左右開始,會無意識地發(fā)出一些“咿咿呀呀”的聲音,如果你覺得這會兒寶寶還沒到說話的時候而忽略他,那么就大錯特錯了。這個階段寶寶對周邊的人是有反應的,當他在無意識地發(fā)出一些“咿咿呀呀”的聲音時,如果爸爸媽媽們也能迎著寶寶的目光給他一些回應,給予他這個回應時最好表情能豐富、夸張一些、聲音能溫和一些、語調(diào)能夸張一些,他接到這個“信號”后,就會感到非常興奮,覺得好有趣,于是便重復地發(fā)出“咿咿呀呀”的聲音,這種反復的聲音刺激,可在潛移默化中為寶寶以后的學說話打下一定的基礎。
理解語言期,語言與事物要相聯(lián)系
寶寶長到七八個月的時候,他們的理解能力也慢慢增強,已經(jīng)可以聽懂大人說某些詞的意思,如,叫寶寶的小名或名字時,他會順著聲音張望,當被問及家庭成員中某一個人在哪里的時候,他會四處搜尋被提及的那個人,而且他還能從大人說話的語氣、表情中感受到說話者的心情,是在批評他還是表揚他……這是語言發(fā)育非常重要的時期,所以,爸爸媽媽在這個階段時,要不失時機地在與寶寶交流的同時,把說話中的某個詞與具體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如指著某個人(或某樣事物),慢速度地(孩子看著大人的口型)告訴他這個是誰(或是什么),在經(jīng)過不斷強化、刺激后,寶寶便會從單純的模仿性發(fā)音,到逐步學會自己發(fā)音了。
正式語言期,創(chuàng)造訓練機會
寶寶1周歲后,就開始進入正式的語言學習階段了,在這個時期,爸爸媽媽要多點創(chuàng)造一些給孩子語言訓練、表達的機會,特別是讓孩子多點跟社會接觸,見多識廣了,自然就可以侃侃而談了。同時,在這個時期,爸爸媽媽還要幫助寶寶掌握語言詞匯和語言表達技巧:如,寶寶要喝奶時,一看到媽媽手里拿著的奶瓶就會發(fā)出“啊啊”的迫切聲音,這時,媽媽可以先不要那么快給他,而是指著奶瓶跟他說:“奶,奶,喝奶奶”,刺激他跟著模仿。另外,游戲也是拓展寶寶對語言理解的一個好方法,在游戲的過程中,寶寶能夠很好地掌握游戲中所提及的物品名稱及理解爸爸媽媽問到的內(nèi)容。當寶寶能夠說話時,爸爸媽媽要鼓勵他多點表達,千萬不要嫌棄他“話嘮”而制止他,或是對寶寶不夠完整清晰的表達,覺得是“雞同鴨講”,不愿跟他說話或嘲笑他。
總之,在語言發(fā)展過程中,爸爸媽媽要認認真真地把寶寶作為交談對象,耐心地傾聽,付出更多的耐心,也就可以收獲更多寶寶在語言發(fā)展中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