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狀
從任正非深夜獨自打車引發(fā)網民圍觀,到杭州協(xié)警禮為奇成為“國際網紅”,再到南航(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編者注)“川哥”受到大學生熱捧,走紅網絡,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網紅”層出不窮。
如今,我國的網民數量已7.1億,平均每個網民每天有四分之一的時間花在網絡上。龐大的網民數量代表了強大的網絡輿論力量,這股強大的力量如果引導正確,可以影響“云南高院改判奸殺兩人的李昌奎死刑”,也可以讓“四大銀行停收密碼重置費”。但如果這股力量被引導到另一個方向,則可以讓“18歲少女偷東西因遭人肉搜索而自殺”。
黨員干部作為良好社會風氣的引領者,更應該牢牢抓住網絡輿論引導的制高點,牽住網絡輿論的“牛鼻子”。
但在現實生活中,個別黨員干部卻“談網色變”,在網絡輿論面前的表現令人擔憂:要么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對網絡輿情引導只當看客,不做說客,就怕“引火上身”;要么人云亦云,輿論怎么說就怎么傳,無形中為錯誤言論推波助瀾。
這些錯誤的言行與黨員干部的身份、崗位和責任格格不入,必須堅決糾正和杜絕。
因此,互聯(lián)網時代,廣大黨員干部要敢于更要善于發(fā)揮網絡正能量,正確引導輿論力量。
——要有為民服務意識。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黨員干部只有讓為民服務的意識入腦入心,才會有明確的努力方向和工作動力。黨員干部要引導輿論力量并不難,難就難在要發(fā)揮正能量。有些網絡大V將共產黨員的身份拋在腦后,濫用自身影響力,發(fā)表不負責任的言論,最終遭到人民唾棄;南航“川哥”因一封《我為什么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回信而成為“網紅”。有些網絡大V在網絡世界企圖靠嘩眾取寵來博人眼球,最終被網民唾棄不足為奇;而南航的徐川則在大學輔導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用學生喜歡和接受的方式與他們對話,為他們解惑,陪他們成長,從而受到大學生的追捧。
——要常上網看看,熟練掌握“網言網語”。今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講話時強調:“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群眾在哪兒,我們的領導干部就要到哪兒去,不然怎么聯(lián)系群眾呢?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fā)發(fā)聲,了解群眾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因此,黨員干部要經常上網看看,多熟悉網民的“網言網語”,多看看民情輿論,多了解民意訴求,從七嘴八舌中看反映,從沸沸揚揚中找問題,從眾說紛紜中查不足,把各種問題找出來,把問題脈絡理清楚,著力加以解決。
——要接地氣,不作秀,對網民心懷敬畏之心。近年來,有的領導干部也確實在網絡上“爆紅”,但“爆紅”的方式令人不齒,比如黨員干部看望百歲老人PS照、懸浮視察照。這些另類“爆紅”的行為不僅欺騙了公眾,更損害了政府形象,長此以往必然會使政府公信力陷入“塔西佗陷阱”,造成政府失信于民。之所以會出現另類“爆紅”,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官僚主義在作怪,這部分干部沒有擺正心態(tài)、放下架子,對互聯(lián)網還抱有偏見,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殊不知,互聯(lián)網早已經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zhàn)場,假若這塊陣地拱手讓人,后果不堪設想。所以,廣大黨員干部必須懂網、愛網、知網、用網,在網絡世界里將國家的政策變成網民耳熟能詳的故事,要讓講的話網民喜歡聽,寫的文章網民喜歡看,學會用沾著泥土、帶著露珠的話同網民交流,這樣才能和網民打成一片,最終修煉成一個正能量“網紅”。
(摘編自《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