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崎
就某種事物和有關(guān)某種事物的道理作些解說,讓讀者明白,叫作說明;以說明為主體的文章叫作說明文。說明文的用途是很廣的。日常生活中的規(guī)章制度,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技術(shù)資料,各種商品的說明書,學生用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課本等,都屬于說明文。在向四個現(xiàn)代化進軍的今天,由于解說科學知識、介紹科研成果、推廣先進經(jīng)驗的需要量與日俱增,學習寫說明文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了。
說明文跟以記人記事為主的記敘文不同,跟提出意見,表明自己對事物的看法、態(tài)度的議論文也不同,它的主要任務是把事物向讀者解說得準確、明白。那么,怎樣才能把事物解說得準確、明白呢?
一、要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說明
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萬別的。要說明一個事物,既要說明它和同類事物的共同點,更要說明它和同類事物的不同點。只有把事物的特點寫得具體、確切、明晰,才能使讀者對所介紹的事物,有準確明白的了解。例如寫《我們的學校》這個題目,如果只是泛泛地介紹校園的樹木、教學大樓、同學們努力學習各門功課、老師們認真?zhèn)湔n和批改作業(yè),這就只介紹了一般學校的共同點,并沒有介紹出自己學校的特點,人們看了這篇文章,還是不了解你的學校的情況。如果你能緊緊圍繞著自己學校的特點著筆,情形就大不相同了。請看下面這段文字吧:
我校老師對教學都很有研究。他們不僅在市里、區(qū)里多次介紹過教學經(jīng)驗,還向來我校參觀的日本朋友和加拿大朋友作過幾次介紹?,F(xiàn)在,老師們不但和國內(nèi)許多大城市的兄弟學校經(jīng)常交流教學情況,而且還跟日本的同級學校交換各科作業(yè)練習題。我們的數(shù)學演草和優(yōu)秀作文有時被寄到外地,外地同學的同類作業(yè)也常在我們學校里展覽。
這段說明文,寫出了自己學校老師在教學上的某一特點,因而給人以深刻明晰的印象。寫說明文要想寫出事物的特點,在動筆之前必須先對要說明的事物作周密考察,認真分析。
二、要針對讀者的需要有的放矢地說明
要寫好說明文,首先應明確文章是寫給誰看的,要達到什么目的,然后才能決定應當寫些什么,哪些應多寫,哪些應少寫。例如寫《黑板報》這個題目,如果目的是讓同學們都來看這塊黑板報,那就要從同學們的學習要求出發(fā),著力介紹黑板報的豐富內(nèi)容、新穎形式和大家讀了黑板報將得到的益處;如果目的是介紹辦黑板報的經(jīng)驗,讓別的班級或別的學校的同學明白怎樣把黑板報辦好,那就要側(cè)重寫一下怎樣組稿、怎樣編稿、怎樣排版、怎樣深入了解讀者的反應和不斷改進工作等問題。只有這樣,文章才能句句說到當處,言必有中;才能滿足讀者的實際需要,使讀者看了了然于胸。如果動筆之前不明確要讓讀者明白些什么,也不管怎么寫才能使讀者看明白,那就肯定寫不出好的說明文。
三、要依據(jù)事物本身內(nèi)容有條理有層次地說明
事物往往不是一句話能夠說清楚的。必須想好先說什么,后說什么,才能給人一個完整清楚的印象。下邊是一個同學寫的《我校圖書館》中的一段:
我校圖書館由四間房間組成,外兩間是閱覽室,內(nèi)兩間是藏書室。走進閱覽室,迎面是一個書架,上邊放著當月的新雜志和一部分新書。從這里你可以選好你想讀的讀物。書架里邊,一字排開兩張大桌子,桌子周圍是一圈連椅。選好讀物后,你就可在這里閱讀。藏書室和閱覽室之間有兩個窗口,如果你想把書帶回家讀,可憑借書證從這里辦理借閱手續(xù)。得到管理員允許,你還可到藏書室挑選需要的書籍。那里邊有八列大書架。放著四萬多冊書。書是分門別類地放著的,你想找什么書,很容易找到。
這段文字先總寫再分寫,層次清楚。讀了后,就像親眼看到一樣明白。說明文安排層次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解說建筑物,或由外到內(nèi),或由內(nèi)到外,或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解說動物個體,或以成長過程為順序,或從生理特征、生活習性中找頭緒,解說工作技術(shù)、規(guī)章制度,或按先后步驟逐層解說,或按性質(zhì)類別逐條說明。當然,怎么分層次才能解說清楚,歸根到底還是要看解說的目的。
四、要運用質(zhì)樸的語言老老實實地說明
說明文的語言要一是一,二是二,力求準確,切忌像寫詩歌散文那樣追求蘊藉含蓄、藝術(shù)夸張。同學們寫說明文,語言往往不準確。例如,有的同學寫“接力賽”,說明交接“接力棒”的要領(lǐng)時說:“接棒區(qū)大約二十來米”。接棒區(qū)就是二十米,一點也不多,一點也不少,不能說得似是而非,模棱兩可。再如,有的同學寫“包餃子”,說明面與水的比數(shù)時說:“用上小半盆面,倒上一瓢多水”。這樣的數(shù)量詞,用了反而會使人糊涂。為了把說明文寫得明白、準確,遣詞造句必須嚴格認真。
最后再說一下,少年朋友練習寫說明文,一定要先從說明自己周圍的熟悉事物練起。這樣做能促使自己對周圍事物細心觀察、精心研究,養(yǎng)成遇事愛動腦筋分析的好習慣。有些少年朋友,一開始寫說明文,就解說大海、南極洲、宇宙等自己不熟悉的事物,這是不好的。這樣做,不利于發(fā)展自己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又往往容易養(yǎng)成寫文章依賴書本、抄書抄報的不良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