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清耘
議論文重在以理服人,如果能把道理闡述得既深且廣,結(jié)構(gòu)安排得嚴謹而有層次,就能贏得閱卷老師的青睞。一種常見易學的方法就是提出中心論點后,緊緊圍繞中心論點從不同側(cè)面、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去展開,分析說理,讓每一層每一面形成一個個“分論點”,這些分論點以相同或相近的句式呈現(xiàn),并將它們置于段首,形成分論點并列式議論文,這樣會使文章層次清晰、重點突出,而且由于各個分論點在修辭上構(gòu)成了排比句式,又顯得文采出眾、氣勢貫通,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說服力。這樣的文章就像在讀者面前展開的一幅天機織就的云錦,紋理細密清晰,令人賞心悅目。
議論文一般要解決三個問題:“是什么”——類別和性質(zhì)方面的問題;“為什么”——原因和目的方面的問題;“怎么辦”——方法和途徑方面的問題。寫作議論文時可以圍繞中心論點,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三個角度(或其中一個)展開追問,提煉分論點;還可以從正反兩面提煉分論點。設(shè)置分論點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概念分析法——并列分解“是什么”
這里的“概念”指的是文章中心論點中的關(guān)鍵詞語。一個論點往往有一個最核心的概念,而這個概念在不同背景下的含義往往是不同的。寫作時如能從“是什么”的角度切入,對這個核心概念在特定背景下的豐富內(nèi)涵(包括類別、特征、性質(zhì)、涉及的對象等方面的內(nèi)容)或外延進行挖掘,就可以生發(fā)出許多比較具體和貼切的分論點。并列的幾個觀點是對中心論點內(nèi)涵或外延的揭示與闡發(fā),是對某一論題思索、認識的結(jié)果。如《微笑是一種修養(yǎng)》開篇提出中心論點后,可分別設(shè)置三個分論點——微笑是對生活的一種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微笑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和鼓勵,微笑是對挫折的坦然和自信。
二、由果探因法——并列分解“為什么”
“由果探因法”既是一種論證方法,也是一種設(shè)置分論點的具體方法。作為設(shè)置分論點的方法,即是把中心論點作為結(jié)論,去探究這個結(jié)論產(chǎn)生的原因;或者把中心論點作為前提,去推想在這個前提下將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結(jié)果(意義、價值、影響),然后把這些原因或推想出的結(jié)果作為分論點。如《談讀書》一文在提出中心論點后,設(shè)置四個分論點闡述讀書的重要性——讀書讓人獲得知識,讀書讓人提高修養(yǎng),讀書讓人開闊視野,讀書讓人明白事理。
三、途徑分類法—— 并列分解“怎么辦”
以中心論點為出發(fā)點和目的,通過對達成此目的的條件、方法或途徑等進行分析,完成對論點的論證。實際就是解決論證中“怎么辦”的問題。在確立中心論點后,指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和途徑;或以中心論點為結(jié)果,指出能達成這一結(jié)果的條件。這些具體措施、途徑或條件就形成了文章的分論點。如《追求不一樣的精彩》首段提出中心論點后,隨后設(shè)置三個分論點——追求不一樣的精彩,要求有創(chuàng)新精神;追求不一樣的精彩,需要敢于突破的品質(zhì);追求不一樣的精彩,需要樹立堅定的信念。
以上三種方法都是從一個角度對中心論點進行的橫向拓展,或解析“是什么”,或回答“為什么”,或指出“怎么辦”,都屬于并列式拓展。而這幾種提煉分論點的方法是為了方便起見,才將它們分開來講,其實在實際運用時,往往是靈活、綜合使用的。這些方法的使用,除了使文章展現(xiàn)出邏輯縝密、結(jié)構(gòu)緊湊、內(nèi)容充實、分析透辟等優(yōu)點外,還能夠幫助我們快速打開并拓寬思路,這在寫作考場作文時尤其必要。但在運用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分論點一定要圍繞中心論點展開,因為它們要服務于中心論點;二是分論點不能重復、交叉、包容,以免邏輯不清;三是分論點要力求句式相同,幾個分論點最好能夠構(gòu)成排比句式;四是分論點要把中心詞嵌入其中,以保證每一段都能緊扣主題;五是分論點要有序排列,如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由輕到重等。
一篇議論文,要在開頭部分直接地、旗幟鮮明地、簡明扼要地亮出中心論點,以總領(lǐng)全文,然后運用幾個(最好三個)分論點展開闡述,最后總括全文,收尾的時候一定要回顧一下題目、開頭、中心,這便可以成就合乎規(guī)范的佳作。
(作者單位:河南省方城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