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仁貴
中國的語言很豐富,語意深刻,寓意深長,表達力很強,潛意也很深。把詞語玩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也就夠得上一個文學家了。生活中如果不研究、不懂得潛臺詞,你簡直就無法生活,或吃虧跌跤而莫名其妙。
記得以前我們崇尚“公事公辦”這詞,不管是處理事務,接待賓客,研究問題,調解糾葛,權力往來,金錢利益,或是處罰干部,解決矛盾,只要能聽到彼此之間的一句話“公事公辦”,心里就踏實了。那就是硬邦邦的一個原則,辦事人定會根據這個原則,依據政策、法規(guī)條文、規(guī)章制度把事處理得公公正正,讓你心服口服。因而,單位與單位之間,人與人之間,也都喜歡“公事公辦”,該辦的,不用你說,就給你辦了;不該辦的,你再鬧再纏,也不會給你辦;該今天辦的,決不會拖到明天。因此,在“公事公辦”的氣氛中,人們形成了一種信公、喜公、崇公的心理定式,即便偶有什么事暫時沒辦成,只要辦事員或領導向他說一聲“你放心,我們一定會公事公辦的”,對他也是一種安慰。
不知啥時開始,這“公事公辦”多了一個潛臺詞,人們聽到“公事公辦”,不是放心,而是鬧心,不再崇尚,而是害怕,誰要是去辦什么事,事沒辦成,反聽到辦事員對他說:“咱們公事公辦。”那他算是尿定了,心里涼半截,那潛臺詞里的意思他是清楚的。
“公事公辦”的潛臺詞,無非就是斷交、警告、報復、威脅、設關卡、不友好,給點顏色瞧瞧。
現(xiàn)在生活之中,大凡有一點管著對方的,有一點制約著對方的,有一點可使對方離不開的,或是能曲線使對方就范的,都會成為“公事公辦”的資本。到你那里去了,你沒有招待好,給你來個“公事公辦”;你沒有請吃請喝,給你來個“公事公辦”;你沒有打點、送禮,給你來個“公事公辦”;你沒有燒香、進貢,給你來個“公事公辦”;你不小心得罪了那里邊的某位要員,給你來個“公事公辦”。“公事公辦”是怎么個辦法呢?一推二拖三踢四借口五研究六失蹤……該辦的事叫你辦不成,叫你跑斷腿、磨破嘴、耗盡神,連辦事的門都進不了。辦一個錢的事,叫你花兩個錢的代價,看你還辦不辦?你這邊等米下鍋干著急,他那邊撒米喂雞樂悠悠,有什么辦法呢?有多少有能耐的人都經不住這“公事公辦”的折騰。忍氣吞聲,忍辱偷生,咬著牙違著心去招待人、笑臉待人、送禮于人,屈于“公事公辦”,避免人家的“公事公辦”,躲開“公事公辦”。
實質上,現(xiàn)在的“公事公辦”成了公事吃辦,公事禮辦,公事舞辦,公事情辦,公事賄辦,公事色辦,公事拍辦,公事玩辦,只有這些東西都到位了,才能功到事成?,F(xiàn)在人對“公事公辦”很敏感,辦事中聽到“公事公辦”四個字,馬上意識到關系、關節(jié)、疏通、打通、金錢、禮物等等?,F(xiàn)在的“公事公辦”完全脫離了它的原意,被潛臺詞中的潛規(guī)則所代替,這是多么令人心寒??!
(摘自“百度閱讀” 圖/李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