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崔利軍
解讀日用陶瓷產品的貼花紙網印及裝飾工藝
文 崔利軍
粉彩顏料經過絲網印刷,在花紙承膜上再現圖像,然后轉貼于陶瓷器皿上面,經烤燒后呈現光亮色彩,這種工藝被稱為釉上粉彩貼花裝飾工藝。它是一種歷史悠久而又富有民族特色的陶瓷裝飾工藝,但絲印粉彩貼花裝飾陶瓷近幾年才興起。之前,陶瓷粉彩裝飾全靠手工繪制,將絲網印刷工藝引入粉彩陶瓷貼花裝飾以后,使其生產工藝由手工制作轉入全機械化生產,從而節(jié)省了大量勞力,而且由于應用分色加網制版,可制作精細的圖案花紋,粉彩貼花紙可由全絲印套色完成,也可以采用印刷與手工相結合的方法來完成。
陶瓷、玻璃器皿表面均由玻璃質材料構成,不經彩色裝飾也能使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青睞于美觀大方、賞心悅目的表面彩飾器皿。以前陶瓷裝飾多采用手繪橡皮戳印、腐蝕加彩及噴彩等方法,現在大多被絲網印刷取而代之。當然根據客戶的要求,某些陶瓷生產廠家仍保持手繪裝飾技藝。但手繪需由多人分工合作,經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一件完整的裝飾畫面,工藝繁雜效率較低。玻璃器皿多數不需彩色裝飾,有的則是以簡單素雅的朵花或專用標志進行彩飾。采用絲網印刷對陶瓷和玻璃進行表面彩飾的方法有直接網印法和網印印花紙轉印法,陶瓷用貼花紙的制版工藝、色料制備方法及印刷工藝基本相同。但印刷所用的色料及焙燒的溫度有差別,陶瓷貼花紙用的色料耐溫性能高,而玻璃貼花紙用的色料耐溫性能則低些。
陶瓷貼花紙絲網印刷是絲網印刷的一個分類,它的基本原理是經制版后,網版上的圖案部分是具有可滲透性的,非圖文部分是非滲透性,貼在網布上,印刷時刮刀使網版與紙張接觸,油墨立即通過圖文部分的網眼漏印在紙張上完成一個色次印刷。陶瓷貼花絲網印刷和其他種類的網印、彩色包裝印刷的疊色原理不同。一般彩色印刷是通過三原色的
疊印產生效果,而陶瓷貼花專用顏料是由金屬氧化物組成的油形粉末狀有機顏料,它具有印刷后無光澤、疊色不變色、經燒烤后變色的特性。所以,陶瓷貼花紙絲網印刷采用的是分階印刷法。一般來講,根據原稿要求需制作多塊甚至十多塊網印版,才能達到原稿要求。
陶瓷貼花是用粘貼法將花紙上的彩色圖案移至陶瓷坯體或釉面,亦稱移花,是現代陶瓷使用最廣泛的一種裝飾技法。分釉上貼花和釉下貼花等。釉上貼花有薄膜移花、清水貼花和膠水貼花等。釉下貼花有在貼花紙上只印出花紋輪廓線,移印后再進行人工填色的;也有一次性貼上線條色彩的,稱帶水貼花。貼花紙有紙質和塑料薄膜兩種,用紙質花紙需經過揭紙、洗滌等工序,后發(fā)明了薄膜花紙,便不需揭紙等工序并便于機械化、連續(xù)化操作。
陶瓷裝飾可采用坯泥著色、釉料著色、釉下著色和釉上著色幾種方法。坯泥著色劑是將色料混于壞料中燒制成型,因而要求這類著色劑對于制坯各工處理,不能發(fā)生任何反應;釉著色劑用于裝飾干坯、素燒坯或燒成后的白瓷,在其上施生釉再進行釉燒。要求在正常燒制溫度下不得和釉發(fā)生反應,同時不得流動或紋樣模糊;釉上著色劑用于裝飾釉燒后產品的表面裝飾,要求在相當低的燒制溫度(700-900℃)下能牢固地附著在釉面上,不能滲入釉中和流動。由于用途廣泛、方法簡單,絲網印刷在硅酸鹽工業(yè)的產品裝飾方面已占有重要地位。除方法簡單之外,絲網印刷的主要優(yōu)點在于著色控制精確,并能在各種外形和不規(guī)則表面的瓷坯上進行直接印刷。著墨厚度,對于許多顏色的亮度以及對于裝飾的抗機械與化學性能來說,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這個厚度主要取決于絲網織物的類型。絲網印刷模版包括框架、織物和模版膜??蚣苡糜谟谰霉潭ㄉ煺归_的織物,框架尺寸的穩(wěn)定性和框架支架的抗張強度是模版能否精確地印刷的主要因素,絲網是用于固定模板膜,以控制張力和油墨通道。絲網能否貼合在備印制件上,對于能否精確地印刷是起決定性作用的。
陶瓷器皿的表面裝飾已由傳統的手繪和噴彩改為簡單易行的絲網印刷貼花紙轉印。但陶瓷貼花紙的絲網印刷技術并不完全等同于普通網印。陶瓷貼花紙主要用于陶瓷器皿的圖案和色彩裝飾,可取代過去沿用的手繪和噴彩工藝;網印陶瓷貼花紙圖文分辨力可達40-50線/厘米;陶瓷貼花紙上的網印油墨圖案貼在陶瓷器皿上后,需在700-800℃或1100-1350℃高溫下燒制才能附著牢固,色彩隨陶瓷中發(fā)色劑的品種而定;陶瓷貼花紙是陶瓷裝飾圖案的載體,分為陶瓷釉上貼花紙和陶瓷釉下貼花紙?;堃蚪M成不同,略有區(qū)別;由于陶瓷油墨的遮蓋力強,透明度差,所以目前還不能運用三原色成色原理進行印刷,網點印刷方式采用非疊印的并排專用彩色墨網點印刷;用于釉上貼花紙印刷的油墨為高溫溶劑型油墨,釉下貼花紙印刷油墨為高溫水性油墨。
目前市場上流通的主要有日用瓷器、骨灰瓷器、玲瓏日用瓷器、釉下(中)彩日用瓷器、日用精陶器、普通陶瓷烹調器和精細陶瓷烹調器等。日用陶瓷按外觀缺陷的多少或幅度的大小分為優(yōu)等品、一等品、合格品等多個等級。按花面特色可分為釉上彩、釉中
彩、釉下彩和色釉瓷及一些未加彩的白瓷等。釉上彩陶瓷就是用釉上陶瓷顏料制成的花紙貼在釉面上或直接以顏料繪于產品表面,再經700-850℃烤燒而成的產品。因烤燒溫度沒有達到釉層的熔融溫度及采用非釉中彩陶瓷顏料,所以花面不能沉入釉中,只能緊貼于釉層表面。如果用手觸摸制品表面,在裝飾處有凸出感,肉眼觀察高低不平。釉中彩陶瓷彩燒溫度比釉上彩高,達到了制品釉料的熔融溫度,陶瓷顏料在釉料熔融時沉入釉中,冷卻后被釉層覆蓋。用手觸摸制品表面平滑如玻璃,基本無凹凸感。釉下彩陶瓷是我國一種傳統的裝飾方法,制品的全部彩飾都在瓷坯上進行,經施釉后高溫一次燒成,這種制品和釉中彩一樣,花面被釉層覆蓋,表面光亮、平整,用手觸摸制品表面平滑,有時在裝飾處有凹入感。色釉瓷則在陶瓷釉料中加入一種高溫色劑,使燒成后的制品釉面呈現出某種特定的顏色,如黃、藍、豆青等色。白瓷通常指未經任何彩飾的陶瓷,這種制品市場上銷量一般不大。
陶瓷釉上貼花紙按貼花工藝不同,可分為轉移貼花紙和轉移花膜貼花紙兩類。用貼花、手彩、網印等方法進行陶瓷裝飾時需使用一些有機黏合劑,這類黏合劑在彩燒初期應使其逐漸揮發(fā)或燃燒,且在熔劑初熔之前必須完全消除。根據貼花和上釉的先后順序及燒結方式不同,陶瓷貼花網印工藝分為陶瓷釉上貼花紙網印和陶瓷釉下貼花紙網印。網印陶瓷釉上貼花紙使用的是專用印墨,通常稱之為網印瓷墨。網印瓷墨是由發(fā)色劑(金屬氧化物)、連結料和助熔劑(低熔點硼、鉛玻璃體的混合物)等組成,經軋墨機反復軋研而制成的間接印料,它必須經過780-830℃的高溫烤燒,才能呈現出特定的色彩,并與陶瓷釉面緊密融合。
陶瓷釉上貼花是將陶瓷器皿先上釉,后貼花紙,再燒結,即將圖案用陶器色料網印在PVB(聚乙烯醇縮丁醛)薄膜面上,PVB薄膜在涂有過氯乙烯黏合劑(180g/ m2)的底紙上涂布2次PVB溶液(總厚度為0.01-0.011mm)得到的。使用時,首先將底紙與網印有圖案的PVB薄膜分離,然后將PVB薄膜浸醇后轉貼到陶瓷器皿的釉面,再經過780-830℃燒結,PVB薄膜碳化分解,彩色圖案附著于陶瓷器皿表面,完成陶瓷器皿的色彩轉移。
陶瓷釉上貼花紙印刷是陶瓷貼花紙印刷的主要方式,具有價格低廉,幅面相對較大,整體印刷效果較好等特點,因此在陶瓷貼花紙行業(yè)中得到廣泛應用。陶瓷貼花紙印刷,從早期的石印、凹印等,到后來的平印和網印,最后基本上都成為網印的一統天下。這主要是由于網印具有設備簡單、操作技術容易掌握、生產成本低、網版可重復使用、不受承印物大小和形狀的限制、墨層厚實(可達2-4μm,用網印的印花膜厚可達到5-10μm以上)、顏色鮮艷、再現性好、立體感強等諸多優(yōu)點,這是平印等其它印刷方式無法企及的。
陶瓷釉下貼花工藝是在陶瓷器皿胚胎上先貼花紙,再涂上一層透明瓷釉,在高溫下燒結成彩色陶瓷器皿。陶瓷釉下貼花紙網印即將圖案印刷在載花紙上,這種載花紙是用棉紙和180g/m2木漿紙暫時裱合在一起得到的,裱
合液一般用黏合劑和填充液按一定比例制成,裱合時一定要用專用裱合液。圖文的載體為棉紙,也稱皮紙,使用時,將載花紙轉貼在陶瓷胚胎上,揭去襯紙后,涂上一層透明瓷釉,使釉層覆蓋整個瓷胚,然后將瓷胚在1350℃以下燒結成彩色的陶瓷器皿。為改善貼花紙印刷載體的吸墨性能,可以采用移花膜印刷工藝。圖文直接印刷在糊精或其它種類的黏合層上,再在圖文上罩上一層丙烯酸類樹脂膜。吸墨性能的改善有利于細小網點油墨的結實、清晰,避免可以制出細小網點的模版而得不到細小網點的印品的現象。移花膜也有利于大面積的滿花裝飾和高級陳設瓷、藝術瓷等異形瓷的貼花操作,防止貼花時因平面花紙與曲面形體不相吻合所致花紙起皺刮不平而引起烤燒后爆花的缺陷,避免造成質量事故,保證了花紙高檔裝飾的意義。
網印技術用于陶瓷裝飾工藝,始于20世紀50年代。由于網印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以及網印不受承印物的性質和形狀限制,色層厚度可以根據需要而調節(jié)等特點,符合日用陶瓷裝飾工藝的需要,所以得到了比較廣泛的應用。網印陶瓷裝飾工藝可分為直接裝飾法、間接裝飾法和直間裝飾法(綜合裝飾法)三類。每類裝飾法,根據貼花和上釉先后順序及燒結方式、陶瓷顏料的呈色溫度、條件的不同,又可分為釉上、釉中(高溫快燒法)和釉下彩三種。上述各種裝飾法,無論是在方法上、工藝要求上、效果上,都有各自的特點和風格。這些方法所反映的效果表明,釉下效果最佳,釉中次之,釉上差。釉下、釉中裝飾由于陶瓷顏料呈色溫度高,條件復雜,可供裝飾工藝使用的品種太少,遠遠適應不了實際生產的需要而受到限制,其比例還不及釉上裝飾的10%,從而產品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品種上,都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
陶瓷坯體用原料主要有長石、石英、高嶺土等。瓷釉的原料包含堿性、酸性及中性3種成分。堿性成分為熔劑,如堿金屬、堿土金屬、氧化鋅及多數的著色氧化物或發(fā)色基團;中性成分為兩性氧化物,主體為氧化鋁,有時將氧化鐵和氧化錳等也列入此成分中;酸性成分中有代表性的氧化物為氧化硅、磷酸、氧化鋯等。超細粉碎工藝能改變陶瓷顏料的顆粒細度,提高油墨的漏印性能以及細小網點烤燒后的呈色鮮艷性。色彩鮮艷、裝飾性強的硒紅、鎘黃類陶瓷顏料,因發(fā)色性能差、顏料顆粒粗、印刷色層太薄、呈色灰暗無光,不適宜精細網點印刷。在顏料尚未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前,可采取這兩種顏色用粗網線掛網印刷,其它的顏色用細網線掛網印刷相結合的辦法來解決。根據國外經驗,同一個花面用兩種不同線數的網點復制仍可得到層次豐富、色彩還原好、立體感強和藝術逼真的效果。
陶瓷施釉的目的使坯體對液體和氣體具有不透過性;覆蓋坯體表面的疵點,起遮蓋作用;提高制品表面平滑性,以便于表面進行各種整飾,同時也可提高器皿的強度和美觀性;防止坯體沾污,施釉后,即使沾污也易于洗滌;與坯體發(fā)生作用,使釉料和坯胎成為整體。
釉上網印瓷墨的成分:連結料由溶解固體、溶解樹脂的有機溶劑組成;發(fā)色劑重金屬氧化物決定陶瓷燒成后的色相;助劑增
加色彩的亮度,使網印瓷墨經烤花彩燒后,與陶瓷釉面融合。常用助劑一般為鉛玻璃體、低熔點硼。網印瓷墨中的發(fā)色劑主要是金屬氧化物,它決定燒成后色彩的色相。發(fā)色劑的顆粒比普通彩印油墨顏料的顆粒粗,相對密度也較大,這對提高網印陶瓷釉上貼花紙的質量影響很大,特別是對網點版,否則會使細小的低成數網點很難再現。雖然網印瓷墨的細度指標規(guī)定其顆粒細度在15μm以下的不得少于92%,最大顆粒不得超過30μm,想要復制精細原稿還是比較困難的。制版時為避免圖文邊沿呈鋸齒形,要求按1:4的比例曬版,也就是說,使用100線網屏加網的底版,需用400目以上的絲網曬版。照相網屏線數越高,使用的絲網孔徑也就越小,能通過瓷墨的顆粒也就越少,導致低成數網點再現能力差,圖文發(fā)虛,邊沿發(fā)毛。因此,為了提高印品質量,要求瓷墨的顆粒越細越好。
網印瓷墨中的發(fā)色劑主要是金屬氧化物,它決定燒成后色彩的色相。發(fā)色劑的顆粒比普通彩印油墨顏料的顆粒粗,相對密度也較大,這對提高網印陶瓷釉上貼花紙的質量影響很大,特別是對網點版,否則會使細小的低成數網點很難再現。
釉下網印瓷墨的成分與釉上網印瓷墨相同,但連結料屬水溶性材料。采用黃色或其他染色尼龍絲網;普通陶瓷產品用270-320目/英寸絲網;花面用220-250目/英寸絲網,更容易產生浮雕效果;細小文字產品用340-400目/英寸絲網;彩色網點印刷的最低加網線與絲網目數的比例關系是:加網線數∶絲網目數=1∶3,但必須考慮陶瓷墨的顆粒粗細、過網性和不產生龜紋等綜合因素。彩色網點印刷中產生的龜紋現象可通過改變絲網目數、網線角度或繃網角度、網點類型及網點排列方式等方法消除或減少;網印釉上瓷墨所用網版應為耐溶劑性網版,用油性感光膠、水油兩性的感光膠或感光毛細膜片制版;網印釉下瓷墨用網版應為耐水性網版,用耐水性感光膠或水油兩性感光膠制版。網印陶瓷貼花紙時,網印環(huán)境溫度必須保持在22-26℃,相對濕度65%-70%為宜;網印釉下套色貼花紙時,應將紙張?zhí)崆胺湃刖W印場所,存放時間視環(huán)境溫濕度而定,一般為幾天,待尺寸穩(wěn)定后再印刷。
陶瓷滲花磚是20世紀90年代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產品,它集天然花崗巖的高強度、耐磨、耐腐蝕及天然大理石、彩釉磚的豐富裝飾效果于一體,其豐富鮮艷的色彩和精美的圖案主要是通過絲網印刷工藝實現的。間接陶瓷裝飾工藝分為陶瓷釉上貼花和陶瓷釉下貼花兩大工藝。間接法(印刷法)制作陶瓷貼花紙的方法:制作陶瓷貼花紙的印刷方法有3種,即手工雕刻銅凹版凹印陶瓷貼花紙,膠印大膜貼花紙和網印薄膜貼花紙。目前大多采用直接絲網印刷法,印刷圖案精細,生產效率高,其工藝流程大致如下:底版制作→絲網版制作→曬版→瓷釉制備→打樣→磚坯表面處理→絲網印刷。從上述工藝流程中我們可以看出,瓷磚絲網印刷與一般絲網印刷工藝的不同之處是瓷釉制備、磚坯處理等工序。在生產中如果工藝控制不當,對滲花磚的質量會產生較大影響。建筑陶瓷滲花磚絲網印刷工藝時應注意的一些問題如下。
在絲網印刷中,磚坯與絲網之間的間距直接影響到印
刷圖案的精度。隨著刮板的移動,絲網會發(fā)生一定的變形,印刷在磚坯上的圖案與絲網上的圖案也就不完全一樣,因此從理論上分析,磚坯與絲網間距越小,磚坯上圖案的精度越高。在建筑陶瓷滲花磚的實際生產控制中,間距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在絲網印刷過程中,當刮板刮過絲網后,要求絲網必須在滲花釉依附到網絲上以前離開磚坯表面,否則會由于滲花釉大量滲入坯體而造成圖像邊緣模糊。而且,如果絲網離開磚坯的速度太慢,隨著滲花釉中水分的揮發(fā),滲花釉容易黏附在絲網上,滲花釉顆粒不斷聚集,造成絲網網孔堵塞。磚坯與絲網的間距對絲網離開坯體表面的速度有直接影響。當間距很小時在刮板的移動過程中,絲網的變形量較小,其產生的向上張力也就減小,絲網離開磚坯表面的速度下降,如果滲花釉黏度較大,就可能依附到網絲上而使絲網無法離開磚坯表面,造成嚴重的印花缺陷。當然,絲網與磚坯的間距也不能過大。間距過大不僅使圖案的精度降低,而且對絲網材料的強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絲網離開磚坯表面的速度加快,滲花釉滲入到坯體的量相對減少,會使圖案淺而模糊。因此,絲網與磚坯間距是一個重要參數,應根據圖案精度要求和滲花釉的性能來綜合考慮。
在滲花釉的一系列性能指標中,黏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對印刷質量的影響較大,若黏度太大,首先是對印刷工藝不利,容易產生黏網、堵網和破壞坯體表面的現象;其次,當坯體表面釉料黏度較大時,離子擴散阻力增大,使釉漿停留在坯體表面而難以滲入內部,高溫燒結后圖像模糊且膚淺。造成黏度過小的原因可能有兩方面:一是助滲劑的加入量過多;二是滲花釉本身的濃度過低。如果是由于助滲劑加入量過多而造成的黏度過低,則著色離子在助滲劑的作用下會滲花過深,導致著色離子在坯體中的濃度降低,高溫燒結后顏色變淺、模糊。如果是滲花釉本身濃度過低,則釉漿中的水分增多(實際上水也是一種助滲劑),著色離子的濃度也隨之降低,高溫燒結后的圖像同樣模糊、淺淡。
與普通絲網印刷工藝不同的是,磚坯的性能對產品的色彩和圖案質量都有較大影響,在實際操作中坯體必須保持一定的濕度和溫度才能適應絲網印刷工藝的要求。磚坯的含水率對印刷質量的影響。磚坯的含水率主要是指其經過干燥工序進入絲網印刷工序時的水分含量,其含水率的高低對絲網印刷工序影響較大。當磚坯含水率過低時滲花釉通過絲網網孔時將很快被磚坯吸收,易造成釉料顆料的聚集、干結,使網孔堵塞,給印花造成困難。當磚坯含水率過高時,磚坯對滲花釉的吸收速度慢,若此時磚坯與絲網的間距又小,刮板刮過后,絲網可能無法在滲花釉依附到網絲上以前離開磚坯表面,即釉料易黏附到絲網上,造成網孔堵塞。因此在實際生產中一般要求磚坯的含水率控制在0.2%以下。
如果磚坯的溫度過高(高于70℃),在印刷過程中,滲花釉中的水分在遇到高溫坯體后會快速蒸發(fā),使?jié)B花釉的黏度變大,黏稠的釉料容易堵塞絲網網孔,造成印刷困難。另外,進入坯體的著色離子也會隨著滲花釉中水分的蒸發(fā)而發(fā)生遷移,著色離子從坯體內部大量集中到坯體表面,造成滲花不深、圖案模糊。但如果磚坯的溫度過低
(低于30℃),坯體中的毛細孔縮小,滲花釉滲入坯體的阻力相應增大,著色離子也就很難進入坯體內部,導致滲花釉在坯體表面橫向擴散,使產品圖案模糊,且顏色很淺。因此,為了提高印刷產品質量,應嚴格控制磚坯的溫度,一般控制在45-65℃為宜。滲花釉相當于普通絲網印刷工藝中的印刷油墨,它通常是用可溶性著色化合物加入固體調黏物、水和活性添加劑等配制成的一種具有一定黏度且又能穩(wěn)定存放(不分層、沉淀和變質)的流體狀物質。要求滲花釉必須具備以下性能:一是具有一定的黏度,在刮板運動時產生較高的阻力;二是有充分的流動性,能順利通過絲網網孔(即賓漢姆流體);三是達到一定的顆粒度,防止堵塞網孔。
絲網網孔大小的選擇一方面與產品圖案質量要求有關,另一方面與滲花釉的性能密切相關。為了獲得高質量的精致圖案,一般可選用高目數的絲網。對于黏度一定的滲花釉而言,如果絲網的網孔太密、太小,在印花時滲花釉就很難通過絲網網孔到達磚坯表面,即使能印到磚坯表面,也會因為滲花釉數量有限造成滲花效果差、圖案淺而模糊。如果絲網的網孔太大,透過絲網到達坯體表面的滲花釉量就多,容易在坯體表面向外擴散,同樣造成圖案模糊不清。在實際生產中,應根據滲花釉的黏度合理選擇絲網目數,對黏度較大的滲花釉,絲網網孔可適當大一些;而對于黏度較小的滲花釉,絲網網孔則應小一些。一般來說,絲網的目數可控制在60-120目/英寸。釉漿粒度對印刷質量有一定的影響,太細則表面張力增大,易出現釉層干燥開裂,燒結后產生縮釉、爛花等現象。釉漿粒度太粗,則會提高熔融溫度,影響著色離子滲入坯體的深度,影響色釉的發(fā)色能力,使圖案的色濃度降低;同時,粒度太粗的釉漿在絲網印刷時易出現糊版現象,還會加快網版的磨損,降低耐印力。在實際操作中,釉漿粒度的控制一般以絲網網孔開口尺寸大小的一半作為其顆粒大小的上限。
絲網的松緊對印刷工藝和印刷質量有一定的影響,若絲網繃得過緊,絲網離開坯體時的張力相對較大,離開坯體的速度較快,絲網與坯體接觸時間減少,滲花釉透過絲網印刷到坯體表面的量相對就少,此時要想得到清晰的圖案,必須減慢刮板的運行速度。若絲網繃得過松,絲網離開坯體時的張力相對較小,離開坯體的速度較慢,絲網與坯體的接觸時間延長,滲花釉透過絲網印刷到坯體表面的量相對就較多,容易造成產品圖案橫向擴散。
陶瓷釉上貼花紙印刷是陶瓷貼花紙印刷的主要方式,具有價格低廉、幅面相對較大、整體印刷效果較好等特點,因此在陶瓷貼花紙行業(yè)中得到廣泛應用。雖然絲網印刷在陶瓷滲花磚上的應用是一個比較新的課題,但近年來的發(fā)展速度很快。在實際生產中,要正確控制好絲網與瓷坯之間的間距;切實注意滲花釉性能和瓷坯性能的改變對印刷質量的影響。在工藝操作上要有針對性地做出調整,根據具體產品的要求和滲花釉的性能選擇絲網的網目數,合理調節(jié)絲網松緊程度,只有這樣才能得到高質量的印刷圖案。
[1]郝曉秀,張越.陶瓷貼花紙及其印刷技術.造紙科學與技術 2012年第5期 45-47頁.
[2]南靜生.陶瓷貼花紙網版印刷.網印工業(yè)2008年第9期 21-23頁.
[3]梁偉標.網版印刷機在陶瓷貼花紙印刷中的應用.網印工業(yè)2008年第7期 32-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