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記者 訚洪
辛亥首義之城武漢
——《建國方略》藍圖今成現實
《小康》記者 訚洪
孫中山對武漢有著特別的感情,在其所著的《建國方略》 中對武漢做了充分的展望,他提出武漢是“中國本部鐵路系統(tǒng)之中心,中國最重要之商業(yè)中心,擬將武漢‘首義之區(qū),變成模范之市’”。
“武漢三鎮(zhèn)一共有幾座孫中山銅像?”“一百多年前,孫中山曾預言‘大武漢不一樣’,有哪些都變成了現實?”10月24日,武漢中山艦博物館在武昌舉辦《孫中山與武漢》圖冊首發(fā)式,中山艦博物館工作人員還舉辦了一場有趣的“孫中山與武漢”專題知識講堂,讓社區(qū)近百名聽眾獲益良多。
中山艦博物館館長王瑞華告訴記者:“今年是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我們希望以這樣一種科普的方式,讓更多民眾了解孫中山,了解他與武漢的淵源?!?/p>
在武漢, 孫中山先生銅像分別矗立在漢口和武昌最繁華的鬧市區(qū)已達85年之久,頗具歷史意義。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已成為武漢人心中的城市地標和不朽豐碑。連日來,數以萬計的社會各界人士、外賓、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以及青少年來到這里參觀。
事實上,孫中山與武漢有著不解之緣。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打響了辛亥革命第一槍,從而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點深入人心,以辛亥革命為新的起點,反帝反封建斗爭更加深入、大規(guī)模地開展起來。孫中山曾多次踏上武漢的土地,并在其《建國方略》中提出要在武漢建長江大橋、過江隧道,要融三鎮(zhèn)為一市,把武漢建成國際大都市。
10月28日傍晚6時許,武漢市漢口中山大道萬達廣場,熙熙攘攘,人來人往,摩肩接踵,喧鬧的叫賣聲,好不熱鬧。
但凡生活在漢口的人,沒有不知道中山大道的。據史料記載,清光緒三十三年(即1907年),湖廣總督張之洞為了擴大市區(qū),便利交通,決定拆除漢口城墻,在城基上修筑了一條馬路,名為后城馬路。1927年將后城馬路改名為中山馬路。1946年,抗戰(zhàn)勝利后漢口市政府將延長了的中山馬路命名為中山大道。從此,中山大道這一路名沿用至今。
無獨有偶,1927年至1929年間,長江以北也誕生了一條中山路,有著上千年歷史的武昌古城被拆除,1936年,沿著武昌古城墻基和護城河,修建了這條以紀念孫中山的環(huán)城馬路。中山路像一個巨人,把辛亥革命舊址所屬的起義門、楚望臺、武昌都督府等,全部攬在其臂膀之下。
同樣,在距兩條中山路的不遠處,也矗立著兩座頗具歷史意義的孫中山先生銅像。1931年8月,武昌首義廣場的銅像建成,孫中山身著長袍馬褂,莊嚴肅立。1933年4月,漢口六渡橋,漢口孫中山銅像峻工,孫中山先生身著中山服,目視前方。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已成為武漢人心中的城市地標和
不朽豐碑。
孫中山到底來過幾次武漢?有的說三次,也有的說只有一次。武漢社科院原副院長、近代史專家皮明庥表示:“確切地說,孫中山至少有兩次到過武漢?!?/p>
一次,是孫中山在回憶錄中寫道:“1894年,到京津,南歸漢口?!绷硪淮危?912年4月,孫中山在南京辭掉臨時大總統(tǒng)職務后,到武漢三鎮(zhèn)進行為期5天的訪問,先后訪問武昌都督府、登臨黃鶴樓遺址、會見首義志士、視察漢口和漢陽戰(zhàn)地等。當時,武昌城旌旗飄揚,萬人空巷,民眾爭睹領袖風采。
武漢辛亥革命紀念館內的有關展品。
孫中山對武漢有著特別的感情,在其所著的《建國方略》 中對武漢做了充分的展望,其準確度令人稱奇。他提出“所以為武漢將來立計劃,必須定一規(guī)模,盡管武昌、漢陽、漢口三鎮(zhèn)還未在行政區(qū)劃上統(tǒng)一,但從國家全局出發(fā),將三鎮(zhèn)聯成一體,漢口為商業(yè)區(qū),漢陽為工業(yè)區(qū),武昌為政治文化區(qū),整個城市發(fā)展必須定一規(guī)模,略如紐約、倫敦之大……若以之建設,亦是理想上之城市?!?/p>
孫中山還主張武漢應建成中國鐵路系統(tǒng)之中心、中國內地之“頂水點”,同時是中國中西部經濟貿易中心,將首義之區(qū),變成模范之市。
《建國方略》提出,全國10萬英里之鐵路,武漢為中央鐵路系統(tǒng),包括有南京漢口線、西安漢口線、北方港漢口線、黃河港漢口線、芝罘漢口線、海州漢口線、新洋港漢口線。漢口是中國內地“與世界交通唯一之港”。提出要修建長江、漢江大橋或鑿通江底隧道,“聯絡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市”。武漢工業(yè)前景廣闊,漢陽已有中國之最大鐵廠,而漢口亦有多數新式工業(yè),武昌則有大紗廠,應是“中國最重要之商業(yè)中心”,“中國中部、西部之貿易中心”。
此外,孫中山最早提出“三峽建壩”理想。在《建國方略》中設計中國未來的發(fā)展規(guī)劃時提出了興建三峽工程的設想并為武漢精心規(guī)劃了建設藍圖。近代史研究專家尚明軒說,當時連中山先生自己也被這個宏偉的夢想感動了。他寫道:“其所以益人民者何等巨大,而其鼓舞商業(yè)何等有力耶!”
武漢市檔案館副研究館員宋曉丹介紹,在1927年中山大道南洋大樓武漢國民政府所在地,發(fā)生了一件直接開啟武漢現代化進程的里程碑事件,那就是:三鎮(zhèn)合一,武漢建市。這個把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三鎮(zhèn)合一的藍圖變?yōu)楝F實的,正是孫中山長子孫科。
武漢建市走在全國前列,在此之前,僅有廣州、青島建市。而它之后,才有上海、南京、北京、天津等。
今天,漢口龍王廟已成為江城最亮麗的治水景觀。經過近幾十年的建設,武漢三鎮(zhèn)飛架長江、漢江兩岸的橋梁、隧道目前已超過了20座。隨著“萬里長江第一隧”武漢長江公路隧道的建成通車,武漢過江交通已迎來“江上通橋、江中行船、江底穿隧”的“三維”時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和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中部中心城市武漢已步入大發(fā)展大建設的新時期,已全面超越了孫中山當年的建設構想。
編輯/麥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