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齊云
摘 要:隨著當前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推進,提高了七年級歷史與社會學科的地理學專業(yè)性要求。從近年的臺州市中考試題中反映出,地理圖像所占的比重大大提高。從地理圖像之一的等高線地形圖的教學入手,談談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的一些方法,和大家
探討。
關鍵詞:等高線地形圖;教學;思考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浙江省采用的新人教版歷史與社會七年級教科書也經(jīng)過專家不斷的改進,不斷完善,尤其是書中采用的地理圖片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專業(yè)化,凸顯出這門學科強烈的信號。近幾年的中考說明有關歷史與社會的考點都有關于地理圖像考查的考點,如2013年和2014年的《能夠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2015年和2016年的《認識地圖三要素,知道地圖的基本種類,學會從地圖中獲取所需要的信息》。這些都對師生在教授和學習這門學科時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是,在實際的學教過程中,學生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學習地圖特別困難。部分非地理專業(yè)出身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反映教地理圖片,有時候自己也不甚理解,無法很有效地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從地圖中獲取有效信息的技巧,尤其是比較抽象的等值線地圖。本人結(jié)合自己從教十多年來的一些體驗、探索,尤其是從去年開始參加了市級課題《初中生從地理圖像中獲取地理信息的教學方式研究》的研究工作后,特別在等值線地圖的教學中不斷思考、反復嘗試,再結(jié)合前人的研究,以等高線地形圖為例來談談自己的幾點想法。
歷史與社會七上第一單元中涉及的圖1—32等高線地形圖,雖然只有一張圖,但是教學要求和中考要求是挺高,每年的期末考試和中考都會有相應的試題來檢測,所以老師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一、在等高線地形圖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
在圖1-32等高線地形圖(見上圖)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由于學生以前除在小學數(shù)學中學習過垂直概念外沒有任何基礎,難在學生缺乏空間、立體的概念,再加上學生尤其是城市里的學生課余時間多忙于各種形式的培訓班、興趣班等,很少有機會參加野外登山等活動,因此缺乏野外實地觀察的經(jīng)驗,很難在腦子中形成野外山谷、山脊、鞍部地形地貌概念。要讓學生理解用等高線的形式表示地形的起伏即將立體的地形地貌轉(zhuǎn)化為平面的地理圖像,還要學會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要做到看圖識地形,圖在眼里,胸中有“圖”,這對初一學生而言的確很難。
二、對等高線地形圖教學中幾種方法的思考
為了讓學生能較好地掌握等高線地形圖,我經(jīng)過多次不同方法的教學嘗試,現(xiàn)將個人覺得比較實用的想法與同仁們分享,本人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借助多媒體設備輔助課堂教學,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功能,展示出等高線地形圖的繪制過程,幫助學生把抽象的等高線地圖變成具體的一個呈現(xiàn)過程由抽象思維過渡到具象思維,突破空間想象的問題。如下圖,動畫緩慢演示每一條等高線的由來。能直觀感知等高線的繪制原理,以利于理解和接受新知識。
二是利用素描圖和各類地形圖對比,引導析圖、對比、總結(jié),從而掌握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判讀山體的不同部位。歸納如下:
老師進一步講解說明:1.高地(山峰):等高線中間高四周低呈封閉曲線處。2.盆地:等高線為閉合曲線,四周高,中間低。3.山脊: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的地方。4.山谷:等高線向海拔高處突出的地方。5.鞍部:兩個相鄰山頂之間呈馬鞍形的部位。6.峭壁/陡崖:等高線重疊處。通過學生看圖,老師講解,再進一步讓學生在書本上把這些表示不同部位的等高線草圖畫一畫。
最后讓學生左手握拳,模擬山體的不同部位,并用圓珠筆在手上作圖,標出山頂、山谷、山脊、鞍部、陡坡、緩坡等部位,如下圖。
握住拳頭就是立體的地形,把手伸開就是平面的等高線圖。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坡、緩坡等都能一目了然。這樣的方法學生興趣很高,效果比較理想,而且隨時能用。
三是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在玩中學,所謂“苦學不如好學,好學不如樂學?!本唧w做法是利用身邊的常見物品用模擬類比的方法以及讓學生通過合作繪制地圖增加體驗。如用不同面額的硬幣疊成如下所示,模擬地形。再繪制垂直投射圖來模擬出不同海拔的高度,如下圖:
還可以讓學生課余分組合作,通過捏橡皮泥制作不同的地形地貌,先從最簡單的山地開始,先學習等高線的繪制方法。學生有把模型切片下來描的,有在模型上畫線再落到紙上的。然后,重點制作鞍部、山脊、山谷,最后做陡崖。每一個模型制作出來,就請學生畫它的等高線圖。再利用課余時間由老師來檢查學生的等高線圖和他們的模型是否吻合。這個小活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很高,同學之間還可以進行合作完成:有人捏造,有人捉刀,也有兩三人拼湊組合;有人畫線,有人指點,也有人一邊默默觀察;迷惑與思考同在,討論與笑聲迭起。通過這個有趣的活動,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了理解力,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學習的態(tài)度,效果比較理想。
總之,等高線地形圖的教學探索之路不會終止,還會在不斷的嘗試中改進,不斷摸索出適合七年級學生的一些有效方法,本人的一些思考在和各位分享的同時,希望能得到同仁的多多指教,大家一起為本學科的教學工作添磚加瓦、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陳惠敏.GIS在中學地理等值線教學應用的有效性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4.
[2]陳平英,陸建設.雕琢山地橫型 推敲等高線地形圖[J].地球教學,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