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水 木 上官濤 邵猷芬 于龍廣 文/圖
港邊村的筑夢人——記江西省外國專家局駐橫峰縣港邊村第一書記翁賢杰
□ 本刊記者水木上官濤邵猷芬于龍廣文/圖
江西省外國專家局駐橫峰縣港邊鄉(xiāng)港邊村定點幫扶工作隊隊長、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翁賢杰
港邊村地處江西省上饒市橫峰縣東南,是江西省“十三五”規(guī)劃貧困村,上饒市市級生態(tài)村。在這個風景如畫的秀美小山村,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著幾畝薄田種點水稻、紅薯,過著自給自足的簡單日子。但2015年8月,隨著一位皮膚白皙、戴著黑框眼鏡的“清華碩士”的到來,一切的一切都改變了,他引領全村人筑起了致富夢,并在逐夢的路上越走越遠。他就是江西省外國專家局駐橫峰縣港邊鄉(xiāng)港邊村定點幫扶工作隊隊長、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翁賢杰。
2015年8月28日,對港邊村鄉(xiāng)親們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按謇飦砹耸±锏念I導掛點,還是清華大學研究生呢”,當一臉書生氣的翁賢杰來到這個小山村時,著實引起了不小轟動。“他是來鍍金的,過兩天就走了?!薄翱刹皇?,上面的領導大都這樣?!泵鎸Ω鞣N猜測,翁賢杰不予理會。他暗下決心,要用心去聆聽每一位鄉(xiāng)親的內心聲音,要用腳去丈量這里的每一寸貧瘠的土地。翁賢杰拉開了駐村幫扶工作的序幕。
港邊村紅薯新品種育苗基地
在翁賢杰9月14日微信朋友圈中,詳細記錄了他作為駐村干部辛苦忙碌、馬不停蹄的一天:早上8:30開鄉(xiāng)村干部會,聽任務,做對照;11:00—12:30開村兩委會議,商討扶貧對策;下午14:30處理鄰里糾紛;15:30接待縣局領導調研;16:30實地謀劃新農村建設;18:30參與征地調解;20:30匯報新農村建設思路;21:30研討精準扶貧方案;22:30散會,“海景房”睡覺。
每月22個工作日在港邊村,“不是在港邊村,就是在為港邊村奔波的路上”。他用整整3個月的時間,走遍了這個有著近5000人口(其中:貧困戶226戶、826人),24個村民小組,10平方公里的大村。
經過走訪調研,翁賢杰很快把住了港邊村致貧的脈搏,主要是:黨員老齡化嚴重,產業(yè)缺乏龍頭,基礎設施薄弱,貧困戶人口多,貧困程度深。發(fā)現了癥結以后,翁賢杰和村兩委立即制定了港邊村2015—2017年脫貧攻堅規(guī)劃,在抓好黨建和基礎建設的同時,結合村里水田少旱地多、村民經營品種單一的實際,突出產業(yè)發(fā)展“一白一紅”的兩個方向:一是發(fā)展見效快、效益高的白蓮種植;二是因地制宜發(fā)展港邊紅薯種植傳統產業(yè)。沉下心來,用心謀劃的翁賢杰此刻卯足了勁,引領港邊村的村民們構筑起了致富夢。
翁賢杰明白,光有夢想遠遠不夠,要讓夢想照進現實,必須俯下身,使盡渾身解數踏踏實實地干。翁賢杰在帶領村民逐夢的征程上,穩(wěn)穩(wěn)當當地邁開了“三部曲”。
一是啟發(fā)思維,改變觀念。在調研中,翁賢杰發(fā)現,很多村民脫貧愿望強烈,但囿于傳統,思維僵化保守,如何開拓村民們的視野,打破固有的思維定勢顯得尤為重要。翁賢杰決定帶鄉(xiāng)親們“走出去”,他帶領村民們親赴廣昌縣考察白蓮種植,到中國農科院甘薯研究所考察紅薯新品種,這使村民們腦洞大開,對白蓮、紅薯這些平常物件刮目相看,原來它們還具有保健美容等多種功效,在國際市場上前景大好,這使村民們喜不勝收。
二是乘熱打鐵,學習技術。看到村民們熱情高漲,翁賢杰一鼓作氣請來了專家,舉辦了白蓮種植加工技術培訓班,并請專家到田間地頭親授秘籍,村民們很快掌握了白蓮種植技術。
三是嘗到甜頭,樹立信心。早在今年年初,翁賢杰就動員村支書用他的合作社帶頭搞產業(yè),再通過“合作社+黨員干部+貧困戶”的模式,把干部攜資打造的蓮田、薯地分給貧困戶,貧困戶們不用出資,只需田間管理,就可以獲得所分區(qū)域的全部收益。參與的貧困家庭戶均將增收8000-10000元,加上基地務工收入1萬多元,部分貧困戶光靠在村產業(yè)就可以實現年收入2萬多元。這使初嘗甜頭的貧困戶們興奮不已。
當記者一行來到產業(yè)基地時,200畝蓮田里的荷花已經盛開,一派嬌艷欲滴景象,個大飽滿、清甜清香清心的蓮蓬已進入盛產期,賞蓮、采蓮、買蓮的人紛至沓來,“25元10個,50元20個以此類推,包郵哦!”隨著翁賢杰在微信上的一聲聲吆喝聲,村民們個個笑逐顏開。這項見效快、收益好的白色產業(yè),有力地打造了村民們致富必勝的信心!
如何讓鄉(xiāng)親們在致富路上走得更長更遠更穩(wěn)?這是翁賢杰著力思考的問題。經慎重考慮,翁賢杰決定在港邊村的傳統產業(yè)——紅薯上大做文章。港邊村有著悠久的紅薯種植傳統和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年產鮮紅薯量在500萬斤以上,是遠近聞名的“淀粉之村”,但由于農戶們經營分散,紅薯的附加值很低,每畝紅薯的產值只有1500元左右,基本上屬于勞動力“儲蓄”,無利潤可言。針對這一情況,結合紅薯的保健功效和廣闊市場,翁賢杰決定帶領貧困戶把紅薯產業(yè)做大做精做強,闖出一條致富路。打定主意后,翁賢杰通過國家外專局聯系了中國農科院甘薯研究所,引進優(yōu)質紅薯品種7個,示范種植面積100畝,結合“無公害”、純天然、保健養(yǎng)生等理念,發(fā)揮省外專局在省級“一村一品”示范產業(yè)方面的政策及資金優(yōu)勢,集中打造高端鮮食紅薯及其制品,預計每畝紅薯產值在1萬元以上。
如今,“心如”、“心意”、“心香”、“心濃”等紅薯新產品已紛紛進入成熟期,這些外形優(yōu)美、口感甜糯的紅薯必將使港邊村村民們的致富夢越來越清晰!
談及紅薯產業(yè)進一步發(fā)展的打算,翁賢杰說:“我們要爭取通過有機論證,申請一個注冊商標……我們還要引進機器設備,機械化操作,對紅薯進行深加工……要樹立‘質量是最大競爭力’的意識,創(chuàng)新建立可追溯體系,消費者只要通過手機客戶端掃描紅薯外包裝的二維碼,就可以從網頁客戶端清楚地了解到紅薯生長及加工的全過程……”。
“傳承400年紅薯記憶,做真正的健康有機食品。帶動港邊人民脫貧致富,讓港邊紅薯成為世界的紅薯,著力打造中國有機紅薯第一村!”談及紅薯產業(yè)發(fā)展的目標,翁賢杰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地說。
當記者一行來到紅薯產業(yè)基地時,正是正午時分,翁賢杰迅速蹲下身,用他修長的手指輕輕地拂開莖葉,慢慢地從泥土中扒開一個紅薯,忘情地大叫起來:“這顆好大??!”……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港邊村郁郁蔥蔥的紅薯產業(yè)基地
港邊村白蓮產業(yè)基地
看著遠處“港邊鄉(xiāng)精準扶貧紅薯白蓮產業(yè)基地”幾個紅色大字,在熾熱的陽光下不斷閃動,記者心頭熱了起來。在翁賢杰的精心構筑、傾力幫扶下,這“一白一紅”產業(yè)正使港邊村鄉(xiāng)親們的致富夢照進了現實。
談及自己的成長經歷,翁賢杰深情地說:“我是地道的農家子弟,母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父親常年在外謀生,跟著年邁的爺爺奶奶長大,得到鄉(xiāng)親們的很多恩惠,我一直想用自己的綿薄之力來回報生我養(yǎng)我的鄉(xiāng)村?!睂︵l(xiāng)村一草一木的深沉的愛、厚重的情成為他一切工作的起點。
童年的艱難困苦、孤單寂寥是他終生難忘的記憶。為關愛村里貧困留守兒童,推動紅薯深加工“一村一品”精準扶貧產業(yè)和鄉(xiāng)村旅游業(yè)發(fā)展,翁賢杰策劃發(fā)起了“薯不完的愛”大型親子愛心活動暨首屆港邊紅薯旅游文化節(jié)。2015年11月14日,該活動在港邊村成功舉行,征集了103個貧困留守兒童的微心愿,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共500余人參加,累計獲得捐款捐物3萬余元,省、市、縣各級領導和愛心人士紛紛認領微心愿。活動還受到了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網絡點擊量達數十萬次,刮起了一陣港邊“小風暴”。
“扶貧先扶智”,“知識改變命運”,當翁賢杰了解到港邊中學的貧困留守兒童缺少課外書后,翁賢杰積極對接企業(yè)和社會力量,發(fā)起成立了“港邊中學心燈讀書室”,計劃募捐圖書10000冊,目前已有3000余冊……
看著孩子們一張張燦爛的笑臉,翁賢杰心中無限慰藉。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此時此刻,記者眼前交錯出現的是:翁賢杰的那張依舊斯文卻黝黑的臉龐,辦公室的那臺老舊的電腦,臥室里的那張簡易硬板床和那雙滿是泥漿的高筒雨靴……還有產業(yè)基地里驕陽下那一朵朵風姿搖曳的荷花及一片片郁郁蔥蔥的紅薯,而貼在簡陋、狹窄、局促辦公室墻上的“行勝于言”幾個大字成了最有力的注角。
傾心、傾力、傾情,駐村一年的時間,翁賢杰為港邊村的鄉(xiāng)親們構筑了一個越來越清晰的致富夢?!拔覍⒉回摫娡瑤ьI大家脫貧致富,在奔小康的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翁賢杰正以他的一言一行實踐著他當初踏上港邊村這塊熱土時的錚錚誓言。
愿不忘初心,朝著夢想繼續(xù)前行!
■責任編輯:劉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