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高宇,土家族,1966年出生于湘西。系中國當代頗有影響的青年大寫意花鳥畫家、文藝評論家、作家。2006年被《中國畫市場白皮書·中國畫市場年度研究報告》評選為“中國畫最受尊敬的100名當代畫家”之一。2010年獲選文化部年度人物。2012年獲新華網(wǎng)“年度最受藏界關注獎”。先后擔任中國美術出版總社《人民美術》副主編、《中國畫收藏文獻》主編、《國畫研究》雜志學術顧問,并參與國家重點藝術科研課題《當代中國畫品》及湖南省高等美術教材的編撰工作。名錄入編國家民族《土家族簡史》(該書只介紹土家族代表性畫家共兩位,即黃永玉和蘇高宇)。畫余寫作,《花城》《美文》《散文選刊》《芙蓉》等文學大刊均刊登其散文專題,風格卓異。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有散文集《恍惚》 。
荷痛
《墨荷》題識:素蔿慣遭別艷欺,秋風挾雨亂愁多。
多數(shù)時候,有了要抹一張荷花的沖動了,我心里就會浮現(xiàn)一個朋友的影子。我不能替她說她就是一支出污泥而不染的凈白的荷花,但是她掩藏不住的善良,確如花的影子,曾亭亭地映在了朋友間顧盼的目光里。結果卻是:善良的朋友記住了她的善良,并且讓她盛了滿懷的善良的快慰;而狠毒的朋友,也記住了她的善良,卻如同小偷行竊前的踩點,看準機會就下狠心撬開了她不提防的門,洗劫一空……
我現(xiàn)在還記得她向我辭行時的那個眼神,嘴里喃喃著一句中國偉人的話:人的因素第一。我知道她是被人逼出集體的家門,再依依國門的,于是覺得人性的無道令你大痛無淚!
前些年,得知有我們共同的朋友要過去看她了,我就捎了這張畫去。意思很明朗:正開得端莊、大方的花就應該是她,而鼓勁抽著的花骨朵兒是跟她一般聰慧的女兒,頭頂?shù)哪前肜~,就該是異國的天了。我是希望她在另外一片藍天下還能見到這喜愛的荷花,而記憶里已經(jīng)沒有了故國的污泥。
問道于荷
人間事,總在因循著一個定數(shù),如四季的巡回,晝夜的替更,循環(huán)連續(xù),周而復始。非以人殊,不因事異,概莫例外。
就拿這幅荷花來說吧,開放了的,雖然有過了她美麗的喜悅,卻不曾一瞬,接下來就是要隱忍枯敗與凋零的傷痛了,于是她就萎縮在密葉里,無意見人,做白頭的宮女;而這只茁實的骨朵,對于明天,竟又懷抱起不盡的憧憬,做振拔狀,一個勁地往上躥,以期那一現(xiàn)的到來。其實,骨朵與花,盡管是各自支在自家的枝頭,卻是在不定的時間里因果著同一的命數(shù)了。
我就想,與此同時,世間一定有許多的人事原是與這荷花的榮枯對應著的。得失,愛恨,悲歡,哀樂,陰晴圓缺,盈虛消長,必起于一字,復止于一字,而又萬般無奈。
不禁問荷:
這是為何呀?
荷不語。唯將盛于雨蓋的露珠輕輕地滑落一滴,瑩然如淚。
八大如蓮
八大之所以好,屢屢感動了我們,是因為八大在畫畫的時候,他將他的身世、際遇以及作畫瞬間的真實的情感都凝注筆端了,孤憤、憂傷、懷戀或者向往——我想多半一定是懷抱向往的。向往著一種圣潔如蓮的美好,一種沒有塵滓的清明之境,目寄心期,所以他的筆下,就現(xiàn)出了一片日光月影的澄澈,以玉的品質,蕩滌凡心。
但是又不得不承認,我們真正是不懂得八大的,走不進他的靈魂。這就像我們常常沉浸在蓮花開放的喜悅里,卻看不見她孕育在污泥中的真實的苦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