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國
(三門峽職業(yè)技術學院 食品園林學院,河南 三門峽 472000)
技術與應用
芍藥ITS片段重組質(zhì)粒的構建及篩選
◎王小國
(三門峽職業(yè)技術學院 食品園林學院,河南 三門峽 472000)
目的:重組質(zhì)粒構建、轉(zhuǎn)化和α-互補篩選是基因工程的中心環(huán)節(jié),為了對純化回收后的芍藥ITS片段進行重組質(zhì)粒構建和篩選。方法:通過芍藥純化回收后的ITS片段,進行了重組質(zhì)粒構建、連接和α-互補篩選,結果ITS片段和PMD18-T Vector比例為0.5∶1時較為適中,轉(zhuǎn)化效率較高,培養(yǎng)時間以12h為宜,當培養(yǎng)時間過長時,易長出衛(wèi)星菌落。結論:構建了芍藥ITS片段重組質(zhì)粒,為下一步利用ITS序列對芍藥進行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奠定基礎。
芍藥;ITS;重組質(zhì)粒;構建;篩選
重組質(zhì)粒構建、轉(zhuǎn)化和α-互補篩選是基因工程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在功能基因的分離、克隆和表達中有著廣泛地應用[1-3]。其基本原理是在體外將目的基因通過DNA連接酶連接到質(zhì)粒載體上,轉(zhuǎn)化到氯化鈣處理后的大腸桿菌E.coli感受態(tài)細胞(competent cell)中,并利用質(zhì)粒載體上含有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的調(diào)控序列,使重組體在異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的誘導下,β-半乳糖苷酶將底物半乳糖苷(X-Gal)水解,形成藍色菌落,而有外源DNA片段重組質(zhì)粒的細菌則形成白色菌落的過程。
芍藥(Paeonia lactiflora)為芍藥科芍藥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有較高的觀賞和藥用價值[4,5],但品種變異豐富,表型性狀多樣[6],給芍藥的準確分類和親緣關系的鑒定帶來一定困難,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是位于核基因組中的一段內(nèi)轉(zhuǎn)錄間隔區(qū)[7],即使在相近的種群中也有著高度的變異,因此常用于植物的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在辨明同屬物種的關系中扮演重要的作用[8]。
目前,已有很多對植物ITS片段序列分析的報道。例如:李喜鳳對不同種群蒲公英內(nèi)轉(zhuǎn)錄間隔區(qū)(ITS)序列及其親緣關系進行了分析[9],劉建全等[10]利用ITS探討了青藏高原特有植物華福花屬的親緣關系,序列比較和分支分析表明,華?;▽倥c五福花屬近緣,為華福花屬植物的親緣關系研究提供了參考資料。本研究通過純化回收后的芍藥ITS片段,進行重組質(zhì)粒構建、連接和α-互補篩選,為下一步利用ITS序列對芍藥進行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奠定基礎。
試驗材料:三門峽牡丹苑采集的芍藥當年生嫩葉。
主要試劑有:PMD18-T Vector、T4連接酶和E.coli感受態(tài),LB培養(yǎng)基,X-Gal、IPTG和Amp(均為市售)等。所需儀器主要有:超低溫冰箱(美國Thermo公司),低溫冰箱,恒溫水浴鍋,恒溫搖床,高速離心機,超凈工作臺(吳江市凈化設備總廠),微量移液器(Eppendorf)等。
3.1 芍藥DNA的提取
(1)稱取芍藥嫩葉100mg,加入液氮研磨,將粉末迅速轉(zhuǎn)移至2ml離心管中,加入700μl預熱的緩沖液GP1;(2)顛倒混勻,將離心管放置在預熱65℃的恒溫水浴鍋中水浴30min,水浴過程中每隔5min混勻;(3)30min后加入700μl氯仿充分混勻,12000rpm離心10min;(4)小心將上層水相轉(zhuǎn)移至新的EP管中,加入800μlGP2充分混勻;(5)將液體轉(zhuǎn)移至吸附柱中,12000rpm離心2min,棄掉廢液;(6)用移液槍吸取500μl緩沖液GD,加入到吸附柱中,12000rpm離心2min,倒掉廢液,將吸附柱重新放回到收集管中;(7)用移液槍吸取600μl漂洗液PW,加入吸附柱中,12000rpm離心2min;(8)將廢液倒掉,吸附柱重新放入收集管中,重復清洗步驟,倒掉廢液;(8)離心5min;(9)將吸附柱置于室溫下10分鐘左右,以徹底晾干吸附柱中殘留的漂洗液;(10)將晾干后的吸附柱放入一個新EP管中,100μl ddH2O溶解后離心10min,將溶液收集到離心管中。
3.2 芍藥ITS片段的擴增
PCR反應體系為 10μL,10×buffer1μL,dNTP0.8μL,Taq酶 0.05μL,Primer各 0.5μL,DNA模板0.3μL,ddH2O6.85μL。擴增程序為:95℃預變性5min,94℃變性30s,50℃退火30s,72℃延伸1.5min,進行20個循環(huán)反應后,72℃延伸10min。
3.3 芍藥ITS片段的回收
將擴增出的芍藥ITS序列的PCR產(chǎn)物,進行瓊脂糖凝膠回收,具體操作步驟如表1所示:
表1 芍藥ITS片段的回收
3.4 芍藥ITS片段的體外連接
在EP管中進行芍藥ITS片段的體外連接,反應液總體積10μl,其組成如表2:反應液于16℃反應30分鐘后,4℃連接過夜。
3.5 感受態(tài)細胞的制備
新鮮的細胞是制備感受態(tài)細胞和進行成功轉(zhuǎn)化的關鍵。首先,從37℃培養(yǎng)16-20h的平板上挑取單菌落,轉(zhuǎn)移至含有100mlLB液體培養(yǎng)基的三角瓶中,37℃振蕩培養(yǎng)3h(180r/min)。然后將細菌轉(zhuǎn)移到無菌、預冷的離心管中,冰浴10min,5000r/min常溫離心2min,棄上清。之后以10ml預冷的0.1mol/LCaCl2重懸沉淀,冰浴20min。5000r/min常溫離心2min,棄上清。用預冷的0.1mol/LCaCl2重懸沉淀,分裝后于-80℃超低溫冰箱中保存?zhèn)溆谩?/p>
3.6 熱激轉(zhuǎn)化
將感受態(tài)細胞取出后冰上融化,每管中加入10μl過夜連接反應液,冰上靜置30min,42℃水浴60s(時間可根據(jù)EP管為尖底或圓底進行適當調(diào)整),迅速轉(zhuǎn)移至冰水混合物中,冷卻3min,每管中加入LB液體培養(yǎng)基,固定于振蕩培養(yǎng)箱中,180r/min振蕩培養(yǎng)1h后,5000 r/min常溫離心2min,棄上清。
3.7 α-互補篩選
將菌液吹打混勻后用無菌玻璃珠均勻涂布于含有X-Gal、IPTG和Amp的LB平板中 (作一空白對照),37℃培養(yǎng)12h后挑選陽性克隆。
表2 連接反應液組成
圖1 所提取
圖2 擴增的
4.1 提取的DNA電泳結果
提取的芍藥DNA電泳結果如圖1所示。
從圖1中可看出,所提取芍藥DNA的電泳條帶清晰,質(zhì)量較高,無蛋白和RNA等雜質(zhì)。
4.2 ITS擴增結果
芍藥ITS擴增結果如圖2所示。由圖可知,擴增的ITS片段大小約800bp,無擴增雜帶。
4.3 α-互補篩選結果
α-互補篩選結果如圖3所示。
從圖3可知,ITS片段和PMD18-T Vector比例為0.5:1時較為適中,轉(zhuǎn)化效率較高,培養(yǎng)時間以過夜為宜。當培養(yǎng)時間過長時,則會長出衛(wèi)星菌落(圖4),從而影響到克隆的挑選。圖5為不含重組質(zhì)粒的E.coli在Amp培養(yǎng)基上生長的情況,由于PMD18-T Vector帶有Amp抗性,而無重組質(zhì)粒的對照E.coli在含Amp的培養(yǎng)基上沒有菌落形成,表明Amp未失活,生長的E.coli菌落均帶有抗性載體。
圖3 α-互補篩選結果
圖4 衛(wèi)星菌落
圖5 不含重組質(zhì)粒的E.coli在Amp培養(yǎng)基上的情況
本研究通過純化回收后的芍藥ITS片段,進行了重組質(zhì)粒構建、連接和α-互補篩選,為下一步利用ITS序列對芍藥進行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奠定基礎。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應注意以下一些方面:1)倒平板時應控制好培養(yǎng)基溫度,溫度不要過高,否則會使加入的氨芐西林失效,并在平板培養(yǎng)基和培養(yǎng)皿蓋表面形成大量冷凝水,冷凝水滴到培養(yǎng)基上后會造成污染及影響單菌落的形成;2)E.coli感受態(tài)細胞較脆弱,用移液槍輕輕吸打使其懸浮時動作要輕;3)-80℃冰箱儲存的感受態(tài)細胞要盡快使用,一般在半年后,感受態(tài)轉(zhuǎn)化率會降低;4)培養(yǎng)時間不能過長,以免衛(wèi)星菌落的出現(xiàn);5)含有X-gal的培養(yǎng)基4℃避光保存,在1-2周內(nèi)使用等。此外,α-互補篩選除了利用質(zhì)粒載體上含有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調(diào)控序列,使質(zhì)粒大腸桿菌重組子產(chǎn)生β-半乳糖苷酶將底物X-Gal水解,通過顏色變化進行篩選之外,也同時利用了Amp的抗性篩選,單一的大腸桿菌感受態(tài)是不具有抗性的,只有轉(zhuǎn)化了質(zhì)粒載體的大腸桿菌才具有Amp抗性,所以在Amp+培養(yǎng)基上形成的菌落都是轉(zhuǎn)化了質(zhì)粒載體的大腸桿菌,不帶有質(zhì)粒載體的大腸桿菌或其他雜菌在Amp+培養(yǎng)基上是不會生長的。當然,形成的白色菌落也可能是空載體,判斷其是否真正插入了目的片段,還需要經(jīng)過進一步的菌液PCR或菌落PCR驗證之后才能確定。
國內(nèi)諸多研究者對T載體構建、α-互補篩選機制及改進方法進行了研究。鐘星等[11]構建了定向T載體,重組效率100%,結果表明該載體非常適合基因的克隆和表達;齊向輝等[12]以常用的克隆載體pGEM.3zf(+)為出發(fā)材料,將其改造成通用的T載體;鄭高陽等[13]將平板上生長的藍色菌落進行回收后擴大培養(yǎng),然后從大腸桿菌中提取質(zhì)粒,重新構建了T載體,大大節(jié)約了成本,并對T載體構建及構建過程中常見問題的處理方法進行了探討;周玉亭等[14]對α-互補機制進行了探究;潘韻芝[15]對藍白斑篩選技術的改進并探討了其在生物醫(yī)學方面的新應用,可見載體構建和重組子高效篩選是當前很多研究者共同關注的問題。
[1]崔洋.牡丹蔗糖轉(zhuǎn)運蛋白基因PsSUT1的克隆與表達[D].鄭州: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4.
[2]亓倩,于淑惠,孫濤,等.白蠟蟲蠟酯合酶在昆蟲細胞Sf9中的表達[J].林業(yè)科學研究,2016,02:191-195.
[3]仲念念,朱伶俐,王旋,等.TAZ基因重組質(zhì)粒的構建與表達[J].河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5,02:111-114.
[4]孫麗榮,曹雄,侯鳳青,等.芍藥苷研究進展[J].中國中藥雜志,2008,33(18):2028-2032.
[5]曾宇.當歸芍藥散抗衰老活性的藥效學和藥代動力學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3.
[6]孫曉梅,高昊丹,周文強,等.芍藥屬品種親緣關系的形態(tài)學研究[C]//中國園藝學會觀賞園藝專業(yè)委員會、國家花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觀賞園藝研究進展,2011.
[7]倪梁紅,趙志禮,熊波,等.ITS與葉綠體基因組多片段組合鑒定甘肅產(chǎn)秦艽基原植物的策略[J].藥學學報,2016(5).
[8]Zhang D-Y,ZhangY,J.F.Gaskin,et al.Systematic position of Myrtama Ovcz.&Kinz.based on mor phological and nrDNA ITS sequence evidence.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6(51):117-123.
[9]李喜鳳,邱天寶,張紅梅,等.不同種群蒲公英內(nèi)轉(zhuǎn)錄間隔區(qū)(ITS)序列及其親緣關系分析[J].中國藥學雜志, 2013,48(9):687-690.
[10]劉建全,陳之端,路安民.從ITS序列探討青藏高原特有植物華福花屬的親緣關系[J].植物學報,2000,42(6).
[11]鐘星,翟超,陳亮,等.構建定向T載體用于基因克隆和表達[J].生物工程學報,2013,04:510-519.
[12]齊向輝,陳輝,沈琦,等.一種構建新型T載體的簡便方法及應用[J].生物技術通報,2011,03:163-165+174.
[13]鄭高陽,劉曉穎,王振英.T載體構建及其構建過程中常見問題的處理方法[J].實驗室科學,2009,01:116-117.
[14]周玉亭,曹建斌.α-互補與藍白斑篩選機制的探究[J].生物技術通報,2010,08:218-221.
[15]潘韻芝.藍白斑篩選技術的改進及其生物醫(yī)學應用[D].蘇州:蘇州大學,2014.
(責任編輯 卞建寧)
S682.12
B
1671-9123(2016)03-0136-04
2016-06-27
王小國(1977-),男,山西長治人,三門峽職業(yè)技術學院食品園林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