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
英國登山家喬治·馬洛里攀上過不少世界的名山大川,卻在1924年攀登珠穆朗瑪峰時喪生,曾有人問他為什么非得選擇這冒險的生活,馬洛里當時的回答成了經(jīng)典:“因為山就在那里?!?/p>
2001年,38歲的喬丹三度復出,加盟華盛頓奇才。邁克爾·萊西在《最后的喬丹》這本書里寫道,常規(guī)賽期間,飛人的膝蓋每每腫得像饅頭,需要用針管抽出一管一管的積水,但他還是堅持打完了兩個賽季。
為什么這么拼?同樣,因為山就在那里。
1965年,古巴高級領導人切·格瓦拉撇下高官厚祿、紅酒雪茄,帶領一支隊伍返回南美的密林深處,繼續(xù)打起第三世界反對帝國主義的游擊戰(zhàn)爭。1967年,他犧牲在玻利維亞,無數(shù)人為之惋惜。
他為什么要放棄安逸的生活?也許,因為山就在那里。
所以,我們依然仰望著馬洛里的精神,我們稱喬丹為籃球之神,我們把格瓦拉當做理想主義與浪漫英雄的圖騰。
所以,我們明白郭川為什么要去航海,就像郭川永遠都不能忍受生命在光陰的流逝中茍且,自己卻滯留原地一樣。對郭川來說,不懈的科學探索和自我挑戰(zhàn)是生命最重要的意義。他的世界除了有家庭,還曾經(jīng)有過天空,最終卻愛上了海洋。海就在那里,蔚藍而神秘,郭川奔向她的懷抱,那里有人類之所以為人的答案。
人們常說,家就像港灣。有人選擇一輩子躲在港灣里,溫暖舒適,看不見外界的風景也無所謂;有人選擇在近岸的安全地帶追風逐浪,世界不大,卻心滿意足。但郭川是注定要去開拓那片還未知曉的風景的,能走多遠就走多遠,不能走到的地方,他會再研究,再努力,看怎么走。
在這個星球上,登過珠穆朗瑪峰的約有五六千人,上過太空的有五六百人,但自1968年以來,完成單人不間斷環(huán)球航行的水手還不到100人,在中國,他叫郭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