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龍飛 陳亞沖(云南民族大學民族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500)
?
金平勐拉舊勐村傣族的葬禮儀式及其功能
溫龍飛陳亞沖
(云南民族大學民族研究所,云南 昆明650500)
摘要:死亡作為每個生命的歸宿點,人死而永生原始的生死觀、靈魂觀根深蒂固,作為死亡舉行的葬禮儀式在對社會秩序的重新構(gòu)建以及對傣族家庭和社會的穩(wěn)定運行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guān)鍵詞:過度儀式;社會結(jié)構(gòu);靈魂觀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位于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南部。金平縣勐拉鄉(xiāng)新勐村包括上勐、中勐、下勐、舊勐等10個自然村。舊勐為村委會所在地,新勐村共有4437人,傣族人口占總?cè)丝?2%,當?shù)仫L俗習慣獨特,葬禮作為當?shù)匚幕闹匾M成部分,在當?shù)鬲毺匚幕惺谴恚堑湫汀?/p>
以下通過對金平勐拉舊勐村葬禮儀式的描述來洞悉宗教信仰影響下人們的內(nèi)心世界,以及儀式的文化內(nèi)涵。
送終:老者在彌留時,孝子們會陪伴臨終老人渡過最后的時日,也稱為接氣。
報喪:老者斷氣之后,兒女們要為死者凈身,更衣。衣服鞋子穿好后會把死者抬到客廳的席子上面,再用孝布蓋在死者身上,然后用白布把死者包起來,頭對著屋子里面,腳對著門外,然后放一頓炮仗,通知寨子里的人,家里有人去世了。家族的長輩帶著晚輩前去報喪通知親屬。死人安放好之后,會為死者點燃一盞長明燈,放在死者腳的旁邊,每次吃飯時先要給死著獻,以示尊重。
入棺:死者死后第二天,用紅糖和石灰攪拌,把棺材的縫隙堵好,棺材里面平鋪草紙,再用白布鋪好,再鋪一層大米,把死者放入棺材,然后把死者的衣服放入棺材的四周,然后再放入三塊銀元,蓋好棺材后用紅色的棺材套子,從上邊三面套住再用兩根白色布條分別捆好棺材的頭部和尾部,然后在客廳放兩張長凳子,兩根竹竿擺個支架,把棺材放上去供客人吊唁。子女們則穿孝服忙著守喪。
選墳:死者死后第二天下午兩三點,死者的兒子和長輩會帶兩顆雞蛋為死者選墳,他們先用雞蛋在棺材上貼著棺材滾兩圈,就去墓地丟雞蛋,雞蛋在哪里破碎,那個地方就是墳?zāi)沟闹行?。然后把碎的雞蛋和泥土包起來,在這個地點上插一根竹竿,用紅、白、黑三種顏色做成的三角形包掛在竹竿上。晚上主人家會請摩公為死者唱歌,俗稱唱魂歌,開始唱時要在棺材前的竹篾桌上擺一碗米、一杯酒、一個雞蛋、一只熟雞。唱送魂歌的人將倆注香插在大米上之后就開始坐下來唱歌,正對棺材,雙腳踩一把刀,開唱。唱魂者腳踩彎刀,為死者唱魂多為死者生平功績,只說好的方面,唱六七個小時結(jié)束。
守靈:出殯前一晚,死者的兒女會為死者守靈,男性跪在棺材左邊,女性跪在棺材右邊。
出殯:死者死后第三天一大早,治喪委員會,派一組人去挖墓坑,摩公則忙著去土地廟祭拜土地,其他眾人則是在家中幫忙。上午十點出殯前,人們會祭拜死者兩次,第一次用豬來獻祭,親人會燒香磕頭。第二次供奉,用生牛肉一碗、熟牛肉兩碗。當墓坑挖好后,就能出殯了,這時摩公會在棺材上摔死一只公雞掛在棺材左邊,棺材右邊則掛一米飯團子,家族一長輩在最前面背子一把寶劍,肩扛火把在前面帶路,跟隨其后的是孝子、孝孫,他們持傘為死者的靈魂遮蔭,后面親友會扛著五色旗子和紙人紙馬,一人會往棺材上撒大米,一人用帶刺的綠樹枝抽打棺材。當出了寨子后會放炮仗,在去墓地的半路,孝子孝孫會對著家的方向磕頭兩次,每次棺材都會從跪著的孝子頭頂和身上穿過,最后一次磕頭會朝著墓地的方向。
埋葬:到達墳地后,摩公會拋撒硬幣,墳坑是上午挖好的,只比棺材大一點。人們在墓坑中把紙錢,衣服、紙人紙馬燒掉,然后把棺材放入墓坑,兒子女兒會在棺材上走三次,俗稱踩棺。最后兒子從棺材頭這邊出來,女兒從棺材尾部出。踩完棺后大兒子拿一把土撒在棺材上,接著孝子和眾人開始撒土,直至埋好,再用石塊等壘墳堆,壘好后開始回家。所有從墳地回來的人都必須跨過門口事先準備好的火把,使野鬼等擋在外面。去過每人還會領(lǐng)到到一根針、一片姜,一個小米飯團,老人會在每人胳膊上拴一個茅草環(huán)來辟邪。
喊魂:出殯后第一天早上大約5點鐘,死者的子女會帶著供品到墳地為死者喊魂。下午大約3點鐘,孝子剃頭、孝女剪劉海之后要到家門外的水溝用淘米水洗頭。這時在水溝的上游家中的長者會丟一只小雞,子女們誰搶那只雞,誰就一切順利,福氣多多。
出殯后第二天再為死者喊魂,幾個兒子要輪流到墳上把父親的魂叫回到伙羅荒,并將其供奉起來作為自己的祖先,葬禮儀式結(jié)束。
(一)葬禮儀式重新構(gòu)建了社會秩序。人的人生禮儀有很多,葬禮是一個人脫離社會,離開人間步入另一個世界的儀式,最為隆重,最為受人重視,花費也最為昂貴。死者的離去造成了他在家庭和社會角色的缺失,給家庭和社區(qū)帶來結(jié)構(gòu)上的變動,給家庭的整體性和結(jié)構(gòu)性帶來很大的沖擊,加之孝子孝女對死者離去的不可接受和悲痛,很容易給家族、宗族帶來混亂,這時葬禮的儀式的安排,一切都有序的進行,使得社會秩序得以調(diào)整和重新運作。
(二)強化了宗族的團結(jié)。葬禮儀式是一種社區(qū)互助活動、更是一種家族活動、按輩分大小,血緣的遠近,來分派不同的任務(wù),如報喪、做菜、從中充分體現(xiàn)了人們不同的社會地位,加強了家族內(nèi)成員的交往,在家族和社區(qū)其他成員的共同幫助下一起完成葬禮儀式無形中加強了社區(qū)和家族的團結(jié),在治喪過程中,長輩的威望也得到了提高,得到了更多的尊重,宗族更加團結(jié)強大。
(三)加強了民族認同。金平勐拉地處中越邊境,勐拉民族結(jié)構(gòu)復雜,多種民族長期共存,有苗族、哈尼族等民族,在眾多民族中傣族風俗習慣獨特,葬禮中的各種儀式、都體現(xiàn)了當?shù)卮鲎迦说娜松^、世界觀、宇宙觀,正是這些特別的儀式和信仰,體現(xiàn)了傣族與其他民族的區(qū)別,強化了本民族的認同。
生命禮儀的本質(zhì),是人群通過儀式展演的方式來定義生命.它是由社會成員共同設(shè)計或是約定成俗,是可操控的、形式化的和能進行反思性展演的,所以生命儀禮的形式化展演過程。人死靈魂不滅是金平新勐村傣族喪葬的核心,它也是整個喪葬禮儀的主線。
參考文獻:
[1]郭立新.榮耀的背后廣西龍脊壯族喪葬儀式分析[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
[2]張建軍.布傣人的喪葬禮儀及其文化意義與功能[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07.
[3]楊文學、楊文安. 花腰傣人的葬禮及其靈魂觀探析[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6.
中圖分類號:C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6-0046-01
作者簡介:
1.溫龍飛(1989-)男,漢族,山西陽泉人,現(xiàn)為云南民族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化。
2.陳亞沖(1991-)男,漢族,河南信陽人,現(xiàn)為云南民族大學云南民族研究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化。